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神经根袖加固重建术治疗症状性骶管Tarlov囊肿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6月至2021年3月因症状性骶管Tarlov囊肿,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神经外科行神经袖加固重建术的7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及随访资料。手术均在神经电生理监测下进行,术中行囊肿探查、囊壁部分切除、漏口缩窄、神经根袖重建及人工硬膜加固。统计手术并发症、新发神经功能障碍的发生情况;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评估手术前后疼痛变化,采用日本骨科学会(Japanese Orthopedics Association, JOA)下腰痛评分评估手术前后神经功能变化及手术改善效果。结果:71例患者共101个Tarlov囊肿,其中起源于左侧S1、S2、S3神经根者分别有19个(18.8%)、26个(25.7%)和3个(3.0%),右侧S1、S2、S3神经根者分别有14个(13.9%)、33个(32.7%)和6个(5.9%),均行神经根袖加固重建术。术后深部感染、皮下积液及切口脂肪液化各1例,泌尿系感染4例;随访12~43个月(中位数26个月),新发尿潴留2例,分...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骶管神经根鞘囊肿的MRI诊断价值及临床特点。材料和方法:分析和总结42例骶管神经根鞘囊肿患者的临床资料和MRI表现。结果:42例中25例无明显骶神经受损表现,仅表现为腰部不适;17例有腰骶部疼痛、下肢麻木无力、感觉异常、二便异常等骶神经受损表现。所有病例MR图像上均清晰显示骶管神经根鞘囊肿的位置、大小、数目、形态以及对邻近结构的压迫,在T1WI上为低信号,T2WI上为高信号,T2W/SPIR上骶管内脂肪信号被抑制,表现为明亮高信号,边界清晰,边缘光滑;其中囊肿较大者引起骶骨骨质压迫吸收,T2WI/SPIR序列上骶管内脂肪信号被抑制,囊肿显示更清晰。结论:骶管神经根鞘囊肿在临床上常被误诊或漏诊,MRI具有多平面、无创等优点,对明确诊断、判断范围和治疗选择、随访观察都有重要作用,为其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骶管Tarlov囊肿临床特点及囊肿壁切除加瘘口封闭后脂肪填塞手术方式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32例有症状的骶管囊肿临床和影像学特点,按Tarlov囊肿的类型不同,采取囊肿漏口结扎并囊壁切除,或囊肿壁大部分切除加神经根袖套的塑形,后用带蒂脂肪填塞囊肿遗留的残腔。结果 术后早期32例患者中28例症状缓解。出院后随访30例6~42个月(平均12月),复查MRI囊肿未见复发,28例患者症状消失或明显改善,2例仍存在骶尾部疼痛及麻木不适感,但不影响生活及工作。结论 对症状型Tarlov囊肿患者采取囊肿壁切除加瘘口封闭后脂肪填塞治疗的手术方式是安全有效的,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宋阳 《安徽医学》2011,32(7):1025-1028
骶管囊肿在医学文献中[1]又称骶骨脊膜囊肿、骶骨蛛网膜囊肿、骶骨神经根囊肿等,发病机制不明,1938年Tarlov首次报道骶管囊肿。该病往往累及骶2~3神经后支,或背侧神经节,MRI或椎管造影可以明确显示其部位和大小,有的为多发性,有症状的仅占1%。此病由于临床上较少见,并且临床表现与腰椎间盘突出症及椎管内肿瘤相似,故常被误诊或漏诊,需注意鉴别[2]。  相似文献   

5.
袁志友 《基层医学论坛》2006,10(21):968-970
目的探讨CT引导下经皮穿刺纤维蛋白黏合剂治疗骶神经根囊肿的疗效。方法对16例骶神经根囊肿患者,在高分辨CT引导下定位,行穿针经骶孔刺入神经根囊肿内,抽尽囊肿内液体。将医用生物蛋白胶(FG)的主体和催化剂溶液,同时等量注入囊腔内。结果16例骶神经根囊肿患者经治疗后,神经压迫症状解除,术后随诊1个月 ̄26个月无神经损伤、无感染、无复发。术后CT复查显示囊肿内CT值增高,无脑脊液存留。MRT示囊肿消失。结论CT引导下经皮穿刺引流囊肿内注射FG黏合剂治疗骶神经根囊肿是一种安全、可靠、经济、有效的新疗法。  相似文献   

6.
骶神经根囊肿较为少见,常以腰骶部疼痛不适和骶神经根受压为主要临床症状,故临床上常误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椎管狭窄、椎管占位等疾病。随着医学影像检查技术的发展,特别是MRI检查技术的进步,骶神经根囊肿的检出率得到较大的提高,为临床治疗提供了明确的诊断。自2002年6月至今收集骶神经根囊肿13例,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7.
袁志友 《基层医学论坛》2006,10(11):968-970
目的探讨CT引导下经皮穿刺纤维蛋白黏合剂治疗骶神经根囊肿的疗效。方法对16例骶神经根囊肿患者,在高分辨CT引导下定位,行穿针经骶孔刺入神经根囊肿内,抽尽囊肿内液体。将医用生物蛋白胶(FG)的主体和催化剂溶液,同时等量注入囊腔内。结果16例骶神经根囊肿患者经治疗后,神经压迫症状解除,术后随诊1个月~26个月无神经损伤、无感染、无复发。术后CT复查显示囊肿内CT值增高,无脑脊液存留。MRT示囊肿消失。结论CT引导下经皮穿刺引流囊肿内注射FG黏合剂治疗骶神经根囊肿是一种安全、可靠、经济、有效的新疗法。  相似文献   

8.
骶管囊肿是较常见的疾病,是引起腰腿痛的常见原因之一,该病尤其是在40岁以上的患者中较常见,骶管囊肿以压迫骶神经根为主,临床常有骶神经根受压症状,如骶尾部的疼痛、会阴部烧灼不适感、麻木感、大小便失禁,多数学者认为骶管囊肿是硬脊膜的先天性缺陷性憩室,当脑脊液压力增高时,是脑脊液通过蛛网膜的薄弱处逐渐流入先天性的憩室而形成囊肿。我科于2007年5月收治1例女性骶管囊肿的患者,经本科在全麻下行骶后正中入路骶管囊肿切除术,术后并发伤口愈合不良及外阴部、腹股沟部红疹,经精心治疗和护理,患者康复出院。现就其护理体会总结如下。1临…  相似文献   

9.
骶神经根囊肿是一种骶管内囊性占位性病变,临床上较少见,误诊率达78%。近年来,MRI检查的应用提高了本病的诊断率[1,2]。我们应用CT引导下经皮穿刺医用生物蛋白胶注射治疗骶神经根囊肿36例,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骶神经根囊肿的影像学特点及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探讨骶神经根囊肿的临床表现及影像学特点。方法对68例骶神经根囊肿的临床表现及MR、CT(16例)、脊髓造影(29例)和X线平片等影像学特征进行总结,分析。探讨了病因和治疗方法。结果本病的临床特点是腰骶部疼痛伴骶神经压迫症状;  相似文献   

11.
腰骶神经根疾病MR脊髓造影的影像学评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观察和评价核磁共振(MR)脊髓造影术对腰骶神经根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MR为Siemens Mag-neton Impact 1.0Tfhv 导扫描机,所采用的扫描序列为脂肪抑制重T2SE序列,重建方法为最大信号强度投影法(MIP)的MR脊髓造影技术,检查75例慢性腰腿痛患者。结果:MR脊髓造影能清晰地显示腰骶硬脊膜外腔、神经根及其神经根鞘的形态与结构。75例MR脊髓造影中,11例为腰骶部神经根病变。其中神经根变异6例,占8.0%;神经根囊肿2例,占2.6%;神经根纤维瘤3你,占4.0%。在MR脊髓造影图像上表现各有其特点。结论:神经根疾病在MR脊髓造影的影像上有其特征性的表现,能为临床诊断椎管内神经根病变提供满意的影像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骶神经根囊肿是引起腰腿痛的一种少见原因,临床表现类似腰椎间盘突出症,如二者同时存在,更易漏诊。我院1992年10月至1996年9月,共收治腰椎间盘突出伴有骶神经根囊肿7例,现就其诊断和治疗讨论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男5例,女2例,年龄35~62(平均47.4)岁;病程半年至10年。囊肿位于S1神经根6例(单侧5例,双侧1例),硬膜囊左下方1例,腰椎间盘突出或膨出部位L3~42例,L4~53例,L5~S12例。1.2 主要症状及体征 7例首发症状为腰骶部酸胀钝痛,能忍受。单侧下肢放射痛或麻木6例,疼痛向双侧臀部及大腿后侧放射1例,久坐,站立或较长时间…  相似文献   

13.
巩万钧 《西部医学》2005,17(4):369-369
病例患者,女性,69岁,因左侧坐骨神经痛半个月入院。查体:左下肢坐骨神经走行区压痛,直腿抬高试验阳性,左侧膝反射、踝反射消失,左小腿感觉异常;CT示:L5S1左侧坐骨神经根粗大,MRI示:L5S1水平左侧神经根囊肿。入院后经手术行骶板减压,S1左侧神经根囊肿切除术。术后患者疼痛消失,经抗炎、止血及卧床休息,术后12天痊愈出院。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骶管囊肿的临床表现特点和MRI诊断。方法 :分析 30例骶管囊肿的临床及MRI表现。结果 :囊肿位于骶管内 ,一般呈圆形或卵圆形 ,也有部分呈长囊袋形、串珠形和不规则形。囊边界清晰 ,囊壁菲薄 ,T1WI呈低信号 ,T2 WI呈高信号 ,信号均匀 ,与脑脊液信号一致。部分病例囊肿内可见T1WI、T2 WI等信号细条状神经根影 ,囊肿增强扫描无强化。结论 :MRI检查是目前诊断骶管囊肿最好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5.
戴捷  于尧  候秋萍 《实用医技杂志》2004,11(14):1279-1280
目的:探讨骶管囊肿的临床表现特点和MRI诊断.方法:分析30例骶管囊肿的临床及MRI表现.结果:囊肿位于骶管内,一般呈圆形或卵圆形,也有部分呈长囊袋形、串珠形和不规则形.囊边界清晰,囊壁菲薄,T1WI呈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信号均匀,与脑脊液信号一致.部分病例囊肿内可见 T1WI、T2WI等信号细条状神经根影,囊肿增强扫描无强化.结论:MRI检查是目前诊断骶管囊肿最好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6.
骶管神经根鞘囊肿是常见的脊神经疾病之一,也是引起腰腿痛的原因之一,大多数患者因无临床症状或检查方法的限制而漏诊,而有症状患者由于其临床表现与腰椎间盘突出症或各种原因导致的椎管狭窄症状相似,常常被误诊。笔者收集本院42例骶管囊肿的病例,分析和总结其临床特点及MRI表现。  相似文献   

17.
骶管内硬膜外囊肿的诊断和治疗(附16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凌波 《广西医学》2002,24(8):1270-1271
骶管内硬膜外囊肿临床上并不多见 ,由于其表现为腰骶部疼痛及骶神经或坐骨神经压迫症状 ,临床上常易与腰椎间盘突出、腰椎管狭窄症或椎管内肿瘤混淆( 1 ) 。我院从 1 990年 3月至 2 0 0 0年 1月共收治 1 6例经手术证实的骶管内硬膜外囊肿。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病人男性 9例 ,女性 7例 ;年龄 2 1~ 68岁 ,平均 42 .8岁 ;病程 4~ 3 8个月 ,平均 1 7.6个月。手术后病理证实 :蛛网膜囊肿 1 0例(其中 2例合并 L5S1 椎间盘突出 ) ,神经鞘膜囊肿 4例 ,滑膜囊肿 2例 ,5例合并先天性骶椎隐裂 ,3例合并腰椎骶化或骶椎腰化。…  相似文献   

18.
骶神经根囊肿是引起腰腿痛的少见疾病,它的临床表现与腰椎间盘突出症或腰椎管狭窄症相似,二者合并存在时易被漏诊或误诊而得不到有效治疗。本文介绍作者自1993年2月至1996年4月收治6例骶神经根囊肿的临床经验,均手术治疗,疗效满意。1临床资料1.1一般资...  相似文献   

19.
骶神经周围囊肿由Tarlov在尸体解剖时偶然发现,故亦称Tarlov囊肿,是慢性疼痛的常见原因。目前关于Tarlov囊肿的发病因素和治疗方式还存在较大争议,同时相关报道多存在较小样本量或单个病例报道的局限性。故本文针对症Tarlov囊肿的发病因素及治疗方式进行文献复习和探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C臂引导下经皮穿刺治疗骶管囊肿的疗效。方法本组对6例骶管囊肿患者,在C臂引导下定位,用腰穿针经骶孔进入囊肿内,注入欧乃派克照影后,抽出囊内液。结果6例患者均得到随访,随访时间为3个月-2年,平均1,2年,患者术后腰骶部疼痛及骶神经根症状明显缓解,MRI显示囊肿5例消失,无复发。一例无变化。结论C臂引导下经皮穿刺治疗骶管囊肿,疗效满意,微创操作,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