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横结肠脾曲综合征的外科治疗(附8例报告)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通过对8例结肠脾曲综合征的临床分析,提出其临床表现的特点,对其加重因素和手术选择地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2.
横结肠脾曲综合征又称为payr氏病,国内的文献对此报道甚少。我们自1987年1月至1993年9月间收治4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正>1临床资料患者,女性,42岁。于2年前生气后出现排便、排气减少,伴有明显腹胀、呕吐胃内容物,偶伴有腹痛,通便灌肠后症状缓解;此后患者间断出现上述症状,自服中药(均含有泻药成分),短期均有效;右侧卧位时,症状可以缓解。本次因  相似文献   

4.
结肠脾曲综合征是一种少见的顽固型假性肠梗阻,易致长期误诊.我院自1995年1月~2007年6月共治疗29例结肠脾曲综合征患者,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6.
奥曲肽治疗不完全肠梗阻临床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雪飞  何旭 《安徽医学》2011,32(11):1865-1866
目的探讨奥曲肽治疗肠梗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粘连性不完全肠梗阻的患者4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研究组给予胃肠减压、禁饮食、纠正酸碱平衡紊乱和水电解质失衡等,应用抗生素并加用奥曲肽0.1 mg,皮下注射,q8 h,连用3~5 d。对照组仅给予胃肠减压、禁饮食、纠正酸碱平衡紊乱和水电解质失衡等,应用抗生素治疗。观察两组患者腹痛、腹胀等症状、体征改善程度,肛门排气时间及平均住院时间。结果治疗3 d后对照组患者腹痛缓解7例(35.0%),腹胀缓解6例(30.0%),平均肛门排气时间为(4.3±2.2)d,平均住院时间为(11.1±2.2)d;研究组患者腹痛缓解14例(70.0%),腹胀缓解12例(60.0%),平均肛门排气时间为(2.5±1.8)d,平均住院时间为(7.9±2.3)d,两组数据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0.0%;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0.0%;两组数据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肠梗阻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奥曲肽治疗能明显改善肠梗阻患者症状,使用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大承气汤调钡灌肠诊治大肠梗阻32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大承气汤调钡剂灌肠诊治大肠梗阻的效果。方法:用大承气汤调钡剂灌肠,在X线胃肠专用机上动态观察肠道的蠕动,以及梗阻部位的缓解情况。结果:总有效率达81.25%,不完全性肠梗阻达100%,肿瘤所致肠梗阻无效,但可定位或定性,乙状结肠扭转无效。结论:大承气汤调钡剂灌肠诊治大肠梗阻具有肯定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结肠脾曲积气、胀气,临床表现为慢性反复发作的左上腹和上腹部不适、嗳气、疼痛等临床症状,一般称为脾曲综合征。此征临床上不少见,但易误诊为冠心病、溃疡病、慢性胰腺炎等。患者往往辗转就诊于多家医院内外科,不得确诊,久治不愈,心理健康备受影响。现将资料完整的7例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共7例,其中男3例,女4例。年龄29~54岁。病程4个月~11年,平均22·1个月。均为我院近2年来的门诊病例。症状:左上腹胀痛6例,左下胸及左季肋部胀痛1例,左上腹气体窜动感5例,排气、排便后可稍缓解4例。全部病例多次行胸腹部X线、腹部B超检查,除发作时腹部…  相似文献   

9.
结肠脾曲综合征的X线特征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结肠脾曲综合征在临床上缺乏典型症状 ,X线诊断是本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的主要依据。本文对我院 2 0 0 0年 4月~ 2 0 0 1年 6月的 9例病例资料分析如下。1 一般资料本组 9例患者 ,男 5例 ,女 4例 ;年龄 31~ 6 8岁 ,平均4 5岁 ,随诊时间 4月~ 4年 ;其中 8人经手术证实为结肠脾曲综合征 ,漏诊 1例 ,1例未做手术。2 X线诊断右半结肠及横结肠轻至中度扩张 ,至脾曲端急转向上 ,继而急转向下续降结肠 ,脾曲夹角明显变小 ,而降结肠肠管细小 ,无狭窄。脾曲前后肠管大小相差较明显 ,有别于正常时的逐渐缩小。立位观察 ,结肠脾曲位置高 ,可至膈…  相似文献   

10.
以长期便秘伴腹胀、腹痛、消瘦、贫血为主要特征的结肠脾曲综合征,近六年来我院普外科手术治疗已超过60例。这几年来我们不断总结经验,不断改进手术方式,特别是开展了以近段结肠大部份切除及结肠次全切除的手术方式,更缩短了术后恢复期、减少了术后复发率,取得较为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肝脾曲综合征系指结肠肝曲或脾曲部由于聚积过多气体而引起的腹痛、腹胀、胸闷等一系列症候群,中医属胁痛、胃脘痛的范畴。以气机失调为基本病机,结合脏腑经络进行具体辨证,从而有效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12.
梗阻性结肠癌21例诊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梗阻性结肠癌的诊断、围手术期处理和手术方式的选择。方法对1995年1月~2005年12月间经手术治疗的21例梗阻性结肠癌患者进行总结分析。结果急性癌性肠梗阻术前诊断率为28.6%(6/21)。行Ⅰ期肿瘤切除19例,占90.5%(19/21);同时Ⅰ期吻合13例,占68.4%(13/19);其中左半结肠癌伴梗阻7例,占53.9%(7/13)。无死亡及吻合口漏。结论对梗阻性结肠癌加强术前诊断,完善围手术期处理是提高Ⅰ期肿瘤切除吻合率和降低术后并发症和病死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本文就1978~1988年间收治40例结肠癌并梗阻患者的诊断与治疗进行探讨。在诊断方面,本文分析了结肠癌梗阻的临床特点,提出钡灌肠造影检查是确诊结肠癌梗阻的主要措施。本文认为对结肠癌所致梗阻均应尽量施行Ⅰ期切除肿瘤,根据全身和局部条件决定Ⅰ期吻合或造瘘。本组40例,Ⅰ期切除25例,无手术死亡,Ⅰ期吻合21例,无吻合口痿并发症,取得了满意的效果。本文还对结肠癌梗阻穿孔的治疗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对合并急性肠梗阻的结直肠癌患者应用结肠镜的诊治效果。方法:选择60例结直肠癌合并急性肠梗阻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应用结肠镜对其梗阻进行病因诊断分析,并给予暂时性的缓解治疗,观察诊断及治疗效果。结果:结肠镜对结直肠癌诊断准确性100%,其中左半结肠癌36例,右半结肠癌16例,直肠癌8例。结肠镜治疗结直肠癌急性肠梗阻效果显著,其中显效49例,有效7例,总有效率93.3%。结论:应用结肠镜对结直肠癌发生急性肠梗阻的患者进行梗阻原因及性质诊断明显,且初步缓解治疗明显,大大提高了此类患者的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总结按诊断标准对小儿皮肤粘膜淋巴结综合征(mucocutaneous lymphnode syndrom e,MCLS)早期诊断临床经验,以及分析对比大剂量免疫球蛋白(h igh dose immun ity globub in,HD IG)治疗小儿MCLS的疗效。方法对41例川崎病患儿的临床资料,对照诊断标准进行回顾性分析。治疗观察组28例,采用HD IG联合阿司匹林治疗;疗效对照组13例,单用阿司匹林治疗。统计分析两组疗效差异。结果应用HD IG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小儿MCLS,在主要症状和体征消退,以及防治冠状动脉扩张等并发症方面的疗效,均明显优于阿司匹林单药治疗。结论按照目前诊断标,有利于早期诊断小儿MCLS。静脉输注大剂量免疫球蛋白联合阿司匹林,为治疗小儿MCLS的有效疗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肝移植术后脾动脉盗血综合征(SASS)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SASS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结果、治疗及效果。结果 87例肝移植患者中共6例(6.9%),经腹腔动脉造影证实发生肝移植术后SASS,其中1例SASS患者合并肝动脉血栓形成,1例SASS患者合并附壁血栓、肝动脉狭窄,均经溶栓后再通。6例肝移植术后SASS患者在术后早期出现淤胆、肝功能损害等异常。3例SASS患者于术后13~63 d内接受脾动脉栓塞,恢复顺利;1例SASS患者因胆道损害2次行内镜下逆行性胆胰管造影、胆管取栓、左半肝切除和右肝管-空肠吻合术,术后仍存在持续淤胆,术后5年经动脉造影证实SASS并实施脾动脉栓塞,但淤胆无明显缓解。2例未接受治疗的SASS患者,均死于胆道感染和(或)移植物失功能。结论肝移植术后SASS能导致肝动脉血栓形成、胆道损害和移植物失功能等严重并发症。预防性脾动脉结扎和经导管脾动脉栓塞是最有效的治疗方法。应早期纠正SASS,避免其严重后果。  相似文献   

17.
大鼠长期脾虚和热证造模的舌象观察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观察大鼠长期 (2 6周 )脾虚造模和热证造模的活体舌象和舌组织病理。见舌背隆起前固有层乳头密度无变化 ,背隆起后固有层乳头密度热证组有增加趋势。基底层细胞核分裂相频数 ,热证组大于对照组和脾虚组。大鼠长期脾虚和热证模型表现出基本趋势相反的舌组织病理变化。  相似文献   

18.
目的提高肝静脉型布-加综合征和肝窦阻塞综合征的影像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经DSA证实的30例肝静脉型布-加综合征及经病理证实的8例肝窦阻塞综合征的CE-MRA特点,归纳两者影像表现的差异。结果本组肝静脉型布-加综合征和肝窦阻塞综合征门静脉内径分别为1.53±0.33cm、1.47±0.39c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04)。(1)肝静脉型布-加综合征主要表现为:肝大、肝叶比例失调、尾状叶体积增大、脾大、腹水;30例肝静脉型布-加综合征患者,35支肝静脉显示不清、28支肝静脉闭塞(38.89%)、19支合并血栓(21.11%)、8支通畅(8.89%);30例患者均显示的肝内侧支;静脉期肝脏强化分布表现为反"爪"型强化(40%)、内高外低强化(36.67%)、内低外高强化(10%)、均匀强化(10%)及不规则强化(3.33%)。(2)肝窦阻塞综合征主要表现为肝脾大、腹水;8例肝窦阻塞综合征患者,有18支(6例)肝静脉显示清楚、管腔通畅,余6支(2例)显示不清;8例肝窦阻塞综合征患者均未示肝内侧支血管;静脉期肝脏强化呈"爪"型分布(87.5%),余1例强化不规则。结论 CE-MRA在鉴别肝静脉型布-加综合征和肝窦阻塞综合征中可提供可靠的信息,通过仔细观察影像表现,对两者诊断准确性会有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19.
孙文波 《医学综述》2008,14(11):1752-1753
目的探讨结肠癌闭襻性肠梗阻临床特点和诊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33例结肠癌闭襻性肠梗阻患者的临床特点和诊治方法。结果33例结肠癌闭襻性肠梗阻患者均有腹痛和停止排便、排气,腹部触及包块16例,触痛22例,有腹膜炎体征11例,腹腔积液8例。患者均经手术治疗,手术一期切除肿瘤24例,横结肠造瘘3例,捷径手术6例。术后死亡1例。结论结肠癌闭襻性肠梗阻发病急,早期就出现腹膜炎体征和休克表现。手术治疗是提高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