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经皮穴位电刺激对大鼠运动疲劳时血乳酸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经皮穴位电刺激对大鼠运动疲劳时血乳酸的影响。方法:通过对大鼠进行经皮穴位电刺激处理,观察大鼠游泳力竭运动疲劳时血乳酸(LD)含量的变化以及游泳耐力时间的变化。结果:经皮穴位电刺激可以明显降低运动疲劳时大鼠血乳酸的含量,能明显延长大鼠的游泳耐力时间。结论:经皮穴位电刺激法可以减缓运动性疲劳的发生,提高运动能力。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苦参素对大鼠慢性脑缺血后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将10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苦参素低剂量组、苦参素中剂量组、苦参素高剂量组,每组20只。除假手术组外,其余组采用结扎双侧颈总动脉的方法复制慢性脑缺血大鼠模型。术后第2天,苦参素低、中、高剂量组分别给予苦参素25 mg/(kg·d)、50 mg/(kg·d)、100 mg/(kg·d))腹腔注射,1次/d,连续7 d。末次注射后第2天,采用Morris水迷宫实验和跳台实验评价大鼠学习记忆能力,通过苏木精-尹红(HE)染色、末端标记(TUNEL)法分别观察海马CA1区神经元形态及凋亡情况,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海马中Bcl-2、Bax蛋白表达情况,生化分析海马组织中抗氧化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结果水迷宫实验中,苦参素中、高剂量组大鼠逃避潜伏期、逃避路程均明显短于模型组(P均0. 05),穿越平台次数均明显多于模型组(P均0. 05)。跳台实验中,苦参素中、高剂量组大鼠错误次数均明显少于模型组(P均0. 05),受电击总时间均明显短于模型组(P均0. 05)。苦参素中、高剂量组大鼠海马CA1区神经元形态结构变化和凋亡状况均明显轻于模型组,神经元凋亡指数均显著低于模型组(P均0. 05),海马中Bcl-2表达量及Bcl-2/Bax比值均明显高于模型组(P均0. 05),Bax表达量均明显低于模型组(P均0. 05)。苦参素中、高剂量组大鼠海马组织中SOD、CAT活性均明显高于模型组(P均0. 05),MDA含量均明显低于模型组(P均0. 05)。结论苦参素具有改善慢性脑缺血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调控海马组织凋亡相关基因表达而抑制海马神经元凋亡以及提高抗氧化酶活性而降低氧化应激损伤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不同时问经皮穴位电刺激(TEAS)抗大鼠运动性疲劳作用以及对海马和下丘脑形态和5-羟色胺(5HT)含量的影响。方法采用7周递增负荷跑台法建立大鼠慢性运动性疲劳模型,第6周开始,分别在运动后即刻和3h后TEAS治疗,治疗方法采用经皮神经电刺激仪刺激大鼠足三里穴,治疗持续2周。HE染色观察大鼠海马、下丘脑组织形态学变化,免疫组化法观察海马、下丘脑5-HT的表达。结果TEAS可以明显减轻运动引起的大鼠海马、下丘脑组织形态损伤,降低大鼠海马、下丘脑5-HT表达,运动后即刻和3h后治疗的两治疗组间无显著差异。结论TEAS有促进疲劳恢复提高运动能力的作用。TEAS改善大鼠的运动性疲劳状态与降低中枢5HT表达、减少神经细胞损伤有关。  相似文献   

4.
经皮穴位电刺激治疗牙科痛症临床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茜  竺海玮 《中国针灸》2004,24(9):621-623
目的:探讨经皮穴位电刺激在牙科痛症中的作用.方法:采用随机对照法对100例牙科治疗后疼痛患者进行观察,治疗组采用经皮穴位电刺激加西医常规治疗,对照组单纯采用西医常规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5.0%,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经皮穴位电刺激法为防止牙科治疗后疼痛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经皮穴位电刺激对阿尔茨海默病(AD)大鼠学习记忆能力、氧化应激和神经元凋亡的影响。方法:SPF级SD雄性大鼠48只,随机分为空白组(Control)、模型组(AD)、电针组(AD+EA)和经皮穴位电刺激组(AD+TEAS),每组12只。空白组颈背部皮下注射生理盐水,其余各组颈背部皮下注射D-半乳糖联合Aβ1-42建立AD大鼠模型。空白组与模型组正常喂养,定时抓取以及固定于鼠套中20 min/d,但不给予干预;电针组给予电针干预;经皮穴位电刺激组给予经皮穴位电刺激干预。各组均连续干预4周。Morris水迷宫检测大鼠空间学习记忆能力;尼氏染色检测海马神经元损伤状况;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大鼠皮层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的表达;实时荧光定量PCR和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分析检测大鼠海马、皮层组织中氧化应激与凋亡相关表达。结果:与电针组相比,经皮穴位电刺激组治疗效果更好,AD大鼠找到平台的时间缩短,穿越平台次数增加,停留在目标象限的时间延长;且经皮穴位电刺激治疗后显...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经皮穴位电刺激对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卵母细胞及卵泡刺激素受体(FSHR)的影响,探究其作用机制。方法:选取2020年10月至2021年9月就诊于山东中医药大学妇产生殖中心符合痰湿型PCO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经皮穴位电刺激联合西药)和对照组(伪针联合西药),每组50例,另选取因男方因素行IVF的正常组(西药)患者50例。分别观察PCOS患者治疗前后证候积分及积分差值、3组患者促性腺激素(Gn)总量、取卵数、单卵雌激素水平、优卵率、受精率、优质胚胎率、临床妊娠率,取卵日卵巢颗粒细胞亲吻素/亲吻素受体1(Kiss1R)系统中FSHR水平的表达差异。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治疗前后证候积分、积分差值改善(P<0.05);Gn总量、优胚率、临床妊娠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单卵雌激素水平、获卵数、优卵率、受精率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颗粒细胞FSHR的表达水平较对照组有明显上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穴位电刺激提高PCOS卵母细胞的作用与上调通路中关键因子FSHR的表达,改善微环境并促进细胞增殖有关。  相似文献   

7.
《辽宁中医杂志》2015,(5):1147-1148
目的:分析经皮穴位电刺激治疗纤维肌痛综合征的可行性。方法:通过分析国内外FMS的治疗指南、文献报道及电针起效机制,探讨经皮穴位电刺激治疗FMS的有效性。结果:从理论及临床证据均表明经皮穴位电刺激可以治疗FMS。结论:经皮穴位电刺激可以治疗FMS,但在今后应加强规范化研究。  相似文献   

8.
经皮电穴位刺激无痛分娩的研究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为探讨电刺激(TENS)对产妇分娩镇痛的效果,在针刺穴位的应用及皮电刺激机理的研究的基础上,将120例产妇随机分为皮电组、催产素组、空白组3个组,分别对分娩疼痛程度、疼痛进展趋势、宫口张开时间、有效宫缩频率及血中皮质醇含量等多项目进行对比,皮电组在减轻疼痛、加快产程进展及提高血中皮质醇含量方面都具有优势,是一种无创伤,无副作用,简单有效、可行的无痛分娩方法。  相似文献   

9.
经皮穴位电刺激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对照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比较经皮穴位电刺激与西药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 ,并探讨其治疗机理。方法 :将 6 8例患者随机分成经皮穴位电刺激治疗组和口服西药对照组各 34例。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及神经传导速度、血脂、血流变等指标。结果 :(1)治疗组的总体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 (P <0 0 1) ;(2 )治疗组治疗后的神经传导速度、血脂、血流变值较治疗前显著改善 (P <0 0 5 ,P <0 0 1) ,且明显优于对照组 (P <0 0 5 ,P <0 0 1)。结论 :经皮穴位电刺激能明显改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的临床症状 ,提高受损神经的传导速度 ,改善微循环 ,疗效优于西药对照组  相似文献   

10.
11.
经皮穴位电刺激足三里抗运动性疲劳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笔者通过对运动性疲劳者进行经皮穴位电刺激(TEAS)治疗,观察其疲劳症状的改善情况、血红蛋白(HGB)、乳酸(LA)含量、血清肌酸激酶(CK)及同工酶(CK—MB)活性的变化,探讨其在抗运动性疲劳方面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通过检索中英文数据库获取有关经皮穴位电刺激干预痛证的相关文献,并进行整理归纳,从而了解近年来经皮穴位电刺激对疼痛介质影响的研究进展,为临床采用经皮穴位电刺激治疗痛证提供更客观、科学的理论依据,促进经皮穴位电刺激的临床应用.文献分析结果表明经皮穴位电刺激可有效调控前列腺素、5-羟色胺、白介素、P物质、肿瘤坏死因子 α 等多种疼痛因子的释放水平,影响其传导通路,从而起到镇痛效果;经皮穴位电刺激是一种安全、无创、有效的痛证治疗手段.但当前临床试验设计欠严谨,研究仍需进一步深入.  相似文献   

13.
经皮穴位电刺激对健康受试者脑电双频指数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经皮穴位电刺激对健康受试者脑电双频指数(BIS)的影响。方法选择健康成人志愿者60例,随机分为A组(穴位电刺激组)、B组(安慰刺激组)和C组(空白对照组)各20例,分别于电刺激前、电刺激30rain后记录BIS、HR和MAP,并测定相应时间点外周静脉血中血管紧张素Ⅱ和皮质醇的浓度。结果A组电刺激后BIS值、HR和MAP、血管紧张素Ⅱ和皮质醇浓度较基础值显著下降,B组和C组虽然电刺激后各指标也略有下降,但与基础值比较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经皮穴位电刺激可以显著降低受试者的BIS值,使其明显放松而处于嗜睡状态,产生深度的镇静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经皮穴位电刺激治疗胆囊切除术后综合征(PCS)的临床疗效。方法 70例PCS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5例,2组患者均给予双歧三联活菌胶囊、雷贝拉唑钠肠溶胶囊、匹维溴胺片等药物口服对症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经皮穴位电刺激治疗,2组均治疗3周后评估疗效。结果 治疗3周后,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2组腹痛、腹胀、腹泻、食欲不振等临床症状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1),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1);2组血清胃泌素、血管活性肠肽和胆囊收缩素等胃肠激素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0.01),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经皮穴位电刺激可改善PCS患者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经皮(穴位)神经电刺激疗法治疗慢性骨盆疼痛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16例慢性骨盆疼痛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和对照组(56例),分别采用经皮(穴位)神经电刺激疗法和口服药物疗法,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慢性前列腺炎症状评分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治疗前后慢性前列腺炎症状评分分别为(22.5±4.3)和(12.0±4.3);对照组治疗前后分别为(21.1±5.4)和(17.3±4.1);治疗前两组慢性前列腺炎症状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在治疗后两组慢性前列腺炎症状评分存在显著性差异(P<0.001),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经皮(穴位)神经电刺激疗法治疗慢性骨盆疼痛综合征无创伤性,疗效显著,为可选择性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经皮穴位电刺激(TEAS)对大运动量耐力训练大鼠血清CK(肌酸激酶)和CK-MM(肌酸激酶同工酶)含量的影响。方法:将4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正常刺激组、治疗1组、治疗2组,每组8只。模型组和治疗组的大鼠进行8周大运动量跑台训练,治疗1组、治疗2组的大鼠分别于跑台训练前1h和跑台训练后1h采用TEAS干预手段,刺激大鼠“后足三里”和“环跳”穴位,正常刺激组不进行跑台训练,刺激方法同治疗组。8周跑台训练结束后,检测大鼠血清CK和CK-MM的水平。结果:TEAS能显著降低大鼠血清CK和CK-MM的水平,与模型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TEAS可以防止因过度训练导致骨骼肌细胞的损伤,显著降低大鼠血清CK和CK-MM的水平,起到防治运动性疲劳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经皮穴位电刺激(transcutanclus electrical acupoint stimulation,TEAS)对过度训练大鼠性腺轴(HPG)的调控作用,并探讨其机制。方法将32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造模前干预组、造模后干预组和模型组,每组8只。采用递增强度的跑台建立过度训练大鼠模型。两个干预组分别在造模前和造模后进行TEAS干预。实验结束时取全血、下丘脑、垂体、杏仁核进行检测。荧光定量PCR检测下丘脑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onadotropin-releasing hormone,GnRH)mRNA与垂体GnRH-R mRNA的表达;ELISA法检测黄体生成素(Luteinizing Hormone,LH)、睾酮(Testosterone,T)浓度;ELISA法检测杏仁核蛋白激酶C(Protein kinase C,PKC)、环磷酸鸟苷(cyclic Guanosine Monophosphate,cGMP)活性。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垂体GnRH-R mRNA表达显著下降(P0.05),T明显降低(P0.05)提示实验中所采用的训练方案抑制了HPG轴的功能。造模前干预组与模型组比较,可以显著增加垂体GnRH-R mRNA的表达(P0.05);造模后TEAS干预可以显著增加运动机体下丘脑GnRH mRNA的表达与T水平(P0.05,P0.01)。与模型组比较,造模前干预组可以显著提高杏仁核PKC活性(P0.01)。造模后干预组杏仁核cGMP活性显著高于模型组(P0.05)。结论过度训练大鼠HPG轴功能处于抑制状态。TEAS干预过度训练机体,可以提高HPG轴功能,但不同时间段进行干预,所影响的HPG轴的靶点有所不同。造模前TEAS干预运动机体是通过增加杏仁核PKC活性调整HPG功能,而造模后干预是通过加强杏仁核cGMP活性而调整HPG轴功能。  相似文献   

18.
<正>面瘫又称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或面神经炎,为临床常见病之一。笔者运用经皮穴位电刺激治疗小儿周围性面瘫20例,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患者均来自2011年10月至2013年8月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针灸三门诊及病房。20例患者中,男11例,女9例;年龄最小11个月,最大12岁。所有患者均符合面神经炎的诊断标准[1]。2治疗方法采用经皮电刺激治疗方法[2]。选用直径20~30 mm  相似文献   

19.
漆涛  张华梅 《山西中医》2011,27(2):30-32
目的:研究经皮穴位电刺激对硬膜外麻醉阻滞范围的影响。方法:观察两种麻醉方法对硬膜外阻滞范围的影响,共施行胆囊切除术120例,其中经皮穴位电刺激配合小剂量硬膜外麻醉胆囊切除组(A组)60例,单纯小剂量硬膜外麻醉胆囊切除组(B组)60例。硬膜外麻醉用药种类、浓度(1.5%利多卡因)、给药程序及辅助用药相同,观察两种术前、术中及术后硬膜外导管中水柱的高度来间接观察硬膜外腔的压力变化。结果:A组减少硬膜外麻醉用药量(1.5%利多卡因)34.66%(约1/3);A、B两组硬膜外腔注入相同局麻药量(1.5%利多卡因9mL),A组较B组阻滞神经节段宽2~3个,A组水柱高度术中及术后平均较诱导前低3.37cmH2O、4.83cmH20,B组水柱高度术中及术后平均较术前高3.64cmH2O、3.19cmH2O。结论:经皮穴位电刺激配合硬膜外麻醉可使局麻药易于渗透或使硬膜外腔渗透压降低。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经皮穴位电刺激(TEAS)对七氟醚全麻患者术后嗅觉记忆障碍的作用,并探讨其可能作用机制。方法:将40例拟择期在全身麻醉下行妇科、泌尿科等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观察组在麻醉诱导前10 min于迎香、印堂行经皮穴位电刺激(疏密波,2 Hz/100 Hz),至手术结束;对照组直接行全身麻醉。于治疗前、手术开始后30 min和手术结束时记录两组患者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和血氧饱和度(SpO2)变化;于治疗前(T0)和麻醉结束后Aldrete评分达10分时(T1)采用康涅狄格化学感觉临床研究中心(CCCRC)嗅觉功能检查法评估嗅觉识别分数,并采用ELISA法测定外周静脉血血浆褪黑素的浓度。结果:两组患者各时间点MAP、HR、SpO2组内、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T0时间点比较,观察组T1时间点嗅觉识别分数、血浆褪黑素浓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嗅觉识别分数下降,血浆褪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