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应用PICCO对多发伤患者的临床监测及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脉波指示连续心排血量监测(PICCO)是一项全新的脉波轮廓连续心排量与经肺温度稀释心排量联合应用的技术,其创伤性与危险性较小,仅用中心静脉和动脉导管就能简便,精确,连续监测心排量,心搏量,外周血管阻力,血管外肺水,指导临床用药以及容量复苏。本文就最近2年我院急诊ICU(EICU)35例多发伤患者进行PICCO监测,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李韫  李杰 《内科急危重症杂志》2011,17(6):356-357,377
目的:探讨脉搏轮廓持续心输出量(PICCO)在急性左心衰竭的血液净化(CBP)治疗中的目标导向性作用.方法:回顾性研究因急性左心衰竭出现呼吸衰竭需行机械通气的患者12例(联合组),在内科治疗基础上给予PiCCO监测下CBP治疗,比较治疗前后APACHEⅡ评分,容量指标(ITBVI、GEDVI、EVLWI)和心功能指数(...  相似文献   

3.
林凤  唐忠平  管亚慧  杨翼 《山东医药》2012,52(43):65-67
目的探讨脉波指示剂连续心排血量监测(PiCC0)技术在脓毒性休克患者早期目标导向治疗(EGDT)中的临床指导价值。方法将40例脓毒性休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0例,治疗组于PiCC0技术指导下行EGDT,对照组常规参照中心静脉压(CVP)进行EGDT。记录两组治疗达标时间,达标时的血流动力学及病理生理参数,6、24 h复苏液体量及多巴胺用量,30 d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发生率及病死率。结果治疗组达标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达标时的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ScvO2)、MAP、CVP、PaO2/FiO2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6、24 h复苏液体量均显著多于对照组(P均<0.01),多巴胺用量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30d内MODS发生率及病死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对脓毒性休克患者在PiCCO技术指导下进行EGDT,可更快纠正血流动力学、氧代谢异常,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4.
5.
脉搏指示连续心排血量(PICCO)技术是由经肺热稀释和动脉脉搏轮廓分析两种方法组成的血液动力学监测方法,可同时进行心肺功能的监测,相对微创,技术难度小,并发症少。有研究表明,PICCO 参数与肺动脉导管参数有很好的相关性,能有效地进行血流动力学监测和指导临床治疗[1-2]。我们对 PICCO的常用临床监测指标以及在 ICU 危重患者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AutoFlow在呼吸衰竭患者机械通气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13例呼吸衰竭需气管插管行机械通气的患者随机予以SIMV-PSV或SIMV-PSV+AutoFlow的方式机械通气,采集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结果在SIMV-PSV方式基础上加用AutoFlow能显著降低气道吸气峰压(PIP)和气道平均压(Pmean),气道阻力(R)有减小,胸肺顺应性(C)有显著增加,差异有显著性。结论呼吸衰竭患者机械通气使用SIMV+AutoFlow既可以保证潮气量又避免气道压过高,在一定程度上还可改善胸肺顺应性。  相似文献   

7.
费宝敏 《临床肺科杂志》2013,(12):2244-2245
目的 研究机械通气在儿科重症毛细支气管炎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重症毛细支管炎患儿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中.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再予以机械通气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临床效果.结果 治疗组治疗后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组呼吸频率和心率较对照组下降更明显,其血PCO2下降、血PO2升高程度亦比对照组显著,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机械通气可以代替患者自主呼吸,缓解了患儿的乏氧状况,对重症毛细血管炎的有很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8.
9.
作者用人工呼吸机救治老年重症乙型脑炎并发呼吸衰竭35例,痊愈例,成功率为42%。机械通气的最常见并发症是医院内感染性肺炎,有众多因素导致医院内感染性肺炎发生率增加。合理各种的经验是早上机、合理用机、早撤离、早拔管。  相似文献   

10.
孟新宇 《临床肺科杂志》2013,18(8):1433-1435
目的探讨人工机械通气在耳鼻喉科患者呼吸困难中的应用。方法选取在本院耳鼻喉科接受人工机械通气的34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另外随机选取34例耳鼻喉科呼吸困难患者采用面罩给氧作为对照,比较两组患者的差异性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在治疗后15 min以及在腹胀、肺气肿、气漏、右心衰竭等并发症方面比较无明显差异性(P>0.05),但是在治疗后30min、治疗后60 min以及在总并发症发生率和平均症状缓解时间、住ICU天数、气管切开、平均治疗时间上比较有明显的差异性;另外在PH、PaCO2、PaO2、HCO3-、乳酸、呼吸频率、心率上比较有明显差异性,且治疗前后也有明显的差异性,P<0.05,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人工机械通气在治疗耳鼻喉科患者呼吸困难中作用明显,可降低气管切开率和提高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11.
李娟  徐磊 《山东医药》2014,(8):54-56
目的 观察脉波指示连续心排量监测(PICCO)技术在多发伤患者液体复苏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36例多发伤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8例.治疗组经股动脉放置PICCO动脉导管,经颈内静脉或锁骨下静脉放置双腔或三腔中心静脉导管,根据PICCO指标变化指导液体复苏;对照组行中心静脉导管留置,根据中心静脉压(CVP)、血乳酸、心率(HR)及尿量等指导液体复苏.记录两组治疗前(T0)及治疗后6 h(T1)、12 h(T2)、24h(T3)的HR、CVP、平均动脉压(MAP)、氧合指数(PaO2/FiO2),72 h复苏液体量,呼吸机应用时间,ICU住院时间,28d内病死率.结果 两组T1、T2 、T3时的HR均低于T0,CVP、MAP、PaO2/FiO2均高于T0,P均≤0.01;治疗组T2、T3时的HR、CVP、MAP均低于对照组,PaO2/FiO2均高于对照组,P均≤0.01.治疗组72 h复苏液体量(14451.7±162.9)mL、呼吸机应用时间(7.1±3.57)h、ICU住院时间(9.5±3.92)d、28 d内病死率11.1%,对照组分别为(21520.6±178.2)mL、(15.2 ±3.79)h、(22.1 ±4.15)d、22.2%,P均≤0.05.结论 HCCO技术能有效地指导多发伤患者的液体复苏,减少72 h复苏液体量,缩短呼吸机应用时间和ICU住院天数,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12.
无创机械通气在心外科术后患者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无创性经面罩机械通气在心外科手术后患者中应用的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9月至2001年12月在本院心外科手术后患者拔除气管插管后需再次机械通气的资料。结果共有22例患者进入本组分析,占同期心外科手术患者的5.7%。其中12例患者首选无创机械通气(NIMV).10例患者首选气管插管。两组患者年龄、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首次拔管时间、再次机械通气时间、ICU停留时间差异均无显著意义,但NIMV组患者APACHEⅡ评分显著低于气管插管组。12例NIMV患者中,8例患者经NIMV过渡后痊愈;4例患者中途改行气管插管,原因分别为神志异常不能配合咳痰(2例)、人机对抗(2例)。全部12例患者均成功转出ICU,无一例患者死亡。12例NIMV患者中除1例患者腹胀外无其它并发症.无感染病例。10例首选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患者中6例痊愈,4例患者死亡。结论无创性经面罩机械通气是改善肺泡通气的一种有效方法,在选择性心外科手术后患者中可能会降低术后再插管的需要。  相似文献   

13.
纤维支气管镜在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纤维支气管镜(纤支镜)在呼吸病诊断与治疗方面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近年来更广泛地被应用于重症监护病房(ICU)中。它除具有很高的诊断价值外,更多地以治疗为目的,如辅助气管插管、吸除分泌物和粘液栓及解除肺不张等。由于ICU内监护设备齐全及抢救人员充足,因此对机械通气患者的纤支镜检查是相对安全的。Turner等的一项前瞻性研究对ICU病房的107例危重症患者进行了147次纤支镜检查,其中116次是对正在进行机械通气的患者施行,结果表明纤支镜检查在ICU内是一项安全的,非常有价值的诊断和治疗技术。  相似文献   

14.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组慢性气道阻塞性肺疾病的统称,包括慢性支气管炎,出现不可逆性气道阻塞的晚期支气管哮喘及阻塞性肺气肿。机械通气是抢救、治疗COPD患者呼吸衰竭急性加重的最有效的方法之一。我院呼吸内科近两年采用气管插管治疗呼吸衰竭急性加重的患者,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一、性别与年龄:136例患者中,男76例,女60例,年龄在42岁~76岁。136例症状得到缓解,4例死亡,2例自  相似文献   

15.
每日唤醒在机械通气患者镇静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爱玲 《山东医药》2009,49(35):99-100
目的评价每日唤醒在机械通气患者镇静过程中的效果。方法将ICU内行机械通气并需镇静的患者1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0例,两组均予咪唑安定静脉负荷量0.03~0.1mg/kg静注,注药时间30~60s,其后以微量泵0.03~0.2mg/(kg·h)静注,维持理想的镇静状态。在此基础上,观察组次日起实施每日唤醒(上午9时)。两组均维持理想的镇静状态,直至脱机。观察两组停用镇静药物后完全清醒时间、撤机时间、拔管时间及ICU住院时间、气管切开率、总镇静时间。结果观察组停用镇静药后患者完全清醒时间、撤机时间、拔管时间、ICU住院时间、总镇静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气管切开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每日唤醒用于ICU机械通气镇静患者可减少镇静药用量、缩短机械通气时间,降低气管切开率,且简便易行。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经面罩机械通气(FMMV)对重症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心肺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重症CHF患者FMMV(治疗组)后的效果,并与传统药物治疗方法(对照组)比较。结果治疗组患者在30分钟内皆能较好耐受FMMV,呼吸困难减轻;2小时后症状明显改善,呼吸频率(RR)从(35±7)次/min降至(22±4)次/min(P<0.05),心率(HR)从(129±15)次/min降至(108±10)次/min(0.05);PaO2从(74±8)mmHg升至(96±22)mmHg(P<0.05)。对照组变化不明显,两组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均<0.05)。治疗组3~5天基本缓解,住院时间5~14(10±6)天,有效率100%。对照组住院时间12~31(22±10)天,明显长于治疗组(P<0.05);62.5%的患者好转出院,明显低于治疗组(P<0.05)。FMMV后无明显副作用。结论FMMV可较快改善重症CHF患者的循环和呼吸功能,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7.
刘岚  王春生  赵强 《国际呼吸杂志》2005,25(12):918-919
目的探讨无创性经面罩机械通气在心外科手术后患者中应用的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9月至2001年12月在本院心外科手术后患者拔除气管插管后需再次机械通气的资料。结果共有22例患者进入本组分析,占同期心外科手术患者的5.7%。其中12例患者首选无创机械通气(NIMV),10例患者首选气管插管。两组患者年龄、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首次拔管时间、再次机械通气时间、ICU停留时间差异均无显著意义,但NIMV组患者APACHEII评分显著低于气管插管组。12例NIMV患者中,8例患者经NIMV过渡后痊愈;4例患者中途改行气管插管,原因分别为神志异常不能配合咳痰(2例)、人机对抗(2例)。全部12例患者均成功转出ICU,无一例患者死亡。12例NIMV患者中除1例患者腹胀外无其它并发症,无感染病例。10例首选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患者中6例痊愈,4例患者死亡。结论无创性经面罩机械通气是改善肺泡通气的一种有效方法,在选择性心外科手术后患者中可能会降低术后再插管的需要。  相似文献   

18.
咪达唑仑在重症监护病房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咪达唑仑在重症监护病房(ICU)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评价其镇静效果以及对血流动力学和呼吸力学的影响。方法选择2006年1月至2007年12月入住辽宁省人民医院ICU50例使用辅助性机械通气患者,给予咪达唑仑静脉负荷剂量0.06mg/kg静脉推注,而后以0.03~0.2mg/(kg.h)微量泵维持,观察镇静评分(RamsayscoreRS)、血压(BP)、心率(HR)、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及呼吸频率(RR)、潮气量(VT)、气道峰压(PEF)、平均气道压(Pm)、动脉血氧分压(PaO2)及二氧化碳分压(PCO2)。结果50例患者用药后均取得明显镇静效果。在给予咪达唑仑静脉负荷剂量后,RS下降至2~4级,达到较好的镇静要求,在维持量下保持镇静水平的稳定。用药后患者呼吸无产生明显抑制作用,所有患者均存在自主呼吸,用药后患者呼吸频率变慢,平均气道压、气道峰压下降,SpO2、PaO2明显改善(P<0.05)。用药后患者心率、收缩压、舒张压与用药前比较有所下降(P<0.05),但其值均在正常范围内。结论咪达唑仑对ICU机械通气患者有很好的镇定效果,能减少人机对抗,降低气道阻力,减少气压伤的发生。对心血管和...  相似文献   

19.
肠道营养支持在COPD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营养不良是COPD机械通气患者常见的并发症。而营养不良更易累及呼吸肌,使其收缩力和耐力降低,损害通气驱动功能,导致机械通气患者的脱机困难。因此,肠道营养支持对COPD机械通气患者的作用尤为重要。我科自2001年2月至2003年12月对COPD机械通气患者26例进行了部分肠内和部分肠外营养支持,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机械通气是抢救呼吸衰竭患者的重要手段,SIMV是一种较常用的通气模式,为减少机械通气过程中的肺损伤,我们在SIMV基础上加用AutoFlow(自动变流),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