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心肌梗死(AMI)是一种严重的心脏疾病,是心肌缺血性坏死,为在冠状动脉病变基础上,发生冠状动脉血供急剧减少或中断,使相应的心肌严重而持久地急性缺血导致心肌坏死。特别是急性大面积心肌梗死,病情严重,进展快,病死率高,因此早期诊断非常重要。AMI临床表现为  相似文献   

2.
急性心肌梗死是冠状动脉分支急性闭塞引起的心肌持久而严重的缺血,致使部分心肌发生缺血性坏死而产生剧烈持久的胸痛及急性循环障碍。患者可在情绪激动、精神紧张、过分劳累、饱餐尤其是高脂饮食时诱发心肌梗死,其发病率高,早期死亡率高,有时还会发生猝死。  相似文献   

3.
李雪峰 《基层医学论坛》2013,(27):3653-3653
急性心肌梗死是冠状动脉分支急性闭塞引起的心肌持久而严重的缺血,致使部分心肌发生缺血坏死而产生剧烈持久的胸痛及急性循环障碍。患者可在情绪激动、精神紧张、过分劳累、饱餐,尤其是高脂饮食时诱发心肌梗死,其发病率高,早期  相似文献   

4.
心肌梗死是心肌缺血性坏死,是在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发生冠状动脉血供急剧减少或中断,使相应的心肌严重而持久地急性缺血导致心肌坏死。临床表现为持久的胸骨后剧烈疼痛、发热,且有白细胞计数和血清心肌坏死标记物增高以及心电图进行性改变。对于此类典型的心肌梗死不难诊断,但在临床工作中尚有无痛性非典型心肌梗死,现对其临床表现分析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5.
杨建阁 《中原医刊》2007,34(19):30-31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所致心律失常。方法 对2001年至2004年门诊及住院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共49例的心电图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49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超早期发生心律失常共12例,发生率24.5%,早期心律失常28例,发生率57.3%,后期心律失常4例,发生率8.1%。结论 通过观察分析发现,急性心肌梗死并发的心律失常以超早期(起病6 h内)、早期(起病6 h-3 d)发生率高,而后期(起病3 d以后)发生率低,这主要和梗死早期心肌的炎性水肿、自主神经紊乱及某些药物影响有关。而梗死后期随炎性水肿的消失、坏死心肌的逐渐修复,心律失常的发生亦随之减少。因此,应对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密切观察,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尽量减少或避免心律失常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临床常见的急性心血管疾病,严重危害人们生命健康。心肌梗死是心肌缺血性坏死和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发生的冠状动脉血液供应急剧减少或中断,使相应的心肌严重而持久地复杂性缺血所致。由于AMI患者约1/4早期没有典型的临床症状,约55%没有特异的心电图改变,这使血清学标志物在AMI的诊断中居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7.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急性心肌缺血性坏死,大多是在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发生冠状动脉供血急剧减少或中断,使相应的心肌严重而持久的急性缺血所致。以往AMI诊断主要依靠胸痛、心电图改变和心肌酶谱改变,文献上曾以系列测定CPK桵B作为发病24小时内急性心肌梗死诊断的金指标。  相似文献   

8.
<正>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是由高血压、高血脂等引起的冠状动脉功能性或器质性病变,进而导致冠脉供血和心肌需求之间不平衡所致的心肌损害。如不及时诊治,容易发生急性心肌梗死(AMI)而危及生命,因而早期诊断极其重要。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CAG)被誉为是诊断"金标准",但  相似文献   

9.
如果不存在或仅有轻度的器质性冠状动脉狭窄,临床上通常应用大剂量的钙阻断剂及硝酸酯类药物治疗冠状动脉痉挛所致心绞痛,而该疗法对于5%~30%的此类患者无效。纳入了5例有变异型心绞痛表现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这些患者接受常规药物治疗无效,对冠状动脉内注射硝酸甘油治疗亦无反应。在冠状动脉痉挛部位成功置入了支架。术后观察结果显示,早期充分的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能够有效地预防急性心肌梗死发生。1例患者于有临床症状出现12h后才置入支架,发生了伴有病理性Q波和心肌酶学改变的急性心肌梗死;而其他在冠状动脉痉挛引发临床症状后立刻置入支架的患者,冠状动脉痉挛未导致心肌损伤,未发现心肌梗死的临床表现及生化证据。  相似文献   

10.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冠状动脉血流中断或急剧减少,相应供血区内心肌因持续缺血缺氧致不可逆坏死。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多数是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所致。近年发现冠脉持久痉挛,特别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基础上的痉挛,是引起心肌梗死的重要原因之一。老年人发生急性心肌梗死时大多由于症状及心电图演变不典型,给早期诊断带来困难。  相似文献   

11.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在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发生冠状动脉血供急剧减少或中断,使相应的心肌严重而持久地急性缺血而致部分心肌坏死。  相似文献   

12.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阶段性护理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急性心肌梗死是冠心病的严重类型,是在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发生冠状动脉血供急剧减少或中断,以致相应心肌发生持久而严重的心肌缺血,引起部分心肌缺血性坏死。临床上常表现为严重而持久的胸部闷痛(部分病人无疼痛),常并发心衰、休克与心律失常,是心脏猝死的主要原因。近年来,我国发病率有增加的趋势。急性心肌梗死急性期病死率高,严重危害病人的生命。因此,观察病情,做出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13.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基础上,血栓形成使冠状动脉完全或部分阻塞,使血流中断,引起部分心肌因严重持久缺血而发生局部坏死的一种心血管急危重症,其并发症多、死亡率高,是当今危及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随着心血管疾病诊断治疗技术的提高,尤其是溶栓疗法的开展,它的病死率也逐年下降。经静脉溶栓是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早期最重要的治疗,及时溶栓可以挽救缺血和濒死的心肌,缩小梗死范围,改善心脏功能及降低病死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李汉成 《中国热带医学》2009,9(9):1766-1766
急性心肌梗死是心肌缺血性坏死,为在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发生冠状动脉血供急剧减少或中断,使相应的心肌严重而持久地急性缺血所致。临床上表现有持久的胸骨后剧列疼痛、发热、白细胞升高及血清心肌酶增高,肌钙蛋白阳性及心电图进行性改变;可发生心律失常、休克、心力衰竭等并发症,属冠心病的严重类型。早期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可实现早期、完全、持续心肌再灌注,降低病死率。现蒋我院2007年2月一2008年6月收治的30例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病人给予早期溶栓治疗的休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5.
心肌肌钙蛋白( cardiac troponins,cTn)是反映心肌损伤的特异性指标。 cTn在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中具有敏感性高、特异性强等优点,并且在血液中持续时间长,对微小心肌梗死具有诊断意义。因此,近年来cTn被广泛用于临床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中,被视为急性心肌梗死诊断的“金标准”,并逐渐取代肌酸激酶同工酶MB(CK-MB)的地位,广泛应用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诊断、治疗、危险分层及预后评价等各个方面[1]。但是cTn升高还可能会发生在非心血管疾病中,而导致误诊为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本文就可导致cTn升高的非心血管疾病做一总结。  相似文献   

16.
李静霞 《中国乡村医生》2009,11(22):236-236
急性心肌梗死是冠心病中最严重、危害最大的病症之一,特点是起病急变化快,病死率高,大多数是南血栓形成导致完全性冠状动脉闭塞,从而使冠状动脉血供应急剧减少或中断,使相应的心肌发生严重持久的缺血引起的心肌坏死。静脉溶栓治疗已成为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主要手段,尽早静脉溶栓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关键,绝对卧床休息是护理急性心肌梗死的关健,分为早期(超急性期)、急性期、近期(亚急性期)、陈旧期(愈合期)。  相似文献   

17.
<正>急性心肌梗死(AMI)是指在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发生冠状动脉供血急剧减少或中断,使相应的心肌严重而持久地急性缺血导致心肌坏死[1]。急性心肌梗死属冠心病的严重类型,可发生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心力衰竭而致命,是心血管疾病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临床上绝大部分的急性心肌梗死是在院外发病,因此及时有效的对其进行院前急救,对减少病死率,  相似文献   

18.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在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发生冠状动脉血供急剧减少或中断,使相应的心肌严重而持久地急性缺血而导致心肌坏死。发病突然,病死率高。2003~2005年笔者共收治心肌梗死38例,其中2例病情特殊,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不典型心肌梗死心电图改变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肌梗死是心肌缺血性坏死,为在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发生冠状动脉血供急剧减少或中断,使相应的心肌严重而持久地急性缺血所致。临床诊断根据典型临床表现、特征性心电图改变以及实验室检查发现,诊断并不困难。在基层医院由于心肌酶检测不方便,而使用心电图方便快捷,故一般首先根据症状和心电图做初步诊断,而无病理性Q波的心内膜下心肌梗死和小的透壁性心肌梗死往往就容易漏诊、误诊。[第一段]  相似文献   

20.
心肌梗死是由于冠状动脉供血急剧减少或中断,使相应心肌严重而持久的急性缺血而致心肌坏死。其治疗在过去数十年发生了很重要的变化,改善了病人的近期和远期愈后。20世纪60年代CCU的建立,能早期检出致死性心律失常,并立即给予除颤,使急性心肌梗死(AMI)的病死率从原来的30%降到15%;溶栓治疗的开展,改变了AMI的病程,冠状动脉内血栓的溶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