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术的临床疗效及适应症 .[方法 ]对 1例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术进行分析 ,并对相关资料进行总结 .[结果 ]病人术后恢复顺利 ,无任何并发症 .相关资料显示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术具有良好的疗效 .[结论 ]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术是一种有效、可靠的手术方法 ,但应掌握好手术适应症 .  相似文献   

2.
冠状动脉搭桥术193例经验总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搭桥术的病例选择、手术方法和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997年1月~至2003年12月齐鲁医院施行的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术穴CPBCABG雪99例,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穴OPCABG雪74例,冠状动脉搭桥加瓣膜置换术穴CABG VP雪20例的临床资料。结果:手术死亡6例,死亡率3.1%。体外循环下单纯冠状动脉搭桥术死亡率为2%,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死亡率为2.7%,冠状动脉搭桥加瓣膜置换术死亡率为10%。短期随访3~6个月,症状消失占93.0%,症状明显减轻占5.4%。结论:患者近期随访效果良好,3组的手术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穴P>0.05雪。  相似文献   

3.
有或无体外循环行非择期冠状动脉血运重建的临床结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背景:就术中和术后的死亡率和发病率而言,与择期冠状动脉搭桥术相比,接受急诊冠状动脉搭桥术的患者具有更大的挑战性。无体外循环的冠状动脉搭桥术(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术)可能通过去除心肺旁路并因此减少与之相关的全身炎症反应,而使高危患者获益。本试验旨在比较进行非择期无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患者和相匹配的一组接受有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患者的术后早期临床结果。方法:2000年1月至2003年10月间,2273例患者接受了非择期(紧急或急诊的)无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并与同时期接受有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的3487例患者进行比较。校正术前危险因素,用Logistic回归分析比较两组间手术死亡率、术后卒中、住院时间、术后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放置、术后肾衰竭和出血相关再次探查的情况。通过倾向评分将接受无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患者和接受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患者相匹配。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冠状动脉搭桥手术治疗冠心病的体会。方法回顾分析我院自1997年4月至2003年12月进行的35例冠状动脉搭桥术。男性27例,女性8例,平均年龄62岁,平均体重64kg,体外循环心脏停跳下冠状动脉搭桥术28例;非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冠状动脉搭桥术7例;同期行瓣膜置换术6例。结果医院内死亡3例,同期行瓣膜置换术动脉无死亡,非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冠状动脉搭桥术无死亡。结论精细、熟练的手术技术,良好的心肌保护是提高冠状动脉搭桥手术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术因能明显减少术中输血量,降低患者术后左室功能不全、房颤及脑卒中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及减少医疗费用,提高手术成功率等,因而已得到业内学者的关注[1].近年来,我院对有临床指征的187例患者在非体外循环下实行冠状动脉搭桥术,术后患者恢复良好.本文将手术配合及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治疗多支冠状动脉血管病变的临床经验,探讨其对多支冠状动脉血管病变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5年1月254例在我科行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术的多支血管病变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心脏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三支血管病变115例,三支血管病变+左主干病变139例。结果入组患者均接受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术,平均术中搭桥2.94根,术中转为体外循环辅助支持4例,围手术期需IABP辅助20例,术中无死亡病例,患者在围手术期出现并发症32例,死亡6例。全组患者均接受随访,随访时间6~30个月,平均14.76个月。随访期间未出现心绞痛症状。结论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术是多支血管病变患者的一种有效治疗方式,有利于患者的早期恢复。  相似文献   

7.
我院实施冠状动脉搭桥术(CABG)52例,其中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术17例,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术(OPEAB)35例.通过对CABG的手术配合,从中不断学习、探索、总结出与其它常规心外科手术的护理配合有许多不同之处.现将其特殊护理配合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王昕 《中国医药导刊》2008,10(4):488-489
目的:对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手术麻醉进行回顾总结。方法:60例非体外循环下冠脉搭桥术的病人,以芬太尼复合异氟醚和异丙酚维持麻醉。术中维持收缩压在90~120mmHg之间。心率维持在50—70次/分之间。结果:麻醉手术过程平稳,无麻醉相关并发症发生。结论:以此种方法进行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手术的麻醉维持是安全可靠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搭桥手术后心房颤动的发生率及相关因素.方法对70例冠状动脉搭桥术的病人进行回顾,分析年龄、β阻滞剂的使用、电解质、右冠状动脉、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与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等因素与心房颤动的关系.结果70例冠状动脉搭桥手术新发心房颤动15例,发生率21%,其中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后发生12例(30%),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后发生3例(10.7%),15例心房颤动病人有4例未用β阻滞剂,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手术组病人平均年龄62.3岁,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手术组病人平均年龄63岁.结论冠状动脉搭桥手术后新发心房颤动原因较多,可能与高龄,心肌缺血,右冠状动脉病变,围手术期停用β阻滞剂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非体外循环下的冠状动脉搭桥术。方法对52例冠心病病人行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术,手术在全麻、常温、心脏不停跳下进行,其中双支血管病变12例,三支血管病变40例;平均每例搭桥2.7支。结果全组死亡1例,其余病人痊愈出院,疗效满意。结论非体外循环下行冠状动脉搭桥手术安全可行,且可减少输血,减轻手术创伤与并发症。  相似文献   

11.
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手术配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的手术配合。方法:选择2007年1~7月,我院在非体外循环,即心脏不停跳下行多支冠状动脉搭桥术共21例,术中控制血压、心率的变化,保证有效循环血量,术中应用心脏表面固定器及钝头针临时阻断,使吻合局部心肌相对静止,并使冠状动脉处于无血状态。结果:21例冠状动脉搭桥术均获成功,无一例死亡,愈后效果好。结论:护士要了解病人,熟悉手术步骤,严密配合,使手术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非体外冠状动脉搭桥术治疗冠心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2010年1月至2015年1月诊治的150例冠心病患者,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均75例。研究组采取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进行治疗,对照组采取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进行治疗,观察比较两组的手术相关指标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研究组的手术相关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且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冠心病采用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进行治疗,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且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总结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术(OPCABG)患者的麻醉处理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22例0PcABG的麻醉资料。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全麻时间(175±45)min,无一例改体外循环,无麻醉并发症和手术死亡,术后心功能明显改善。结论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对麻醉要求较高,麻醉处理关键是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和心肌氧供与氧耗平衡,良好的麻醉管理为手术的顺利完成提供了安全保障。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报告12例非体外循环下的冠状动脉搭桥术。方法 2002年4-10月对12例冠心病病人行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术,手术在全麻、常温、心脏不停跳下进行。其中双支血管病变2例。三支血管病变10例;平均每例搭桥2.9支。结果 全组死亡l例。其余病人痊愈出院,疗效满意。结论 非体外循环下行冠状动脉搭桥术安全可行。且可减少输血,减轻手术创伤与并发症。  相似文献   

15.
体外与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术临床对比研究及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庄兰 《四川医学》2010,31(9):1393-1395
目的对比研究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和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的疗效。方法研究组57例采用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对照组15例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辅助呼吸时间、术后引流量、ICU监护时间、术后拔管时间、住院总天数、住院总费用等指标。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辅助呼吸时间、术后引流量、ICU监护时间、术后拔管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住院总费用等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术后无1例发生心绞痛,3例术后38h出现窦性心动过速,对照组7例术后24h出现心律紊乱,频发室早。其余恢复良好,均痊愈出院。随防6~36个月,研究组心绞痛消失,疗效满意;对照组术后2例13个月发生充血性心力衰竭,3例心律紊乱,频发室早。结论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安全、有效。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比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术中心脏创伤小,术后心脏功能恢复快,并发症少,减少护理工作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6.
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术是近年广泛开展的手术,其安全性、可靠性和诸多优点得到越来越多的心脏外科医生的肯定。但在非体外循环下多支冠状动脉搭桥同时行室壁瘤修补术者少见报道。  相似文献   

17.
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术132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术的手术决策与手术效果的相关性。方法:对132例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术患者的手术效果进行分析。结果:本组132例患者搭桥数目为1~5条不等,平均2.51±0.90条,每个吻合口平均吻合时间为10min,全组有7人因术中血流动力学不稳定而转行体外循环手术。死亡原因:围术期心肌梗死,低心排2例,消化道应激性溃疡大出血,多脏器功能衰竭1例,恶性心律失常、室颤抢救无效1例。结论: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术是一种较新的手术方式,但不一定适合每个搭桥患者。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的术中护理配合。方法:回顾性分析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12例,术中控制血压、心率的变化,保证循环血量,充分利用CTS局部心肌固定器及冠状动脉塞子,使吻合口局部心肌处于相对静止和冠状动脉处于无血状态。结果:手术顺利,无并发症及手术意外的发生,有效缩短手术时间。结论:护士了解病人,做好术前准备,备齐特殊用物,熟悉手术步骤,配合技术娴熟,有利于手术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9.
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术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刚 《广东医学》2002,23(2):115-115
自从 1 953年Gribbon研制的体外循环机问世以来 ,常规的心脏外科手术大部分需要在体外循环下来完成 ,冠状动脉搭桥术也不例外 ,由于体外循环有为数不少的并发症 ,心脏外科医生又重新采纳了这种古老被放弃的手术方式———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术 (OPCABG)。 1 939年 ,Beni首次成功地为 1例冠心病患者完成了非体外循环单支冠状动脉搭桥术。自1 997年以来 ,这种手术方式被多数心脏外科医生接纳 ,目前很多心脏外科医生利用这种手术方式完成搭桥手术。1 OPCABG的优点  减少脑卒中率 ,利用体外循环完成冠脉搭桥最…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的护理配合方法。方法对201例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的护理配合进行总结,将实际工作中的具体做法进行整理、改进,得出经验。结果全组201例手术过程顺利,均治愈出院。结论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需要手术医师、麻醉师、护士密切配合才能完成这种复杂、高难度的手术,护理配合工作要想顺利进行,必须有扎实的理论知识、熟练的操作技术和细心的观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