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Caigic,Bennett 及 Virehow(1845)首先提出白血病为一独立疾病。Freidreich(1857)提出急性白血病的名称。Ehrlich 及 Spilling(1891)创用细胞染色法。自此以后白血病才分出临床类型。白血病的传统分类可概括如下:1.按病情分类:急性,亚急性,慢性。2.按血象分类:白血病性,亚白血病性,非白血病性。3.按细胞形态学分类:粒细胞性,淋巴细胞性,单核细胞性。粒细胞性包括较少见的亚型:嗜酸粒细胞性和嗜碱粒细胞性。单核细胞性包括两种亚型:Schilling 氏型Naegali 氏型。  相似文献   

2.
类白血病反应是对某种原发病的反应,在周围血象中出现类似急性白血病的变化。一旦原发病好转,血象也恢复正常。其病理改变没有白血病细胞的浸润。Fitz—Hugh(1932)指出,本反应根据细胞种类不同而分为粒细胞性,淋巴细胞性、单核细胞性。中屋·前川(1962)把本反应分为类慢性白血病反应和类急性白血病反应。在粒细胞性白血病中包括嗜中性、嗜酸性和嗜硷性,他们还提出浆细胞性类白血病反应。临床以粒细胞性慢类性白血病反应为最多。  相似文献   

3.
目的 对迈瑞BC-550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白细胞分类进行评价.方法 应用BC-550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对白细胞降低组、白细胞正常组及白细胞增高组各标本进行全血通道检测,并同时进行手工镜检.结果白细胞降低组、白细胞正常组及白细胞增高组白细胞分类结果中,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及嗜酸性粒细胞仪器法与手工镜检法相关性较好,而单核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两种方法 相关性较差.对某些白血病标本,仪器存在不分类现象.结论 迈瑞BC-550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能准确分类计数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及嗜酸性粒细胞,而对单核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其分类结果可信度较低.该仪器作为血液筛查可基本满足临床需要,但对于异常标本,手工镜检则是一个很好的补充.  相似文献   

4.
(一)过氧化物酶(POX)染色 中性、嗜酸性较细胞及单核细胞胞质内含过氧化物酶(POX),能将试剂中的联苯胺氧化为联苯胺蓝,生成蓝色颗粒. 1.酶活性增高可见于再生障碍性贫血、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放射病,嗜碱性粒细胞在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时可出现阳性.  相似文献   

5.
溶菌酶是分子量约为14,600的小分子蛋白质,大部分来源于成熟的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和巨噬细胞,是细胞内溶酶体中的水解酶之一,主要作用于革兰氏阳性菌,使胞壁肽多糖中的多糖分解,因而引起细菌的溶解或死亡。溶菌酶在体内分布广泛,存在于很多组织、血清及分泌物中,为机体的非特异免疫物质之一。溶菌酶测定在临床上用于各不同类型白血病的鉴别诊断、矽肺早期诊断的研  相似文献   

6.
本文常用医学略语英文略语中文名AGL 急性粒细胞白血病AL 急性白血病ALL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ML 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AMML 急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AMOL 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ANLL 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APL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CGL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LL 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EL 红白血病FAB 分类法、美、英国协作组分类PV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SIg 表面免疫球蛋白WBC 白细胞  相似文献   

7.
一例20岁女生患者,经血液细胞学检查证实,骨髓呈淋巴细胞、粒细胞、单核细胞三个系列异常增殖,称之为急性淋巴细胞—粒细胞—单核细胞混合型白血病。结合文献对本病的发病机制,白血病的分型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叶文  潘学谊 《广东医学》1996,17(3):152-153
对24例因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CML)急性变而死亡的患者,就其急变前后的表现进行分析。20例呈急性粒细胞变,其余有嗜碱细胞、单核细胞及淋巴细胞变;急变前的病程3-5年为多,多数患者在慢性期与急变期之间经历1-6个月的“加速期”。此期主要表现为进行性贫血、白细胞增多及嗜碱细胞比例升高,血小板计数减少,个别出现血小板异常升高或骨、关节顽固性疼痛,随后呈临床及血液学急变。慢性期采用靛玉红和羟基脲交替治疗  相似文献   

9.
类白血病反应(leukemoid reaction, LR)是机体受到某些病理性刺激如感染、肿瘤时发生的类似白血病的血象反应,表现为外周血白细胞总数明显增多,同时出现一种或几种幼稚细胞.依反应细胞种类分为中性粒细胞型、淋巴细胞型、单核细胞型、嗜酸粒细胞型和红白血病型等.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骨髓细胞形态学在典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CML)和不典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aCML)鉴别中的作用。方法 回顾性观察了 5 2例CML和 2 3例aCML患者的骨髓涂片 ,分别计数各类细胞占有核细胞的百分率 ,并分别观察红系、粒系和巨核系病态造血情况。结果 CML幼红细胞数显著小于aCML(P <0 0 1) ,CML幼粒细胞数显著高于aCML(P <0 0 1) ,CML嗜碱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单核细胞数显著高于aCML(P <0 0 5 )。原始细胞数两者无差异 (P >0 0 5 )。两者红系、粒系和巨核系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病态造血。结论 骨髓细胞形态中幼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及单核细胞计数在鉴别CML和aCML中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用间接免疫酶标法检测急性单核细胞性白血病(急单)、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急粒)、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急淋)、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慢粒)、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慢淋)患者外周血细胞表面的运铁蛋白受体(TR)。47例患者中43例阳性,4例阴性;而48例正常血象者及非白血病患者外周血细胞的TR均为阴性。表明白血病细胞表面TR增加。用此法检测2例白血病及5例正常骨髓片TR阳性细胞的百分率与形态检查幼稚细胞总数的百分率基本相符,而1例急性巨核细胞性白血病及1例急淋骨髓片TR阳性细胞百分率明显高于幼稚细胞,提示白血病细胞TR表达可能较早于形态变异。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观察80例病人鼻息肉组织中炎性细胞的分布情况,探寻以嗜酸性粒细胞数目作为评估鼻息肉患者预后及治愈时间的指标的可行性。方法共80份鼻息肉标本,每份标本切片五张,HE染色,采用效果较好一张计数,每张HE染色切片随机选5个高倍镜视野(×400),手工计数嗜酸性粒细胞、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的数目,取其平均值,并进行统计学分析。同时,根据患者鼻息肉组织中嗜酸性粒细胞数目,分为嗜酸性粒细胞浸润组和非嗜酸性粒细胞浸润组,统计分析两组中嗜酸性粒细胞数、淋巴细胞数、中性粒细胞数。回顾性分析两组中患者的治愈好转率、治愈时间。结果两组间嗜酸性粒细胞数、淋巴细胞数、中性粒细胞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两两比较后发现,在嗜酸性粒细胞浸润型组织中,嗜酸性粒细胞最多,淋巴细胞次之,中性粒细胞最少。在非嗜酸性粒细胞浸润型组织中淋巴细胞最多,嗜酸性粒细胞次之,中性粒细胞多于嗜酸性粒细胞浸润型。嗜酸性粒细胞浸润型患者治愈好转率明显低于非嗜酸性粒细胞浸润型,治愈时间明显长于非嗜酸性粒细胞浸润型。嗜酸性粒细胞数与治愈时间呈正相关。结论大部分鼻息肉患者的病理组织是以嗜酸性粒细胞浸润为主,表明嗜酸性粒细胞在鼻息肉发病机制中发挥重要的作用。且嗜酸性粒细胞越多,治愈时间越长。同时嗜酸性粒细胞可作为评估鼻息肉患者预后及治愈时间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3.
一、白血病基本分型: 按细胞分化程度分:急性、慢性按细胞系统分: 淋巴细胞型非淋巴细胞型粒细胞型单核细胞型红白血病二、白血病亚型: 急淋亚型第一型(L1) 第二型(L2) 第三型(L3) 急非淋亚型原粒细胞白血病未成熟型(M1) 原粒细胞白血病成熟型(M2) 颗粒增多的早幼粒细胎白血病(M3) 粒一单核细胎白血病(M4) 单核细胞白血病(M5) 红白血病(M6) 亚急性粒细胞白血病(M7) 三、特殊类型白血病: 慢粒急变低增生性急性粒细胞白血病四、急淋各亚型的特征:  相似文献   

14.
我们对急性粒细胞型白血病(AGL)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进行了探索性研究。对39例新诊断为AGL患者进行了脑脊液的细胞离心检查,其中7例脑脊液中有原始细胞,这7例都是患急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AMML)。其它类型的AGL患者的脑脊液中都没有原始细胞。与脑膜浸润有关的其它主要因素是血清溶菌酶水平升高,周围白细胞数增高,年令较低,脾大以及其它器官受浸润。  相似文献   

15.
张慧丽 《当代医学》2011,17(3):29-30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外周血白细胞计数与尿白蛋白相关性。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分析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外周血白细胞计数与尿白蛋白情况,分为健康对照组和2型糖尿病组。结果糖尿病患者组白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和尿白蛋白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而淋巴细胞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2型糖尿病患者尿白蛋白和白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呈明显正相关,而与淋巴细胞呈负相关,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外周血白细胞计数与尿白蛋白呈明显的相关性,与糖尿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可以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ABX PENTRA 60血液细胞分析仪白细胞五分类结果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姚彦 《实用医技杂志》2003,10(10):1115-1116
目的:探讨ABX PENTRA 60血液细胞分析仪白细胞五分类的精密度和准确度。方法:对临床248例老年病科疾病患者全血标本进行ABX PENTRA 60血细胞分析仪白细胞五分类及对照目测分类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中性粒细胞两者相关系数(r)0.96,淋巴细胞为0.96,单核细胞为0.43,嗜酸性粒细胞为0.87,嗜碱性粒细胞为—0.14。结论:除嗜碱性粒细胞外,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嗜酸性粒细胞用仪器分类精密度与准确度相当于目测分类。  相似文献   

17.
ABXPENTRA 60五分类血液分析仪是对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嗜酸性粒细胞进行分类较为理想的仪器之一,但对嗜碱性粒细胞、巨大不成熟细胞、异型淋巴细胞存在一些分类误差。现将本院145例患者血液标本分析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究不同部位原发性消化道肿瘤对患者免疫细胞的影响。方法将2012年1月至2018年8月在华中科技大学医院外科住院部或门诊首次诊断为消化道肿瘤并符合纳入标准患者279例纳入研究,根据肿瘤发生部位分为,原发性肝癌组63例,原发性胃癌组71例,原发性十二指肠癌组33例,原发性空肠癌组5例,原发性回肠癌组3例,原发性结肠癌组22例,原发性直肠癌组82例。收集各患者静脉血血细胞化验单,记录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绝对值,采用SPSS统计软件比较各组间数值差异,并根据上下消化道分界线Treitz韧带(屈氏韧带)分为上消化道组167例、下消化道组112例,同样比较两组白细胞水平。结果肝癌、结肠癌、直肠癌组中性粒细胞水平明显较高(P<0.01);结肠癌、直肠癌组淋巴细胞水平明显较高,P<0.01;回肠癌、结肠癌、直肠癌组嗜酸性粒细胞水平明显较高(P<0.01);与上消化道组相比,下消化道组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嗜酸性粒细胞绝对值较高(P<0.01)。结论下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血常规中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嗜酸性粒细胞水平要... 更多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究原发性结肠癌患者白细胞变化规律。方法将2015年1月至2019年8月在华润武钢总医院肿瘤科住院部或门诊首次诊断为原发性结肠癌患者132例纳入研究,对结肠癌组中每例患者采用严格的对照匹配,即以未患结肠癌的健康人为对照。得结肠癌组132例,正常对照组132例。收集结肠癌组及正常对照组静脉血血细胞化验单,记录白细胞: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绝对值。比较结肠癌组与正常对照组白细胞水平。同时应用相关分析分析结肠癌组患者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等白细胞的相关性变化。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结肠癌组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水平明显升高(P<0.01);嗜酸性粒细胞水平升高(P<0.05);采用Pearson分析,发现结肠癌组中性粒细胞改变与淋巴细胞、嗜酸性粒细胞改变存在一定相关性,且为正相关(P<0.01)。结论与正常人群相比,原发性结肠癌患者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升高明显,同时三者升高具有一定的正相关性。  相似文献   

20.
周兰玉 《吉林医学》2008,29(17):1482-1482
当前,血液分析仪已在临床广泛应用。血液分析仪具有快速、准确、微量及方便等优点。许多医院的门诊和急诊使用三分类的血液分析仪,其分类原理按细胞体积大小将白细胞分类成三个群体,大细胞相当于中性粒细胞,小细胞相当于淋巴细胞,中间细胞群包含有可能的幼稚细胞、嗜酸粒细胞、嗜碱粒细胞及单核细胞(大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