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我县原属班氏丝虫病中度流行区,经过五十年代初步查治,七十年代普查普治和八十所代中期全面防治,1986年经省级考核,达到基本消来丝虫病指标。1987年开始开展丝虫病原学横向监测工作,现将11年来监测情况总结如下:1、方法(1)选择基础普查(1985年)微丝蛐率高,防治工作较薄弱的地区、流动人口、外省迁人和原微丝蛐阳性未服全程药者为重点监测对象。(2)为达到一定的监测覆盖面,在空间分布上进行合理分配。(3)由县卫生防疫站配合被监测单位卫生院统一组织人员采血,1991年前为单耳双片,120立方毫米,1992年后为单耳单片,60立方…  相似文献   

2.
根据卫生部制订的《消灭丝虫病标准(试行)》和《河南省消灭丝虫病方案》,为迎接卫生部对我省的消灭丝虫病考核工作提供依据。1998年在我区7县2市范围内开展了丝虫病原学及蚊媒方面的监测达标考核工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病原学监测111 常规镜检监测 对辖区(太康、淮阳、鹿邑、西华、沈邱、商水、郸城、周口市、项城市)9个县、市55个监测点范围内1周岁以上的居民进行全民血检。于7、8、9月份晚9时后采耳垂血120μg,涂制2张厚血片,常规方法染色镜检,记录微丝蚴条数。112 采用进口试剂盒(ICT卡)进行班氏丝虫循环抗原监…  相似文献   

3.
东台市地处苏中沿海 ,辖 2 8个镇 2个省属国营农场 ,总人口 117.4万。以 2 0 4国道为界分堤西水网地区和堤东旱作物区。堤西系班氏丝虫低度流行区 ,人群微丝蚴阳性率低于 1% ;堤东为中度流行区 ,人群微丝蚴率为 1%~ 10 %。淡色库蚊为唯一传播媒介 ,自然感染率约在 0 .72 %~ 2 .76%之间。195 6年起 ,经过两次普查普治和一次复查复治以及 1987年对重点乡镇采取全民系列防治措施后 ,丝虫病感染者逐年大幅度减少。 1987年经省卫生厅考核 ,达到基本消灭丝虫病标准。 1988年起转入后期监测阶段 ,1996年经盐城市卫生局考核达消灭标准。现将 1988…  相似文献   

4.
选择采用不同措施达到基本消灭马来丝虫病后的3个县为监测点进行病原学、蚊媒、血清学监测。结果基本消灭后5年内,共检出33例微丝蚴血症,以后继续监测12 ̄16年,均未查出微丝蚴血症者;解剖中华按蚊和嗜人按蚊5066只,均未发现人体幼丝虫自然感染;3个点的血清平均抗体阳性率分别为1.78%、1.83%和1.47%,与非流行区人群抗体水平一致,马来丝虫病流行被阻断。  相似文献   

5.
河南省71个县市丝虫病流行区1987年达到部颁基本消灭丝虫病标准,为了解低感染率情况下丝虫病的消长规律,于1988年一1997年连续10年在8个县市开展了丝虫病纵向监测工作。现报告如下:1材料与方法1.1选点全省8个纵向监测点点址不变。各个监测点在往年工作的基础上,继续按照全省统一方案和计划的要求进行纵向监测工作,并进行阶段性总结。确山点工作暂停,夏邑、汝南、固始、商城、项城和新野等6县(市)丝虫病纵向监测点按本计划进行。1.2病原学监测固始县对监测点范围内1周岁以上的人群,用普通血检方法进行一次全民血检,采血率要求达…  相似文献   

6.
1流行情况通过重点调查和全民普查,查明全市9个县(市)、区均为班氏丝虫病流行区,以东部感染率最高、中部次之,属中度流行区。酉部较低,为丝虫病低度流行区。以县为单位,微丝蛐率为0.03%一14.26%,平均745%。全市有189个乡,3357个行政村有丝虫病流行,分别占总乡数的95.90%和总行政村数的82.21%。流行区人口432万,占调查时全市总人口的77%。对925名微丝迹血症者随机抽查,60mm3血中平均微丝蛐密度49.79条。调查流行区居民5407人,查出晚期体征病人151人,晚期体征率为2.79%。对主要优势蚊种的调查结果显示,淡色库蚊为…  相似文献   

7.
武隆县属班氏丝虫中度流行区,防治前微丝蚴阳率597%。于1983年经原四川省考核:以村为单位微阳率降到006%,达到基本消灭丝虫病部颁标准。1984年至1995年我县开展消灭丝虫病监测,现报告于后:1 监测对象和方法从达到基本消灭丝虫病的次年起开展:(1)病原学监测:10年内监测流行区人口的3%以上,乡覆盖面达30%;10年以上监测流行区人口1%以上,乡覆盖率达10%。(2)蚊媒监测:在进行过病原学监测的乡、村按不同方位和流行程度选三个点捕剖致倦库蚊3000只。(3)血清学监测:采流行区人群耳垂血清作丝虫抗体水平测定,并采非流行区人群血清作对照。丝虫病原…  相似文献   

8.
目的监测山东省消灭丝虫病后丝虫病的流行情况。方法系统阐述了1984~2002年丝虫病的监测结果。横向监测,采取病原学、媒介学、血清学、流动人口监测、晚期病人调查等方法。纵向监测,根据不同的地理方位及原丝虫病流行区发病率的高低,在全省各地共选择5个县5个乡(镇)18个行政村进行固定监测。结果横向监测,在全省74个流行县(市、区)共调查502个乡(镇)1345个自然村,血检954467人,检出微丝蚴阳性者30例,阳性率为0.003%;媒介调查,共解剖淡色库蚊378816只,检出阳性蚊虫161只,自然感染率为0.04%;血清学调查,间接免疫荧光法(IFA)检测10667人次,丝虫抗体阳性者148例,阳性率为1.39%,接近非流行区人群水平;流动人口监测,在45个县(市、区)335个乡4473个村庄共血检36559人,检出微丝蚴阳性者147例,阳性率为0.40%。纵向监测显示,累计检出微丝蚴阳性者59例,全部在3~6年内自然转阴,蚊媒自然感染率为0.04%,并呈逐年下降趋势。结论监测结果表明,各项指标均达到卫生部颁布的消灭丝虫病的标准。  相似文献   

9.
常山县1983~1997年丝虫病监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常山县属非丝虫病流行区。自1960年至1964年丝虫病流行区淳安、遂安县移民分批迁入,1962年整群抽样调查,定居白石镇461名移民微丝蚴阳性53人,阳性率11.4%;1970年普查移民7600人,微丝蚴阳性23人,阳性率0.03%;采用普查,治疗微丝蚴血症者和晚期病人,防蚊、灭蚊等干预措施,1982年达到了基本消灭。现将1983年后的监测结果报道如下。对象与方法1.人群横向监测:选择不同地形、方位,陵比例随机整群抽样,凡被抽到的乡村对1周岁以上居民均按丝虫病血检常规进行,于晚上9时至2时取耳垂末梢血6大滴(约120mm~3),双片法,镜检微丝蚴。  相似文献   

10.
宜昌市于1983和1988年分别由湖北省卫生厅和卫生部组织考核验收,被确认达到基本消灭马来丝虫病标准。为进一步巩固成果,寻找残存传染源和蚊媒感染期蚴虫,预测其传播趋势,为消灭丝虫病提供科学依据,根据卫生部及省卫生厅《基本消灭丝虫病地区监测工作技术方案》的要求,从1984~1997年,经过13年的监测,在流行区人群中未发现微丝蚴血症阳性者,在媒介中也未发现感染期幼虫,这说明宜昌市丝虫病传播已被阻断,达到“净化”水平。1 材料与方法1.1 流行病学资料1.1.1 基本情况 宜昌市地处鄂西长江中上游,是鄂西山区向江汉平原过度地带,跨东经110…  相似文献   

11.
报告广西田阳县在丝虫病防治初期采取普查普治的措施后,人群微丝蚴率由1959年的4.44%,下降至1975年的2.36%,1975 ̄1979年采用对象治疗加流行村全民服药,微丝蚴率下降为0.61% ̄0.87%,1980年普服海群生药盐的巩固措施,1981年微丝蚴率迅速下降至0.11%,经1984 ̄1994年的监测,除1985年检出3例微丝蚴阳性者外,其余各年均未发现阳性,蚊媒监测亦未发现蚴丝虫自然感  相似文献   

12.
沭阳县属斑氏丝虫病中、高度流行区 ,1 980年调查平均感染率为 1 0 .5 %。1 985年开始采取了以消灭传染源为主的防治措施 ,1 987年通过了江苏省基本消灭丝虫病的审评 ,2 0 0 1年通过了卫生部的审评。为了评估防治效果 ,探索丝虫病消长规律 ,并为消灭本病提供依据 ,从 1 988年起对该县人群和蚊媒进行了丝虫病监测 ,现将监测结果报告如下。1 对象与方法1 .1 横向病原学监测 每年以不同方位、不同流行程度以及防治措施落实情况等为选点原则 ,以总人口大于 1 0 0 0人的行政村为单位 ,5周岁以上人群为监测对象 ,进行整群抽样作病原学监测。监…  相似文献   

13.
14.
广西丝虫病监测与考核结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报告广西基本消灭丝虫病后1985~1995年监测及考核结果,人群微丝蚴率在逐年下降,分别由1985年的0.007%下降至1986年的0.001%和1990年的0.0005%,其余各年未发现微丝蚴血症者;蚊媒亦未发现人体幼丝虫感染;IFAT检测人群年平均抗体阳性率为1.69~3.90%,与非流行区抗体水平相近。对1/3流行县、市进行现场考核亦未发现微丝蚴血症者,IFAT阳性率为1.78~5.44%,与各地历年监测结果相一致,表明广西丝虫病的传播已被阻断,流行已经终止,达到了消灭丝虫病的要求。  相似文献   

15.
<正>荆门市位于湖北中部,地处秦岭大巴山余脉与江汉平原过渡地带,总面积12 404km2,市辖3个县(市),人口 292万,均为马来丝虫病流行县,流行镇(乡)56个,流行村1533个。防治前原荆门市、钟祥市、凉山县丝虫病平均微丝蚴率分别为22.50%、2.94%、5.44%,经过30多年的防治,于1983年达到卫生部《基本消灭丝虫病标准》。从1984年开始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丝虫病的监测工作,现将监测结果报导如下。  相似文献   

16.
江苏省睢宁县是历史上斑氏丝虫病的中度流行区,其传播媒介为淡色库蚊。1983~1985年全县普查时居民微线蚴率为7.72%。以行政村为单位,最高者达19.93%。1985~1986年用海群生进行普治:微丝蚴血病者采用4.2克/7日疗法。普查时漏检者(以下简称漏检)3克/3日疗法。2年共治3个疗程,每个疗程间隔3~6个月,与安徽毗邻的8个乡镇进行3克/3日全民服药,同时对全体居民采用3‰的海群生药盐防治,1985年普服6个月,1986年续服3个月,经1986年底省卫生厅组织有关专家对防治效果进行考核,微丝蚴血症率已下降到0.07%,确认达到了部颁基本消灭丝虫病的标准,1997年底确认达到部颁消灭丝虫病标准。为巩固防治成果,掌握流行规律,我们从1987年连续10年进行丝虫病流行病学监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吴江市历史上属丝虫感染流行区。自 195 6年起进行丝虫病防治工作 ,经过 30多年的反复查治 ,至 1987年经省卫生厅考核 ,达到了基本消灭丝虫病的标准 ,1988年转入后期巩固监测阶段 ,现将后期监测情况分析如下 :1 监测内容与方法1.1 病原学监测 按丝虫病监测方案 ,以乡镇为单位 ,选择重点 ,定目标、定任务、定对象 ,首先开展病原学检查 ,观察当地人群中微丝蚴感染情况。方法上采取单耳双片 12 0 mm厚血膜涂片 ,美兰染色镜检 ,调查时间为晚上 9∶ 0 0采血。1.2 流动人员监测管理 对来自丝虫病流行区的外来人员以及本市进入疫区后的返回人…  相似文献   

18.
道县原为班氏丝虫病中、低度流行区。流行范围达33个乡417个村527720人。从1970年起,采用反复查治和全民服海群生药盐防治方法,至1985年经省卫生厅考核,达到卫生部颁布的基本消灭丝虫病标准。此后,按照《湖南省基本消灭丝虫病地区监测技术方案》进...  相似文献   

19.
20.
丝虫病是曾在象山县流行的一种经蚊传播疾病,全县人群微丝蚴阳性率曾高达15%以上。1986年,象山县实现基本消灭丝虫病后,经10年内和10年后监测,采取了复查复治病人,监测流动人口,治疗晚期丝虫病人,搜索残存传染源,开展蚊媒监测、卫生宣教等多项措施,巩固了丝虫病防治成果,1997年实现了消灭丝虫病目标。现将监测工作报道如下。基本情况象山县地处浙江中部沿海,海岸线曲折漫长,大小岛屿众多,境内丘陵连绵,河流短小,总面积为1175平方公里,素有“七山一水二分地”之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