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针灸转化医学研究中,人才建设是基础。在高等院校教育和毕业后继续教育中,应该以转化医学理念,培养中医类学生尤其是针灸推拿专业学生具有从事针灸基础研究的素质和针灸临床的能力;培养具有执业医师资格的针灸研究人员在从事基础研究工作的同时,多接触临床,发现临床科学问题和研发重点;培养具有较高学历的针灸临床从业人员在提升临床能力的前提下,具有从事基础研究与开发研究的能力,从而培养更多的转化型研究人才,构建转化型研究团队,推动针灸转化医学研究及应用前进的步伐。  相似文献   

2.
针灸基础研究是针灸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促进针灸临床实践的动力。针灸治疗高血压具有悠久的历史,相应基础研究也在不断深入,但其有效性一直存在争议。本文从动物模型、穴位选择、刺激参数、机制研究4个方面总结针刺降压的动物实验研究现状,发现针灸降压基础研究和临床实践之间脱节明显,不能在穴位选择、刺激参数等方面很好地指导临床实践。据此本文探讨如何架设针灸基础研究和临床实践的转化桥梁,认为针灸临床实践中存在问题是基础研究的立脚点,除揭示针灸作用的机制外,促进针灸基础研究成果向临床转化也应作为终极目标,两者共同实现针灸从验证疗效到提高疗效的飞跃,促进针灸医学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3.
针灸现代研究不断深入,但针灸基础研究成果对针灸临床的指导作用不明显。强化针灸基础研究向临床转化的导向,推动针灸临床优化方案筛选研究,搭建针灸基础医学资源平台等,可能有利于推动针灸转化医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转化医学理念为针灸学传承创新与发展提供了新的路径与方法。本文概述我国针灸转化医学研究现状和转化面临的主要困境,主要包括理论研究难以有效指导临床、临床研究缺少规范化的试验设计与评价体系、机制研究与临床应用相分离方面。由此提出适用于针灸学科的转化研究模式:基于“经典/经验到基础再到临床”的路径提炼新方法;基于“从临床到基础再到临床”的思路优化旧方法。针灸学的转化研究要以临床需求为导向,利用多学科交叉优势创新发展针灸理论,结合循证研究方法优化针灸临床方案设计,立足针灸整体观系统评价针灸效应机制,从而提升针灸研究的质量和水平,促进应用和推广,更好地推动针灸学的转化研究和学科发展。  相似文献   

5.
转化医学的发展方兴未艾,其倡导的基础与临床应有关系及双向转化研究模式,可启发、促进我们思考和解决针灸医学所面临的相应问题。针灸基础研究中的理论研究,因其学科特点应与临床应用密切联系,但目前却似乎脱节严重,笔者认为对此应把握4个方面的认识:针灸理论与临床实践的关系;正确解读传统针灸理论的内涵;区分针灸理论中哪些是基于实践,哪些是文化观念的影响;区分现象与对现象的理论解释。另外,笔者提出转化研究中理念自觉的重要性与2个研究层次,以及建立有助于研究成果转化的评价机制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6.
近年发展迅速的转化医学具有先进的医学理念和方法,对中医针灸学的发展具有战略性作用,值得我们针灸工作者学习和思考。本文从转化医学的产生背景、国内外发展状况、理念特点和研究模式,浅析了中医针灸研究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结合转化医学理念略举了几例中医和针灸转化医学的范例,浅述了对针灸转化医学研究的思考。建议结合针灸学自身的特点,以转化医学的理念来指导针灸研究和临床治疗工作,培养转化型研究人才,构建转化型研究团队等。  相似文献   

7.
转化医学实现从“实验室到病床边”的转化理念已日益深入人心,其主要目的是为了推动基础研究能够切实解决临床实际问题,提高临床医学治疗水平,是一种全新的医学范式。转化医学的“bench to bedside”原则在中医药领域的“bench”环还存在明显不足。而针灸学科却是在bench环中开展的相对较为系统的,但针灸同样并没有很好地实现“bench to bedside”的回归。尽管如此,转化医学作为针灸基础研究与临床实践之间的桥梁,建立了它们之间的数据融合通道。我们的基础研究工作者应与临床专家密切合作,交流思想,碰撞智慧的火花,推动针灸的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8.
近20年来,针灸学科在临床研究、方法构建、标准制定、指南推广及学科基础理论和关键科学问题研究等多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国际针灸发展从关注临床证据,逐渐开始关注学科本身的基础问题。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聚焦穴位知识库和数据库的建设及外周神经刺激装备的转化,是针灸学科发展的机遇和挑战。本文分析目前中医针灸学科发展的短板,提出未来高质量发展策略:梳理针灸学科基本科学问题,形成针灸学术共识;用现代科学语言表达针灸理论的科学内涵,构建开放、自洽的现代针灸理论体系;吸引多学科人才融合创新,开辟针灸基础科研成果转化新局面;创立以针灸为代表的“体表医学”理论体系,引领针灸学对现代生命科学和未来医学的原创性贡献。  相似文献   

9.
半个多世纪的针灸现代研究已获得令人瞩目的成就。基础研究持续深入,不断取得突破性进展;临床研究已由个体化经验探索转向系统化循证试验,成功的大数据研究越来越多。然而,诸多盲点与严重瓶颈的存在也是不争的事实。一个突出的问题是,教学、科研、临床间的严重脱节已成为阻碍许多问题正常解决甚至是产生某些问题的关键症结,而消除此类脱节问题亟需新型学科转化医学的研究理念与方法的介入。本文在综合分析针灸学传统方法的局限、循证试验所面临的挑战及基础研究的突破与未知等重要问题的基础上,尝试提出一个适合于针灸学科特点的转化医学研究的方法学模式——针灸转化医学研究谱,以冀推动针灸转化医学研究的系统性开展,为现代针灸学迈向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提供参考与启示。  相似文献   

10.
<正>为加强针灸学术交流,弘扬传统针灸医学,促进针灸医学研究成果由基础向临床转化,经中国针灸学会批准,由中国针灸学会经络分会、学科与学术工作委员会主办,广州中医药大学、深圳市中医医院承办,《针刺研究》编辑部协办的"第十四届全国针灸经络学术研讨会暨针灸医学由基础到临床的转化学术交流会",将于2014年11月21-23日在深圳召开。欢迎全国从事针灸专业的科研、临床、教学工  相似文献   

11.
针灸科研的投入逐渐增多,取得了丰硕的科研成果,但针灸科研成果低转化率的缺点也逐渐暴露。目前尚无关于针灸成果转化问题的报道,故在借鉴其他领域成果转化研究的基础上,结合针灸实际情况加以分析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存在的问题主要为研究内容以基础研究和临床研究为主,且针灸器械研究薄弱,转化效益有限;其次是考核体制、转化模式等有待完善。其对策主要是:正确评估针灸科研成果,提倡转化医学理念和方法,改革政策体制,搭建从研发到成果转化应用的有效平台。  相似文献   

12.
探索转化医学理念在循证针灸学中的应用与针灸临床证据转化的模式和路径。通过简述转化医学的理念及分型,结合中医学的特点及二者关联性,分析针灸临床证据转化的自身特点。从丰富理论、指导临床实践、社区推广和产品转化四个方面阐述了针灸临床证据转化思路及相关范例。总结了一条基于中医理论的从循证针灸学角度出发,多路径综合链接的针灸临床证据转化路线。  相似文献   

13.
张琰  王麟鹏 《北京中医》2008,(11):904-908
虽然针灸以其卓越的临床疗效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并且已有大量临床研究发表,但从总体来说针灸临床研究仍存在研究质量偏低的问题。结合循证医学的思想,介绍针灸临床研究方案及其循证医学证据级别,并分析目前国外针灸临床研究常见设计。因临床随机对照试验(RCT)是防治性研究最重要的研究方案,故针对针灸RCT的随机分配、分配隐藏、设盲、对照及质量控制等特点进行论述,着重阐述目前针灸RCT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并通过提供针灸预防性治疗偏头痛的RCT实例,对针灸RCT设计及实施提出建议,以期提高国内针灸临床研究水平。  相似文献   

14.
关于现代针灸临床病谱研究方法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针灸临床病谱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文献研究、临床研究、专家问卷调查等。现代针灸临床病谱的研究方法,从科学意义上讲应该通过大样本多中心随机对照及盲法的循证医学方法进行研究,但是,针灸疗法在中国应用了几千年,从文献和专家论证角度对针灸病谱进行归纳和总结是有临床基础的。从目前看,现代针灸临床病谱的研究需要多种方法互相补充。  相似文献   

15.
生命科学高速发展所存在的问题,让转化医学应运而生,其极大缩短基础研究与临床应用的距离。与此同时,转化医学的理念对中医药如何能更好更快地融入世界也提供了路径与方法。本文试从转化医学概念、其在我国的发展现状、中医药在国外的发展瓶颈、中医药的转化医学,转化医学下中医药如何能更好与世界接轨等方面来浅议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16.
转化医学与循证医学及其与中医药疗效评价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转化医学意在将基础研究的成果转化成为临床应用,该项工作至少分为两个阶段,一是从基础研究到临床研究,二是从临床研究到临床应用。转化医学提出的背景在于近20年来在医学领域投入的研究经费和项目对于临床治疗的进步影响不大,因而更加关注从基础到临床的研究转化。循证医学是典型的转化医学,着重于将临床研究向临床应用转化。中医药的疗效评价是转化研究的前提,通过获得疗效的证据,在临床推广应用,再到医疗卫生服务及政策制定的后期转化。本文介绍了转化医学及其与循证医学的关系,转化医学对中医疗效评价的作用和影响,力求从新的思路和方法来推动中医现代化发展。  相似文献   

17.
敦煌针灸医学文献对研究隋唐及其以前敦煌针灸学的形成和发展具有重要的学术和史料价值。文章从针灸理论(经络、腧穴、取穴法)、针灸临床(灸法、针刺、刺血、贴敷等方法的应用)角度分类整理了敦煌针灸文献的研究现状,总结凝炼了其学术特色(地域性、多样性)和学术价值(丰富针灸典籍、保存最早藏医古文献、记载多种灸法流派),并提出了构建具有敦煌特色的针灸学科,加强研究成果转化与推广的现代化发展思路,以促进敦煌针灸医学的传承与创新。  相似文献   

18.
关于建立针灸临床诊断及疗效评价体系的思考   总被引:7,自引:6,他引:7  
刘保延 《中国针灸》2004,24(4):223-225
针灸临床中辨证诊断、-临床评价研究等问题是制约临床发展的关键问题。目前高等院校针灸教材中介绍的针灸治疗痛证的辨证诊断与中医内科学基本相同,没有体现针灸自身特点,与临床实践脱节。提出通过临床经验总结与临床系统研究,结合针灸穴位、经络学说的研究等,建立新的、临床实用的辨证诊断方法;同时.针灸临床评价研究要借鉴临床流行病学、循证医学、临床研究规范、临床研究网络等国际上的成功经验,积极建立符合针灸自身规律的临床评价体系,培养专业化临床评价人才,组织专业化的评价队伍和网络机构,发挥国内外专家群体的作用,建立针灸临床研究管理规范,提高研究质量,推动针灸事业的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中医研究生存在着基础研究课题与临床脱节,缺少原始创新能力等问题。转化医学可能是沟通中医研究生基础研究与临床的桥梁。以转化医学思想为指导,提升中医研究生研究起点、强化中医经典文献学习、强调以临床为中心的课题设计并以团队协作的转化医学研究模式开展研究,是一个逐步深化和强化研究生培养、提升中医研究生原始创新能力和提高中医研究生培养水平的过程。  相似文献   

20.
目前,转化医学已渗入到医学的各个学科,成为医学领域的热点话题并受到各国的关注,它是现代医学发展的趋势,转化医学理念的引入为中医药防治子宫内膜异位症提供了机遇。课题组针对目前基础研究与临床研究脱节等实际情况,借鉴转化医学的"从典籍到基础到临床"和"临床到基础到临床"两种研究模式,运用多学科交叉的研究方法开展了子宫内膜异位症中医病因病机、证候分布及演变规律、实验动物模型、病证结合诊疗方案、新药研发、疗效评价体系等研究,并把基础研究的成果运用于临床实践,效果反响良好。在今后的中医药防治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研究中要加强转化医学模式的应用,提升中医药的证据等级,发挥中医药的优势特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