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介绍针灸促进胃黏膜损伤修复的代谢机制,重点从针灸在胃黏膜损伤修复的氨基酸代谢、脂代谢、糖代谢等几个方面探讨其机理,认为针灸可通过调节以上3个方面的代谢途径实现胃黏膜修复,并提出代谢组学在中医应用的展望。  相似文献   

2.
针灸具有促进血管新生,加快血运重建的作用,能够改善病灶部位的供血供氧能力,是防治缺血性疾病的重要外治方法.本文检索和整理近年来国内外利用针灸防治缺血性疾病的相关文献,分别从调控血管新生相关细胞、相关因子以及细胞内信号转导通路3个方面总结了针灸发挥促血管新生效应的作用机制,发现针灸能够促进血管诱导因子释放,激活胞质下游有...  相似文献   

3.
<正>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生活节奏加快,临床中所遇见的高能量损伤如车祸伤、高空坠落伤、重物挤压伤或机械绞榨伤等也随之增加,诸如大面积软组织剥脱伤、开放骨折合并肌腱、神经、血管挫伤或断裂等情况在急诊经常见到。由于大面积软组织开放性损伤后,创面污染严重,或者外伤后治疗的不及时等而合并严重感染的情况在临床中常有发生,由此也给创伤骨科的医护人员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如何有效地对骨科感染创面进行修复和治疗,是每一个骨科医生都应该掌  相似文献   

4.
本文就近10年来中文数据库中所报道的有关针灸治疗抑郁症的实验研究文献进行了综述和归纳总结.认为针灸在干预抑郁大鼠行为学方面效果显著,其机制研究主要从脑内单胺类神经递质及其受体、神经内分泌障碍、神经营养和神经再生功能失调、海马神经元改变、细胞信号传导和免疫功能改变等方面进行,旨在为针灸干预抑郁症的临床和科研提供一定的思路和启发.  相似文献   

5.
本文就近10年来中文数据库中所报道的有关针灸治疗失眠的实验研究文献进行了综述和归纳总结,发现其机制研究主要从中枢神经递质、免疫调节、一氧化氮等方面进行.  相似文献   

6.
近十年来针灸延缓衰老的机制研究取得了较大进展。本文从抗自由基损伤,调节细胞周期和凋亡,减轻DNA损伤,调节免疫功能,调节中枢神经递质,调节内分泌,调控衰老相关基因和衰老相关信号通路等方面对针灸延缓衰老的作用机制进行综述,以期为针灸延缓衰老提供思路和研究证据,促进针灸疗法在延缓衰老中的进一步应用与推广。  相似文献   

7.
田玉  张志禹  张兴  李铁 《吉林中医药》2021,41(3):408-410
脊髓损伤是多种外伤所致中枢神经系统损伤的一种疾病,针灸可有效治疗脊髓损伤造成的一系列并发症.随着实验技术的发展,研究人员发现部分针灸治疗脊髓损伤的机制,但尚不明确.文章总结了近年来针灸疗法治疗该病的机制研究文献,通过抑制神经细胞凋亡、改善脊髓损伤区域微环境、促进轴突细胞延伸及神经纤维再生等作用机制对针灸治疗脊髓损伤的机...  相似文献   

8.
阿尔茨海默病(AD)是一种老年人常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研究表明,针灸能有效减轻AD的症状,延缓病情进展,其作用机制研究也不断深入.本文总结了近5年针灸干预AD的机制研究资料,结果显示,针灸干预AD的作用机制与调节相关蛋白的表达、抑制中枢炎性反应、抵抗氧化应激损伤、调节脑区能量代谢、改善神经元突触可塑性、调控细胞自噬活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讨论分析烫伤创面早期处理以及促进创面修复的临床价值,寻找最适合的烫伤治疗方法.方法:将30例烫伤患者作为实验对象,按照随机分组原则分为A、B两组,每组各15例.其中A组患者在烫伤发生时立即对创面进行早期处理并积极促进创面修复,B组患者仅采取一般治疗方式对创面进行处理.比较两组患者采用不同处理创面方式后愈合时间,疤痕愈合程度及后遗症发生人数等指标.结果:治疗后创面恢复时间以及后遗症发生人数比较显示A组患者经过及时处理创口创面,修复时间以及后遗症发生人数两方面均优于仅对烧伤创口进行一般处理的B组患者(P<0.05);患者疤痕恢复情况比较显示A组患者经过及时对创面进行处理及修复,疤痕恢复情况显著优于B组,A组患者疤痕恢复较好(P<0.05).结论:发生烫伤后及时对创面进行处理并积极进行创面修复有助于缩短患者创面愈合时间,降低疤痕产生及遗留其他后遗症可能性,有助于患者早日恢复健康,改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0.
截止2020年我国糖尿病患者总人数超过1.2亿,糖尿病创面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其患病率逐年上升且具有一定的致残率和致死率。中草药治疗糖尿病创面历史悠久,具有良好的疗效和安全性。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者以各中草药的多糖活性成分为研究重点,探讨中药多糖对糖尿病创面的修复机制。中药多糖被认为是中药的主要活性成分,几乎每种中药多糖都具有一种或多种降糖机制。然而现研究大多集中于探索单味中药多糖的修复机制,鲜有对其进行深入探讨及归纳总结,因此该文通过检索并整理相关文献,归纳中药多糖修复糖尿病创面的作用机制,从调控创面炎症反应,改善炎症微环境、降血糖机制及促进成纤维细胞迁移与增殖、调控创面生长因子促进血管新生、抑制氧化应激反应、调节免疫功能等方面对中药多糖修复糖尿病创面的作用机制展开综述,并对未来可能的研究方向提出一些建议,以期开发出符合国际标准又具有中医特色的糖尿病创面修复新疗法,同时为糖尿病创面的治疗提供临床参考。  相似文献   

11.
慢性难愈合性创面(chronic refractory wounds,CRW)迁延难愈,发病机制复杂,治疗难度大。随着对难愈合性创面基础研究的不断深入,大量研究显示蒙药外用制剂可有效促进慢性皮肤溃疡创面修复。本文就此展开综述。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究紫白膏促进大鼠创面修复的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 (1)动物实验:采用外科创面结合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建立大鼠红肿创面模型。将造模成功的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凡士林组和紫白膏组,每组7只。凡士林组外用凡士林,紫白膏组外用紫白膏,涂抹量均为3 g;空白组不做处理。创面清洁包扎防治感染,每天进行换药至创面完全愈合。观察3组大鼠创面色泽、质地,测量创面面积。待创面完全恢复后将大鼠脱颈处死,剥离新生的组织。RT-qPCR检测大鼠创面组织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和血管生成素-1(Ang-1)mRNA相对表达水平。(2)细胞实验:将HUVEC细胞分为DMSO组、1 mg/mL组、5 mg/mL组和10 mg/mL组,DMSO组用DMSO溶液干预,1、5、10 mg/mL组分别用1、5、10 mg/mL紫白膏混悬液干预,均干预48 h。MTT法检测干预12、24、48 h后细胞活力;划痕愈合实验检测细胞迁移能力;Transwell迁移和侵袭实验检测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RT-qPCR检测HUVEC细胞VEGF和Ang-1 mRNA相对表达水平。结果 (1)动物实验:与空白组和凡士林组比较,紫...  相似文献   

13.
尖锐湿疣(CA)是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引起的性传播疾病,病情发展迅速,发病率有逐年增高并向低龄化发展趋势。传统治疗方法包括物理疗法及外用药物腐蚀疗法,存在病变部位损伤较大、创面愈合慢、复发率高等缺点。传统的CO2激光、化学疗法、电灼及外科手术治疗等术后流液多,易合并感染形成糜烂,同时创面较大、较深者愈合慢易导致瘢痕形成。在尿道口的尖锐湿疣术后则形成尿道狭窄,给患者造成极大痛苦。自2003年开始,本院采用物理治疗联合中药外洗治疗CA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正>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是由多种细胞(如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T淋巴细等)和细胞组分共同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1]。对于哮喘的治疗,现代医学药物的使用只能暂时缓解症状,但是易复发,需要长期给药且不良反应较多。而针灸治疗支气管哮喘不仅有确切疗效且无其他副作用。许多实验研究表明,针灸能够缓解支气管痉挛动物模型的哮喘状态,提高动物的免疫功  相似文献   

15.
笔者通过检索近10年来有关针灸治疗抑郁症的文献报道,对近10年来针灸治疗抑郁症的临床及机制研究概况进行综合分析和评述。针灸治疗抑郁症,临床除毫针针刺外,多配合电针、中药、西药等多种疗法综合治疗。针灸可以通过调节神经递质、神经可塑性、脑-肠轴以及炎性细胞因子等发挥抗抑郁的作用。当前,针灸治疗抑郁症的临床研究多局限于临床观察,缺乏远期随访,二者亦存在诊断及疗效评定标准不统一、缺乏多中心大样本的研究等问题,希望在以后的研究中不断完善及改进,以便更好地指导临床。  相似文献   

16.
本文整理了近15年针灸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EMS)的临床和实验研究文献,归纳分析针灸治疗该病的机制研究进展。以"针灸""子宫内膜异位症"和"acupuncture therapy""endometriosis"等为检索词检索2003年1月至2018年10月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维普、万方、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Pubmed、Embase中的相关文献。最终筛选出针灸治疗EMS的临床研究论文41篇,动物实验研究论文18篇,并对其中涉及到作用机制的20篇研究(包括18篇动物实验研究和2篇临床试验)加以总结,从针灸对各种生长因子、酶、酶抑制剂等的影响来探讨针灸治疗EMS疼痛、抑制异位组织血管生成和侵袭黏附、调节免疫功能及调节内分泌的机制,并提出目前研究中的不足及展望,以期为临床针灸治疗EMS提供证据。  相似文献   

17.
随着现代生活方式及饮食结构等改变,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发病率逐渐升高且呈年轻化趋势.急性痛风发作期受累关节剧烈疼痛,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社会工作.应用秋水仙碱、非甾体抗炎药及糖皮质激素等药物是现代医学阻断性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首选策略,但其易引起腹痛、腹胀、腹泻等胃肠道功能紊乱症状,甚则出现肝肾功能损害等负性影响,...  相似文献   

18.
胃肠动力功能异常既是发病因素,又是病理表现。笔者对近年针灸调节胃肠动力机制的相关研究进行分析与总结,发现针灸通过对脑-迷走神经-肠神经系统、Cajal间质细胞、胃肠肽、胃肠平滑肌及信号通路的调节改善胃肠动力。围绕胃肠动力功能,未来应开展针灸调节胃肠动力防治疾病的研究、腧穴特异性的研究、针灸双向调节的研究;针对针灸对肠道微生物群、肠神经元兴奋性影响因素的调控,开展研究探索针灸调节胃肠动力功能的潜在机制,以期为今后的研究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19.
将近5年以来关于针灸延缓衰老作用机制研究的主要文献报道归纳整理,分为调控衰老相关基因、抗自由基损伤、调节免疫功能、调节神经递质、其他5个方面,并作了简要评述。  相似文献   

20.
对近10年针灸治疗失眠的实验及临床研究进行归纳总结,分析针灸治疗失眠的干预机制,发现了针灸通过影响单胺类神经递质、抑制性神经递质、褪黑素、生物钟基因等来达到改善睡眠的目的.针灸治疗失眠被广泛地应用于临床,应当更加深入地研究其作用机制,以便更好地为临床提供理论依据和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