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喉罩置入与气管插管对高血压病人心血管反应的比较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目的观察和比较喉罩置入与气管插管对高血压病人心血管反应的影响。方法42例42-74岁,ASA分级Ⅱ-Ⅲ伴有高血压病史的择期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喉罩置入组(Ⅰ组,n=21)和气管插管组(Ⅱ组,n=21)。两组均采用瑞芬太尼-丙泊酚静脉复合麻醉,监测并记录基础值、插管前、插管后即刻、插管后1分钟、3分钟和5分钟各时点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及脑电双频谱指数(BIS)值。结果两组间BIS对应值无显著性差异(P>0.05);与喉罩置入组相比,气管插管组插管后即刻MAP和HR较明显升高和加快(P<0.05);组内与插管前相比,气管插管组插管后即刻MAP和HR明显升高和加快(P<0.01)。结论喉罩置入时引起心血管反应较气管导管插入时轻微,喉罩通气是高血压患者可供选择的通气方式之一。  相似文献   

2.
龙丰云  严蓉  陈弘  高巨 《中华全科医学》2012,10(9):1352-1353,1449
目的探讨双管喉罩置入全身麻醉在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手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 60例脑动脉瘤介入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喉罩组(PLMA组,n=30)和气管插管组(TT组,n=30),监测记录两组患者麻醉诱导前(T0)、置入喉罩或气管导管前1 min(T1)、置入喉罩或气管导管即刻(T2)、置入后5 min(T3)、拔喉罩或导管即刻(T4)、拔除后5min(T5)时HR、MAP的变化;观察记录两组患者术中丙泊酚、雷米芬太尼的总泵入量;记录拔除喉罩或气管导管前后是否出现呛咳、体动、反流、恶心、呕吐、误吸等;术后随访有无咽喉痛、腹胀、声音嘶哑等并发症。结果 PLMA组在T2、T3、T4、T5各时点的HR、MAP值较TT组有明显的降低(P<0.05);PLMA组患者术中丙泊酚、雷米芬太尼的总用药量明显低于TT组(P<0.05),两组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双管喉罩全麻能更好地维持血流动力学的稳定,有效地减少麻醉用药量,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麻醉方式。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喉罩通气与气管插管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通气效果及对循环的影响。方法ASAⅠ-Ⅱ择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手术患者48例,分为喉罩置入组(Ⅰ组n=24)与气管插管组(Ⅱ组n=24)。行机械通气(IPPV),监测MAP、ECG、SpO2、VT、PETCO2、气道峰压和平台压。结果Ⅰ组一次置入成功率为91.7%、置入时间(19.7±5.7)秒,术后咽部不适和咽痛的发生率8.3%;Ⅱ组分别为85.7%、(27.9±11.3)秒和40.7%。与喉罩置入组相比,气管插管组插管后即刻MAP和HR较明显升高和加快(P<0.01);气管插管组插管后即刻MAP和HR较插管前明显升高和加快(P<0.01)。结论喉罩置入引起心血管反应轻微。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喉罩通气是可供选择的通气方式。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高血压病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应用ProSeal喉罩通气全麻对患者血压和心率的影响.方法 高血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120例,ASA Ⅰ~Ⅱ级,随机分为喉罩组和气管插管组,每组60例.记录诱导前(T0)、置入喉罩/插管前即刻(T1)、置入喉罩/插管后1 min(T2)、3 min(T3)、胆囊切除时(T4)、拔喉罩或拔管时(T5)6个时间点的HR、MAP、BIS,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 气管插管组于插管后1 min、3 min、拔管时均较麻醉前、插管前即刻及喉罩组HR明显增快、MAP明显升高;瑞芬太尼、顺势阿曲库铵消耗总量、术毕24 h内咽喉疼痛例数气管插管组要明显高于喉罩组,胃管置入比例两组则无明显差异.结论 喉罩通气全麻在高血压病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可有效预防心血管应激反应,避免血压和心率的剧烈波动.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喉罩通气在主动脉夹层瘤介入手术中的可行性和安全性,并与气管插管通气作比较。方法:选择主动脉夹层瘤介入患者40例,ASA(Ⅱ~Ⅳ)级。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即喉罩组(L组)与气管插管组(T组),每组20例。记录两组诱导前、诱导后、插管(置入)即刻、插管(置入)后3分钟、麻醉后30分钟、拔管(罩)即刻、拔管(罩)后5min时的HR、MAP,并记录拔管时是否出现躁动、呛咳有无咽痛、声嘶等相关并发症。结果:①置入即刻T组、拔管(罩)即刻两组HR、MAP明显快于诱导前(P<0.05),且T组明显快于L组(P<0.01);②T组复苏期躁动、呛咳、术后咽痛及声嘶等相关并发症例数明显高于L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本研究中均无低氧血症和二氧化碳潴留发生。结论:喉罩具有操作简单、并发症少、应激反应小、患者血流动力学平稳等优点,较气管插管更适合应用于主动脉夹层瘤介入术中。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气管插管全麻和喉罩通气用于乳腺癌手术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将60例乳腺癌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喉罩组(L组):全麻诱导后置入喉罩,插管组(M组):全麻后喉镜下气管插管维持通气,分别记录诱导前T0,置喉罩或气管插管前T1,喉罩置入或气管插管即刻T2、之后的3min(B)、5min(T4)、15min(B)、拔除气管导管或喉罩时L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记录术后24h咽部疼痛及不适的发生率。结果喉罩通气组循环稳定(P〈0.05),术后的咽喉部不适发生率明显下降。结论喉罩通气应用于乳腺癌根治术是安全的,具有良好的血流动力学.明显降低由于气管插管造成的咽喉部不适。  相似文献   

7.
陈锐  周期  符琼燕 《海南医学》2010,21(21):49-51
目的观察喉罩全麻应用于甲状腺手术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50例择期行甲状腺手术的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气管插管组(Ⅰ组)和喉罩组(Ⅱ组),每组25例。Ⅰ组用喉镜明视法插入气管导管,Ⅱ组盲探或经喉镜插入喉罩。记录麻醉诱导前(T0)、诱导后(T1)、气管插管或喉罩置入后1min(T2)、拔除气管导管或喉罩前(T3)、拔除气管导管或喉罩后1min(T4),各时间点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值。术后2d随访患者,记录咽痛、声音嘶哑的发生率。结果Ⅰ组T2时点比T1时点、T4时点比T3时点MAP和HR均升高(P〈0.05)。而Ⅱ组T2时点与T1时点、T4时点与T3时点MAP和H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Ⅰ组在T2、T3、T4时点的MAP高于Ⅱ组(P〈0.05),在T2、T4时点HR高于Ⅱ组(P〈0.05)。术后Ⅱ组咽痛、声音嘶哑发生例数少于Ⅰ组。结论喉罩通气全身麻醉对血流动力学影响小,术后咽痛、声音嘶哑发生率少,适合于甲状腺手术的麻醉。  相似文献   

8.
通过观察喉癌手术中喉罩通气对病人血流动力学和应激激素水平的影响,评价喉罩通气在喉癌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40例ASAⅠ-Ⅲ级的男性喉癌Ⅱ、Ⅲ期择期手术病人,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喉罩组(P组)和气管切开手术组(T组),每组20例。P组:快速麻醉诱导后置入双管型喉罩,固定后行机控呼吸,手术至颈部淋巴结清扫后行气管切开置入气管导管替代喉罩行控制呼吸后继续手术;T组:先在局部麻醉下行气管切开置入气管导管,固定后行机控呼吸。观察2组的MAP、HR、SpO2变化,观察时点为诱导前(P1/T1)、置入喉罩或气管切开置入气管导管即刻(P2/T2)、置入喉罩后或气管切开置入气管导管后10min(P3/T3)和置入喉罩后或气管切开置入气管导管后30min(P4/T4);观察麻醉前、置入喉罩后或气管切开置入气管导管后即刻、术毕和拔管后30min4个时点的血糖和血浆皮质醇水平。结果 T组病人在T2时点的MAP、HR明显高于T1时点(P<0.01),T3、T4时点与T1时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组与P组比较,T2时点的MAP、HR比P2时点明显升高(P<0.01)。T组自插管后各时间点的血糖均明显高于麻醉前(P<0.01),P组在术毕时点血糖上升与麻醉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毕和拔出导管后30min T组的血糖上升明显高于P组(P<0.05)。2组血皮质醇在术毕时点均高于麻醉前(P<0.05);拔罩或导管后30min的血皮质醇P组下降,而T组继续上升,T组与P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局部麻醉下气管切开置入气管导管通气相比,双管型喉罩通气应用于喉癌切除术对患者血流动力学干扰小,引起的应激反应轻,同时能保证有效地通气。  相似文献   

9.
许志刚 《河北医学》2010,16(5):571-573
目的:比较喉罩(LMA)和气管插管(ET)用于全麻腹腔镜下腹部及盆腔手术期间的通气可靠性和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100例在全麻下行腹部及盆腔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喉罩组和气管插管组。记录麻醉诱导前(T)、诱导后(T)、置入即刻(T)、置入后3min(T)、手术中(T)、拔除即刻(T)、拔除后3min(T)的SBP、DBP、HR、SpO变化。并记录拔除前后呛咳、躁动、反流误吸等情况。结果:两组SBP、DBP、HR在诱导插管即刻、插入后3min、拔除即刻、拔除后3min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ET组SBP、DBP、HR在置入即刻、拔除即刻、拔除后3min较基础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全麻喉罩通气用于腹腔镜下腹部及盆腔手术优于气管插管,易于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  相似文献   

10.
杨松  孙福德  杨小霖 《四川医学》2012,33(10):1721-1723
目的比较喉罩置入与气管内插管用于小儿七氟烷全麻短小手术对血流动力学、呼吸功能的影响。方法将65例ASAⅠ-Ⅱ级,拟在全麻下行择期短小手术的患儿,随机分为气管内插管组(T组,n=32)和喉罩置入组(L组,n=33)。两组患儿麻醉诱导成功后,L组置入喉罩,T组通过喉镜明视置入气管导管。监测记录围麻醉期不同时间点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潮气量(VT)、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观察记录拔除喉罩/气管导管时有无呛咳、恶心、呕吐、喉痉挛等相关副反应。结果气管内插管组在插管及拔管时的MAP、HR显著高于喉罩组(P<0.01或P<0.05);气管内插管组的副反应显著高于喉罩置入组(P<0.01或P<0.05);SpO2、VT、PETCO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七氟烷全麻小儿短小手术置入喉罩操作简单,通气可靠,对心血管应激反应小,与气管内插管相比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喉罩通气全身麻醉对老年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择ASAⅡ~Ⅲ级,择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n=30)。A组(喉罩通气麻醉组),B组(气管插管通气麻醉组)。全身麻醉诱导后,A组插入Supreme双管喉罩,B组插入气管导管。记录两组不同时间点血流动力学指标心率(HR)和平均动脉压(MAP),并记录相关并发症。结果:两组患者在插入喉罩或气管导管后10s较插入喉罩或气管导管前10s,HR、MAP A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B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两组患者在拔除喉罩或气管导管后10s较拔除喉罩或气管导管前10s,HR、MAPA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B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两组患者插入喉罩或气管导管后10s,拔除喉罩或气管导管后10s,HR、MAP组间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喉罩通气全身麻醉用于老年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血流动力学平稳,安全舒适。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喉罩通气在甲状腺全麻手术中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选取100例择期甲状腺手术的成年患者,随机分成喉罩组(Ⅰ组)和气管插管组(Ⅱ组),每组各50例.记录患者入室后安静时(T0)、插管前即刻(T1)、插管后即刻(T2)、插管后5min (T3)、拔管即刻(T4)、拔管后5min (T5)的MAP(平均动脉压)、HR(心率)和SpO2.结果 Ⅰ组麻醉后各个时点的MAP和HR值较术前无明显的差异.Ⅱ组在麻醉后各个时点的MAP和HR值较术前有明显的升高,两组SpO2无明显的变化.Ⅰ组在T1、T2、T3、T4时点的MAP和HR值明显低于Ⅱ组(P<0.05).Ⅰ组发生咽痛、声音嘶哑人数少于Ⅱ组.结论 喉罩通气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较小,不良反应少,可安全应用于甲状腺切除术全身麻醉中.  相似文献   

13.
胡友智  胡帅 《四川医学》2011,32(1):94-95
目的探讨喉罩在小儿四肢矫形术中的使用效果及利弊。方法将本院收治的68例择期手术患儿随机分为喉罩组(R)34例和气管插管组(C)34例,全麻诱导后分别记录两组患儿麻醉诱导前,喉罩置入和气管插管前、后以及术后拔除喉罩和气管导管后的HR、MAP、SpO2的数值,并对置入喉罩和气管插管的一次成功率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儿在麻醉诱导前及喉罩置入和气管插管前的HR、MAP、SpO2值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置入喉罩与气管插管后和拔除喉罩与气管导管时R组的HR、MAP显著低于C组(P〈0.05)。结论喉罩使用简单、无创伤,对呼吸道刺激小,置入及拔出时心血管系统反应轻,术后咽喉痛发生率低,对大多数小儿患者都适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喉罩通气对全麻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患者心血管应激的影响。方法64例全麻下行LC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喉罩组,比较两组患者入室后(T0)、麻醉诱导后(T1)、喉罩置入或气管插管即刻(T2)、气腹后(T3)、拔除喉罩或气管导管前即刻(T4)和拔除喉罩或气管导管后即刻(T5)血流动力学变化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R、T,、L、T4时间点SBP、DBP、HR及Sp0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r2及]r5时间点喉罩组SBP、DBP、HR高于对照组。麻醉不良反应发生率对照组低于喉罩组。结论喉罩通气能减少全麻下LC术中心血管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喉罩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临床效果。方法:100例ASAI~II级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全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喉罩组(n=50L)和气管插管组(n=50T)。全部病例均选择快速诱导,静脉注射舒芬太尼0.5g/kg,咪唑安定0.03mg/kg,依托咪酯0.2mg/kg,阿曲库铵1mg/kg,常规方法置入喉罩和气管插管,持续泵入丙泊酚100g·kg-1·min-1,每30分钟追加舒芬太尼0.1g/kg,阿曲库铵0.2mg/kg。分别在麻醉诱导前(T1),置入喉罩和气管插管后(T2),置入腹腔镜器械时(T3),胆囊切除时(T4),缝皮时(T5),喉罩和气管导管拔除后(T6)记录HR、MAP。观察喉罩组病人漏气和通气情况,两组病人于麻醉前,胆囊切除时和手术结束时取桡动脉血行血气分析。结果:插管时MAP、HR值T组明显高于L组,手术维持过程中MAP、HR值两组无显著性差异,拔管时MAP、HR值T组明显高于L组。在整个手术过程中PaO2和PaCO2两组间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在置入或拔出喉罩时对机体的刺激明显低于气管内插管,但手术维持过程中机体对两者的应激反应无明显差异,两者的通气效果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小儿双腔喉罩应用于小儿腹腔镜手术的可靠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择期行小儿腹腔镜手术的患儿60例,随机分入双腔喉罩组和气管插管组,每组30例。分别记录麻醉前(T1)、置入喉罩或气管导管前(T2)、置入喉罩或气管导管即刻(T3)、置入喉罩或气管导管后5min(T4)、拔除喉罩或气管导管前(T5)、拔除喉罩或气管导管即刻(T6)各时间点,患儿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脉搏血氧饱和度(Sp O2)、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并记录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均成功置入双腔喉罩或气管导管,双腔喉罩组1次置罩成功率为80.0%(24/30),气管插管组1次插管成功率为100%(30/30)。双腔喉罩组在T3时间点的HR、MAP和T6时间点的MAP均显著低于气管插管组同时间点(P值均<0.01),两组间其他各时间点的HR、MAP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气管插管组在T3、T6时间点的HR和MAP均显著高于同组T1、T2、T4、T5时间点(P值均<0.05)。两组间各时间点的Sp O2和petCO2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双腔喉罩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0.0%(6/30),显著低于气管插管组的80.0%(24/30);其中苏醒期躁动、咽部不适和术后声嘶的发生率分别为6.7%(2/30)、6.7%(2/30)和0,均显著低于气管插管组的26.7%(8/30)、36.7%(11/30)和10.0%(3/30,P值均<0.05)。结论双腔喉罩的操作简便,患儿产生的应激反应小,并发症少,且无二氧化碳蓄积,应用于小儿腹腔镜手术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比较喉罩与气管插管在腹腔镜手术麻醉中的应用, 分析喉罩在腹腔镜手术麻醉中的运用必要性与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3年1月至2016年12月曲靖市第二人民医院麻醉科收治的需行腹腔镜手术麻醉的患者76例为对象, 按照随机数字表将其分为气管插管组 (n=38) 及喉罩组 (n=38) , 气管插管组患者一次性气管导管, 喉罩组采用I-GEL喉罩, 全程观察、记录并比较2组患者麻醉诱导前 (T1) 、插管 (罩) 即刻 (T2) 、气腹即刻 (T3) 、气腹后10 min (T4) 、停止气腹 (T5) 、拔管 (罩) 即刻 (T6) 6个时点的HR、MAP、PETCO2、苏醒时间以及术后苏醒期躁动、拔管时呛咳、术后咳嗽、咽喉痛和声嘶等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喉罩组各个时点的HR、MAP值明显低于气管插管组, 2组患异者PETCO2差无统计学意义 (P>0.05) ;喉罩组的苏醒时间为 (5.12±3.82) min明显短于气管插管组的 (10.14±4.15) min (P<0.05) ;I-GEL喉罩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26%, 气管插管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3.68% (P<0.05) .结论 在腹腔镜手术麻醉过程中, 采用I-GEL喉罩, 诱导及苏醒期血流动力学平稳, 术后苏醒时间短以及术后苏醒期躁动、拔管时呛咳、术后咳嗽、咽喉痛和声嘶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减少.术中通气状况良好, 安全性较高, 且患者舒适度、满意度高.具有比较好的应用价值, 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SLIPA喉罩和气管插管用于颈椎外伤手术对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ASA I-Ⅱ级择期行颈椎外伤手术的30例病人,年龄20-60岁,体重45-70kg,随机分为喉罩组(H组)和气管插管组(Q组),每组15例。麻醉诱导后分别采用喉罩及气管导管进行气道通气。观察麻醉诱导前(T0),气管导管或喉罩置入后1 min(T1),拔管前即刻(T2)及术毕拔管后1 min(T4)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变化,记录术后咽痛、呛咳等并发症发生例数。结果气管插管组(Q组)T1和T2,MAP、HR均高于T0(P0.05),且高于SLIPA喉罩组(H组)的T1、T2时点(P0.05),Q组并发症的发生率高于H组(P0.05)。结论颈椎外伤手术中使用SLIPA喉罩具有安全性好,血流动力学平稳,并发症少的优点。  相似文献   

19.
纪方  陈磊  舒洛娃 《北京医学》2012,34(8):674-676
目的比较全麻诱导期喉罩置入和视可尼气管内插管对患者心血管反应和脑电双频指数(BIS)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行鼻内窥镜全麻手术的患者60例,ASAⅠ~Ⅱ级,随机分为喉罩置入组(Ⅰ组)和视可尼气管插管组(Ⅱ组),每组30例。麻醉诱导和维持采用靶控输注丙泊酚和瑞芬太尼全静脉麻醉。比较各组患者诱导前(T1),诱导后(T2),喉罩置入或视可尼气管插管后即刻(T3)、1min(T4)、3min(T5)、5min(T6)时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BIS值的变化。结果Ⅰ组喉罩置入前后MAP、HR、BIS值组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Ⅱ组T3、T4、T5的MAP、HR较T2时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BIS值明显升高(P<0.05),且在T3、T4、T5时明显高于Ⅰ组(P<0.05)。结论在相同麻醉深度下,全麻诱导期使用喉罩置入或视可尼气管内插管均可保持患者循环系统稳定,但视可尼气管内插管可使中枢神经兴奋性增高。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比较喉罩通气全身麻醉与气管插管通气全身麻醉在颅内动脉瘤介入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09年6月至2012年6月该院神经外科择期实施颅内动脉瘤血管内治疗手术患者40例,随机分成喉罩全身麻醉20例为喉罩组,置入喉罩(50 kg以下选用3#,50 kg以上选用4#);气管插管全身麻醉20例为插管组,经喉镜明视下插入加强型气管导管.比较两组患者丙泊酚、瑞芬太尼用量等指标.结果 喉罩组丙泊酚、瑞芬太尼单位标准化计量低于插管组(P<0.05),插管组患者在T2、T3、T4、T5时点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均明显高于喉罩组(P<0.05),插管组患者拔管后呛咳、躁动、恶心呕吐、咽部不适发生率高于喉罩组(P<0.05).结论 在脑电双频指数(BIS)指导下,靶控输注(TCI)丙泊酚、瑞芬太尼喉罩通气全身麻醉对于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手术的患者,具有麻醉平稳、苏醒快、并发症少、血流动力学稳定、麻醉用药量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