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S. SHERLOCK 《Internal medicine journal》1985,15(1):88-92
Abstract: :Hepatitis A is an acute fecal-spread disease without chronicity. Gamma immunoglobulin is preventative. Eventually a vaccine will be used for those in developed countries, who have not acquired antibody in childhood. Hepatitis B is a blood-borne disease which can lead to chronic hepatitis, cirrhosis, and liver cancer. It is carried worldwide by many millions, especially in South-East Asia, the Pacific, Africa, and Southern Europe. Australian Aboriginals have a very high carrier rate. It also affects drug abusers, many partner homosexuals, and hospital workers in contact with blood. A safe vaccine is effective and particularly valuable for babies born to carrier mothers. Treatment of chronic hepatitis depends on whether the patient is in the replicative (‘e’ antigen positive) stage, where anti-viral therapy might be considered, or in the integrated (‘e’ antibody positive) stage where a trial of corticosteroids may be justifiable. Non-A, non-B hepatitis is a diagnosis of exclusion. There is no diagnostic test and no proven therapy. There are probably at least four types, parenteral short and long incubation and enteric sporadic and epidemic. 相似文献
2.
3.
庚型肝炎病毒感染的初步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94例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中抗庚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GV),阳性率为23.4%。其中急性肝炎、慢性肝炎、重型肝炎抗-HGV阳性率分别为21.4%、21.1%、30.4%,在22例抗-HGV阳性病人中,HBV与HGV重叠感染率为36.3%。39例非甲-戊型肝炎抗HGV的阳性率(35.5%)明显高于55例乙型肝炎的阳性率(14.5%、P<0.05),说明HGV感染主要存在于非甲-戊型肝炎病人中。23例重型肝炎中有16例死亡,抗HGV(+)7例全部死亡,而单纯HBV感染的死亡率为56.25%。结果显示:HGV感染系非甲-戊型肝炎的主要原因,HGV可以与HBV重叠感染,且可能影响重型肝炎的愈后。 相似文献
4.
甲状腺机能亢进症合并病毒性肝炎40例回顾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甲状腺机能亢进症(甲亢)合并病毒性肝炎的临床特征及预后。方法 对40例甲亢合并病毒性肝炎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综合分析。结果 85%病人血清总胆红素(SB)升高,SB平均值为454.9±293.2μmol/L重型肝炎发生率为32.5%;病人肝病病情与甲亢病程长短和病情轻重并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病前使用抗甲状腺药物者SB显著高于未使用抗甲状腺药物者(P<0.01);在综合护肝治疗同时加用小至中等剂量抗甲状腺药治疗后,82.5%病例肝功能恢复、甲亢症状控制。结论 甲亢合并病毒性肝炎黄疸程度深,重型肝炎发生率高,但肝病病情轻重与甲亢病程和病情无显著差异,在加强护肝治疗的基础上同时使用小至中等剂量抗甲状腺药物治疗,可使大部分病例病情恢复。 相似文献
5.
慢性病毒性肝炎肝细胞凋亡与Fas抗原和病毒表达的相互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探讨病毒性肝炎肝细胞凋亡及其与病毒和Fas抗原表达的关系,应用原位末端标记技术检测一组慢性乙、丙型肝炎患者肝组织中细胞凋亡状况,并以免疫组化方法检测病毒和Fas抗原表达。结果31例患者中,25例肝组织中检出末端标记阳性细胞,散布于肝小叶和肝窦内,部分炎症坏死灶中和胆管上皮细胞也可检出阳性细胞;组织炎症活动度较大者和病毒抗原阳性者凋亡指数较高;凋亡细胞可为病毒抗原阳性和阴性;Fas抗原阳性与阴性组间凋亡程度无显著差异。提示病毒性肝炎患者感染和未感染病毒的肝细胞均可发生凋亡,其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6.
7.
8.
10.
11.
病毒性肝炎患者肝组织中bcl-2蛋白的表达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抗凋亡基因bcl-2蛋白与Fas抗原在病毒性肝炎肝组织中表达和分布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双标记技术,以bcl-2癌蛋白单克隆抗体、抗-HBs单克隆抗体及抗-Fas多克隆抗体,检测87例急、慢性肝炎患者肝组织中bcl-2、Fas及HBsAg的表达和分布。结果62例(71.3%)肝细胞中检出bcl-2癌蛋白,阳性物质主要表达于肝细胞胞浆内,少数位于核膜。在急性轻型肝炎,阳性细胞于小叶内弥散分布;在慢性肝炎则多聚集在碎屑样坏死周围。Fas抗原的检出率为75.9%(66/87),其阳性细胞的分布类同bcl-2阳性肝细胞,但不如后者广泛。bcl-2/Fas双标记染色显示较多的肝细胞有两种抗原的双表达。结论乙型病毒性肝炎肝组织中bcl-2的表达和分布与Fas抗原密切相关,bcl-2原癌基因可能具有抑制Fas介导肝细胞凋亡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血清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测定在病毒性肝炎中的意义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为探讨急慢性病毒性肝炎血清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的改变,及其在诊断、病情演变和预后判定中的意义。本文作者采用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101例急慢性病毒性肝炎血清sIL-2R水平(包括急性病毒性肝炎80例、慢性乙型肝炎21例),急性和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sIL-2R分别为907.9±254.0u/ml和795.7±198.2u/ml,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急性肝炎组明显高于慢性肝炎组(P<0.01);其中急性病毒性肝炎黄疸期血清sIL-2R明显高于恢复期(P<0.01),各型急性病毒性肝炎之间血清sIL-2R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果提示:急性和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sIL-2R水平均明显增高,其水平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机体免疫功能状态、肝细胞损伤及炎症程度。 相似文献
13.
重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病原学及预后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对94例重型病毒性肝炎进行了病毒标志的研究,并分析了几种影响重型肝炎预后的因素。结果发现:单纯HBv感染42例(44.7%);混合感染共50例(53.2%),其中HBV与HCVl9例(20.2%).HBV与NDV13例(13.8%),HBV与HCV、HDVI0例(10.6%)HAV与KBV3例(3.2%),HAV与HBU、HCV3例(3.2%)HAV与HBv、HDVI例(1.1%).NAV与HBV、HCV、HDV1例(1.1%);病毒标志均阴性者2例(2.1%)。HBV、HCV和HDV混合感染者病情重,病死率高。血清总胆红素越高,凝血酶原活性越低,其病死率越高;有并发症者的预后差,而AMP升高者的预后较好;重肝的预后可能与年龄、性别无关。 相似文献
14.
15.
为观察庚型肝炎病毒在急性病毒性肝炎中感染情况,对239例急性肝炎患者的血清,采用两步法筛选进行HGV RNA的检测,并经HGV RNA确证试验,结果显示:HGV RNA阳性者9例,其中合并乙肝1例,合并丙肝3例,合并戊肝1例,非甲-戊型肝炎中占4例。提示:①HGV与其它型肝炎病毒重叠感染较多。②6例患者无输血史,而HGV RNA仍为阳性,提示HGV的输血外传播。③NA-E急性肝炎患者中,HGV的阳性率为23.5%,证实HGV为其病原之一,同时提示还可能存在其它的致病因子。 相似文献
16.
血液透析与病毒性肝炎的关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与病毒性肝炎的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每例患者的HAV,HCV,HDV,HEV及HBsAg并对血透各组和非透析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HAV,HDV,HEV和HBsAg的阳性率在各组单元差异;HCV的阳性率在血透组和非血透组之间差异非常显著,且随着血透时间延长而增加,5年以上组达100%,HCV阳性率与是否输过血无关,结论:血透并不导致增加甲,乙,丁,戊型肝炎的感染,但明显增 相似文献
17.
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脯氨酸肽酶活性检测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生化法测定了227例病毒性肝炎血清脯氨酸肽酶(PLD)活性,结果急性肝炎(2329.8±575.8U/L)、慢性迁延性肝炎(1443.0±272.9U/L)、慢性活动性肝炎(2055.5±550.2μ/L)、重型肝炎(1935.9±432.9/UL)及肝炎后肝硬化(2396.5±371.3U/L)均较正常值(1150.3±195.2U/L)显著升高,非肝炎(1197.1±221.1U/L)无升高。急性肝炎PLD变化与丙氨酸转氨酶(ALT)变化一致,二者显著正相关;慢性活动性肝炎PLD与ALT均升高,但二者变化不相关,PLD异常率显著高于ALT:肝硬化ALT正常,但PLD仍显著升高。结果表明PLD可作为一项反映肝病慢性化与肝损害的指标。 相似文献
18.
电镜观察发现14例慢性重型病毒肝炎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超微结构,结果发现所有患者单核细胞均有不同程度的形态改变,其早期主要表现为细胞表面结构丰富,吞噬泡与细胞颗粒增加,线粒体明显增多等。而极期患者单核细胞结构改变恰好相反,并且有明显的胞质变性,细胞器减少和线粒体肿胀,表明慢性重型病毒性肝炎早期时,单核细胞大多被激活,以后随病情加重逐渐由活化转入抑制和衰退状态。 相似文献
19.
为了解庚型肝炎病毒(HGV)在本地区部分人群中的感染状况,应用ELISA法对355例各型肝病患者及120例肝炎高危人群进行了抗-HGV检测,急性肝炎、慢性肝炎、重型肝炎、肝硬变和原发性肝癌患者抗-HGV检出率分别为22.0%(12/54)、23.7%(46/194)、25.7%(9/35)、26.2%(11/42)和23.3%(7/30)。在HAV、HBV、HCV、HEV、MBV+HAV、HBV+HCV、HBV+HDV、HBV+HEV及HCV+HEV感染的肝病患者中抗-HGV检出率分别为11.5%(3/26)、28.1%(51/181)、22.6%(7/31)、8.3%(1/12)、20.0%(4/20)、22.2%(5/18)、15.8%(3/19)、15.4%(2/13)和16.7%(1/6);非甲-戊肝炎患者中抗-HGV阳性率28.3%(8/29);健康献血员、血液透析者及静脉吸毒者中抗-HGV检出率分别为15.6%(6/40)、7.5%(3/40)和10.0%(4/40)。以上结果组间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研究发现本地区各种肝病患者及肝炎高危人群中存在HCV感染。各种肝病患者重叠感染HGV组与未重叠组ALT、AST及总胆红素(TB)水平无显著性差异(P>0.05),表明重叠感染者病情不加重。对21例单纯抗-HCV阳性者连续20个月动态检测血消ALT、AST、TB及白蛋白,其中仅14.6%(3/12)的患者表现为急性肝炎,ALT、AST轻度升高,1个月恢复正常,血清TB和白蛋白无异常;另85.4%(18/21)血清ALT、AST、TB及白蛋白始终正 相似文献
20.
从长春分离的一株急性散发性戊型肝炎病毒部分核苷酸序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长春一株急性散发性戊型肝炎病毒(HEV)的部分核苷酸序列。方法应用逆转录套式聚合酶链反应法检测HEVRNA;用荧光法(AppliedBiosystems)直接测序。结果被检的14例急性散发性戊型肝炎病人中,5例HEVRNA阳性。对其中一例病人的HBVcDNA开放读框2区进行核苷酸序列分析并与墨西哥株(M)和缅甸株(B)比较,发现长春散发性HEVc-187株与HEV(M)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分别为79.9%和93.1%;与HEV(B)散发株和流行株的同源性分别为92.3%和96.2%及93.9%和97.7%;与新疆株(CH1.1)同源性分别为96.5%和95.4%。结论长春散发性HEVc-187株与新疆株(CH1.1)一样,可能与HEV(B)为同一亚型。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