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RP-HPLC同时测定白鲜皮中3种活性成分的含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市同时测定白鲜皮中白鲜碱、黄柏酮和梣酮含量的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为中药白鲜皮标准的制定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甲醇热回流提取,以Kromasil C_(18)(4.6 mm×250 mm,5 μm)为固定相,甲醇-水(60:40)为流动相,检测波长236 nm,流速1 mL·min~(-1),柱温为25℃.结果:该3种成分分离良好,线性范围依次为0.002 1~0.106 0,0.020 1~0.920 0和0.010 2~1.020 g·L~(-1),加样回收率分别为100.5%,99.2%和100.2%.结论:本方法操作简单、快捷、重现性好、准确率高,可用于白鲜皮药材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2.
目的:为中药白鲜皮制定2005年版药典标准.方法:采用TLC法鉴别、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白鲜皮中活性成分梣酮含量,并对各地产白鲜皮药材的水分、总灰分、酸不溶性灰分、浸出物含量进行测定.结论:本方法操作简单,重现性好,可用于白鲜皮药材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3.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白鲜皮配方颗粒中白鲜碱、黄柏酮和梣酮含量的方法。方法:色谱柱为Agilent Extend C18(250mm×4.6mm,5μm),流动相为甲醇-水(55:45),流速为1.0mL?min-1,检测波长为236nm,柱温为室温,自动进样器进样,进样量10μL。结果:白鲜碱在2.505-40.08μg?mL-1质量浓度范围内与峰面积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2=0.999 7,n=5),平均回收率为99.04%(RSD=1.51%,n=6);黄柏酮在26.12-418.0μg?mL-1质量浓度范围内与峰面积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2=0.999 8,n=5),平均回收率为99.48%(RSD=2.25%,n=6);梣酮在7.540-120.6μg?mL-1质量浓度范围内与峰面积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2=0.999 8,n=5),平均回收率为99.54%(RSD=2.09%,n=6)。结论:本法操作方便,结果准确,精密度好,专属性强,可用于白鲜皮配方颗粒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4.
目的:建立白鲜皮饮片-标准汤剂-配方颗粒的HPLC指纹图谱,对其质量相关性进行评价。方法:采用HPLC,Inert Sustain C18色谱柱(4.6 mm×250 mm,5μm),以乙腈-水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检测波长228 nm;流速1.0 m L·min-1,柱温30℃。以对照指纹图谱对白鲜皮饮片-标准汤剂-配方颗粒进行相关性评价。结果:白鲜皮15批饮片、标准汤剂、配方颗粒指纹图谱呈现了10个共有峰,且具有良好的相关性。此外,从10个共有峰中指认出白鲜碱、黄柏酮、梣酮3个化学成分。结论:建立了白鲜皮饮片、标准汤剂、配方颗粒的指纹图谱,全面反映了三者的多组分情况,为白鲜皮配方颗粒质量标准的建立及其全程质量控制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5.
白鲜皮质量标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中药白鲜皮制定2005年版药典标准。方法:采用TLC法鉴别、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白鲜皮中活性成分末梣酮含量,并对各地产白鲜皮药材的水分、总灰分、酸不溶性灰分、浸出物含量进行测定。结论:本方法操作简单,重现性好,可用于白鲜皮药材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不同地区白鲜皮药材及饮片中白鲜碱的含量。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为Agilent C18(150×4.6nm,5μm),流动相为甲醇-水(55∶45);检测波长236nm。结果加样回收率为99.57%;RSD为0.51%;相关系数r=0.9999;不同地区的白鲜皮药材与白鲜皮饮片白鲜碱的含量范围为0.10~0.33mg·g^-1。结论不同地区白鲜皮药材与相应饮片白鲜碱含量基本相同。  相似文献   

7.
目的优化高速逆流色谱分离白鲜皮中的化学成分。方法选择正己烷-醋酸乙酯-乙醇-水(1∶1∶1∶1,V/V)系统对白鲜皮85%乙醇提取物进行分离,上相作为固定相,下相作为流动相,流速为1.3 ml/min,仪器转速1 200 r/min。结果分离得到两个单体化合物白鲜碱和黄柏酮,经高效液相(HPLC)检测纯度均达到99%以上。结论该方法简单、快速、容易操作,可为提纯制备高纯度的化学对照品提供新途径。  相似文献   

8.
目的测定市售白鲜皮中黄柏酮、梣酮的含量,评价目前该饮片市场规范情况。方法以白鲜皮中黄柏酮和梣酮的含量为评价指标,以C18为固定相,色谱乙腈-0.2%磷酸水(45∶55)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28 nm,流速为0.8 mL·min-1,柱温为室温,采用HPLC法测定白鲜皮中黄柏酮和梣酮的含量。结果黄柏酮、梣酮含量分别在0.24%~1.46%和0.02%~0.11%之间,梣酮和黄柏酮的达标率分别为62.5%,100%。结论咸阳市场上62.5%的药店出售的白鲜皮达到2010版《中国药典》标准。  相似文献   

9.
目的:建立盾叶薯蓣药材的质量标准,为该药材及其制剂的质量控制提供有效方法。方法:采用显微和薄层色谱法鉴别,并对10批药材的水分、浸出物进行检查,采用HPLC对药材中薯蓣皂苷元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确定了盾叶薯蓣药材的显微特征,建立了TLC鉴别方法,拟定了其水分、浸出物限量。薯蓣皂苷元的进样量在2.36~21.24μg线性关系良好(r=0.9999),平均回收率为97.33%,RSD=1.28%(n=6)。结论:该方法操作简单、重现性好、准确可靠,可较全面地控制盾叶薯蓣药材及其制剂的质量。  相似文献   

10.
苦参药材质量标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毅  王飞  吴民 《中成药》2011,33(2):363-364
目的:建立测定苦参药材中苦参碱、氧化苦参碱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法及薄层色谱法.方法:采用Waters XTerraTM RP18(250 mmx4.6 mm,5 μm)色谱柱,柱温:25℃;流动相为0.02 mol/mL乙酸-乙腈(60:40),流速:1.0 mL/min;检测波长为220 nm.薄层色谱法:2%NaOH碱性硅胶板,展开剂氯仿-甲醇-H2O=7:2:1.结果:苦参碱在0.02~0.40ms/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 5);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8.3%,RSD为1.7%(n=6);氧化苦参碱在0.01~0.20m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 7);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8.3%,RSD为2.6%(n=6).薄层展开显示相同斑点.结论:该方法简便易行,结果准确可靠,可适用苦参药材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白鲜皮配方颗粒进行薄层色谱鉴别及高效液相色谱含量测定,以客观评价其质量。方法:TLC 鉴别白鲜皮中的腀酮;HPLC 测定白鲜皮中的腀酮含量。结果:TLC 可鉴别出腀酮的特征性斑点;含量测定样品中腀酮峰分离度良好,平均回收率为100.00%,RSD =2.3%(n =6)。结论:首次建立了白鲜皮配方颗粒中腀酮的薄层色谱鉴别方法,并进行了腀酮的含量测定,为白鲜皮配方颗粒的质量控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白鲜皮药材HPLC指纹图谱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娟  王福刚  刘克  齐永秀  高允生 《中成药》2011,(9):1469-1472
目的 建立白鲜皮药材的HPLC指纹图谱,为该药材的质量评价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对白鲜皮甲醇提取液采用HPLC分析,色谱条件为依利特Hypersil ODS2色谱柱(250 mm× 4.6 mm,5μm),乙腈-水梯度洗脱,检测波长228 nm,体积流量1.0 mL/min,室温.以白鲜碱为参照峰.结果 13批不同产地的白鲜皮药材检出11个共有峰,不同批次药材指纹图谱相似度在0.9以上,但相对峰面积有明显差异.结论 该方法准确可靠,重复性好,可为白鲜皮药材及其制剂质量控制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白鲜皮提取物在体外对白念珠菌生物膜及相关基因的影响。方法:M27-A2测定白鲜皮提取物对白念珠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XTT法评价白鲜皮提取物对白念珠菌生物膜形成及细胞黏附的影响;实时荧光定量RT-PCR(qRT-PCR)检测白鲜皮提取物作用后,ALS3、HWP1基因表达情况。结果:白鲜皮提取物对白念珠菌的MIC为128μg/m L;对生物膜的SMIC50和SMIC80分别为256μg/m L和512μg/m L;与空白对照组相比,不同浓度白鲜皮提取物(16~512μg/m L)对培养1、2、3、4 h的白念珠菌细胞黏附均有明显抑制作用(P0.05);qRT-PCR结果显示药物作用后ALS3、HWP1基因表达降低(P0.05)。结论:白鲜皮提取物对体外白念珠菌生物膜有较明显的抑制作用,其机制可能通过抑制ALS3、HWP1等相关基因的表达,从而抑制Ras/c AMP通路的功能。  相似文献   

14.
基于整合证据链的白鲜皮粉末致肝损伤病例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白鲜皮可能导致肝损伤的问题,该文对1例典型的单独服食白鲜皮粉末导致肝损伤病例进行临床和实验室系统研究。按照《中草药相关肝损伤临床诊疗指南》推荐的整合证据链方法对该病例进行诊断研究。通过临床病史、生化学和影像学等检查,排除基础疾病以及病毒性、自身免疫性、酒精性等易混淆肝病对诊断的影响;通过服药史调查,排除其他药物对诊断的影响,该患者仅服食1种药物,怀疑该患者为"白鲜皮粉末"导致药物性肝损伤。进一步按照《中国药典》对患者服食药物进行质量检查,符合白鲜皮项下规定;采用DNA条形码鉴定,ITS2序列BLAST比对,与植物白鲜Dictamnus dasycarpus相似度为100%;检测外源性有害物质,重金属、农残、微生物毒素均未超过相关标准的规定;采用液相高分辨质谱联用仪及Agilent Fake TCM-Drugs数据库检查,未发现化学药物添加。综上,确定该病例为单独服用白鲜皮粉末(15 g/日,超过药典规定用量)导致药物性肝损伤。该文按照《中草药相关肝损伤临床诊疗指南》,从临床到实验室系统检查,确认了1例单独服食白鲜皮粉末致药物性肝损伤的典型病例,为后续研究白鲜皮及其相关制剂的肝损伤风险提供了直接和可靠证据。  相似文献   

15.
白鲜皮药材指纹图谱研究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目的:采运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研究并建立白鲜皮药材的指纹图谱。方法:用Kromasil 100 C18色谱柱,乙腈-水梯度洗脱;流速1.0mL/min;检测波长228nm。结果:运用梯度洗脱得到的色谱图各色谱峰分离较好,达到指纹图谱的要求。结论:采用HPLC指纹图谱可有效控制白鲜皮的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白鲜皮多糖的超声波辅助最佳提取工艺及其抗氧化活性。方法:采用超声提取法提取白鲜皮中的多糖,通过单因素实验,研究料液比、提取时间、提取次数、提取功率和提取温度对白鲜皮多糖提取率的影响,并进行正交实验。以白鲜皮多糖对DPPH自由基和羟自由基的清除率为指标,维生素C为阳性对照,进行抗氧化活性研究。结果:当料液比为1∶15,提取时间为90 min,提取温度为70℃时,白鲜皮多糖的提取率最高,为10.39%,提取率高于水煎煮法的8.95%。体外抗氧化实验结果显示,随着白鲜皮多糖浓度的增加,它对2种自由基的清除效果都增强。结论:超声波辅助提取法适合用于白鲜皮多糖的提取,且优于水煎煮法;白鲜皮多糖具有理想的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17.
白鲜皮中白鲜碱的分离及抗炎活性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提取分离白鲜碱单体,对白鲜皮醇提物及白鲜碱单体进行抗炎效果检测.方法:采用高速逆流色谱分离的方法分离得到白鲜碱单体;利用小鼠耳廓肿胀及小鼠腹腔毛细血管渗透性实验确定待试物抗炎活性.结果:选择正己烷-乙酸乙酯-乙醇-水(1∶1∶1∶1)溶剂系统对白鲜皮醇提物进行分离,经HPLC检测,所分离白鲜碱纯度达98%.白鲜皮粗提物的各剂量组可显著抑制由二甲苯引起的小鼠耳廓肿胀,抑制率分别为44.26%,52.46%,44.26%,差异显著(P<0.05);白鲜碱中剂量组对小鼠耳廓肿胀亦有抑制作用,抑制率为25.00%,且差异显著(P<0.01);但在抑制醋酸致小鼠腹腔毛细血管渗透性增高方面,低剂量组效果不明显.结论:高速逆流色谱分离白鲜碱,简单快速易于操作,且具有较好的分离效果;白鲜皮醇提物及白鲜碱单体具有很好的抗炎作用,不同抗炎模型对抗炎效果表现出一定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18.
为建立藏药小檗皮的质量标准,提高其质量控制水平,该研究参照《中国药典》2010年版附录相关方法,测定小檗皮药材的水分、灰分和浸出物的含量;以主要有效成分木兰花碱、药根碱、巴马汀、小檗碱为指标,分别采用薄层色谱法(TLC)和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进行定性鉴别和含量测定研究。结果该药材的TLC鉴别斑点清晰、分离度较好;18批药材的测定结果表明水分为8.39%~12.23%,总灰分为4.50%~9.96%,酸不溶性灰分为0.10%~0.69%,浸出物为20.62%~37.13%,药材中木兰花碱、药根碱、巴马汀、小檗碱的平均质量分数分别为5.98%,0.63%,0.30%,2.50%。该研究所建立的方法准确可靠,可用于小檗皮药材的质量控制和质量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