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前列腺素E_1对肝炎肝硬变患者血清HA、LN、TNF-α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观察前列腺素E1(PGE1)对肝炎肝硬变患者血清透明质酸 (HA)、层粘连蛋白 (LN)、肿瘤坏死因子α(TNF α)的影响。方法 :采用PGE1治疗 5 3例肝炎肝硬变患者 ,选择 5 3例进行综合基础治疗的肝炎肝硬变患者作为对照组 ,应用放免法测定治疗前后患者血清HA、LN、TNF α水平。结果 :治疗组中ChildA、B级患者血清HA、LN较对照组有显著下降 (P <0 .0 1) ,ChildA级患者血清TNF α水平较对照组亦有显著下降 (P <0 .0 1)。结论 :PGE1治疗肝炎肝硬变 ,对肝功能损害不严重的ChildA、B级患者尤其是ChildA级患者有抗纤维化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血清胆碱酯酶、前白蛋白和凝血四项在肝硬化Child-pugh分级中的临床应用。方法肝硬化患者58例,Child-pugh分级A级24例,B级22例,C级12例,正常对照组32例。均检测血清胆碱酯酶(CHE)、前白蛋白(PA)、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和纤维蛋白原(FIB)。结果按Child-pugh分级A→B→C,CHE、PA逐渐降低,且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T、APTT、TT逐渐延长,PT A级、B级、C级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PTT和TT的B级、C级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FIB逐渐降低,B级、C级与对照组比较有差异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检测CHE、PT、APTT、TT和FIB能较全面反应患者肝损伤的严重程度和凝血功能,对其诊断、治疗和雨后评估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慢性支气管炎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和肿瘤坏死因子-α(INF-α)水平的动态变化及其在慢性支气管炎发病中的作用。方法:检测住院慢性支气管炎患者52例(治疗组)急性期与恢复期血清的IL-6、IL-8和TNF-α水平,并与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急性期血清IL-6、IL-8和TNF-α水平显著高于恢复期和对照组(P<0.01),恢复期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慢性支气管炎并发呼吸衰竭和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期患者血清IL-6、IL-8和INF-α的含量明显高于无呼吸衰竭的急性发作期患者(P<0.01),临床症状缓解患者的血清IL-6、IL-8和TNF-α含量仍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低于急性发作期患者(P<0.01)。结论:血清IL-6与IL-8和TNF-α含量测定可作为评估慢性支气管炎患者病情轻重程度及判断预后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肝炎肝硬化患者血清内毒素(LPS)、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的检测意义。方法选择46例肝炎肝硬化患者,分为代偿组、失代偿组;22例轻度慢性肝炎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鲎试验定量检测血浆LPS,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TNF-α。结果对照组、肝硬化代偿组,失代偿组血清LPS与TNF-α依次明显升高。3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结论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肠道内内毒素生成和吸收增多,其血清LPS、TNF-α生成和吸收增多,细菌易位的发生率增加,可促使病情进一步加重。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以下简称慢性乙肝)患者血清的肝纤维化程度与血清透明质酸(HA)、层粘连蛋白(LN)、Ⅳ型胶原(Ⅳ C)及Ⅲ型前胶原氨端肽(P ⅢNP)含量的关系.方法用放射免疫法检测439例慢性乙肝患者血清HA、LN、Ⅳ C及PⅢNP的含量,同时结合临床特点、病理切片等,运用统计学方法对上述血清学指标的诊断价值进行分析.结果慢性乙肝轻、中、重度及肝硬化患者血清HA、LN、Ⅳ C及PⅢNP水平均不同程度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或P<0.01).肝硬化患者随着Child-Pugh分级的增加(A级到C级),血清HA、LN、ⅣC及PⅢNP含量均逐渐增加,且不同级别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上述四项肝纤维化血清学指标的检测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肝纤维化的进展情况,对慢性乙肝患者肝纤维化的诊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肝炎后肝硬化患者血清TNF-α、IL-6和IL-8的临床意义。方法 85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采用ELISA双抗体夹心法检测血清TNF-α、IL-6及IL-8水平,根据Child分级分为A(35例)、B(30例)、C(20例)3组,并与正常组(56例)相对照。结果肝炎后肝硬化组血清TNF-α、IL-6和IL-8水平较正常组明显升高(P<0.01),A、B、C三组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显著(P<0.01)。结论血清TNF-α、IL-6和IL-8水平是反映肝炎后肝硬化肝功损害程度及判断病情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7.
赵尚喜 《现代医药卫生》2010,26(14):2117-2118
目的:探讨肝炎后肝硬化血浆活性物质ET-1、CGRP和血清TNF-α、IL-8的联合检测在肝炎后肝硬化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87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根据Child Pugh分级分为A级27例,B级29例,C级31例.采用放射免疫(RIA)方法联合检测ET-1、CCRP、TNF-α和IL-8水平,并与40例健康组相对照.结果:肝炎后肝硬化组ET-1、CGRP、TNF-α、和IL-8水平较健康组明显升高(均P<0.01),且A、B、C三级中ET-1、CCRP、TNF-α和IL-8水平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均P<0.01)C级>B级>A级.结论:联合检测ET-1、CGRP、TNF-α和IL-8水平对估测肝硬化肝脏损害程度及预后判断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8.
慢性肝病血清瘦素、肿瘤坏死因子检测意义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慢性肝病患者血清瘦素、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用放射免疫法检测91例慢性肝病(慢性迁延性肝炎25例,慢性活动性肝炎28例,肝炎后肝硬化38例)患者血清瘦素、TNFα水平。结果慢性肝病患者血清瘦素、TNFα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且随病情发展逐渐增高(P<0.01)。慢性肝病患者的血清瘦素、TNFα水平与层粘蛋白(LN)、透明质酸(HA)、Ⅲ型前胶原(PCⅢ)、Ⅳ胶原(CⅣ)、总胆红素(TBiL)呈正相关(P<0.01),与凝血酶原活动度(PTA)、白、球蛋白比例(A/G)呈显著负相关(P<0.01)。结论瘦素与TNFα可能与肝细胞损害和肝脏炎症活动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醒脑静注射液对重症肺炎患者血清细胞因子含量变化的影响。方法:按随机分组法将40例重症肺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0例在常规西药及人工机械通气治疗基础上加用醒脑静注射液;对照组20例仅用西药及人工机械通气等常规治疗;并将同期门诊健康体检者设为正常组进行比较。测定正常组及40例重症肺炎患者治疗前后血清TNF-α、IL-6及C反应蛋白(CRP)含量。结果:重症肺炎患者血清TNF-α、IL-6及CRP含量水平较正常组明显增高(P<0.05或P<0.01);治疗组治疗后d 5、7 TNF-α、IL-6水平下降幅度与本组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CRP含量比较则无统计学差异。结论:TNF-α和IL-6是参与重症肺炎炎性反应的细胞因子,醒脑静可通过减轻细胞因子介导的炎性反应对重症肺炎的肺损伤起到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0.
肝硬化患者血清胆固醇总胆汁酸检测意义探讨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探讨检测肝硬化患者血清胆固醇(CHO)及总胆汁酸(TBA)的临床意义。方法前瞻性研究85例肝硬化患者和68例健康者的血清胆固醇及TBA水平。结果肝硬化组血清CHO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而TBA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CHO在Ch ild-Pugh C级中最低,与A级和B级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TBA在A级,B级和C级间均存在着显著性差异,且随着肝功能Ch ild-Pugh分级的增高而增高。结论TBA能敏感地反映肝硬化的程度,联合检测CHO有助于病情的判断。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丹参注射液联合恩替卡韦片治疗慢性乙肝肝纤维化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4年10月—2015年10月西宁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慢性乙肝肝纤维化患者共136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68例。对照组口服恩替卡韦片0.5 mg,1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静脉滴注丹参注射液,30 m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中,1次/d。两组均连续治疗3个月。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肝纤维化指标、血清HBV-DNA水平和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水平。结果治疗后,对照组、治疗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2.4%、94.1%,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透明质酸(HA)、Ⅳ型胶原(CIV)、Ⅲ型前胶原肽(PIIINP)和层黏连蛋白(LN)水平均显著降低,同组治疗前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这些观察指标降低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HBV-DNA、TGF-β1水平均显著降低,同组治疗前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血清TGF-β1水平降低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组与对照组HBV-DNA水平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丹参注射液联合恩替卡韦片治疗慢性乙肝肝纤维化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能够改善肝脏纤维化,降低血清TGF-β1水平,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前列腺素E1治疗慢性病毒性肝炎,肝硬化及重症肝炎的疗效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进一步探讨前列腺E1(PGE1)对病毒性肝炎的疗效。方法:对95例慢性乙型肝炎、肝炎肝硬化及重症肝炎在综合护肝治疗的基础上加用PGE1治疗,疗程14~21d,另设对照组90例。PGE1治疗组中血清总胆红素(SB)的降低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在慢性肝炎病例组中,治疗组中ALT的下降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而在重症肝炎组中,虽然两组的病死率无显著性差异,但治疗组中〖凝血〗因子Ⅱ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复方甘草酸苷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纤维化指标及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84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保肝)和治疗组(常规保肝+复方甘草酸苷),治疗前、后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双抗体夹心法和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玻璃酸(HA)、Ⅳ型胶原(Ⅳ-C)、层粘蛋白(LN)水平;20例健康人血清作为正常对照组。结果: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HA、Ⅳ-C、LN、TGF-β1、TNF-α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治疗3mo后,治疗组的HA、Ⅳ-C、TGF-β1、TNF-α水平较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均有显著降低(P<0.01或P<0.05)。结论:复方甘草酸苷可影响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细胞因子,从而发挥抗肝纤维化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测定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血清网膜素、脂联素水平,探讨其与胰岛素、Child-Pugh分级及肝脏生化指标及血脂间的关系.方法 测定56例丙型肝炎肝硬化(A级17例,B级20例,C级19例)患者和32例健康对照的血清网膜素、脂联素及相关的临床生化参数.结果 肝硬化患者血清网膜素、脂联素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唵.05),肝硬化组内A、B、C三级间网膜素、脂联素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肝硬化组患者血清网膜素、脂联素水平与HOMA-IR、胰岛素水平无明显相关性(r值分别为-0.07、-0.14、-0.10、-0.04,P>0.05),网膜素水平与脂联素呈正相关(r=0.37,P<0.01).结论 丙型肝炎肝硬化时网膜素、脂联素升高,可作为预测丙型肝炎肝硬化的指标,但不能作为肝功能严重程度的指标.  相似文献   

15.
胡景岚 《现代药物与临床》2017,32(10):1908-1912
目的探讨六味五灵片联合复方甘草酸苷治疗活动性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6年2月在驻马店市中心医院接受治疗的78例活动性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案的差别分为对照组(39例)和治疗组(39例)。对照组患者口服复方甘草酸苷片,75 mg/次,3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口服六味五灵片,1.5 g/次,3次/d。两组患者均经过48周治疗。评价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同时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HBV-DNA和乙型肝炎E抗原(HBe Ag)转阴率、肝功能、肝纤维化指标以及肝硬度和Child-Pugh评分。结果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79.49%和94.87%,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4、48周后,治疗组中HBV-DNA和HBe Ag转阴率均分别高于同期对照组患者,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肝功能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门冬氨酸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均显著降低,白蛋白(ALB)明显升高,同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患者肝功能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透明质酸(HA)、层黏连蛋白(LN)、Ⅲ型前胶原肽(PC-Ⅲ)、Ⅳ型胶原(Ⅳ-C)均明显降低(P0.05);且治疗组上述肝纤维化指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肝硬度和Child-Pugh评分均明显降低(P0.05);且治疗组患者肝硬度和Child-Pugh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六味五灵片联合复方甘草酸苷治疗活动性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可有效改善患者肝功能和肝纤维化指标,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富马酸替诺福韦二吡呋酯(TDF)对乙型肝炎(简称乙肝)肝硬化患者乙型肝炎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DNA)、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HBV-M)、淋巴细胞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医院2017年2月至2018年4月收治的乙肝肝硬化患者84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给予TDF治疗)和对照组(给予拉米夫定治疗),各42例。两组均持续治疗48周。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患者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HBeAg)阴转率及乙型肝炎e抗体(HBeAb)阳转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的HBV-DNA、CD8+T淋巴细胞、透明质酸(HA)、层粘连蛋白(LN)、Ⅳ型胶原(CⅣ)、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9(IL-9)、辅助性T细胞9(Th9)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且研究组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CD4+T淋巴细胞水平及CD4+/CD8+均较治疗前明显上升,且研究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过程中,两组患者的药物耐受性均良好,出现血磷轻度下降3例,经对症治疗均恢复正常。结论TDF治疗乙肝肝硬化,能有效改善HBV-M、HBV-DNA及淋巴细胞水平,降低肝纤维化程度及机体炎性水平。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肝爽颗粒联合多烯磷脂酰胆碱注射液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8月—2018年8月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12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静脉滴注多烯磷脂酰胆碱注射液,15m L加入到5%葡萄糖注射液250m L中,1次/d;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肝爽颗粒,1袋/次,3次/d。两组患者连续治疗4周。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的肝功能指标、肝纤维化指标、乙型肝炎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DNA)转阴率、乙型肝炎e抗原(HBeAg)转阴率。结果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1.67%、95.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谷氨酰转肽酶(GGT)和总胆红素(TBIL)水平均显著降低,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治疗组患者AST、ALT、GGT和TBIL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透明质酸(HA)、Ⅲ型前胶原(PcⅢ)、层黏连蛋白(LN)、Ⅳ型胶原(IV-C)水平显著降低,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治疗组患者HA、PcⅢ、LN和IV-C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HBV-DNA转阴率分别为16.67%、33.33%,HBeAg转阴率分别为31.67%、58.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爽颗粒联合多烯磷脂酰胆碱注射液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能够改善患者肝功能和肝纤维化水平,提高HBV-DNA转阴率和HBeAg转阴率,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思美泰联合复方甘草酸苷治疗酒精性肝硬化的疗效及骨钙素(BGP)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该院收治酒精性肝硬化患者10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51例与观察组51例.对照组给予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60 mL,静滴,1次/天.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思美泰500 mg,2次/天.两组连续治疗4周.比较两组肝功能、肝纤维化水平及临床疗效.检测两组血清BGP水平.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清中丙氨酸氨基转氨酶(ALT)、总胆红素(TBiL)、Ⅲ型前胶原氨基端肽(PCⅢ)、Ⅳ胶原(CⅣ)、层黏连蛋白(LN)和透明质酸(HA)明显低于对照组,白蛋白(ALB)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16%,对照组为74.51%,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4周和8周,观察组患者血清中BGP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思美泰联合复方甘草酸苷治疗酒精性肝硬化的疗效显著,上调患者血清中BGP水平可能与其治疗效果联系密切.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拉米夫定联合干扰素治疗对慢性乙型肝炎纤维化指标的影响。方法将6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干扰素α-2b 500万U肌内注射,同时给拉米夫定0.1g口服;对照组仅给予拉米夫定,用法、疗程同治疗组。观察2组治疗前后肝纤维化指标、肝功能及血清病毒学标志物的变化情况。结果 2组治疗后透明质酸(HA)、层黏蛋白(LN)、Ⅲ型前胶原肽(PⅢP)、Ⅳ型胶原(C-Ⅳ)、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及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均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治疗组治疗后HA和C-Ⅳ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HBV-DNA转阴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拉米夫定联合干扰素治疗能明显抑制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乙型肝炎病毒复制,明显改善肝纤维化指标,减轻肝纤维化程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HBV慢性肝病尿酶活性检测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探讨尿酶(LAP、NAG、GPDA)水平对HBV慢性肝病的临床意义。方法①将研究对象分为慢性肝炎组、代偿期肝炎肝硬化组、失代偿期肝炎肝硬化组以及正常对照组,测定其晨尿中LAP、NAG、GPDA水平的变化,分析各组间LAP、NAG、GPDA活性的差异;②根据肝功损害程度将所有研究对象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三组,比较三组间尿LAP、NAG、GPDA水平的差异;③根据HBV DNA复制的水平,将所有研究对象分为低度和高度复制两组,分析两组间尿LAP、NAG、GPDA水平的变化。结果①代偿期及失代偿期肝硬化尿NAG、LAP和GPDA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及慢性肝炎组(P<0.05和P<0.01),肝硬化失代偿期尿NAG、LAP和GPDA水平均明显高于代偿期(P<0.05);②肝功损害程度与尿NAG、LAP和GPDA活性呈正相关(P<0.05和P<0.01);③HB VDNA高度复制组和低度复制组两组比较,尿NAG、LAP和GPDA水平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尿LAP、NAG、GPDA活性测定可较灵敏地反映HBV慢性肝病出现的早期肾脏损害,并可间接判断慢性肝病肝功能的损害程度;尿酶(NAG、LAP和GPDA)活性与HBV DNA复制水平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