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 毫秒
1.
James  A.  H.  Bushnell  C.  D.  Jamison  M.  G.  Myers  E.R.  石玉华 《世界核心医学期刊文摘》2006,2(1):8-59
目的:评价美国妊娠相关卒巾的发病率、死亡率及危险因素。方法:全国性住院患者样本取自医疗保健研究和质量机构的医疗保健价格和利用计划,根据国际疾病分类方法第9次修正版中有关卒中的标准,调查了2000--2001年间所有与妊娠相关的出院患者。结果:共有2850例与妊娠相关的出院患者发生卒中,即发生率为34.2/10万次妊娠。其中117例死亡,即死亡率为1.4,/万次妊娠。幸存者中22%转入其他医院。卒中随着患者年龄的增长而增加。尤其是≥35岁时。非裔美国妇女风险更高,0R1.5(95%CI1.2-1.9)。与卒中密切相关的疾病包括:偏头痛(OR16,9,95%CI9.7~29.5)、血栓形成倾向(OR16.0,95%CI9.4—27.2)、系统性红斑狼疮(OR15.2,95%CI7.4~31.2)、心脏病(OR13.2,95%CI10.2~17.0)、镰状红细胞病(0R9.1,95%CI3.7-22.2)、高血压(OR6.1,95%CI4.5~8.1)、血小板减少(OR6.0,95%CI1.5—24.1)。  相似文献   

2.
目的:多中心、前瞻性观察非正常工作时间对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患者院内再灌注延迟的影响。方法:连续入选自.2005年11月至2006年7月,在北京市19个医疗中心至急诊室就诊并接受再灌注的STEMI患者共297例。分为正常工作时间(A时间)和非正常工作时间(B时间)再灌注治疗组。分析与A时间再灌注治疗相比,B时间对进门-再灌注延迟的影响。结果:297例患者中,A时间再灌注治疗组120例(40.4%),其中38例患者接受溶栓治疗,82例患者接受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B时间再灌注治疗组177例(59.6%),其中49例患者接受溶栓治疗,128例患者接受PCI治疗。在校正患者的其他临床因素后,B时间再灌注治疗组的进门-球囊扩张时间(OZB)中位数显著长于A时间再灌注治疗组(174.3min[95%可信区间(CI):172.8~176.2]比138.3min[95%CI:136.1~140.2];P〈0.01),B时间再灌注治疗组的进门一溶栓时间(02N)中位数和A时间再灌注治疗组无显著差别(62.7min[95%CI:61.8~64.5]比59.8min[95%CI:58.1~61.3];P:0.07)。结论:北京市在B时间接受PCI治疗的STEMI患者D2B时间延迟增加。  相似文献   

3.
背景:尽管治疗方法不断进展,但是,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患者的死亡率依然较高,加用抗栓药物的临床效果尚不清楚(特别是对未接受再灌注治疗的患者)。 目的:评价磺达肝癸钠(一种Xa因子抑制剂)对STEMI患者的作用。将早期使用磺达肝癸钠并连续给药8天与常规治疗(无普通肝素[unfrectionated heparin,UFH]使用指征者给予安慰剂[第1亚组]或者在使用普通肝素48小时后再给安慰剂8天[第2亚组])进行比较。 设计、地点及参试者:对磺达肝癸钠2.5mg(每日1次)或对照治疗8天进行随机双盲比较,12092例STEMI患者来自41个国家的447家医院(2003年9月至2006年1月)。从第3天至第9天,所有患者均按原始随机分配接受磺达肝癸钠或安慰剂治疗。 主要观测指标:30天死亡或再梗死复合事件(主要终点)以及9天和最后随访(3个月或6个月)时二次评估。 结果:磺达肝癸钠组6036例患者中585例(9.7%)发生30天死亡或再梗死,显著低于对照组(6056例中有677例;11.2%)(风险比[hazard ratio,HR],0.86;95%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0.77—0.96;P=0.008;绝对危险降低1.5%;95%CI,0.4%-2.6%)。这些益处见于第9天(安慰剂组537例[8.9%]比磺达肝癸钠组444例[7.4%];HR,0.83:95%CI,0.73—0.94;P=0.003)和随访结束时(安慰剂组857例[14.8%]比磺达肝癸钠组756例[13.4%];HR,0.88;95%CI,0.79—0.97;P=0.008)。在整个研究期间,死亡率明显降低。不同肝素使用亚组磺达肝癸钠的作用相似。然而,接受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患者没有获益。第2亚组中其他患者磺达肝癸钠预防30天(HR,0.82;95%CI,0.66—1.02;P=0.08)及随访结束时(HR,0.77;95%CI,0.64—0.93;P=0.008)死亡或再梗死事件的效果优于普通肝素。接受溶栓治疗(HR,0.79;P=0.003)及未接受任何再灌注治疗(HR,0.80;P=0.03)的患者获益明显。磺达肝癸钠治疗组9天时具有严重出血减少(安慰剂组79例比磺达肝癸钠组61例;P=0.13)、心脏填塞发生率降低(48例比28例;P=0.02)的倾向。 结论:磺达肝癸钠可显著降低STEMI患者(特别是未接受直接PCI治疗的患者)的死亡率和再梗死率。而且不增加出血和卒中事件。  相似文献   

4.
背景:阿斯匹林可降低高危成人发生心血管疾病的危险。但是,女性人群是否与男性人群一样获益,仍不清楚。 目的:确定阿斯匹林在不同性别人群心血管疾病一级预防中的获益与危险。数据来源和研究选择:数据源于MEDLINE和Cochrane中心的对照试验数据库(1966年至2005年3月)、检出文章的参考文献以及重要科学会议的报告。入选合格的研究为:在无心血管疾病参试者中进行的前瞻性阿斯匹林治疗随机对照试验,研究报告了心肌梗死、卒中和心血管病死亡数据。共检出6项试验95456名个体。其中3项试验仅包括男性,1项试验仅包括女性,另外2项试验包括两种性别。 数据提取:审查、确定随机研究的患者数量、平均随访时间和终点事件(复合心血管事件[非致死性心肌梗死、非致死性卒中和心血管死亡]以及具体每种心血管事件和大出血事件的发生)。 数据综合:在51342例女性中,有1285例发生主要心血管事件:卒中625例,心肌梗死469例,心血管死亡364例。阿斯匹林显著减少心血管事件12%(优势比[oddsratio,OR],0.86;95%可信区间[CI],0.79-0.99;P=0.03),显著减少卒中事件17%(OR,0.83;95%CI,0.70-0.97;P=0.02),后者反映的是缺血性卒中的降低(OR,0.76;95%、CI,0.63-0.93;P=0.08);对心肌梗死和心血管死亡无显著影响。在44114例男性试验对象中,有2047例发生主要心血管事件:卒中597例,心肌梗死1023例,心血管死亡776例。阿斯匹林显著减少心血管事件14%(OR,0.86;95%CI,0.78-0.94;P=0.01),减少心肌梗死32%(OR,0.68;95%CI,0.54-0.86;P=0.001);对卒中和心血管疾病所致死亡无显著影响。阿斯匹林治疗增加了女性(OR,1.68;95%CI,1.13-2.52;P=0.01)和男性(OR,1.72;95%CI,1.35—2.20;P〈0.001)的出血危险。 结论:对于女性和男性,由于阿斯匹林减少了女性缺血性卒中以及男性心肌梗死事件的发生,故降低了他们发生复合心血管事件的危险。阿斯匹林显著增加出血危险,女性与男性出血危险相似。  相似文献   

5.
背景:关于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前氯吡格雷预治疗的益处目前仍有争议,并且其使用亦未获得普遍认可。 目的:于新近发生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的患者中确定PCI前氯吡格雷预治疗预防严重不良心血管事件的效果是否优于PCI时开始采用氯吡格雷治疗。 设计、地点及参试者:CLARITY(PCI—Clopidogrel as Adjunctive Reperfusion Therapy)研究是一项于1863例患者中进行的前瞻性计划分析。这些患者均于CLARITY—TIMI(Thrombolysis in Myocardial Infarction)28试验中在血管造影后实施了PCI。CLARITY—TIMI28是一项在接受纤溶治疗的患者中进行的有关氯吡格雷效果的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试验。患者于2003年2月至2004年10月入选自23个国家的319家医院。 干预:患者服用阿斯匹林并于纤溶治疗时开始随机接受氯吡格雷(300mg负荷剂量,以后75mg,每日1次)或安慰剂,直至冠状动脉造影前为止。造影在开始研究药物后2~8天进行。接受冠脉支架的患者建议于诊断性血管造影后给予开标氯吡格雷(包括负荷剂量)。 主要观测指标:一级终点为PCI至随机分组后30天心血管死亡、MI复发或脑卒中的复合发生率。二级终点包括在PCI之前发生的MI或脑卒中以及前述随机分组后30天相关终点。 结果:氯吡格雷预治疗可显著降低PCI后心血管死亡、MI或脑卒中的发生率(34[3.6%]比58[6.2%];校正优势比[odds ratio,OR],0.54[95%CI,0.35—0.85];P=0.008)。氯吡格雷预治疗还可降低PCI前MI或脑卒中的发生率(37[4.0%]比58[6.2%];OR,0.62[95%CI,0.40~0.95];P=0.03)。总体上,氯吡格雷预治疗可导致随机分组后30天心血管死亡、MI或脑卒中显著下降(70[7.5%]比112[12.0%];校正OR,0.59[95%CI,0.43~0.81];P=0.001;所需治疗例数=23)。TIMI严重或轻微出血的发生率未显著增加((18[20%]比17[1.9%];P〉0.99)。 结论:氯吡格雷预治疗可显著降低PCI前后心血管死亡或缺血并发症,而严重或轻微出血无显著增加。这些数据为STEMI患者早期使用氯吡格雷以及接受PCI的患者常规采用氯吡格雷预治疗方案提供了进一步的支持。  相似文献   

6.
氯吡格雷的使用与药物洗脱支架植入后远期临床结果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背景:近来的冠状动脉内药物洗脱支架研究提示,现行的抗血小板治疗方案可能并不足以预防后期支架内血栓形成。目的:于接受药物洗脱支架(drug-eluting stents,DESs)和裸金属支架(bare-metal stents,BMSs)治疗的冠状动脉病患者中评估氯吡格雷使用与患者远期结果的关系。设计、地点及患者:于连续患者中进行观察性研究。患者于2000年1月1日至2005年7月31日在杜克心脏治疗中心(一家位于北卡罗来纳州达累姆市的三级治疗中心)接受冠状动脉内支架治疗。于6、12、24个月时进行随访,直至2006年9月7日。研究人群包括4666例最初接受BMS(n=3165)或DES(n=1501)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患者。对随访6和12个月没有事件(没有死亡、心肌梗死或血管重建手术)的患者进行界标分析(landmark analysis)。在这些时间点上根据支架类型以及自我报告之氯吡格雷的使用情况将患者分为4组:DES使用氯吡格雷组、DES不用氯吡格雷组、BMS使用氯吡格雷组以及BMS不用氯吡格雷组。主要观测指标:随访24个月时死亡、非致命性心肌梗死以及死亡或心肌梗死之复合终点。结果:在6个月时没有事件发生的DES组患者(637例使用、579例未使用氯吡格雷)中,氯吡格雷的使用是随访24个月校正死亡率较低(使用2.0%比未使用5.3%;差异,-3.3%;95%CI,-6.3%至-0.3%;P=0.03)以及死亡或心肌梗死发生率较低(3.1%比7.2%;差异,-4.1%;95%CI,-7.6%至-0.6%;P=0.02)的显著预测指标。然而,在BMS组患者中(417例使用、1976例未用氯吡格雷),死亡(3.7%比4.5%;差异,-0.7%;95%CI,-2.9%至1.4%;P=0.50)以及死亡或心肌梗死发生率(5.5%比6.0%;差异,-0.5%;95%CI,-3.2%至2.2%;P:0.70)没有差异。在12个月随访没有事件发生的DES组患者(252例使用、276例未用氯吡格雷)中,氯吡格雷的使用依然可以预测24个月死亡(0%比3.5%;差异,-3.5%;95%CI,-5.9%至-1.1%;P=0.004)以及死亡或心肌梗死发生率(0%比4.5%;差异,-4.5%;95%CI,-7.1%至-1.9%;P〈0.001)较低。然而,在BMS组患者中(346例使用、1644例未用氯吡格雷),在死亡(3.3%比2.7%;差异,0.6%;95%CI,1.5%至2.8%;P=0.57)以及死亡或心肌梗死(4.7%比3.6%;差异,1.0%;95%CI,-1.6%至3.6%;P=0.44)发生方面,依然没有差异。结论:在接受DES治疗的患者中,延长氯吡格雷的使用可以使死亡以及死亡或心肌梗死的发生率下降。然而,使用氯吡格雷的适宜期限只能通过大型临床随机试验确定。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农村地区院间不同转院方式对ST段抬高心肌梗死( STEMI)患者再灌注及其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调查2011年1月至2013年7月间入院、农村地区发病、6 h内完成首次医疗接触( FMC)并转诊到本院的STEMI患者155例,根据院间转运方式分为基层医院直接转院组(直接转院组)及经一、二级医院逐级转院组(间接转院组),比较2组间早期再灌注情况及住院病死率。结果直接转院组64例、逐级转院组91例;直接转院组中发病12 h内患者接受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率高于间接转院组(64.1% vs.30.8%,P<0.001),直接PCI比非直接PCI的OR=4.025(95% CI 1.934~8.377,P=0.000),总缺血时间较短〔(6.92±1.89)h vs.(9.37±1.66)h,P<0.001〕。直接转院组住院死亡1例,逐级转院组住院死亡6例,2组间病死率无显著性差异(1.6%vs.6.6%,P=0.241),死亡患者均未接受PCI。结论 FMC后的STEMI患者转院至具备PCI条件的医疗单位有较高的直接PCI率;逐级转院方式使更多的患者延迟至12 h以后到达三级医院。  相似文献   

8.
目的:调查北京市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患者的心血管危险因素分布、控制和知晓情况,以及影响危险因素认知的因素。方法:入选北京市19家二级和三级医院在2006年1—7月期间在发病后24小时内到达医院的430例STEMI患者。收集人口统计学资料、危险因素和控制情况、病史和临床情况。在入院后72小时内内通过问卷调查了解患者对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知晓情况,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心血管危险因素知晓的因素。结果:430例患者的年龄中位数为62岁(53—72岁),早发心肌梗死(男性〈55岁,女性〈65岁)的比例为34%,存在的危险因素个数平均为(3.0±1.4)个,≥3种危险因素的患者占64.4%。在可纠正的危险因素中,高血压的患病率最高(47.9%,95%CI43.2%-52.6%),其次为吸烟(46.5%,95%CI41.8%-51.2%)和缺乏运动(40%,95%CI35.4%-44.6%),患糖尿病和高脂血症的比例分别为20.7%和17.7%。75.2%的高血压患者正在服药治疗,糖尿病和高脂血症的治疗率仅为10%和40.8%。在问卷调查的9种危险因素中,患者乎均知晓(3.0±3.0)种。男性(OR=2.2,95%CI:1.6—3.1,P〈0.001)、高血压(OR=1.5,95%cI,1.1—1.9,P=0.05)和存在多种危险因素(OR=1.3,95%CI,0.9—2.1,P=0.004)的患者对危险因素的认识较好。结论:北京市2/3的STEMI患者有≥3种的危险因素;对危险因素的知晓率较低;性别、是否存在高血压和存在危险因素的个数对患者的危险因素知晓情况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9.
David  A.  Morrow  James  A.  de  Lemos  Michael  A.  Blazing  顾佳 《美国医学会杂志》2006,25(4):230-230
背景: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患者就诊时B型心钠素(B-type natriuretic peptide,BNP)浓度升高可影响其远期死亡率。目前,鲜有资料涉及BNP系列随访检测。 目的:明确ACS患者进入研究时(出院前)BNP浓度、门诊随访4个月时BNP浓度、门诊随访12个月时BNP浓度是否与临床预后有关。 设计、地点及患者:对4497名非ST段抬高ACS患者和ST段抬高ACS患者进行前瞻性观察研究。这些患者参加了Atoz试验的Z阶段研究,该研究于1999年至2003年在41个国家的322所急救医院展开。 主要观测指标:2年内全因死亡人数以及充血性心力衰竭(congestive heart failure,CHF)新发病例数。 结果:在进入研究时(出院前)有4266名患者提供了BNP结果,在第4个月时有3618名患者提供了BNP结果,在第12个月时有2966名患者提供了BNP结果。随访期间,230人死亡,163人新发CHF。对患者的年龄、性别、肾功能、高血压、心力衰竭病史以及糖尿病进行校正后发现,BNP水平升高(〉80ps/mL)会继发死亡和CHF,无论是在进入研究时(111[21%]比246[7%];校正后的风险比[hazard ratio,HR],2.5;95%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2.0—3.3)、在第4个月时(34[19%]比125[4%];校正后的HR,3.9;95%CI,2.6—6.0)、还是在第12个月时(19[11%]比37[1%];校正后的HR,4.7;95%CI,2.5~8.9)均是如此。BNP水平在第4个月时才有所升高的患者出现死亡或新发CHF的危险增加(10[15%]比105[3%];HR,4.5;95%CI,2.3~8.6)。有些患者在进入研究和第4个月时BNP水平均〈80pg/mL,有些患者在进入研究时BNP水平有所升高。而在第4个月时BNP水平〈80ps/mL,与前者相比,后者出现死亡或新发CHF的危险略有增加(HR,1.7;95%CI,1.0~2.9)。 结论:ACS患者在门诊随访时定期检测BNP水平可预示死亡和新发CHF的风险。BNP水平不断发生改变,可影响远期临床预后,也为改进ACS患者治疗决策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许春平  曾波  陆建建  林松 《广西医学》2006,28(10):1546-1547
目的观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ES)的临床疗效。方法对64例ACS患者经股动脉途径施行急诊或择期PCI,13例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STEMI)患者施行直接PCI治疗,补救性PCI治疗4例STEMI,延迟性PCI治疗11例STEMI,择期PCI治疗36例不稳定型心绞痛和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UA/NSTEMI)。结果PCI操作成功率100%,随访1~31个月,临床症状明显改善,未发生支架内急性/亚急性或后期血栓形成,无血小板减少症,无再次心肌梗死、心衰和猝死。结论直接PCI扩大了治疗刚、EMI的适应证,迅速使梗死相关动脉开通并恢复正常血流,可提高高危患者生存率。补救性PCI是静脉溶栓失败后的一种补救措施,STEMI患者的延迟性PCI和UA/NSTEMI患者的择期PCI对改善心肌缺血、降低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和死亡率同样有效。  相似文献   

11.
Adenovirus infection in intussusception in children in Taiwan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E J Clarke  I A Phillips  E R Alexander 《JAMA》1969,208(9):1671-1674
  相似文献   

12.
随着国内外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等的飞速发展,我国医药技术在2001年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提前完成了我国所承担的人类基因组汁划中的1%测序任务,到2000年,中国科学家在功能基因研究和基因组多样性领域共完成研究论文1850篇,遍及医药各领域,研究手段和水平可于国际先进水平媲美,中国完全有条件在“后基因时代”成为主角之一。  相似文献   

13.
小儿耳鼻喉手术麻醉的新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莉  解雅英 《内蒙古医学杂志》2006,38(12):1158-1160
因小儿耳鼻喉手术刺激强,时间短,且常与气道相关,故麻醉的控制有一定难度,现对国内外现阶段小儿耳鼻喉手术麻醉的改良方法及新观点进行评述,以期对临床工作有较好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为探讨成都市不同级别医疗机构儿童支气管肺炎单病种费用水平以及不同收费项目占总费用的比例特点及控制医疗费用的有效途径,为患者自主选择就诊医疗机构提供参考指导,对成都市卫生局所属不同级别医院儿童支气管肺炎住院医疗费用分析如下。1资料与方法1.1资料来自成都市卫生局2  相似文献   

15.
16.
Thirty-two children with malaria were admitted to Dudley Road Hospital, Birmingham, in the 1970s. None was admitted before 1974 and there was a rapid increase after that. All the infections were due to Plasmodium vivax and occurred in children of Asian immigrant families who had been born in or had visited India or Pakistan apart from one infant born in England who acquired the disease transplacentally. All presented within 12 months of entering or re-entering the United Kingdom. The clinical features of the 32 patients have been analysed and it is suggested that more effort should be made to educate travellers about the need for anti-malarial chemoprophylaxis and the necessity to continue it for one month after return.  相似文献   

17.
2005年广西流动人口疟疾监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广西流动人员疟疾流行现状,进而提出针对性防治措施。方法收集全区网络直报疫情资料和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疟疾监测数据进行分析。结果2005年广西流动人口发热病人平均疟原虫阳性率为0·33%。80·62%的病人为本地居民外出到疟疾流行区务工感染所致。以从事护林/砍伐比例最高,占44·19%。结论加强返乡流动人口疟疾监测是巩固广西疟疾防治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8.
Trends in mammography in Wisconsin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