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鼻内针刺治疗变应性鼻炎(AR)的疗效,并探究其作用机制。方法将161例中重度AR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针刺组(81例)和对照组(80例)。针刺组采用鼻内针刺治疗(经鼻内镜针刺双侧鼻腔内迎香穴),留针20 min,隔天1次;对照组每日口服氯雷他定片联合布地奈德鼻喷剂喷鼻治疗,两组均治疗14天。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总体症状及鼻部症状视觉模拟量表(VAS)、鼻-结膜炎相关生活质量问卷(RQLQ)评分的变化;采用ELISA法检测治疗前后针刺组患者血清IgE含量及鼻腔分泌物P物质(SP)、血管活性肠肽(VIP)、神经肽Y(NPY)的含量。结果与本组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VAS和RQLQ总评分均明显下降(P<0.05),针刺组患者血清IgE及鼻腔分泌物SP、VIP含量均明显下降(P<0.05),鼻腔分泌物NPY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有效率及VAS、RQLQ总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数患者认为鼻内针刺疼痛程度较轻,可以耐受;且患者出血量不多,易止,未见其他明显不良反应。结论鼻内针刺可明显改善持续性中重度AR患者的鼻部症状,并提高其生活质量,其作用机制可能为通过调控鼻黏膜神经功能,并以神经肽为介质,经神经—免疫网络通调节免疫应答,从而降低神经源性炎症程度以有效改善AR症状。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针刺对肥胖大鼠机体褐色脂肪组织β-肾上腺素能受体(β—AR)基因表达水平的作用。方法:观察针刺治疗前后肥胖大鼠肥胖指标和褐色脂肪组织β—AR基因表达的变化。结果:肥胖大鼠肥胖指标显著高于正常大鼠,而褐色脂肪组织β—AR基因表达水平明显低于正常大鼠。相关指标显示,肥胖指标与褐色脂肪组织β-AR基因表达水平呈负相关。针刺可使肥胖大鼠褐色脂肪组织β-AR基因表达水平明显回升。结论:褐色脂肪组织β-AR基因表达异常低下可能是产生肥胖的重要因素。针刺促进褐色脂肪组织β—AR基因表达可能是针刺减肥的细胞分子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卒中后抑郁大鼠额叶皮质5-羟色胺1A受体(5-HT1AR)及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的变化,研究针刺从痰论治对卒中后抑郁的干预机制.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大鼠5-HT1AR及BDNF含量的变化,观察从痰论治针刺选穴对预处理组治疗组的干预作用.结果:针刺治疗组及针刺预防组皮层5-HT1AR与正常组接近但...  相似文献   

4.
综述近五年针刺治疗过敏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AR)的文献,发现针刺治疗包括单纯针刺法;局部取穴、局部+远端取穴、透刺;针刺配合药物;针刺蝶腭神经节。通过临床研究发现针刺治疗过敏鼻炎可以提高过敏性鼻炎患者近期及远期生活质量。对于针刺治疗过敏鼻炎的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5.
变应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AR)是基因与环境因素相互作用引起的一种免疫系统异常疾病,临床上以明显鼻塞、鼻痒、流清涕、黏膜苍白水肿为特征。穴位埋线作为中医外治法,有保持持续针刺效应的特点,是对针刺的进一步发展和延伸。穴位埋线治疗AR是将植物来源的高分子聚合物可吸收外科缝合线置于穴位肌层,以达到长期刺激腧穴,延长针刺效应时间,激活人体免疫系统,疏通经络、调节气血的作用,从根本上改善鼻炎临床症状、提高患者免疫、抗过敏能力。由于临床效果突出,故笔者对近年来关于穴位埋线治疗AR的研究成果作如下综述,不足之处,还望指正。  相似文献   

6.
八醪穴属足太阳膀胱经。针刺镇痛机理:抑制疼痛神经信号,通过神经介质发挥镇痛作用。针刺八移穴通过镇痛作用使腰背部的骶棘肌、腰大肌、髂腰肌等保护性肌紧张得以缓解。共治疗605例病例,治愈380例,显效135例,有效68例,无效16例。  相似文献   

7.
探索押手在针刺临床中的重要性。通过文献学习和笔者临床体会,总结、归纳、分析押手在临床针刺前、针刺中及针刺后3个阶段的作用,发现押手在临床针刺操作前发挥诊察号穴、揣穴定位,在针刺操作中发挥参与进针、进行补泻,在针刺出针后发挥出针补泻、整理善后的作用。说明押手不仅是在针刺操作过程中或针刺补泻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而且参与了针刺操作的整个诊疗过程,并对于指导临床治疗、提高临床应用水平也有很大帮助。  相似文献   

8.
缺血性脑卒中在脑血管疾病中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等特点,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及身心健康。针刺治疗本病在循环系统、免疫系统等方面均有调节作用,在治疗方面发挥着重要的补充作用。笔者通过整理针刺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作用机制,为针刺治疗本病提供全面认识。  相似文献   

9.
摘要:目的:观察揿针联合针刺蝶腭神经节治疗变应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AR)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108例AR患者随机分为揿针组、针刺蝶腭神经节组(针刺组)、揿针联合针刺蝶腭神经节组(联合组),每组 36例。揿针组穴取迎香、印堂、肺俞穴,留针2 d,间隔1 d;针刺组取蝶腭神经节针刺,每7d治疗1次;联合组采用揿针联合针刺蝶腭神经节进行治疗。治疗30天后,观察三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总IgE水平、RQLQ评分、鼻炎症状评分变化并比较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与揿针组和针刺组比较,联合组患者血清总IgE水平、RQLQ评分和鼻炎症状评分均明显降低 (P<0.05);揿针组、针刺组、联合组总有效率分别为77.8%、75.0%、94.4%,揿针组和针刺组总有效率明显低于联合组(P<0.05)。结论:揿针联合针刺蝶腭神经节可显著降低AR患者血清中总IgE水平、改善AR患者生活质量和临床鼻炎症状,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值得在临床中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痉挛是脑卒中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严重损害了患者的自主生活能力,是导致卒中后运动功能障碍的重要原因。本文对以针刺为主治疗脑卒中后痉挛的相关文献进行归纳与总结,发现针刺治疗脑卒中后痉挛疗效确切,选穴部位多集中在头部、眼部、腹部、肌筋膜触发点和经筋结点处;针刺方法包括电针治疗、火针治疗、穴位注射和针药结合,综合干预仍是目前主要治疗手段;针刺可能通过反射通路、传导通路、信号通路发挥抗痉挛作用;同时指出现有研究的不足之处,以期为针刺治疗脑卒中后痉挛的临床方案和机制研究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揿针联合针刺蝶腭神经节治疗变应性鼻炎(AR)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108例AR患者随机分为揿针组、针刺蝶腭神经节组(针刺组)、揿针联合针刺蝶腭神经节组(联合组),每组36例。揿针组取穴迎香、印堂和肺俞穴,留针2 d,间隔1 d;针刺组取蝶腭神经节针刺,每7 d治疗1次;联合组采用揿针联合针刺蝶腭神经节进行治疗。治疗30 d后,观察3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总IgE水平、RQLQ评分和鼻炎症状评分变化并比较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与揿针组和针刺组比较,联合组患者血清总IgE水平、RQLQ评分和鼻炎症状评分均明显降低(P 0.05);揿针组、针刺组和联合组总有效率分别为77.8%(28/36)、75.0%(27/36)和94.4%(34/36),揿针组和针刺组总有效率明显低于联合组(P 0.05)。结论:揿针联合针刺蝶腭神经节可显著降低AR患者血清中总IgE水平、改善AR患者生活质量和临床鼻炎症状,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值得在临床中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针刺联合艾灸治疗过敏性鼻炎(AR)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AR患者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药物组与针刺联合艾灸组,每组40例.药物组给予氯雷他定片口服,每日1片,10 d为1个疗程,治疗3个疗程;针刺联合艾灸组以迎香(双)、印堂、合谷(双)、肾俞(双)为主穴进行针刺和艾灸,并随证加减穴位,每日治疗1...  相似文献   

13.
冠心病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引起血管腔狭窄或阻塞,造成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而导致的心脏病,是心血管疾病死亡的主要原因。circRNA作为新近发现的一类非编码RNA分子,在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近年来,诸多研究证实针灸治疗冠心病具有明确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已有研究发现针刺可以通过调控circRNA发挥其他类型疾病治疗效果。该文将介绍circRNA在心血管疾病中发挥的作用,结合针刺对冠心病治疗作用的机制,进一步探讨针刺通过调控circRNA治疗冠心病的可行性,以期为后续研究针刺干预冠心病的调控机制提供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4.
灵龟八法按时取穴治疗黄褐斑29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褐斑,中医称“黧黑斑”、“面庋干”、“面黑庋干”、“面庋干黯”、“肝斑”,俗称妊娠斑、蝴蝶斑,是皮肤科的常见病之一,也是影响中青年妇女美容的主要病症之一。针刺疗法在黄褐斑治疗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灵龟八法按时选穴针刺可以在最佳疗效时间内通过针刺所开穴位使奇经八脉的作用得以充分发挥,从而调整整个经络系统,以达到较好的治疗效果。现将灵龟八法按时取穴与辨证取穴治疗黄褐斑的临床观察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5.
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蒋松鹤  楼新法 《针灸临床杂志》2003,19(2):54-56,F003
通过对近十年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进展分析,得出如下结论:治疗方法以常规针刺。芒针,长银针,电针,电热针为多;取穴多以腰夹脊穴为主。常用还有命门,腰阳关,肾俞及下肢胆经,膀胱经穴等。机理多认为与针刺的镇痛作用有关。且能改善神经根周围的微循环,以及通过促进外周血性组织阿片肽的释放而发挥免疫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16.
针刺配合三棱针点刺放血治疗发热,操作简便易行,疗效满意。介绍治疗顽固性发热的治疗方法和疗效,其方法是通过针刺所取经络穴位,发挥清热散风、祛邪、凉血、泄热开窍的作用,达到治疗发热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针刺对药物中毒性耳聋解毒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运用ABR(听觉脑干反应)阈值测试方法,对针刺治疗豚鼠药物性、耳中毒性模型进行实验观察,结果表明:针刺百会、听风、翳风等穴可以明显降低豚听觉脑干反应阈值,其针刺效果与听力损失的频率范围有关。在高频范围内针刺效果较不理想,解毒作用较弱,而在中、低频范围内针刺的解毒作用十分理想。说明针刺是通过减轻药物毒性对听力的损害程度而达到解毒治疗作用的。针刺疗法可发明显降低ABR阈值,为针刺治疗耳聋提供了  相似文献   

18.
变应性鼻炎(AR)是耳鼻咽喉科的常见疾病,多见于城市居民。目前中医治疗AR的方式多样,疗效较好且不良反应少。文章对2016~2018年间中药、针刺、温针灸、艾灸、穴位埋线、穴位注射、穴位贴敷等中医治疗AR的方法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心理疏导在针灸治疗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通过阐述心理因素与疾病治疗的关系,针灸治疗的特点,心理因素对针灸治疗的影响等,说明心理疏导与针灸治疗的相关性,并提出针刺过程中心理疏导应如何进行。  相似文献   

20.
炎症性肠病(IBD)是一种以慢性复发性结肠炎症为特征的肠道疾病,包括克罗恩病和溃疡性结肠炎。其发病机制尚未阐明,西医对此类型的疾病治疗效果不佳。中医认为IBD病位在肠,与脾相关,其基本病机为湿热蕴肠,气滞络瘀。针刺疗法具有显著改善IBD的作用,该疗法能够通过调节免疫反应、抑制肠上皮细胞凋亡及修复黏膜上皮屏障等途径发挥治疗作用,疗效显著,具有个体化及整体化的优势。因此,现基于内质网应激理论,探讨内质网应激在IBD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机制及针刺疗法调控内质网应激治疗IBD的作用机制,以期为针刺治疗IBD提供新思路和新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