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33例中低位直肠癌患者行肛门外结直肠吻合的保肛术,结果33例患者均成功完成肛门外结直肠吻合保肛术,术后发生吻合口瘘1例,无吻合口狭窄和吻合口出血.随访5 a局部复发1例,所有患者肛门控便功能在术后3~6月恢复.认为本术式在保证彻底根治的前提下明显提高了保肛率,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率,可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低位直肠癌患者使用直肠拖出切除吻合术的临床优势,为该手术的临床应用提供理论支持。 方法对重庆市人民医院36例低位直肠癌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每组各18例,实验组行直肠拖出切除吻合术,对照组行经腹直肠前切除吻合术。评估两组患者的的临床指标、肛门功能以及其预后情况。 结果对两组的临床基本资料进行比较,其中手术时间(t=15.728,P=0.000)、住院天数(t=4.391,P=0.044)、术中出血量(t=5.231,P=0.02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对两组患者术后不同时段的肛门功能进行比较,其中6个月时各等级(t=10.000,P=0.04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对两组患者的预后情况进行比较,其中两组患者在复发例数上(χ2=4.500,P=0.034)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 结论低位直肠癌患者使用直肠拖出切除吻合术能有效的减少患者的手术时间,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不失为一种安全、可行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结直肠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在我国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目前是我国发病率第四位的肿瘤。结直肠镜检查及内镜下息肉切除术是降低结直肠癌发病率和死亡率的重要手段]。出血、术后电凝综合征、穿孔和腹部不适是内镜下结直肠息肉切除术的主要并发症,其中以出血最常见。结直肠息肉切除后出血会引起一系列不良事件,包括:病人急诊观察、再次入院、重复内镜检查、内镜下止血、输血、血管造影栓塞甚至外科手术结直肠切除,对医院及患者而言均是较大的负担,本文对结直肠息肉切除后并发出血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重点讨论结肠息肉切除后出血的流行病学、出血相关危险因素、出血后处置方法及预防出血措施,以期加深临床医师对此种并发症的认识,从而更好的指导临床工作。  相似文献   

4.
结直肠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仍呈上升趋势,根据(2012中国肿瘤登记年报》中数据显示我国恶性肿瘤发病率中结直肠癌在男性排位第五,女性排位第三,死亡率排第五。《中国结直肠肿瘤筛查、早诊早治和综合预防共识意见》”。中明确提到胆囊切除是结直肠癌的危险因素之一,但国内外对其与结直肠腺瘤的相关性研究较少,尤其是国内,而且研究的结果未有一致性定论。为此,本文就胆囊切除与结直肠腺瘤的相关性及其可能机制的研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目前,多种无需高频电的冷切除技术已逐步应用于结直肠息肉的治疗,其中包括冷活检钳钳除术,冷圈套器息肉切除术, 冷黏膜切除术等,本文对各项冷切除技术的临床应用进展,术后相关组织学改变和技术操作及注意事项,结合国内外文献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6.
目的 比较圈套器冷切除(CSP)与圈套器热切除(HSP)在结直肠息肉切除中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5月至2021年2月柳州市人民医院及鹿寨县人民医院接受结直肠息肉治疗的患者,分为HSP组及CSP组(共有息肉92枚,其中CSP组48枚,HSP组44枚),比较两组在整块切除率、完全切除率、术中出血、迟...  相似文献   

7.
目的报告一种治疗低位直肠癌的新型术式观察其疗效,以探讨该术式在低位直肠癌治疗上的可行性.方法采用支撑吻合管施行低位直肠癌根治术,保肛性环礼式结直、结肛吻合术,术后6mo以上在访病例358例.结果术后5a者59例,存活者48例,五年生存率81.36%;局部术后复发44例,复发率12.29%.术后并发症:吻合口瘘5例,吻合口感染5例,均占1.4%;膀胱尿道结肠瘘3例(0.84%);结肠阴道瘘3例(0.84%),骶前感染并结肠瘘4例(1.12%);吻合口出血16例(4.48%).无手术死亡率.排便功能:术后最早出现便意是术后d4,多在术后5d~7d,一般术后3mo~6mo可接近或达到正常人水平.提出了新的肛门排便标准,分为优、良、一般、差四级,优233例(65.08%),良72例(20.11%),一般38例(10.62%),差15例(4.19%).结论本手术在支撑管的支撑吻合性能、操作技术、吻合口愈合机制、肿瘤的根治性、术后患者的肛门功能等方面均是可行的,在直肠癌根治保肛手术方面具有创新性和多方面的优点.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
热圈套器息肉切除术和内镜黏膜切除术是目前结直肠上皮性肿瘤内镜下治疗的标准方法,但仍伴有相当大概率的不良事件,由此诞生了诸如冷圈套器息肉切除术、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内镜全层切除术等新的内镜治疗技术,本文就目前结直肠上皮性肿瘤内镜切除技术方面取得的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结直肠息肉癌变的内镜下表现,分析癌变相关因素和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电子结肠镜检查或治疗的77例结直肠癌变息肉患者的临床、内镜及病理资料,探讨影响结直肠息肉癌变的相关因素及其内镜下治疗策略。结果77例癌变结直肠息肉中,9例伴发结肠癌。60例有临床症状,症状发生率为77.9%(60/77)。息肉癌变主要分布在乙状结肠,多发生于年龄超过60岁的老年患者,绒毛状腺瘤癌变率最高。行电子结肠镜电切法切除44例,其中完全切除38例。结论年龄〉60岁患者和乙状结肠息肉癌变发生率明显增高,选择性对属于原位癌或早期浸润癌的癌变息肉行电子结肠镜下切除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0.
目的有胆囊切除史的患者已被认为是我国结直肠癌早期筛查的高危人群,但国内外对胆囊切除与结直肠腺瘤(结直肠癌癌前病变)的相关性研究较少。采用Meta分析方法对国内外已发表的有关胆囊切除与结直肠腺瘤关系的研究进行综合评价。方法对符合纳入标准的13篇文献按研究方法不同分为队列研究组(6篇)和病例对照研究组(7篇),均使用Review manager 5.2软件进行Meta分析,计算前者的相对危险度(RR)和后者的比值比(OR),以及二者的95%可信区间(CI)。结果队列研究组和病例对照研究组分别纳入总样本量5940例和158 995例,Meta分析综合RR=1.32,95%CI:1.07~1.61;OR=1.17,95%CI:1.08~1.26。结论胆囊切除导致结直肠腺瘤发生的危险性增加。  相似文献   

11.
目的将一种新型开环肛门镜,应用于组织选择性直肠黏膜切除吻合术(TST)中,并评估此方法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选择Ⅲ、Ⅳ度脱垂性痔患者48例为研究对象,使用开环肛门镜进行经肛吻合器手术。观察手术操作及完成情况、切除组织量、手术耗时、术后住院时间、术后疼痛评分、肛门坠胀感、有无并发症等情况。 结果48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中止手术或中途变更手术方案。术中操作顺利,无器械异常、脱钉、不能击发等情况。术中出血少,未出现难以控制的出血。平均手术耗时(21.3±5.5)分钟,平均切除组织量(11.6±1.9)mL,术后平均住院时间为(4.8±1.7)天。术后随访6个月,全组患者均未出现肛管直肠的临床狭窄及潜在的亚临床相对狭窄。 结论将开环肛门镜应用于TST中,可以实现选择性切除足够的脱垂黏膜,同时保存部分正常的直肠壁,可从技术源头上避免直肠狭窄、直肠阴道瘘等严重并发症的出现,同时术后疼痛、肛门坠胀感、排便感觉障碍等症状也相对较轻,可视为一种操作简单、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国内消化系统疾病术后行常规胃肠减压的必要性,术后早期停止胃肠减压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 计算机检索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中国期刊网数据库(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检索时间均为2000年1月-2013年1月,按纳入与排除标准选择随机对照试验(RCT).评价质量及提取资料后,采用RevMan 4.2软件对数据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7个RCT,包括1 110例患者,其中术后早期停止胃肠减压组(观察组)551例,术后常规进行胃肠减压组(对照组)559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观察组咽喉不适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合并OR=0.08,95% CI:0.03 ~ 0.22,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发生肺部感染率也低于对照组,合并OR=0.27,95% CI:0.14 ~0.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吻合口瘘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合并OR=0.75,95%CI:0.23 ~2.3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停止胃肠减压能降低术后患者发生咽喉不适、肺部感染的危险.  相似文献   

13.
自1991年Dhomoto首次报道使用金属支架置入治疗恶性直肠狭窄以来,结直肠支架置入治疗良恶性结直肠梗阻的方法在世界范围内得到广泛应用。结直肠支架的种类很多,最常用的是自膨式金属支架(SEMS)。支架根据表面是否覆膜,还可以分为覆膜支架和非覆膜支架两类,覆膜支架可以阻止组织或肿瘤细胞长入,但容易发生移位。支架置入一般需要在X线造影监测和内镜直视配合下进行。支架的输送系统分为经内镜钳道(TTS)方式和非TTS方式两种。目前结直肠支架主要用于恶性结直肠梗阻的姑息治疗和肿瘤切除手术前的过渡,在良性梗阻中也有应用,覆膜支架还可以用于封堵肠道瘘口。结直肠支架置入处理急性梗阻可以避免急诊手术,减少结肠造口,提高生活质量。结直肠支架置入的主要并发症包括穿孔、移位和再梗阻。目前,结直肠支架置入术的真实效果尚未证实。发展新型支架,改善输送系统,规范实施机构的资质,提高内镜医师的经验技术,谨慎合理选择适应证有助于提高结直肠支架置入的疗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比较冷圈套器切除与传统热切除治疗结直肠息肉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选取2018年1月到2020年1月深圳市罗湖区人民医院收治的结肠息肉(<1 cm)患者374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187例。对照组患者行与传统热圈套器切除治疗,观察组患者行冷圈套器切除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息肉完整切除率、单个息肉切除时间、钛夹使用率、息肉回收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两组的息肉完整切除率和息肉回收率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单个息肉切除时间和钛夹使用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术中即刻出血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迟发性出血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均未出现迟发性穿孔及感染,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冷圈套器切除与传统热切除对<1 cm的结直肠息肉的完整切除效果均较好,但冷圈套器切除操作更为简便,且安全性更高,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一期全结直肠切除、回肠储袋肛管吻合术(IPAA)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C)的安全性和术后生活质量。 方法回顾性分析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胃肠外科中心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行一期IPAA治疗的22例UC患者的术中和术后临床资料及生活质量评分,探讨该术式的技术要点、安全性及生活质量。 结果22例患者均成功实施IPAA,共18例患者发生20例次并发症,其中,中-重度并发症(Clavien-Dindo Ⅲ~Ⅳ)2例次:1例发生胸腔积液行胸腔穿刺术,1例因术后肺部感染入ICU治疗,未发生储袋肛管吻合口漏。术后3月及12月时随访患者平均排便次数为(6.75±1.24)次/天和(4.18±1.00)次/天,克利夫兰总体生活质量评价(CGQL)为(0.85±0.08)及(0.92±0.06)。 结论对择期UC患者,采用一期IPAA治疗安全可行,术后患者排便功能及生活质量满意。  相似文献   

16.
脂类代谢与结直肠腺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脂类代谢异常与结直肠腺瘤的发生和恶变之间存在必然的联系,大量研究表明脂类、脂类代谢产物及参与其代谢的酶可能是结直肠腺瘤发生和恶变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7.
胃肠减压术在临床上是常用的护理操作技术,其目的是:引流胃内积液及胃肠道内积气,减轻腹胀及缝合口张力,利于伤口愈合。急性胰腺炎是胰管阻塞、胰管内压力骤然增高和胰腺血液淋巴循环障碍等引起胰腺消化酶对其自身消化的一种急性炎症。大量生理实验和临床观察表明:胃肠液体可刺激胰腺,使其分泌胰液。这样必然会加重胰腺负担。所以,胃  相似文献   

18.
白建林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32(23):5334-5335
机体在严重疾病、创伤、应激、感染时,体内甲状腺激素的代谢及促甲状素皮质激素的调节功能发生变化,导致甲状腺激素浓度的变化,称为正常甲状腺病态综合征〔1〕。老年非甲状腺疾病者较易出现低T3综合征;如果患者主要表现为血清总T4水平下降,T3正常则考虑为低T4综合征〔2〕。外科手术对老年  相似文献   

19.
20.
溃疡性结肠炎患常并发肝胆系疾病,主要表现为肝功能一过性异常,脂肪变性和非特异性反应性肝炎等肝脏组织学改变以及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结直肠切除术对肝功能异常和肝脏组织学改变有益,但对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的疗效尚有争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