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温胆汤出自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卷第十二胆腑“治大病后,虚烦不得眠,此胆寒故也,宜服温胆汤方:半夏、竹茹、枳实各二两,橘皮三两、生姜四两,甘草一两”。后世温胆汤所载方药与之有所不同,《三因极一病证方论》载药为半夏、竹茹、枳实各二两,橘皮三两,炙甘草二两,白茯苓一两半,姜五片,枣一个,较《备急千金要方》增白茯苓、大枣,减生姜用量而成,治“大病后虚烦不得眠”。  相似文献   

2.
温胆汤出自唐代孙思邈所著《千金方》一书。“治大病后虚烦不得眠,此胆寒故也,宜服温胆汤。”系半夏、竹茹、枳实各二两,橘皮三两,生姜四两,甘草一两所组成。诸药相互,则为不寒不热之剂,笔者在临床中用于治美尼尔氏综合征、房性早搏、失眠取得满意疗效,举例如下:  相似文献   

3.
温胆汤出自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治大病后,虚烦不得眠,此胆寒故也,宜服温胆汤方:半夏、竹茹、枳实各二两,橘皮三两,生姜四两,甘草一两。”而《三因极一病证方论》中温胆汤载药为半夏、竹茹、枳实各二两,橘皮三两,炙甘草二两,白茯苓一两半,姜五片,枣一个,较《备急干金要方》增白茯苓、大枣,减生姜用量而成,治“大病后虚烦不得眠”。黄连温胆汤是在《三因极一病证方论》所载温胆汤基础上加黄连而成,具有清热化痰、开窍醒神、活血化瘀之功效。笔者在临床实践中以黄连温胆汤为主加减化裁治疗痰热内扰诸证,取得了较好疗效,兹介绍几例如下。  相似文献   

4.
温胆汤乃中医名方,首载于唐代孙思邈《千金方》:“治大病后虚烦不得眠,此胆寒故也,宜服温胆汤。半夏、竹茹、枳实各二两,橘皮三两,生姜四两,甘草炙一两”。宋代《三因极一病证方论》云:“温胆汤,半夏、竹茹、枳实各2两,陈皮3两,甘草1两,茯苓1.5两”。方中药味已有变化。及至明代《证治准绳》又有十味温胆汤。温胆汤临床应用广泛,疗效卓著,历代论述颇多。本文结合临床实践,谈谈笔者对温胆汤的认识。……  相似文献   

5.
温胆汤出于唐·孙思邈所著之《备急千金要方》。《千金方》之温胆汤的药物组成为:半夏二两、生姜四两、桔皮三两、枳实二两、竹茹二两、甘草一两,共六味药物。宋以后医家减率温元生姜,加甘淡之茯苓和甘平大枣而成。既能宁心安神,又可健脾化痰。原方之功能主治,《千金·胆腑·胆虚寒》谓“大病后虚烦不得眠,此胆寒故也,宜服温胆汤。”胆寒的临床表  相似文献   

6.
温胆汤出自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治大病后,虚烦不得眠,此胆寒故也,宜服温胆汤方:半夏、竹茹、枳实各二两,橘皮三两、生姜四两,甘草一两",宋代陈无择《三因极一病证方论》中温胆汤用《千金》原方加茯苓、大枣,生姜则由原来的  相似文献   

7.
温胆汤源于南北朝时期北周姚僧垣的<集验方>,最早载于孙思邀的<备急千金要方>卷第十二胆府"治大病后,虚烦不得眠,此胆寒故也,易服温胆汤方:半夏、竹茹、枳实各二两,橘皮三两、生姜四两,甘草一两".  相似文献   

8.
温胆汤最早见于《外台秘要》卷17引《集验方》,方中生姜四两、半夏二两(洗)、橘皮三两、竹茹二两、枳实二枚、甘草一两(炙),治“大病后,虚烦不得眠,此胆寒故也”。《三因极一并方论》中温胆汤在此方基础上加茯苓一两半、大枣一枚、生姜减为五片,使此方药性即由偏温而归于平和。  相似文献   

9.
温胆汤始见于唐·孙思邈《千金方·胆腑》:“治大病后虚烦不得眠,此胆寒故也,宜服温胆汤方。”清代张秉成《成方便读》言本方主治“胆虚痰扰”,为著名的治痰方剂。原方组成用“半夏、竹茹、枳实各二两,陈皮三两,生姜四两,甘草一两”。从宋代陈言《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开始,减少了生姜用量“二两”,增入云苓“一两半”,后人又入大枣1~2枚,组成温胆汤。全方寒热并用,辛苦兼施,功能和胃化痰,清静胆腑,为治痰证的主方,能解除木郁土壅,痰浊内生诸证。  相似文献   

10.
温胆汤首先见于《千金要方·胆虚实篇》:"治大病后虚烦不得眠,此胆寒故也,宜服温胆汤方:半夏、竹茹、积实各二两,桔皮一两,生姜四两,甘草一两,右六味哎咀,以水八升煮取二升分三服."由半夏、桔皮、积实、竹茹、甘草、生姜六味组成.主治胆虚痰热上扰所引起的虚烦不得眠.《三因极一病症方论》;之温胆汤由半夏、竹茹、积实各二两,陈皮三两,甘草一两,获等一两半,生姜五片,枣一枚组成.主治胆胃不和,痰热内扰,虚烦不眠,或呕吐呢逆,以及惊悸不宁,癫痛等证.它是从《备急千金方》温胆汤衍化而来,较之多茯苓,大枣,而减生姜之量.方名温胆者,罗东逸谓:"和即温也,温之者,实凉之也.".适用于痰浊内扰,心胆虚怯,神志不宁之证.20余年来,笔者运用温胆汤加减治疗多种病证均取得满意疗效,现将典型病例报道如下,供同道参考.  相似文献   

11.
<正>温胆汤最早见于《外台秘要》卷17引《集验方》,方中生姜四两、半夏二两(洗)、橘皮三两、竹茹二两、枳实二枚、甘草一两(炙),治"大病后,虚烦不得眠,此胆寒故也"。《三因极一方论》中温胆汤在此方基础上加茯苓一两半、大枣一枚、生姜减为五片,使此方药性即由偏温而于平和。本方中的半夏、陈皮、生姜偏温,竹茹、枳实偏凉,温凉兼进,令全方不寒不燥,理气化痰以和胃,胃气和降则胆郁得舒,痰浊得去则胆无邪扰,如是则复其宁谧,  相似文献   

12.
温胆汤始载于南北朝时期名医姚僧垣之《集验方》,历代数经衍化,每多用治失眠、不寐之证,特别是近年来临床应用颇为频繁,在失眠等神经精神疾患中屡建奇功,笔者临床用于失眠每每奏效,所获良多,现就其源流、配伍及临证加减体会试作分析,以抛砖引玉,与同仁商榷。1方剂源流据考温胆汤最早载于《集验方》(此书已佚),其后《外台秘要》及《备急千金要方》均有引载,其中《千金方》云“温胆汤疗大病后虚烦不得眠”,而未言其出处;《外台秘要》言“《集验》温胆汤,疗大病后虚烦不得眠,此胆寒故也。宜服此方:生姜四两,半夏二两(洗),橘皮三两,竹茹二两,枳…  相似文献   

13.
温胆汤化裁治疗中风析因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张彦海  迟丽屹 《陕西中医》2004,25(2):166-168
温胆汤是临床常用的一首古代名方,由生姜、半夏、橘皮、竹茹、枳实、炙甘草六味药物组成。本方源于南北朝名医姚僧垣所撰《集验方》,始见于唐代孙思邈《千金方》,其主治症为“大病后,虚烦不得眠,此胆寒故也”。南宋陈无择《三因极一病证方论》“虚烦证治和惊悸证治”条下所载温胆汤与  相似文献   

14.
谢昌仁运用温胆汤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温胆汤出自唐·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大病后,虚烦不得眠,此胆寒故也”。药有半夏、陈皮、竹茹、枳实、生姜、甘草六味药组成,元,危亦林《世医得效方》所载的温胆汤在孙氏方基础上加了茯苓、人参、大枣三味药,清代《医宗金鉴》仅加茯苓一味。全国名老中医谢昌仁临床擅用温胆汤,宗危  相似文献   

15.
温胆汤异病同治脾胃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明  颜勤 《陕西中医》2003,24(7):657-658
温胆汤源自唐·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胆虚实第二》[1 ] ,原用治 :“大病后 ,虚烦不得眠 ,此胆寒故也”。方中生姜四两 ,半夏二两 ,枳实二枚 ,竹茹二两 ,橘皮三两 ,甘草一两炙。后世医家减生姜用量 ,加减用治心胆虚怯 ,触事易惊 ,气郁生涎而变生的诸证 ,继而发展到治疗胆郁痰热 ,胆胃不和诸疾。方名虽然仍称温胆 ,但其功用实为清胆 ,从而扩展了温胆汤的主治范围 ,使之成为了一首清热化痰 ,理气和胃 ,调理肝胆脾胃的名方。笔者根据异病同治的原则以及气滞血瘀的病理变化 ,多用温胆汤加减治疗脾胃病 ,疗效满意。现将临床体会略述于下。1 胆…  相似文献   

16.
温胆汤原方出自《千金方》,由茯苓、半夏、陈皮、甘草、竹茹、枳实、姜、枣组成。方中茯苓健脾利湿,半夏燥湿化痰,陈皮理气,甘草、姜、枣和中健脾,竹茹和胃,枳实行气。诸药配合,共奏祛湿化痰、理气和中之效。《千金方》的温胆汤,原是为大病后虚烦不得眠而设。这里的“虚烦不得眠”,当属胆胃不和,痰热为患。因痰热互结于中,  相似文献   

17.
黄连温胆汤的临证发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黄连温胆汤的沿革 温胆汤方出自《千金要方》,由半夏、枳实、陈皮、竹茹、甘草、生姜六昧药组成,主治“大病后虚烦不得眠”,并指出其病因是“胆寒故也”。寒者温之,故方中生姜、陈皮用量独重。  相似文献   

18.
温胆汤出自《备急千金要方》,由半夏、竹茹、枳实、陈皮、生姜、甘草组成。原方主治大病后虚烦不得眠、胸闷、口苦、呕涎属胆寒  相似文献   

19.
温胆汤始载于唐·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全方由半夏、陈皮、竹茹、枳实、茯苓、甘草等组成。原书谓“大病后虚烦不得眠,此胆寒故也。宜服温胆汤”。但后世对此说颇有异议。汪昂《医方集解》谓:“温胆汤治不眠用二陈汤加枳实、竹茹,二味皆凉药,是以凉肺经之热,非以温胆经之寒也。其以温胆汤名者,以胆欲不寒不燥常温为候耳。”《古今名医方论》谓:“和即温也,温之者,实凉之也。”众说纷纭,可见温胆汤并非为“胆寒”而设。今人郭维一认为“胆寒”之“寒”,当理解为“痰”。笔者有同感。胆属木,为中正之官,又为清净之腑。喜宁谧而恶烦扰,喜柔…  相似文献   

20.
温胆汤小议     
温胆汤出自《千金方》,由半夏、竹茹、积实、杨皮、生姜、甘草组成。原书用治大病后虚烦不得眠,同胆寒者。考“胆寒”一证,《中藏经·论胆虚实寒热生死脉证之法》云:“胆者……虚则伤寒,寒则恐惧头眩,不能独卧。”又回:“胆冷则无限。”从失眠、恐惧来看,确同温胆场所治之症。但既为“胆冷”,又何来“虚烦”呢?后世医家对温胆汤温胆之寒的说法,亦多有异议。如《医方集解》云:“温胆汤治不眠,用二陈加机实、竹茹二味,皆凉药,乃以凉胃经之热,非以温胆经之寒也。其以温胆名汤者,以胆欲不寒、不燥常温为解耳。”《医宗金鉴·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