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所谓骨折协作诊疗 (FLS) ,是指在一位有经验的护理专家的指导下 ,对所有年龄超过50岁的骨折患者进行状态的骨质疏松症的评估 ,目的是找出那些容易发生再骨折的患者 ,以便为他们提供相应的治疗从而减少其再骨折的几率。骨质疏松症是以骨量减少和骨组织的显微结构被破坏为主要特征 ,它会导致脆性增加 ,最终增大骨折的风险。其临床表现为患者在极小的外伤情况下便会在骨骼的任何部位发生骨折 (世界卫生组织 ,1 994 )。骨质疏松症是一项严重的并且日益突出的公共健康问题。为了成功地降低与骨质疏松性骨折有关的发病率与死亡率 ,应对那些伴有…  相似文献   

2.
骨质疏松症(1)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引言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常见病 ,主要累及老年人 ,其特点是骨量减少、骨组织微细结构受损和脆性骨折的风险增加。 30 %的女性和 12 %的男性在一生中会发生骨质疏松性骨折 ,这是因为骨质疏松症在出现脆性骨折前可能是无症状的 ,而且即使发生了骨折 ,人们也没有认识到这就是骨质疏松症的并发症。骨密度仪检查可以诊断骨质疏松症 ,现在许多药物都可以有效预防和治疗骨质疏松症 ,因此正确认识该病成为临床实践的关键。2 定义和流行病学当一个人的骨密度 (BMD)低于年轻健康成人人群均数的 2 .5个标准差 (T值 )时 ,就可定义为患有骨质疏松症。…  相似文献   

3.
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与髋部骨折相比,其发病率和死亡率更高,骨量减少是骨质疏松症的主要特征之一,以往的研究较多地强调骨密度(BMD)在骨折发生、诊治以及疗效评价中的作用.然而,骨量作为引起骨质疏松患者骨折的危险因素之一,我们应更加关注骨骼的质量,骨骼抗骨折能力的强度.骨强度的提出在骨质疏松的诊治和疗效评价中将发挥更积极的作用[1].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老年人髋部骨折的原因,提出老年人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的防治措施。方法:回顾分析1997-01/2002-12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骨外科收治的243例髋部骨折患骨折的原因。结果:髋部骨折以60岁以上老年人居多,其致病原因主要是非重创造成(70.78%)。而60以下髋部骨折患致病原因主要是重创所致(24.69%)。结论:老年人髋部骨折主要原因是跌倒,骨质疏松是潜在危险因素。老年人早期防治骨质疏松,防止跌倒是防止和减少髋部骨折发生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5.
老年性骨质疏松致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随访1年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延明 《中国临床康复》2003,7(24):3397-3397
绝经后妇女卵巢功能减退,雌激素水平下降,是引起绝经后骨质疏松的主要原因之一。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可引起骨癌、骨变形及骨的脆性增加,导致骨折率上升,严重影响了妇女的生活质量。采用结合雌激素辅以钙剂治疗骨质疏松症患60例,结果发现其骨质疏松症状及实验室指标均有所改善。  相似文献   

6.
为了对老年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有更深刻的了解,对11例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患者进行治疗,认识到老年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后并发症多,死亡率高,因此加强骨质疏松症的防治措施,预防骨折发生,是提高老年人生活生存质量的必要措施。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骨质疏松骨折后再骨折的临床风险因素。方法:选取我院自2014年5月-2015年5月收治的80例骨质疏松的骨折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根据患者的骨折情况将其分为骨折组与再骨折组2组,每组各40例。记录2组患者的骨折类型、骨折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等情况。结果:经过临床相关分析与对比,发现女性、年龄较大、由卧位到站立位所耗时较长、患者椎体或者股骨曾发生过骨折等都是诱导其再骨折的临床风险因素。结论:针对符合以上风险因素的骨质疏松骨折后再骨折患者,应该加强自我保护能力,加强预防机制、同时在日常生活中泥意多进行防跌倒的训练,通过多种措施以恢复身体协调能力,最终实现减少再骨折的发生几率,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全身性的骨代谢疾病,以骨量减少、骨的微结构退化,骨的脆性增加,易于发生骨折为特征,并受多种因素影响的疾病。在美国约有2500万骨质疏松症患者,每年约有150万患者发生骨折,且约20%的骨折患者在1年内并发肺栓塞、肺炎而死亡;半数髋部骨折的存活者将永久丧失独立生活能力。在我国老年人骨质疏松症的发病率虽无确切的报道,但从上海朱汉民的调查结果以T分〈2.0个标准差为标准(DEXA),男性为13.4%,女性为40.1%。据统计大约40%一50%的白人绝经后妇女将患至少一种骨质疏松性骨折。随着我国人口的不断老龄化和平均期望寿命增长,骨质疏松症将成为严重危害中老年妇女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的疾病之一。  相似文献   

9.
伴随着人口老龄化的进程,骨质疏松症患者越来越多,骨折疏松两大常见的并发症包括骨折及疼痛,脊柱是人体的支撑骨,是最易发生骨质疏松骨折的部位[1],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steoporotic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s,OVCFs)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骨折,由于此类骨折患者多存在愈合能力较差,患者治疗后多易发生骨折不愈合,发生骨折  相似文献   

10.
正骨质疏松症(OP)是一种以骨量低下,骨微结构损坏,骨脆性增加,易发生骨折为特征的全身性骨病。骨质疏松症包括原发性和继发性两大类。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又分为绝经后骨质疏松症(Ⅰ型)、老年性骨质疏松症(Ⅱ型)和特发性骨质疏松(包括青少年型)三种。绝经后骨质疏松症一般发生在妇女绝经后5~10年内;老年性骨质疏松症一般指老人70岁后发生的骨质疏松;而特发性骨质疏松主要发生在青少年。继发性骨质疏松症指由任何影响骨代谢  相似文献   

11.
男性骨质疏松症研究概况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是以骨量减少、骨的微观结构退化为特征的,致使骨的脆性增加以及易发生骨折的一种全身骨骼疾病[1,2]。在女性由于绝经引起一个明显的骨丢失过程,称之为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此外,在男女均有一个与年龄增加相伴的骨丢失,称之为老年性骨质疏松。男性骨质疏松症和女性骨质疏松症虽有很多相同,但在病因学、病理学和流行病学等方面仍显示了明显的性别差异。也只是在近几年才认识到男性骨质疏松症同样是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到目前为止,关于绝经后骨质疏松的研究材料很丰富,相对而言关于男性骨质疏松研究材料不很完整,治疗…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发生骨折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在我院住院治疗的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239例,根据有无并发骨折分为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组和老年骨质疏松症无骨折组。根据骨质疏松症相关文献制作调查问卷,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对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发生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并发骨折的保护因素是骨密度,而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的年龄、低钙饮食、跌倒及脆性骨折史是并发骨折的危险因素。结论在对老年骨质疏松症性骨折进行临床护理的过程中,对可干预因素进行干预,适度增加饮食中钙的含量,增加体育锻炼,加强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的安全意识谨防摔倒。  相似文献   

13.
骨质疏松症是以骨量减少、骨组织的微细结构破坏,导致骨头变脆,容易发生骨折为特点的全身性疾病。骨质疏松症是一个世界范围的健康问题,特别是进入老龄化社会,由骨质疏松引起的骨折的发生率也明显增加[1]。80%的骨质疏松病人是女  相似文献   

14.
背景:老年髋部骨折后发生对侧髋部再骨折数目在逐年增加。目的:阐述老年髋部骨折后对侧髋部再骨折的临床特征,提高对再次对侧髋部骨折的认识。方法:于2001-01/2011-07对老年单侧髋部骨折患者567例和老年再发对侧髋部骨折患者30例,分析再发对侧骨折病例的发生率、骨折类型、年龄、性别、骨密度、骨质疏松、再骨折时间间隔和合并症。结果与结论:单侧髋部骨折与再发对侧髋部骨折患者年龄、性别比例和骨密度值接近。老年髋部骨折患者中,对侧髋部再骨折发生率为5.0%。转子间骨折再发对侧髋部骨折率高于股骨颈骨折再发对侧髋部骨折率(P=0.018)。再发对侧骨折组骨质疏松发生率高于单侧骨折组(P=0.032)。初次骨折后发生对侧骨折的间隔时间平均2.4年,其中1年发生的最多,占40.1%。提示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对侧髋部再骨折发生率较高,对于伴有骨质疏松和合并症的转子间骨折患者在术后1年内应加强预防,防止对侧髋部骨折的再次发生。  相似文献   

15.
中老年人骨质疏松症合并骨折的护理   总被引:9,自引:4,他引:9  
目的:探讨中老年人骨质疏松症合并骨折的护理要点。方法:分析191倒骨质疏松症合并骨折的中老年住院患的主要症状、体征、骨折部位及合并慢性病的特点,护理着重皮肤护理、情志护理、饮食护理、指导功能锻炼以及预防坠积性肺炎。结果:随着年龄增长骨质疏松症引起的骨折患逐渐增加。尤女性患多于男性。结论:通过综合护理明显减少了中老年骨质疏松症患并发症的发生,缩短了骨折愈合期。  相似文献   

16.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类生活质量不断提高,寿命延长,骨质疏松症也随之逐年增多,而骨质疏松所致的骨折也明显增多。骨质疏松性骨折是骨质疏松症的最严重后果,常见于老年人群及骨量低下的骨质疏松症患者。骨质疏松导致骨量减少,骨质量衰退,使骨的机械强度明显降低。骨骼丧失正常的载荷能力,以致轻微的损伤,甚至躯体自身的重力即可造成骨结构破坏,骨连续中断而发生骨质疏松性骨折。  相似文献   

17.
<正>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是以骨量下降和骨组织微结构退变为特点,导致骨脆性增加及容易发生骨折的全身性疾病。主要分为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和继发性骨质疏松症。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是指由于年龄增加或妇女绝经后骨组织发生的一种生理性变化,分为绝经后骨质疏松症(Ⅰ型)、老年性骨质疏松症(Ⅱ型)和特发性骨质疏松(包括青少年型)。继发性骨质疏松症是指由于某些疾病或原因诱发而成的骨质疏松,如航天员的废用性骨质疏松。  相似文献   

18.
方云 《康复》2014,(4):39-39
我们习惯将骨质疏松与中老年人群联系在一起。的确,骨质疏松症是人体衰老在骨头上的一种表现。但事实上,如果青少年时期不注意,将会加重年老以后骨质疏松的程度,发生脆性骨折的风险也将大大增加。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评估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患者出院后再次发生椎体骨折的情况,探讨再发椎体骨折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收集2021年在广州某三甲医院住院的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患者的住院资料及随访资料,依据是否再发椎体骨折将其分为再发骨折组和非再发骨折组,并进行单因素分析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最终纳入156例患者,其中55例再次发生椎体骨折,发病率为35.26%。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有高血压或糖尿病史、出院后是否接受抗骨质疏松治疗、是否采取防滑措施是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患者出院后再次发生椎体骨折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 老年骨质疏松性患者初次发生椎体骨折后易再发椎体骨折,医护人员应对高龄、有高血压或糖尿病史的患者采取针对性的护理,强调出院后接受抗骨质疏松治疗和采取防滑措施的重要性,降低再发椎体骨折的风险。  相似文献   

20.
为了对老年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有更深刻的了解,对11例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患者进行治疗,认识到老年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后并发症多,死亡率高,因此加强骨质疏松症的防治措施,预防骨折发生,是提高老年人生活生存质量的必要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