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3D—CTA诊断颅内动脉瘤28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3D—CTA对颅内动脉瘤的诊断价值。方法:2004-05/2007-07对28例疑似颅内动脉瘤患者行3D—CTA检查。结果:28例患者发现30个动脉瘤,其中大脑前交通动脉瘤12个,大脑中动脉瘤6个,大脑后交通动脉瘤10个,基底动脉瘤2个。结论:3D—CTA对颅内动脉瘤具有极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2.
回顾性分析38例经手术或数字减影血管减影造影术证实的颅内动脉瘤患者CT血管成像(CTA)的影像学资料。结果本组38例经CTA检查,共检出动脉瘤36例,诊断敏感性为94.73%,特异性为100%。检出患者颅底血管均获良好显影,清晰显示动脉瘤形态及其与邻近血管的解剖关系。其中双侧后交通动脉瘤10例,前交通动脉瘤9例,右侧后交通动脉瘤8例,大脑中动脉动脉瘤9例。动脉瘤最大直径3~20(13.51±6.5)mm。所有检出患者显示的动脉瘤部位、大小、形态均与手术或数字减影造影术相符。螺旋CT血管成像诊断颅内动脉瘤具有快捷、无创、安全、准确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3.
赵林  李林芳  张楠  刘增品  王铁刚  周存河 《临床荟萃》2011,26(19):1660-1662
目的探讨颅内微小动脉瘤的介入处理原则。方法分析我院39例颅内微小动脉瘤患者的血管内栓塞结果。31例是出血的责任动脉瘤,8例为未破裂动脉瘤。其中颈内动脉2例,大脑中动脉M1段动脉瘤4例,大脑中动脉M1分叉处动脉瘤2例,前交通动脉16个,后交通动脉11个,大脑前动脉A1段动脉瘤3例,小脑后上动脉起始部动脉瘤1例。动脉瘤直径1.8~3.0mm,平均直径2.5mm,窄颈动脉瘤33个,宽颈6个。结果 39例患者中35例成功行血管内栓塞,2例单纯支架植入,2例未破裂动脉瘤未能栓塞。无死亡病例。结论颅内微小动脉瘤的介入栓塞较困难,应行个体化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对颅内动脉瘤的诊断、治疗方法选择,以及术后评估的指导价值。方法:总结2006-12/2008-02 12例颅内动脉瘤患者的MSCTA、DSA资料。结果:发现动脉瘤15个,其中后交通动脉瘤6个,前交通动脉瘤5个,中动脉分叉部动脉瘤4个,胼周动脉分叉部动脉瘤1个。结论:MSCTA是颅内动脉瘤诊治和随访很有价值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颅内复发动脉瘤的临床影响因素和处理原则。方法回顾性分析微创手术治疗颅内复发性动脉瘤12例患者的临床、治疗、随访资料,其中颈内-后交通动脉瘤5例,颈内动脉三分叉处动脉瘤3例,前交通动脉瘤2例,大脑中动脉分叉处和基底动脉瘤各1例,微创开颅手术夹闭复发动脉瘤9例,微创血管内介入栓塞3例。结果出院时优良8例,轻残3例,重残1例。术后随访4个月至5年,平均3.8年,11例生存良好,1例在术后4月死于肺部感染。结论颅内动脉瘤治疗后再复发的主要原因为:栓塞不致密、夹闭不全和血流动力学影响。颅内复发动脉瘤应进行个体化治疗,对再破裂的复发动脉瘤宜采取显微手术夹闭。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64排螺旋CT血管成像诊断与鉴别颅内动脉瘤上的价值。方法:将2017-04至2018-06期间我院收治的96例颅内动脉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分别经64排螺旋CT血管成像与DSA检查,将64排螺旋CT的检查结果作为探究组,DSA的检查结果为参照组,以评估64排螺旋CT血管成像在诊断与鉴别诊断颅内动脉瘤上的价值。结果:①DSA显示,96例患者总计100个动脉瘤,探究组显示,96例患者总计动脉瘤97个,有32个位于颈内动脉,20个位于前交通动脉,8个位于后交通动脉,12个位于大脑中动脉分叉部,8个位于M1段,10个位于大脑前动脉,4个位于大脑后动脉,3个位于基底动脉; DSA即参照组显示,有32个位于颈内动脉,20个位于前交通动脉,8个位于后交通动脉,12个位于大脑中动脉分叉部,10个位于M1段,10个位于大脑前动脉,5个位于大脑后动脉,3个位于基底动脉;②探究组对于颅内动脉瘤的具体情况,如长轴、短轴、宽度等都与参照组相比不存在明显区别(P 0. 05);③探究组对颅内动脉瘤的准确率、误诊率等都与参照组没有差异(P 0. 05)。结论:64排螺旋CT血管成像在诊断与鉴别颅内动脉瘤方面,准确度高,对于瘤体定位明确,显示清晰,能达到与DSA相似的诊断价值,推荐临床在诊断与鉴别诊断颅内动脉瘤中使用64排螺旋CT血管成像。  相似文献   

7.
动脉瘤GDC栓塞的围手术期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科自1999- 10~2 0 0 3- 0 2共收治颅内动脉瘤2 9例,电解可脱式微弹簧圈(GDC)栓塞均获得了成功,体会如下。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 本组男12例,女17例,年龄4 5~81岁,平均5 2 .2岁,均以不同程度的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起病,按Hunt- Hess分级, 级5例, 级11例, 级9例, 级3例, 级1例。DSA血管造影发现前交通动脉瘤9例,后交通动脉瘤11例,大脑中动脉分叉部动脉瘤4例,基底动脉分叉部动脉瘤2例,大脑后动脉瘤1例,多发动脉瘤2例。1.2 方法 术前镇静控制血压、降颅压未进行腰穿,尼莫地平静点控制血管痉挛,术中均给予全麻,以使术者能从…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在颅内动脉瘤诊断中CT血管造影(CTA)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江阴市人民医院2020年8月—2023年5月收治的颅内动脉瘤患者94例,所有患者均采用CTA和三维数字减影血管造影(3D-DSA)检查,且在CTA检查后均需进行最大密度投影(MIP)和容积再现(VR)处理,对比两种检查方法在颅内动脉瘤中的图像质量评分,并对比两种检查方法在颅内动脉瘤发生部位的检出率和符合率。结果:3D-DSA与CTA-VR的瘤体形态显示评分、瘤体三维关系评分、瘤体光滑度评分和瘤体总体评价均高于CTA-MIP (P<0.05);3D-DSA的瘤体形态显示评分、瘤体三维关系评分、瘤体光滑度评分和瘤体总体评价与CTA-VR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3D-DSA的瘤体血管显示评分高于CTA-VR和CTA-MIP (P<0.05);CTA-VR的瘤体血管显示评分与CTA-MIP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D-DSA在前交通动脉、大脑前动脉、大脑中动脉、颈内动脉、后交通动脉、基底动脉、大脑后动脉、椎动脉的动脉瘤检出率和符合率与CTA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CT血管造影(CTA)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诊断脑动脉瘤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检查的62例高度疑似脑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CTA与DSA检查,以手术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分析CTA与DSA诊断脑动脉瘤的价值。结果62例患者中确诊为脑动脉瘤52例(83.87%),动脉瘤数量58个,其中大脑前动脉瘤12个,前交通动脉瘤17个,后交通动脉瘤20个,脑中动脉瘤9个。CTA、DSA及联合诊断脑动脉瘤与金标准一致性分别为0.487、0.652、0.881。联合诊断的敏感度及准确度高于CTA与DSA单一诊断,3种诊断方式以联合诊断效能最高,其次分别为DSA、CT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A与DSA在脑动脉瘤的诊断中均具有一定价值,但单一DSA的诊断效能比CTA的高,通过联合诊断可提高诊断效能,临床可根据实际情况合理选择诊断方式。  相似文献   

10.
颅内动脉瘤的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评估(附62例报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ulti-slice 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 MSCTA)诊断颅内动脉瘤的价值:方法对62例临床怀疑为颅内动脉瘤患者的进行MSCTA检查,并与DSA和手术结果进行对照和分析。结果在62例患者中,MSCTA检出动脉瘤其66个,7例未检见动脉瘤,其中9例为多发动脉瘤,2个瘤灶者7例,3个瘤灶者2例。动脉瘤位于前交通动脉者26个,大脑中动脉15个,颈内动脉12个,大脑前动脉4个,后交通动脉4个,小脑后下动脉3个,基底动脉2个。最大瘤体直径为18mm,最小瘤体直径2mm。经DSA和手术对照,MSCTA诊断准确55例,漏诊3例,动脉瘤位置判断不准3例,假阳性1例。MSCTA诊断动脉瘤敏感性883%,特异性100%,准确率91.7%,阳性预测值97.0%,阴性预测值71.4%。结论MSCTA可安全、快捷、无创性血管成像,能清晰显示颅内动脉瘤瘤体(形态、大小、指向、轮廓)、瘤颈宽度、载瘤动脉及与颅骨之间的关系,推荐作为颅内动脉瘤检查的主要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1.
CT血管造影在急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病因诊断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CTA成像诊断颅内动脉瘤引起急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作用。方法应用螺旋CT平扫诊断急性蛛网膜下腔出血30例,应用计算机SSD和MIP软件进行脑血管三维成像(3DCTA)。结果CTA诊断颅内动脉瘤14例,其中前交通动脉瘤3例,右大脑中动脉(M1段)动脉瘤2例,右后交通动脉瘤2例,左后交通动脉瘤4例,基底动脉瘤2例,左侧椎动脉瘤颅内段动脉瘤1例。CTA清楚显示颅内脑基底动脉瘤的部位、形态、大小、起源以及与周围脑血管和颅骨的解剖关系。结论CTA对颅内动脉瘤引起的蛛网膜下腔出血病因诊断是一种快捷、安全、简单的检查方法,对外科手术方案的设计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A(CT angiography,CTA)后处理技术对颅内动脉瘤的诊断及临床中的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及DSA证实的颅内动脉瘤患者38例,所有病例采用16层螺旋CTA检查,运用容积重建(volume rendering,VR)和最大密度投影(maximum intensity projection,MlP)两种后处理技术评价动脉瘤的大小、形态、位置及周围结构的关系。结果:本组38例患者,CTA俭出42个动脉瘤,其中2例为2个动脉瘤,1例为3个动脉瘤。后交通动脉瘤20例,前交通动脉瘤10例,大脑中动脉瘤6例,颈内动脉颅内段动脉瘤5例,推动脉瘤1例。其中囊状动脉瘤28个,梭形动脉瘤8个,不规则状动脉瘤6个,直径约2~23mm,平均直径约为5.8mm。结论:16层螺旋CTA后处理技术能及时准确诊断颅内动脉瘤,能够为临床治疗方法:的选择及随访复查提供重要信息。  相似文献   

13.
颅内动脉瘤的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诊断及介入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在颅内动脉瘤诊断中的价值及电解式可脱弹簧圈栓塞颅动脉瘤的疗效。方法:对60例蛛网膜下腔出血病例行全脑血管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总结颅内动脉瘤的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表现;对适合进行血管内治疗的8例进行了电解式可脱弹簧圈栓塞治疗。结果:60例中,发现颅内动脉瘤26例、共33个,其中单发病例2l例,多发病例5例;后交通动脉瘤12例,颈内动脉瘤11例,前交通动脉瘤7例,大脑中动脉瘤3例;动脉瘤呈囊状16例,梭形5例,球形4例,葫芦形4例,其他不规则形4例;动脉瘤直径在2~21mm之间;8例伴脑血管痉挛,7例动脉瘤内有血栓形成。8例GDC栓塞病例中,动脉瘤腔100%栓塞5例,95%栓塞2例,80~90%栓塞l例。弹簧圈少量脱出动脉瘤l例次,过度栓塞l例次。结论: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是确诊颅内动脉瘤不可缺少的检查方法;电解式可脱弹簧圈栓塞是一种治疗颅内动脉瘤有效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总结DSA血管三维重建和路径图技术在电解可脱性弹簧圈(GDC)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利用三维重建和路径图技术对43例颅内动脉瘤患者进行介入栓塞治疗的过程和效果。结果:43例病例中,栓塞颅内动脉瘤45个。其中动脉瘤单发41例,多发2例。按动脉瘤发生部位分后交通动脉瘤19个,前交通动脉瘤15个,颈内动脉瘤4个,眼动脉动脉瘤2个,大脑中动脉2个,大脑后动脉2个,基底动脉瘤1个。本组45个有39个为完全闭塞,有6个为大部分闭塞。无死亡及永久并发症发生。结论:DSA三维重建和路径图技术在GDC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16层螺旋CT 3D-MSCTA容积重建(VR)技术在颅内动脉瘤中的诊断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36例临床怀疑颅内动脉瘤的病人行3D-MSCTA检查,使用GE Light Speed pro 16层螺旋CT扫描仪获得原始图像,所有病例均采用VR技术对图像进行三维重建,同时采用最大密度投影(MIP)辅助检查。结果:在36例患者中3D-MSCTA发现动脉瘤39个(3例2个动脉瘤),其中大脑前动脉3个,前交通动脉11个,颈内动脉5个,大脑中动脉9个,后交通动脉9个,基底动脉环1个,椎动脉1个。VR图像上所测动脉瘤大小为1.1~14.7mm不等。DSA和手术证实20例共21个动脉瘤(1例为2个动脉瘤),VR所测动脉瘤大小与DSA比较无显著性差异(t=0.59,P>0.05)。VR所显示动脉瘤位置、大小、数量及是否为狭颈或宽底的结果与DSA基本相符。结论:3D-MSCTA VR对颅内动脉瘤显示清晰,可为手术或介入治疗动脉瘤提供非常有价值的信息,是一种快捷、经济和有效的检查技术。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低场强MRA在头部病变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39例病变均于PROVIEW0.23T开放式磁共振扫描仪检查。包括脑动脉硬化12例,胶质瘤10例,动静脉畸形6例,动脉瘤3例,垂体瘤2例,小脑髓母细胞瘤2例,脑膜瘤2例,海绵窦段假性动脉瘤1例,钩端螺旋体脑病1例。方法为3D-TOF。结果12例脑动脉硬化MRA均显示大脑前、中、后动脉管径变细,血管分支减少,颅内肿瘤16例均于静脉注射造影剂后使用3DTOFMRA,可见邻近血管移位及部分肿瘤供应血管。1例钩端螺旋体脑病的MRA中左侧大脑中动脉及其分支未见显示。6例动静脉畸形中4例清晰显示了畸形血管团及供血动脉和引流静脉。3例动脉瘤位于大脑前动脉分叉处。1例右侧海绵窦假性动脉瘤MRA显示右侧颈内动脉海绵窦段明显受压推移并管腔变窄。结论选择合适的血管成像序列,低场强MRA在头部病变中有较大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CTA早期诊断并手术治疗破裂脑动脉瘤31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CT血管造影(CTA)诊断脑动脉瘤作开颅手术治疗的可靠性和可行性.方法 用多层螺旋CT作血管成像,发现脑动脉瘤后,明确其部位、形态、大小、瘤颈宽窄、瘤顶指向,以及与载瘤动脉、周围其它血管和颅骨的关系,予以直接开颅手术治疗.结果 31例脑动脉瘤患者CTA后直接手术治疗.CTA发现脑动脉瘤35个,其中前交通动脉瘤12个,大脑中动脉瘤12个,后交通动脉瘤5个,颈动脉瘤2个,脉络膜前动脉瘤、颈内动脉分义处、A2起始段和A1段动脉瘤各1个.5例患者入院时立即行CTA检查,5例在6h内完成,6h~1d 14例,1-3d 2例,4-7d 4例.7d以上1例.CTA后急诊手术22例.共夹闭动脉瘤30个,孤立1个,载瘤动脉近端夹闭1个.术后随访3个月,疗效优良24例,差3例,死亡4例.结论 CTA具有快速、简便、安全、可靠的优点,头颅普通CT检查疑为动脉瘤破裂,应立即行CTA检查,大多数病例凭CTA可确诊并可拟定治疗方案,这样可缩短诊断时间和避免因DSA检查对患者的创伤和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