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血压病是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不仅患病率高,而且常引起心脏、肾脏、脑组织并发症,是冠心病、脑卒中的主要危险因素,且易忽视治疗。现将笔者临床护理经验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
曾玉群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13,13(8):76-77
目的:探讨当代名中医治疗狼疮性肾炎经验。方法:收集25位当代名中医25例医案,采用频数分析法进行统计分析,数据分析使用SPSS16.0软件。结果:四诊信息、病因、证候及中西药频数分布呈现对应的规律。结论:利用频数分析法可以较好地挖掘名中医治疗狼疮性肾炎的相关规律及经验。 相似文献
3.
<正>蛋白尿是肾脏疾病常见的症状之一,也是最早出现的临床表现之一,多因炎症、免疫、代谢等因素损伤肾小球滤过膜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导致尿蛋白从肾小球滤出,当量超出近端肾小管重吸收能力就形成了蛋白尿,一般短时间内不易消失,且容易反复出现,有的患者在其他临床症状消失以后,仍可能持续存在尿蛋白,甚至在早期发病时, 相似文献
4.
总结李伟莉名中医治疗缺乳的经验及特色.李师主张"预防优于治疗",提出导致缺乳发病的危险因素,重视孕产期调护干预,认为产后一周是防治的"黄金时间",创新性的提出从肝脾肺论治,自拟验方,灵活化裁,采用益乳汁之源,疏通乳络之法,配合针刺、耳穴埋豆治疗,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5.
党立德 《中国现代临床医学》2006,5(1):77-77
高血压病是西医病名,中医无此概念,但其特征均散见于“头病、眩晕、虚劳、中风”等中医范畴。随着医学发展和治疗的新认识,西医对高血压指南进行了新的修订,中医对高血压的新认识分型标准还未达到规范统一,但中医有朴素的唯物论和辨证法思想,有整体观和阴阳平衡观念,有“天人合一”哲学研究思路,因而也就有了中医对高血压病的新认识:五脏调节不离脾胃。以脾胃为枢轴,达到阴阳平衡,气血充足,脏器不累,使高血压的高危因素不再出现,提高了高血压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6.
月经过少是指月经周期正常,但经量明显减少,古籍中有"经水不利""经水涩少""经水少"等记载,是妇科的常见病、多发病。导师李伟莉结合多年的临床经验,在该病的诊疗过程中积累了大量治疗经验。她指出其病因病机不外乎肾虚、血虚、血寒、痰湿及血瘀所致,谨遵"经水涩少,为虚为涩,虚则补之,涩则濡之",临证中,病证结合,辨证施治,分期论治,以养血活血调为要。 相似文献
7.
8.
[目的]根据中医"五脏病传变"规律、"五脏主五时"理论,探讨肝阳上亢型高血压病病人的最佳用药时间.[方法]选取2006年1月-2007年12月在我院住院的高血压病病人200例,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102例,运用"中医时间治疗学"理论指导病人择时服用中药汤剂,在卯时(07:00)和亥时(21:00)两次服药;对照组98例,在相同病症、相同方药、相同剂量前提下,按照常规早晚饭前30 min服药.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压变化.[结果]实验组降压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高血压病病人在卯时和亥时服药,能够发挥药物的最佳效能,提高药物疗效,缩短疗程. 相似文献
9.
目的:为提高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病的疗效,保证患者生存质量。方法:选择我院2001年1月~2005年12月就诊的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150例,分为2组。治疗组50例采用周波治疗,对照组100例采用尼群地平治疗,观察2组疗效。结果:治疗组显效26例,有效14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83.3%;对照组显效20例,有效42例,无效36例,总有效率63.3%。2组间有效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周波治疗是目前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病新的有效方法,值得临床研究。 相似文献
10.
[目的]根据中医“五脏病传变”规律、“五脏主五时”理论,探讨肝阳上亢型高血压病病人的最佳用药时间。[方法]选取2006年1月—2007年12月在我院住院的高血压病病人200例,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102例,运用“中医时间治疗学”理论指导病人择时服用中药汤剂,在卯时(07:00)和亥时(21:00)两次服药;对照组98例,在相同病症、相同方药、相同剂量前提下,按照常规早晚饭前30min服药。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压变化。[结果]实验组降压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高血压病病人在卯时和亥时服药,能够发挥药物的最佳效能,提高药物疗效,缩短疗程。 相似文献
11.
90例原发性高血压病中医临床护理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中医护理在原发性高血压病危险因素干预与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对90例住院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进行详细系统的护理和治疗前评估,提出有针对性的具体的护理指导措施,对其整个治疗过程进行定时、定点、定人的有效观察,并对其进行综合分析。结果:通过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在用药知识、服药的依从性及生活方式等方面的中医护理干预,血压控制效果良好。结论:中医护理指导措施的有效实施,对高血压病患者的治疗疗效有着积极而显著的改进作用。 相似文献
12.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1月~2012年1月收治的150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病患者,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80例和对照组7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规律运动与健康饮食帮助,并采用二甲双胍片、施慧达口服配合治疗;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根据患者的病情将其按照肝肾阴虚型、阴阳两虚型和痰浊阻络型三种证型进行分类,分别给予对症治疗;150例患者均给予2个月治疗,并观察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总有效76例(有效率95.0%),对照组总有效58例(有效率82.9%),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相比,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采用中医辨证论治效果明显,患者临床症状得到显著改善,治疗过程安全,患者耐受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14.
胁痛为肝胆类疾病中一种常见的病症,其病位虽在肝胆,但与脾、胃、肾密切相关。西医对符合非手术指征的肝胆性疾病治疗效果往往不佳,且中医目前对于此类疾病引起的胁痛无较全面的认识及治疗。薛敬东教授结合多年临床经验,认为胁痛在临床上常见于急慢性胆囊炎、胆石症、胆囊切除术后、脂肪肝、病毒性肝炎等疾病,其主要病机为肝郁气滞,湿热为该病发生、发展的关键因素。薛敬东教授通过临床辨证,以疏肝健脾、清热利胆为总则,不忘滋养肝肾、活血化瘀治疗胁痛,疗效显著。本文对薛教授辨治胁痛经验进行总结,旨在为今后胁痛的临床诊治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正高血压病是常见的慢性病,是以动脉血压持续升高为特征的心血管综合征,是我国心脑血管病最主要的危险因素。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压力的不断增加,高血压病合并睡眠障碍的比例越来越大,二者常相互影响,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1]。目前西医治疗高血压伴睡眠障碍主要给予安眠类药物治疗,但常用的安眠类药物副作用大,且容易产生依赖性。中医药在干预高血压伴睡眠障碍方面取得较好的疗效,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6.
原发性肝癌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恶性肿瘤之一.在我国肝癌的发病率很高,每年约有10万人死于肝癌. 相似文献
17.
高血压病是现今世界临床常见心血管疾病,也是全球范围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之一。全球患病人数达6亿之多。[1]卫生部2002年组织的全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显示,在我国成人高血压患病率已达18.8%。与1991年的资料相比上升31%[2]根据世界卫生组织预测,到2020年非 相似文献
18.
肖鹏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11,11(6):79-81
<正>胃肠疾病为临床常见、多发病,中医药对其有独特的疗效,历来医家对本系统疾病的观点各异。本院欧阳枝磊主任为全国优秀中医人才,第四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擅长中医脾胃、肝胆及内科疑难杂证的诊治,临床经验丰富。笔者在随师学习期间,体会到老师在胃肠疾 相似文献
19.
高血压病的中医综合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高血压病的临床表现,祖国医学将其隶属于“头痛”、“眩晕”、“失眠”的范畴。若高血压病并发急性脑血管病或心、肾病变时,则属中医“中风”、“心悸”、“水肿”等范畴。 相似文献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