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小儿具有“肺常不足”的生理特点,再加之小儿寒冷不知自调,故小儿极易感触外邪而引发肺系疾病。献报道国内目前小儿肺系疾病仍然居儿童发病率之首。中医药在治疗小儿肺系疾病方面具有独特优势,特别是在调理机体内部脏腑功能,调动机体正气抗御外邪以及抗病毒感染方面具有极大优势。  相似文献   

2.
阐述杜克宽名老中医诊治小儿肺系疾病学术理念与临证经验,以启示后学。杜老认为,小儿肺系疾病应把握"肺脏清虚娇嫩,肺气以畅达为要"的生理特征;抓住小儿"肺气易壅易损、热易蕴肺、痰关于肺"的病理特点;小儿肺系疾病治法谨记序贯原则,始终贯穿阴阳平和理念,内外合治。  相似文献   

3.
肺常不足是小儿易患肺系疾病的病理生理基础,又是小儿肺系疾病易见瘀血证的主要原因,且瘀血与痰浊同为肺系疾病的病理产物及致病因素,故应用活血化瘀法治疗小儿肺系疾病已被临床所广泛应用且取得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4.
中医儿科“调肺学派”的基础理论是“少阳学说”。“调肺学派”以“少阳学说”替代“纯阳学说”与“稚阴稚阳学说”,使中医儿科基础理论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调肺学派”的临床特色是“从肺论治”。京畿地区小儿肺系疾病居多,小儿一旦患有肺系疾病。往往容易转生其他疾病。而且小儿病毒性心肌炎、抽动一秽语综合征、小儿肾炎肾病等疾病的发生与复发往往与肺系疾病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刘弼臣教授这种学成于南方、长期工作在北方医疗实践是形成中医儿科“调肺学派”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中医儿科“调肺学派”的基础理论是“少阳学说”。“调肺学派”以“少阳学说”替代“纯阳学说”与“稚阴稚阳学说”,使中医儿科基础理论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调肺学派”的临床特色是“从肺论治”。京畿地区小儿肺系疾病居多,小儿一旦患有肺系疾病。往往容易转生其他疾病。而且小儿病毒性心肌炎、抽动一秽语综合征、小儿肾炎肾病等疾病的发生与复发往往与肺系疾病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刘弼臣教授这种学成于南方、长期工作在北方医疗实践是形成中医儿科“调肺学派”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本文阐释了运脾法在诸多小儿肺系疾病诊治中的应用。对于小儿急性肺系感染性疾病,应清热化痰以治标,运脾和胃以治本为原则;反复发作性肺系疾病应补脾助运以扶正,调和营卫以固表为主;感染后咳嗽等疾病应化痰消积以祛余邪,运脾和中以防病变为要。文中结合典型案例予以说明,从而得出脾运失健在肺系疾病中具有重要地位。运脾法治疗肺系疾病有一定疗效,值得临床进一步探究。  相似文献   

7.
<正>小儿肺脏娇嫩,卫外功能较弱,最易被外邪所伤而产生各种肺系疾病。六淫外邪,不论是从口鼻而入,还是从皮毛而受,均易先犯于肺,引发感冒、咳嗽、肺炎喘嗽、哮喘等肺系疾病,因此肺系疾病成为儿科发病率最高的一类疾病。现将近年采用中药穴位敷贴治疗小儿肺系疾病的概况总结如下。1急性扁桃体炎王凤琴等~([1])采用中药外治小儿急性扁桃体炎92例,治疗组中不用任何抗生素,单纯用中药外贴(冰片5 g,全蝎10 g,研末后用菜油拌匀,制成五分钱硬币大小之药饼),用胶布贴于外廉泉穴或下颌角下方正对肿大的扁桃  相似文献   

8.
钟柏松 《陕西中医》1992,13(7):302-303
本文从小儿肺的生理病理等方面探讨了小儿肺不足的内涵,认为肺常不足是指肺系组织,全而未壮;肺系功能,娇弱不全,外邪易犯,功能易乱。认识这些特点,对儿科疾病的防治和提高儿童健康水平均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9.
小儿乃稚阴稚阳之体,肺常不足,固表御邪功能尚弱,加之冷暖不知自调,故易为外邪所犯,导致感冒、咳嗽等肺系疾病,使肺系疾病成为儿科发病率最高的一类疾病。张骠教授系南京中医药大学儿科博士研究生导师,曾师从已故著名中医儿科专家江育仁教授,长期从事中医儿科临床、教学、  相似文献   

10.
张丽丽 《世界中医药》2013,8(12):1499-1500,1504
小儿肺系疾病在临床上越来越凸显,且湿热证所占比例较重,故将近年来关于小儿肺系疾病湿热证的诸家研究与报道进行列述,以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11.
小儿体质与肺系疾病病机演变规律探微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马丙祥  薛辉 《国医论坛》1997,12(4):24-25
体质因素在疾病发展演变、疾病性质和转归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小儿体质的“纯阳”、“稚阴稚阳”、“五脏有余不足”等特点,与肺系疾病病机演变的多热性、易发性、泛传性,易闭性,易衰性等一般规律的关系甚为密切。掌握二者的关系,对于指导小儿肺系疾病的防治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儒家文化中的“中庸”“中和”思想是阴阳平衡的文化基因和理论基础,恢复阴阳相对平衡是中医诊治疾病的根本法则。以《周易》为代表的儒家文化所提出的“阳主阴从”的哲学观对中医学理论和温补学派的形成与发展具有重要影响。以陈文中为代表的儿科温补学派在继承“阳主阴从”思想的基础上力倡小儿阳气不足,主张临证之时扶助固养小儿阳气。肺系疾病是儿科常见疾病,当今由于苦寒之品、抗生素及激素的过度使用和环境的影响,小儿阳虚证尤为常见,故扶阳之法在肺系疾病的诊治中亟需重视。文章基于前人理论思想,浅析扶阳思想在咳嗽变异性哮喘、肺炎喘嗽病等肺系疾病治疗中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药物归经理论,指导中医儿科肺系疾病用药。方法分别统计《中医儿科学》教材中肺系疾病各病种所用方剂中药物的归经。结果治疗小儿肺系疾病的药物中,归肺经药物为27%;归心、脾、胃经药物分别为16%、15%、14%;归肝经为9%;归肾经为8%。结论《中医儿科学》教材中肺系疾病治疗药物归经以本经为主,同时需着重兼顾心及脾胃经。  相似文献   

14.
奚肇庆教授运用小儿肺系膏方临床心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彬  耿连艺  关凤嫦 《中国中医急症》2009,18(10):1641-1642
奚肇庆教授系江苏省名中医、博士生导师,擅长肺系疾病的调治,对小儿咳喘亦颇有研究.余侍诊案侧,心有体会,现将其运用小儿肺系膏方临床心得叙及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利用数据挖掘技术对廖濬泉主任在治疗小儿肺系病证方面的用药规律进行分析总结,初步探析其治疗小儿肺系病证的学术思想。方法:选择《廖濬泉儿科医案》中记载与小儿肺系疾病有关的医案,用Excle 2013记录,采用Weka 3. 8数据统计软件,进行数据频数统计、关联规则分析。结果:《廖濬泉儿科医案》中记载与小儿肺系疾病相关的医案有45篇,处方190首,相关药物168味,得出核心药物组合为:半夏、茯苓、陈皮、麻黄、杏仁、生姜、党参、白术。结论:廖老治疗小儿肺系疾病多从"痰"、从"气"论治,肺脾同治,顾护小儿脾胃。  相似文献   

16.
肺疾即肺脏发生异常改变,为小儿临床最常见的病证.<内经>曰:"肺为娇脏,易为病邪所伤."故小儿肺系疾病最为常见.小儿为纯阳之体,所患肺疾又常易化热,因而小儿肺系疾病中热证又为首证.笔者在多年的临床工作中善用清法治疗小儿肺系热证,其中将小儿肺疾分为热、咳、喘、哮、痰五证,各证有寒热、虚实的证型,其中以热型最为多见,所以将又分为热感、热咳、热喘、热哮、热痰,以清法论治,临证应手,疗效颇佳.  相似文献   

17.
司振阳  张骠 《北京中医药》2009,28(2):98-98,125
小儿乃稚阴稚阳之体,肺常不足,固表御邪功能尚弱,加之冷暖不知自调,故易为外邪所犯,导致感冒、咳嗽等肺系疾病,使肺系疾病成为儿科发病率最高的一类疾病.  相似文献   

18.
<正>小儿肺系疾病中尤以咳嗽为多见。咳嗽虽属肺系疾病,然并非致病原因皆归于肺。《素问.咳论》中就有"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的论述,并有"聚于胃,关于肺"之说。五脏六腑失常,皆可涉及于肺而致咳,脾胃运化失常,显然也可以影响肺之宣肃,引起咳嗽。小儿脏腑娇嫩,形气未充,肺脾肾常不足。脾为后天之本,其不足尤为突出。故脾胃与小儿咳嗽有着十分重要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调肝理脾法在小儿脾胃疾病、肺系疾病、心肝系疾病方面的运用进行论述,认为调肝理脾法在治疗上述小儿疾病中比较重要,并附案例予以说明。  相似文献   

20.
李萌  李敏  郑军 《北京中医药》2024,(2):194-196
风药之性与小儿脏气清灵之体同气相应,针对小儿肺系疾病不同病种发病特点,巧妙运用风药以疏风解表宣肺、消风涤痰宣窍、益气固表祛风,在感冒、慢性咳嗽、反复呼吸道感染、变应性鼻炎、哮喘等小儿常见肺系疾病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