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报告同时接触噪声、振动和高温海员的交感神经—肾上腺系统功能变化。作者调查了35名男性海员,年龄25—40岁,航海工龄4—5年。试验组为25名同时接触噪声、振动和高温的轮机手,其工作点噪声水平超过卫生标准8—12dB(A);气温超过5±1℃;振动参数也都超过了标准。对照组为10名在甲板上工作的水手,其作业点噪声、振动与气温均符合卫生标准。  相似文献   

2.
噪声车间卫生标准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工业企业噪声暂行卫生标准”(试行草案)中规定:工业企业生产车间和作业场所工作地点的噪声,最大容许强度为85dB(A)。对现有工业企业经过努力,暂时达不到上述标准时,可适当放宽,但不得超过9CdB(A)。为了验证接触90dB(A)噪声的安全性,有必要对长期接触85dB(A)以上噪声的工人,观察其是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青海省某水泥厂作业工人的噪声接触情况.方法 采用个体采样与定点采样两种方法对水泥厂接触非稳态噪声的工种进行噪声接触水平测量,并对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各工种人员个体采样和定点采样的结果均显示研磨、粉磨和窖巡检工的噪声接触水平最高,均超过90 dB(A),除窑尾巡检工和吊车工之外,其他工种均超过85 dB(A);定点采样的噪声接触水平均高于个体采样的噪声接触水平,差异范围为0.24 ~3.30 dB(A),但其中仅窑尾巡检工个体采样与定点采样结果比较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该水泥厂一线作业工人噪声接触超标情况严重.  相似文献   

4.
为证实以往报道接触振动和噪声矿工有振动诱发白指和无白指者听力丧失阈值的差异 ,本文对年龄和振动噪声暴露时间配对的矿工进行了调查。用病例对照研究对无振动性白指的 2 6 4名矿工和有振动性白指的 84名矿工进行了比较。从上述两组中选出 6 5对具有振动和噪声相同的接触时间 (年 ) ,最大年龄差为 2岁。振动性白指的诊断是依据手在1 0℃冷水中浸泡 1 0 min后出现手指变白的临床表现。测定矿工使用的 P- 90型气动冲击锤 ,所得振动加速度及噪声强度均超过容许水平。在病例组和对照组中均发现噪声诱发的听力丧失很典型 ,平均听力阈值均在 6 …  相似文献   

5.
我厂在用锅炉为一台SFC-6.5/13型锅炉,由于没有任何防噪声措施,致使外环境噪声严重超标,影响了职工和周围居民的身心健康。经测定,锅炉排污噪声属间隙噪声,瞬间声级达86dB(A),鼓风机、引风机、3K-9水泵噪声分别为78dB(A)、84dB(A)和87dB(A),均未超标(老企业)。 但外环境噪声为65—68dB(A),超过我国《区域环境噪声标准》昼间噪声不得超过60dB(A)标准。  相似文献   

6.
公共汽车司乘人员劳动条件的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公共汽车司乘人员的劳动条件,对公共汽车司乘人员接受全身振动强度、工时、车厢内噪声强度,以及空气中CO、CO2、NO2含量和细菌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司机及乘务员座椅处垂直振动加速度超过了ISO2631规定的疲劳-减效界限,但未超过4小时暴露极限。司乘人员平均每日实际接触全身振动约4.5~5小时。汽车行驶中噪声强度未超过我国机动车辆允许噪声标准。车厢空气中CO、CO2和NO2含量未超过车间空气中有害气体最高容许浓度标准或我国公共交通工具卫生标准中对旅客列车等制订的参考标准,细菌总数及溶血性链球菌数,冬季接近或低于参考标准,夏季高于参考标准3~4倍。  相似文献   

7.
目的 用个体采样方法测量和评价北京市某居民骑车上下班过程中接触交通噪声的情况。方法 用SH-126记录式声级计采集骑车过程中每分钟的等效A声级,测量时间为星期一至星期五、上班前和下班后的骑车过程。结果 该骑车人上班路上接触的等效声级为(78.9±0.5)dB(A),下班为(79.2±1.6)dB(A);在交通干线骑车时为(80.7±1.1)dB(A)(上班)和(81.9±1.7)dB(A)(下班);在交通支线骑车时为(73.0±2.5)dB(A)(上班)和(72.6±1.2)dB(A)(下班);不同工日之间的测量数据很接近;所有测量数据都超过70 dB(A)的环境噪声标准限值。结论通过对1位骑车人上下班接触交通噪声的典型调查发现,其接触噪声的水平超过环境卫生标准限值约9 dB(A)。这一现象有待于在不同城市、区域和人群中验证。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冲床噪声对工人高频率段听力的影响,并与稳态噪声进行对比.方法 接触冲床噪声的38名锻压车间工人为冲床噪声接触组,62名接触稳态噪声的拉丝、磨粉等工人为稳态噪声组.用个人声暴露计采集工作期间噪声暴露数据,计算40h等效声级(LEX,W)和累积噪声暴露量(CNE).按GBZ 49-2007《职业性噪声聋诊断标准》对工人测试听力并计算和判定结果.结果 冲床噪声接触组CNE[(97.0±6.4) dB (A)·年]与稳态噪声接触组CNE [(97.6±5.7)dB(A)·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冲床噪声接触组高频听力损失率(55.3%)明显高于稳态噪声(3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MHX2=6.928,P=0.0085);冲床噪声接触组于CNE 95~104 dB(A)·年内损失率(13/19,68.4%)明显高于稳态噪声组( 13/37,3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8).logistic回归模型显示,冲床噪声组、稳态噪声组CNE与高频听力损失率均呈剂量-反应关系(P<0.01).结论 应用个体噪声暴露数据计算时,在能量相同的情况下,冲床噪声所致高频听力损失的危害大于稳态噪声.  相似文献   

9.
噪声对人体心血管系统影响的动态观察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对长期接触噪声者与心血管关系作初步分析,并提出可行预防建议。方法 以某厂221例噪声超过85 dB(A)的作业场所职工列为接触组,85 dB(A)以内的行政、机关、科室及其他车间320例作业者列为对照组。对两组听力及心电图进行了长期跟踪观察。结果长期接触噪声作业者,心电图指数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且随着工龄的增加,心血管损害有增加趋势。结论证实噪声与心血管损害有一定相关性,为预防噪声提供依据,并提出可行性预防建议。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南海某海上拖轮舱内噪声水平及工人接触噪声情况, 为拖轮职业病防治提供依据。
方法 在拖轮停靠码头补给时, 按照海上负荷作业工况, 开启相关设备对拖轮主要工作岗位的噪声进行定点测量, 对主要员工的噪声接触情况进行调查, 并计算40 h等效声级。
结果 南海某海上拖轮主机、辅机、艏推间、空压机、舵机房、空调间、集控间、驾驶室、医务室、住舱、餐厅定点噪声检测结果显示, 医务室和餐厅噪声声级超过国际海事组织MSC.337(91)《船上噪声等级规则》限值。轮机长、大管轮、二管轮、三管轮、机匠、机工、电机员7个工种工人的40 h等效声级分别为95.94 dB (A)、99.51 dB (A)、99.51 dB (A)、99.51、99.71 dB (A)、99.71 dB (A)、96.42 dB (A), 全部超过我国标准限值。
结论 该拖轮作业工人噪声接触水平较高, 应采取相应的措施减少噪声的接触, 并做好职业健康监护。
  相似文献   

11.
噪声对机械加工行业工人心电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彭安洋  刘彬 《职业与健康》2006,22(19):1546-1547
目的对机械加工(简称机加工)行业工人的心电图改变与噪声强度的关系作初步分析,并提出可行预防建议。方法以某基地各厂473名噪声超过85 dB(A)的作业场所的机加工工人为接触组,85 dB(A)以内的行政、机关、科室等475名作业者作为对照组。对两组作业者进行心电图分析。结果长期接触噪声的机加工工人,心电图异常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而且随着工龄和年龄的增加,异常检出率也明显增加。结论高噪声作业对机加工工人的心血管影响比较突出,应对噪声危害采取切实有效的防范措施,保护工人健康。  相似文献   

12.
本文报告了镇办纺织厂工业噪声对女工月经功能影响的调查情况。调查噪声接触组共60人,噪声强度为75—103dB(A),对照组为本厂其它女工34人,噪声为70dB(A)以下。结果发现,噪声接触组的白带异常率占23%,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且白带异常随工龄增加呈上升、  相似文献   

13.
内燃机车在运行过程中,据称对人体有噪声、震动、磁场和有害气体4种损害。据有关劳动卫生部门测试,机车在正常运行时的稳态噪声均匀为74dB(A)符合GB3450—82《机车司机室允许标准》不超过80dB(A)的规定。但由于机车在行进中产生各种添加噪声,如鸣笛、呼叫、排风、通过山涧隧道、道叉、桥梁等,其噪声强度为84~98dB(A),至少短时内超过国家规定标准。另外驾驶室后部的机械间在停车时进行检查运行情况,其噪声在120dB(A)以上。这样虽短时,但经常进入,亦同样有超标噪声损伤,以致听力发生改变。现仅就204名司乘人员的听力检查结果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为了解涤纶长丝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生产性噪声对作业工人健康的影响,对某石化公司新建的涤纶长丝生产线噪声暴露情况进行了检测调查,以探讨其噪声对工人健康的危害程度。方法采用作业场所噪声水平检测和作业工人个体噪声暴露水平检测的方法。结果纺丝工段作业场所噪声平均水平为(83.17±0.72)dB(A),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接触限值的要求;卷绕工段作业场所噪声平均水平为(90±2.80)dB(A),均超过职业卫生标准接触限值的要求。频谱分析为中低频宽带。8h等效声级结果显示:纺丝工噪声暴露平均暴露水平为(82.00±0.11)dB(A)。卷绕工噪声平均暴露水平为(85.73±0.17)dB(A)。8 h/d等效声级结果:纺丝工82.70 dB(A);卷绕工85.13 dB(A),作业分级为I级,轻度危害。结论该生产线在噪声控制方面取得明显效果。减少噪声接触时间和降低作业场所噪声水平,定期作业场所监测。加强职业健康监护,及时发现职业禁忌证,预防噪声暴露的累积效应对噪声作业工人健康的危害。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人造宝石加工行业噪声作业工人高频听力损失状况,为采取有效的防护、整改措施及作业人员的健康监护提供依据。方法对某宝石厂磨钻、园磨及熔炉车间作业环境进行卫生学调查,测量车间环境噪声水平。选890例接触噪声人员作噪声组,并选160例非接触噪声人员作对照组。用常规方法测量每个工人的左右耳气导听阈,按GBZ49-2002标准对听阈作年龄和性别修正,并诊断是否为高频听力损失,比较两组工人听力状况。结果作业现场共测86个噪声点,其中有82个点超过国家卫生标准,超标率为95.35%;噪声强度为70.1 ̄98.6dB(A),平均(89.2±2.8)dB(A);噪声组人员高频听力损失罹患率为34.3%,明显高于对照组(12.5%)(P<0.01),且噪声组随接噪工龄增长有增高趋势,工龄5年以上的高频听力损失明显增高。结论提示人造宝石加工行业高强度噪声引起作业人员高频听力损失。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某化工企业接触噪声作业工人听力损失情况。
方法 选取该化工厂从事噪声工作的421名工人为接触组, 其他不接触噪声的110名员工为对照组, 结合接触噪声工龄、接噪强度, 对员工听力损失情况进行分析。
结果 除公用工程岗位噪声强度为90.65 dB (A), 略超过国家职业接触限值外, 其余各岗位噪声强度均未超过国家职业接触限值。接触组听力损失检出率21.14%, 对照组检出率4.55%。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噪声接触工龄1~5年听力损失检出率12.67%;6~10年检出率21.21%;> 10年检出率30.22%, 随工龄和年龄增加, 听力损失检出率有上升趋势(P < 0.01)。按照不同噪声强度将接触组分为4组, 随接触噪声强度增加, 作业工人听力损失检出率有升高趋势(P < 0.01)。
结论 企业各噪声岗位接触强度绝大部分符合国家标准, 在该噪声强度下听力损失无一例达到职业噪声聋诊断标准, 但听力损失检出率仍较高, 这与个人防护及个人生活习惯有关。建议企业和相关职能单位加大监管和宣教力度, 保障工人的健康。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大瑶山隧道的职业病危害现状,探讨职业病危害因素防护措施和防治时策.方法 对大瑶山隧道进行职业卫生调查和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 隧道内的噪声为非稳态噪声,列车鸣笛时噪声显著升高均达到100 dB(A)以上.隧道工作人员8h等效声级为89 dB(A),超过职业接触限值;隧道内二氧化氮(NO<,2>)、二氧化硫(SO<,2>)、一氧化碳(CO)短时间接触浓度(STEL)高于隧道口,但其时间加权平均浓度(TWA)及STEL均在职业接触限值以内;隧道内1 981.2 km处粉尘中游离二氧化硅含量为24.7%,属矽尘;隧道内总尘TWA为3.2 mg/m<'3>,呼吸性粉尘TWA为2.1mg/m<'3>,均超过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PC-TWA)和超限倍数的职业接触限值;隧道内的湿度均超过80%,隧道内空气污秽,细菌总数明显高于隧道口.结论 有必要对大瑶山隧道加装机械通风装置,更换为整体道床,落实职业病防护措施,保障工作人员的个体防护和职业健康监护工作.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现代化露天煤矿作业环境及对作业人员健康的影响。方法收集某现代化露天煤矿2001-2002年粉尘、噪声测定资料及测量振动强度。对接触粉尘、噪声、振动及其他有害因素人员进行健康检查,并以该矿非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人员为对照。结果作业环境粉尘浓度超过国家相应的卫生标准的占88.6%,游离SiO2含量岩尘为24.0%,煤尘为6.1%;振动强度较小,45.5%的测定点噪声平均强度超过85dB(A)。作业人群呼吸系统疾病患病率粉尘组为10.0%,噪声组为23.6%,振动组为23.5%,对照组为0.6%,各有害因素接触组患病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且随着接触工龄的增加而增高;作业人群尘肺患病率为0.15%,振动组胃疾患患病率(4.6%)高于对照组(O.6%)。随着接触振动、噪声工龄的延长,高血压患病率明显增加,而对照组则增加不明显。结论现代化露天采煤作业环境职业病危害特点是粉尘、噪声和振动常同时存在;作业人群呼吸系统疾病、胃疾患、高血压患病率增加,尘肺患病率较低。  相似文献   

19.
1 噪声的容许强度标准为保护听力 ,对一般的噪声暴露规定如下标准。1.1 容许标准图 1或表 1所示值为容许标准值 ,假如在这个标准以下 ,1d暴时间在 8h以内 ,持续 10年以上时预期噪声性永久阈移(NTPTS :noise inducedpermanentthresholdshift) ,当频率在 10 0 0Hz以下时 ,不超过 10dB、2 0 0 0Hz以下时 ,不超过 15dB、3 0 0 0Hz以上 ,不超过 2 0dB。1.2 适用噪声适用于广带噪声及窄带噪声 (1/3倍频以下的噪声 ) ,而纯音可视为窄带噪声 ,本标准可作为暂定标准使用。对脉冲噪声本标准…  相似文献   

20.
工作地点噪声测量方法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茁  张云生 《职业与健康》2005,21(12):1942-1943
监测工作地点噪声强度对保护接噪工人的身体健康有非常重要意义,现对噪声测量方法探讨如下.   1 有关问题的回顾   上世纪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全国开展了大规模的噪声普查工作,在此基础上,卫生部和国家劳动总局共同颁发了《工业企业噪声卫生标准》(试行草案).此标准中规定工业企业的生产车间和作业场所的工作地点8 h接触噪声的标准为85 dB(A),接触时间减半可相应放宽3 dB,但最高不得超过115 dB(A).前者系时间加权平均接触限值,后者可理解为短时间(5 min)接触限值.与该标准并列为附件的还有《工业企业噪声检测规范》,但这个规范由于种种原因始终未能正式出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