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如何改善创面的缺血缺氧状态是烧伤治疗及植皮存活的关键。文章在常规植皮基础上采用高压氧治疗,观察高压氧对化学复合性烧伤大鼠移植皮片生长及成活情况的影响。 方法:①实验材料:实验于2007-03/07在兰州大学病理生理实验室完成,动物实验方法符合动物伦理学要求。选用Wistar大鼠50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复合烧伤模型组10只,常规植皮组20只,高压氧加常规植皮组20只。②实验方法:建立大鼠II度烧伤的动物模型,常规植皮组伤后经过清创处理并植皮;高压氧加常规植皮组给予高压氧治疗,压力为0.1 MPa,1次/d,共治疗7次。③实验评估:植皮术后7,10,14,21,30 d取材,检测移植皮片生长及成活情况。 结果:纳入50只大鼠,复合烧伤模型组死亡6只,常规植皮组死亡4只,高压氧加常规植皮组死亡1只。①高压氧加常规植皮组大鼠创面的红肿消退早于常规植皮组和复合烧伤模型组。②高压氧加常规植皮组大鼠创面肉芽床生成早,皮片成活后7 d左右达高峰,常规植皮组肉芽组织生成的高峰期为术后14 d。③高压氧加常规植皮组大鼠死亡率低于复合烧伤模型组、常规植皮组(χ2=11.593,P= 0.003)。  结论:化学复合烧伤后应用高压氧治疗,移植皮片生长及成活情况良好,创面愈合快,感染率明显降低,治疗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2.
背景:临床工作中发现无论是采用轴型皮瓣还是随意皮瓣修复糖尿病足病都难以保持良好的血供,皮瓣存活困难,且供瓣处又形成一个新的创面,难以愈合。如行局部皮瓣转移容易造成皮瓣血供不好,引起皮瓣坏死。 目的:探讨自体游离皮片移植在治疗糖尿病足溃疡病中的临床作用。 方法:选择糖尿病足溃疡患者102例,其中男57例,女45例;年龄54.5(35~83)岁。糖尿病史3个月~23年,平均12年;糖尿病足坏疽病程20 d~2.5年,平均7个月。经全身抗炎、降糖治疗及创面处理,溃疡创面为肉芽覆盖时,视创面部位、大小等用滚轴式取皮刀在自体供皮区取刃厚或薄中厚皮片后采用打包法植皮或邮票状植皮,用无菌棉垫加压包扎,石膏托固定患肢,保证移植皮片与肉芽创面紧密接触。 结果与结论:102例患者均行一期局部清创、二期植皮,植皮区未发生严重感染或因创面生长不良而形成新的溃疡。其中83例植皮后全部皮片成活,创面愈合出院。19例植皮创面少量皮片未成活,经换药或补植后迅速控制,创面愈合出院,平均历时(21±7)d。院外获随访89例,随访时间3个月~3.5年,平均15个月。3例原位溃疡复发,5例其他部位新发溃疡,余患者病足均能自行或借助拐杖条件下满足站立、行走等功能要求。说明自体游离皮片移植是治疗糖尿病足溃疡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糖尿病;糖尿病足;溃疡;游离皮片;组织移植  相似文献   

3.
背景:Meek植皮法是近5年来引进并陆续在国内多家医院采用的一项创面修复的新技术。 目的:观察Meek微型皮片移植修复在大面积深度烧伤患者皮肤缺损的效果。 方法:对16例大面积深度烧伤创面患者,采用早期切(削)痂后及晚期肉芽创面Meek植皮法植皮,其中6例选取Ⅲ度烧伤面积30%左右患者同一个体行相同面积Meek微型皮片植皮法,和自体小邮票植皮作为对照。 结果与结论:采用Meek微型皮片植皮法皮片成活率65%~95%,创面愈合时间21~65 d。Meek微型皮片与自体邮票植皮相比缩短了手术时间,节省了皮源,创面愈合后瘢痕平整,挛缩率低,关节功能恢复良好。  相似文献   

4.
为观察组织工程同种异体脱细胞真皮复合自体刃厚皮、微粒皮移植的临床应用效果,选择2005-04/2008-06海南省农垦三亚医院烧伤整形科严重烧伤和瘢痕患者8例12个创面,采用脱细胞真皮复合自体刃厚皮片、脱细胞真皮复合自体微粒皮移植修复创面。12创面中,10个创面复合皮完全成活,1个创面出现散在点状坏死,经换药8 d愈合。1例植皮部分成活,经补充游离植皮后创面愈合。随访6~12个月,复合移植皮肤质地柔软,弹性良好,无瘢痕增生,类似全厚皮片。提示采用脱细胞真皮复合自体刃厚皮、微粒皮移植修复严重烧伤创面,疗效满意,没有排斥反应,是理想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5.
背景:儿童与成人皮肤的生理特点存在差异,有必要制定适合儿童个体皮肤特点的全厚植皮供皮区的优化选则及切口设计方案。 目的:探讨儿童全厚植皮供皮区的优化选择及切口设计的最佳方案。 设计、时间及地点:病例分析,于2005-01/2007-12在重庆医科大学儿童医院烧伤整形科完成。 对象:181例患儿,瘢痕挛缩畸形114例,先天性畸形37例,外伤皮肤缺损等30例。男105例,女78例,年龄4个月~14岁。 方法:对181例行全厚植皮术的患儿,针对皮肤缺损的部位、面积,结合患儿的年龄、性别等特点选择最佳的供皮区:①切口部位应尽可能隐蔽。②供皮后的供区创口应能完全缝合。 ③供皮区皮肤的质地应与受区相近。④受区条件欠佳时尽量选择皮肤较薄的供皮区。⑤供皮区创口要便于护理。⑥修复大面积创面可由多部位同时供皮。 ⑦分次手术皮源紧张时可由原供皮区二次供皮。并针对儿童不同部位供皮区的个体特点进行切口设计:①切口形状应能保证获取足够面积的皮片。②缝合后的切口形状应尽量呈曲线,并顺应皮纹或皮肤张力线。③应避免切口缝合后使临近器官或皮肤体表标志变形,移位。④切口应避开体毛生长区。 主要观察指标:移植皮片的存活率及存活后皮片的质量。供皮区切口的隐蔽性、瘢痕性状,局部皮肤的正常生理特点有无破坏。 结果:171例移植皮片完全存活,32例发生表皮坏死,经换药痊愈,供皮区伤口均一期愈合。术后随访3个月~3年,移植皮肤性状良好,供皮区创痕呈线状,部位隐蔽。 结论:针对儿童个体特点进行全厚植皮供皮区选择及切口设计,可在保证切取皮片面积足够的前提下,使皮片质地尽可能与受区接近,且供区创口隐蔽,美观,符合生理及美容的要求。  相似文献   

6.
背景:深度皮肤软组织缺损创面积极的治疗方法往往以皮瓣修复为主,但对患者身体状况要求较高,且代价较大。人工真皮是最早开发和成功应用于临床的组织工程化皮肤替代物,主要用于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修复。 目的:拟观察人工真皮联合自体薄层皮片移植对深度皮肤软组织缺损创面的修复效果。 设计、时间及地点:病例分析,于2006-01/2008-03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成形科、北京积水潭医院烧伤整形科完成。 对象:11例患者均存在由于手术或外伤导致不同程度和部位的皮肤软组织缺损创面,部分病例伴有骨质外露、骨膜缺损。 方法:手术中一期扩创,需要时凿骨,移植人工真皮,经2~4周创面被类真皮组织覆盖后,二期进行自体薄层皮片移植。 主要观察指标:观察创面愈合及植皮存活情况,供皮区有无明显瘢痕。 结果:11例创面均得到良好覆盖。创面愈合后1个月复查,植皮后愈合良好,供皮区均没有明显瘢痕。 结论:人工真皮联合自体薄层皮片移植对深度皮肤软组织缺损创面具有良好的修复效果,供区损伤小。人工真皮的应用为修复包含骨外露创面在内的深度皮肤软组织创面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7.
人工真皮修复急性创伤后足背皮肤软组织缺损14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浩  陈欣 《中国神经再生研究》2011,15(42):7977-7980
背景:人工真皮具有硅胶膜和胶原海绵双层结构,是最早开发和应用于临床的组织工程化皮肤替代物,主要应用于皮肤软组织缺损修复。 目的:评价人工真皮在足背严重皮肤软组织缺损中的应用。 方法:选择北京积水潭医院烧伤科于2009-06/2010-12收治的14例急性外伤后足背严重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均有肌腱或骨外露。所有患者经清创后,以人工真皮移植,待人工真皮成活后以自体断层皮片移植,观察人工真皮和自体皮的成活情况。 结果与结论:所有植皮成活,创面愈合良好,供区未见明显瘢痕增生。提示人工真皮联合自体断层皮片移植可以有效修复足背严重皮肤缺损创面,减少供区损伤。  相似文献   

8.
摘要 背景:近年来有应用人工真皮修复骨外露创面的报道,但其治疗效果尚不明确。 目的:评价应用人工真皮修复23例骨外露创面的治疗效果。 方法:选取北京积水潭医院烧伤科23例骨外露患者,男18例,女5例。骨外露创面清创后,进行人工真皮移植,待其成活后,进行自体薄断层皮片移植,观察人工真皮及自体断层皮片的成活情况和供皮区瘢痕增生情况。 结果与结论:所有骨外露患者中除1例女性颅骨外露部分修复外,其余患者人工真皮及自体皮片成活良好,骨外露创面均完全修复,供皮区未见瘢痕。结果提示,人工真皮修复骨外露创面效果较好。 关键词:人工真皮;自体皮片;修复;骨外露;组织构建 doi:10.3969/j.issn.1673-8225.2011.03.028  相似文献   

9.
背景:深度或混合度烧伤后,真皮虽然受到损害,但没有完全坏死,可能只是发生了变性而已,当变性真皮被自体皮片覆盖后,变性真皮能够逐渐复苏,其形态、结构逐渐恢复到正常或接近正常状态。 目的:对比分析功能部位深度烧伤切削痂植皮时保留变性真皮与不保留变性真皮的远期疗效。 设计、时间及地点:病例分析,于2006-03/2008-06在东莞市清溪医院烧伤外科完成。 对象:选用58例有功能部位深度烧伤的患者,按照不同的治疗方法分成3组。 方法:切除真皮组:进行切削痂时切除全层真皮并移植大张自体中厚皮片。保留真皮组:用削痂或刮痂的方法清除已经坏死的痂皮,保留变性真皮。对照组:临床治疗过程中不同意手术植皮治疗的部分患者,用通常烧伤换药的方法直至创面愈合。 主要观察指标:比较3组患者出血情况、术后瘢痕增生情况,并对其功能进行评级。 结果:切除真皮组、保留真皮组手术时,保留真皮组出血少,保留真皮组移植皮片相对切除真皮组不容易成活,切除真皮组皮片收缩较保留真皮组明显,且远期功能不如保留真皮组。3组中对照组瘢痕增生最明显,功能恢复最差。 结论:对功能部位深度烧伤切削痂植皮时保留变性真皮并移植大张自体皮片的手术方法能够获得较好的外观及功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采用中厚皮瓣自体植皮结合人工皮覆盖及网状植皮治疗全头皮撕脱伤的体会。方法对3例因长发被卷入高速转动的机器而致全头皮撕脱伤的40—48岁女性患者,入院后即行自体头皮中厚皮瓣植皮,对颅骨外露处作颅骨外板密集钻孔及人工皮覆盖,待肉芽组织覆盖后行聚乙烯泡沫衬垫网状植皮。结果3例患者均获痊愈,遗留秃发,未发生骨髓炎等并发症。结论对头皮条件较差的全头皮撕脱伤患者,中厚皮瓣自体植皮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治疗措施。人工皮覆盖可加快肉芽组织的生长,聚Z.烯泡沫衬垫网状植皮简便。  相似文献   

11.
背景:一般认为,微型钢板置入内固定治疗掌指骨骨折较克氏针效果更优,但这些报道多就手部掌指骨骨折总体范围进行比较,而未考虑不同节段掌指骨局部解剖特点及骨折的部位、类型等因素。 目的:将掌指骨骨折按局部解剖节段分组,对应比较克氏针与微型钢板置入内固定治疗掌指骨骨折的疗效。 方法:随访克氏针置入内固定治疗掌指骨骨折52例74处,微型钢板置入内固定治疗掌指骨骨折38例49处,按掌骨、近节指骨、中节指骨分组对应比较,从骨折愈合情况、功能恢复情况及伤口感染情况3方面进行疗效评价。 结果与结论:微型钢板治疗掌骨骨折优势明显,可优先选用;治疗近节指骨骨折微型钢板总体占优,但近节指骨远段及头部骨折宜采用交叉克氏针内固定更有利于患指功能恢复;治疗中节指骨骨折应优先选择克氏针;克氏针置入内固定在治疗某些掌指骨骨折病例如末节指骨骨折、关节内骨折、严重粉碎性骨折等有特殊优势。  相似文献   

12.
钱军 《中国神经再生研究》2010,14(30):5670-5673
背景:目前克氏针固定是锁骨中段骨折髓内固定常用的治疗方法,但仍有一定比例的并发症发生。钛制弹性髓内钉是近年来国际流行的一种治疗儿童长骨骨折的方法。 目的:比较钛制弹性髓内钉与克氏针二种微创方法治疗锁骨中段骨折的疗效,为改进锁骨中段骨折的治疗方法提供临床依据。 方法:手术治疗46例锁骨中1/3骨折,其中钛制弹性髓内钉固定15例,克氏针固定31例。比较两种术式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术后3周内患肩功能锻炼情况。 结果与结论:钛制弹性髓内钉固定骨折愈合时间比克氏针固定组提前(P < 0.05),患肩可早期积极功能锻炼且术后3周肩关节活动度接近健侧,而克氏针需前臂吊带悬吊制动4周以上,不能进行早期功能锻炼。钛制弹性髓内钉组退钉1例,钉尾刺激征1例,未发生骨不连以及骨折端旋转等并发症;克氏针组克氏针松动退针7例,针尾刺激征6例,针尾炎性窦道4例,2例骨折移位、骨不连。结果表明,钛制弹性髓内钉治疗锁骨中段骨折具有愈合时间、治愈率高、并发症少,以及可早期患肩功能锻炼等优点。因此,钛制弹性髓内钉治疗锁骨中段骨折是一种更佳的选择。  相似文献   

13.
背景:单纯使用克氏针或外固定架治疗桡骨远端骨骺骨折的临床实践中,仍存在桡骨短缩、骨折移位等固定后并发症,尤其在不稳定骨骺骨折情况下。克氏针主要治疗桡骨远端骨折,对其骨骺骨折使用相对较少。 目的:观察外固定支架结合经皮克氏针复位固定微创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骺骨折的临床效果。 方法:对90例桡骨远端骨骺骨折患儿行固定治疗,在不切开情况下微创闭合复位骨折骨骺,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采用单纯跨腕关节外固定支架固定方案;观察组采用跨腕关节外固定支架结合经皮克氏针闭合帮助复位固定骨骺骨折方案。固定后行腕关节功能锻炼,分别于固定后9周及24个月随访观察。对比两组患者固定后中远期的临床疗效、腕关节功能恢复及X射线检查情况。 结果与结论:固定后24个月随访按Cooney标准评定腕关节功能,对照组优良率77%,X射线评定优良率63%;观察组腕关节功能优良率93%,X射线评定优良率为90%,两组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 < 0.01)。两组骨骺骨折患者均获临床骨愈合,腕关节均功能恢复。提示外固定支架结合克氏针闭合复位微创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骺骨折,可应用克氏针辅助复位掌倾角及尺偏角,治疗简单,固定可靠,腕关节功能恢复良好,骨骺畸形愈合并发症少,固定后基本生活学习功能恢复正常,疗效稳定满意,其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单纯跨外固定支架固定。  相似文献   

14.
目的:常规应用植皮或单纯的皮瓣修复头面部皮肤软组织缺损从美学角度讲存在一定的缺点。总结皮肤软组织扩张器在头面部外伤性缺损早期修复中的应用情况。 方法:①对象:选择2005-09/2007-10在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整形外科住院的部分外伤性头面部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15例。其中男12例,女3例;年龄5~51岁。面部缺损4例,头皮缺损7例,面部并头皮缺损4例,缺损面积3 cm×5 cm~ 7 cm×11 cm。②方法:积极改善患者全身情况,加强局部创面处理,待全身情况稳定、创面肉芽组织新鲜的情况下,行清创、刃厚植皮术,覆盖除骨外露以外所有创面。同时或延期于缺损周围正常组织下埋置一至数枚容量不等(80~450 mL)的扩张器。皮片成活并稳定后,开始扩张器注水,约两三个月注水完成后行扩张器二期术,切除骨外露周围不稳定的瘢痕组织(包括早期植皮部分),用设计的扩张皮瓣覆盖缺损,完成修复。 结果:1例头皮扩张器在扩张后期出现了外露,及时进行二期手术修复缺损。所有患者头面部皮肤软组织缺损在短期内均得到了有效修复,2例患者在二期术后出现了轻度的器官移位,术后半年症状消失,所有病例无瘢痕性秃发发生。 结论:皮肤扩张可用于头面部外伤性缺损的早期修复,合理的选择、正确的应用可以获得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背景:符合微创治疗原则的髓内固定锁骨骨折的方法成为广大学者研究的重点,目前较多采用克氏针髓内穿针治疗锁骨中段骨折,但效果均不理想。 目的:测量分析成人锁骨解剖结构相关数据,研制一种新型成人锁骨中段骨折内固定的髓内钉,并探讨其优缺点。 方法:通过对40根成人锁骨以及5具新鲜尸体标本相关数据测量,设计出新型锁骨髓内钉。采用双螺纹克氏针髓内穿针,含内螺纹自攻自钻空心螺钉(内六角)固定双螺纹克氏针两端以达到固定锁骨中段骨折的要求。 结果与结论:锁骨全长为(14.85±1.22) cm,锁骨中段长为(5.89±0.61) cm,外侧段与中段夹角,中段与内侧段夹角均为125°左右,锁骨中段最窄处直径为(1.02±0.15) cm,锁骨中段最窄处髓腔内径为(0.53±0.16) cm,从锁骨中段骨折处逆行髓内穿针,复位骨折后顺行穿出骨皮质,固定骨折后剪断多余克氏针,于两端拧入含内螺纹自攻自钻空心螺钉,固定稳定可靠。这种新型自制髓内钉是利用含内螺纹自攻自钻空心螺钉与骨折两端形成稳定模块,通过双螺纹克氏针髓内桥接,具有支撑和加压相互作用,符合微创原则,直视下复位满意,固定可靠,但相关生物力学数据有待进一步探讨。 关键词:锁骨;骨折;解剖;髓内钉;微创  相似文献   

16.
背景:研究表明,白细胞介素10在移植排斥反应的预防和治疗中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有望成为一种新的临床用免疫抑制剂。动物移植模型是研究免疫抑制剂常用的实验平台,最常用的皮肤移植模型动物是小鼠,但小鼠属于小动物模型,移植技术要求较高。 目的:建立家兔同种异体皮肤移植模型,观察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0抗家兔皮肤移植排斥反应的效果。 方法:取家兔背部皮肤修剪成含真皮层的全厚皮片、中厚皮片和不含真皮层的薄层皮片进行家兔自体皮肤移植,随机分为固定组和非固定组,固定组用自制脖套对家兔头颈部活动进行一定限制;药物抗家兔同种异体移植排斥设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0组、环孢素A阳性对照组和生理盐水阴性对照组。采用混合淋巴细胞反应法观察家兔混合淋巴细胞反应增殖指数。在30 d内连续观察移植皮肤出现排斥的时间和移植皮片平均存活时间。 结果与结论:供、受体混合淋巴细胞培养呈增殖反应,表明家兔同种异体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不同,相互皮肤移植可发生排斥反应。移植皮片厚度以含真皮的中厚皮片为最佳;自制脖套固定可有效限制家兔脖头颈部活动,有利于移植创面的保护。实验成功建立了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0抗家兔同种异体皮肤移植排斥模型,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0具有抗移植排斥的作用。 关键词:皮肤移植;人白细胞介素10;免疫抑制剂;固定;移植排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