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重庆市社区人群艾滋病防治知识和相关态度调查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更好地有针对性地开展一般人群艾滋病(AIDS)防治知识的宣传教育,于2005年8月,对重庆市4个区县的社区居民就AIDS防治知识和相关的态度进行了问卷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对象对重庆市4个区县(万州区、涪陵区、巴南区和开县)的社区居民,采取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每个区调查250人,共1000人。2调查方法和内容对抽中社区居民中所有年满15岁以上的居民(包括常住人口和流动人口),由经统一培训的调查员进行入户问卷调查。问卷内容包括人口学特征、AIDS防治知识和相关的态度。3统计分析方法所有资料经Epidd data3.02进行双录入,核对后用SPS…  相似文献   

2.
中国艾滋病预防和治疗工作中的社区参与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社区参与作为艾滋病预防和治疗工作中的重要部分,体现了更多的人文关怀和对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艾滋病(AIDS)病人在民族文化及伦理方面的尊重.社区参与使艾滋病防治工作人员与社区之间建立起协调发展、和谐有序的平衡关系.目前我国的艾滋病预防和治疗工作中社区参与的主要方式有:(1)以社区卫生服务网络作平台,开展多方位多部门的艾滋病防治合作;(2)以项目为依托,积极发展"社区外展"人员;(3)艾滋病治疗相关项目建立艾滋病家庭护理示范点;(4)建立社区顾问委员会;(5)召开非正式/不定期的项目咨询会.但仍然还存在:社区参与的主动意识不强,社区卫生服务网络中工作人员艾滋病知识水平参差不齐,某些人员甚至对艾滋病仍然有许多知识误区,社会歧视等问题,各部门之间的工作协调亟需加强.  相似文献   

3.
浦东新区AIDS健康促进社区管理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上海市浦东新区艾滋病(AIDS)社区干预前、干预后以及与对照组人群的艾滋病知识、态度等进行对比分析和效果评价,结果显示,干预后对艾滋病知识的知晓率、态度的正确率均有较大提高。在此基础上,探讨和推荐了艾滋病健康促进社区的管理模式,分为宏观层面、支持层面和微观层面三个部分。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艾滋病防治工作人员,对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艾滋病(AIDS)病人(简称HIV/AIDS病人)的歧视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自填式调查问卷,对8个城市40家社区卫生服务机构361名工作人员进行调查。调查内容包括工作人员的一般情况、对HIV/AIDS病人的态度和开展艾防工作意愿等。结果 292人(80.9%)表示能像对待其他患者一样对待HIV/AIDS病人,或者可以为他们提供医疗卫生服务,没有歧视。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近一年接受培训的天数(3-6天、7-14天和15天以上)、支持社区开展艾滋病防治工作的工作人员对HIV/AIDS病人歧视有显著性差异,比值比(OR)[95%可信区间(CI)]分别为3.96(1.10,14.25)、4.93(1.27,19.19)、10.33(1.86,57.42)、0.25(0.12,0.52)。结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工作人员对HIV/AIDS病人依然存在歧视,当地卫生行政部门和疾控机构需要加强对社区医生的艾滋病防治知识、技能和职业暴露预防的培训,同时要提高其工作待遇,稳定基层防艾队伍。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索河南省以社区为依托的艾滋病(AIDS)综合防治(艾防)模式,为制定艾防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依据并完善现有的县-乡-村医疗卫生体系,科学地开展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管理、患者追踪、实验室检测、母婴阻断、高危干预、健康教育和医疗救治。结果截至2008年底,河南省艾滋病病死率下降至4.57%,母婴传播率降为4.16%,单阳性配偶阳转率为1.13/100人年,病人治疗12个月后仍坚持治疗的比例达到85.2%,大众人群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为82.3%,暗娼中艾滋病预防服务覆盖率为96.98%,娱乐场所暗娼在最近一次商业性性行为时使用安全套的比例为89.54%,暗娼中能够正确识别艾滋病经性传播的途径并摒弃艾滋病传播主要错误观点的比例达81.17%,HIV感染者和AIDS病人(HIV/AIDS病人)安全套坚持使用率达92.57%。结论河南省基于农村社区的艾滋病综合防治模式效果显著,建议在HIV/AIDS病人相对较为集中的地区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深圳市宝安区1997~2004年AIDS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通过对深圳市宝安区1997~2004年艾滋病疫情分析,发现艾滋病流行的特点及影响因素,并提出相应的防治对策。方法宝安区自1993年开始对艾滋病高危人群和特殊人群进行监测,对艾滋病高危人群、特殊人群、外来工、中学学生以及社区居民等进行艾滋病防治知识宣传教育;同时对艾滋病高危人群和艾滋病病毒/艾滋病(HIV/AIDS)患者进行行为干预。结果宝安区自1997年发现首例输入HIV感染者以来,检出的HIV/AIDS患者数量持续上升,2002年检出HIV/AIDS患者86例,是前5年(1997~2001年)HIV/AIDS患者总数(23例)的3.7倍,艾滋病流行呈快速增长趋势。HIV感染者以流动和暂住人口为主,男性远多于女性,年龄主要分布在20~40岁,主要以静脉吸毒传播为主,性传播和母婴传播有所增加。结论宝安区艾滋病传播已进入快速增长期,正由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播散,应采取积极有效的综合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北京市石景山区某社区流动人员的来源、构成、文化水平、艾滋病(HIV/AIDS)相关知识、对AIDS病人的态度,以及在为期1年的连续宣教后其知识、态度的改变情况。方法对某社区内外来流动人员在为期1年时间内(每2个月1次,共6次)进行问卷调查与AIDS相关知识宣教,问卷包括流动人员人口学现状、HIV/AIDS相关知识知晓情况、对待HIV感染者的态度等方面。结果 6次宣教后,受访者对HIV/AIDS的性、血液和母婴3种传播途径的知晓率达到或超过90%,较宣教前提高20个百分点;对HIV感染者的态度改善,但对疾病普遍存在恐惧。结论针对北京市石景山区某社区流动人员的连续艾滋病宣教取得良好效果,应当进一步加强教育,改善流动人员对HIV感染者的态度。  相似文献   

8.
艾滋病与社区卫生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中国艾滋病(AIDS)流行呈现快速上升趋势,近几年每年增长幅度达20%~30%。目前是中国控制艾滋病病毒(HIV)感染的关键时期,能否采用适合中国艾滋病流行趋势的卓有成效的防治策略及措施,显得至关重要。经20多年的摸索,以社区为水平的艾滋病防治的有效性,已被多个国家证实。  相似文献   

9.
唐芹  马力  刘枫 《中国艾滋病性病》2005,11(3):198-200,203
目的了解北京市外来务工人员艾滋病(AIDS)防治宣传教育前后相关知识和行为现状,并评价宣传教育效果。方法采用教育前后自填式问卷,调查北京市1200名外来务工人员对AIDS传播途径、安全套可以预防性传播疾病(STD)/AIDS的相关知识、对待AIDS患者的态度、在性生活中使用安全套行为等内容。结果教育后。调查对象对“AIDS目前可以治愈”的答对率提高了23.0个百分点,“知道AIDS、性病的咨询热线电话”提高了49.9个百分点,在对待AIDS患者采取“避免接触”、“同情,但避而远之”两种态度者,比教育前分别下降了13.0和7.1个百分点;而采取“与从前一样”态度者比教育前上升了20.3个百分点;对安全套相关知识的了解,比教育前分别增加了6.1~24.0个百分点。结论通过AIDS防治知识的宣传教育和培训,对于提高外来务工人员防治AIDS的相关知识是行之有效的。  相似文献   

10.
<正>医务人员学习掌握艾滋病(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AIDS)防治知识和技能,消除或减少职业暴露,不仅对于预防控制AIDS医源性传播有着重要的意义,而且有利于全社会防控AIDS的发生和流行。为了解晋城市医务人员AIDS相关知识知晓率和对待艾滋病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感染者/AIDS病人(简称HIV/  相似文献   

11.
劳可娟 《内科》2013,8(1):54-55
目的了解建筑工人艾滋病知识知晓情况,以便更好地有针对性地开展该类人群艾滋病防治知识的宣传教育。方法在广西灵山县灵城选取5所建筑工地1000名民工进行艾滋病知识调查。结果建筑民工对AIDS知识的总知晓率为59.0%,对3种传播途径的知晓率为66.2%,对AIDS的非传播途径总知晓率为47.3%。结论建筑民工对AIDS知识的总知晓率(59%)离中国艾滋病2010年行动计划要求达85%以上还有很大差距,对流动人口艾滋病知识的宣传还要加强。  相似文献   

12.
城市流动人口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行为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国正面临着艾滋病(AIDS)的严重挑战,城市流动人口由于流动性大又缺乏AIDS防治方面的常识,成为艾滋病病毒(HIV)的高危人群。因此了解对他们的AIDS相关知识、态度、行为,对于有效地防治AIDS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呼伦贝尔市艾滋病毒(HIV)感染者/艾滋病(AIDS)病人呈逐年增长趋势,年轻化趋势较为严重,地区分布不均匀,有地域聚集性。随着艾滋病防治知识的普及和人们防治意识的提高,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VCT)者逐年递增。为了解呼伦贝尔市VCT人群中HIV/AIDS感染状况,对2013年1-12月门诊检测者监测资料进行统计分析。1材料与方法资料来源于呼伦贝尔市艾滋病VCT门诊、艾滋病  相似文献   

14.
一个社区干预前后对HIV/AIDS社会歧视转变的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在现实生活中 ,一些人看艾滋病 (AIDS)在生理上属于一种“超级绝症” ,又是一种“烈性传染病” ,更是一种“道德病”。人们这种对艾滋病病毒 (HIV)感染人群的惧恨交织成非常严重歧视的社会心理 ,构成社会对AIDS病人和HIV感染者强烈的偏见与歧视。为探索社区消除歧视 ,动员全社会关怀HIV感染者 /AIDS病人 ,有效地遏制AIDS在中国大规模蔓延的方法[1] ,2 0 0 2年 3月 ,中英性病艾滋病防治合作项目 (中英项目 )在四川省资中县某镇开展了HIV/AIDS社区关怀支持模式试点工作。经过半年的艰苦工作 ,减少了社区歧视 ,建立了健康人和HIV…  相似文献   

15.
目的为了解山东省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艾滋病(AIDS)病人的艾滋病知识水平,以便确定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内容的重点以及行之有效的方法。方法采用普查的方法,对菏泽市6个县(市、区)的108列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HIV感染者/AIDS病人艾滋病防治一般知识的知晓率在73.10%~98.10%之间,传播途径的知晓率在91.70%~98.10%,预防方法的知晓率在90.70%~98.15%,获得知识来源主要为当地卫生部门提供的面对面交流咨询,占99.10%。结论HIV感染者/AIDS病人对于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较高,但对于政府部门提供的救助关怀满意度不是很高,因此应注意工作方法,使其树立正确价值观和人生观。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凉山州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和艾滋病(AIDS)病人(HIV/AIDS病人)的营养状况及营养知识知晓情况。方法采取定性访谈的方式,于2008年10-11月,以社区为基础招募HIV/AIDS病人及其家属各20名、社区相关人员30名,进行个人深入访谈。结果凉山州HIV/AIDS病人营养不良的比例较高,饮食结构单一化,营养素摄入不均衡且数量不足。同时当地医护人员的营养知识水平很低,针对HIV/AIDS病人的护理和管理知识比较缺乏,妨碍了对HIV/AIDS病人在饮食习惯和营养搭配上及时给予科学指导,家属和病人自身严重缺乏营养健康知识和自我护理能力。结论应加大社区营养知识的宣传力度,促进对HIV/AIDS病人的饮食习惯的科学指导和及时管理,以降低其营养不良状况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外来务工人员尤其是建筑工人,已经成为我国目前艾滋病(AIDS)防治关注的重点人群。文章从建筑工人的社会人口学特征,艾滋病性病(STD)相关知识、态度及行为,以及该人群中现存的艾滋病性病流行因素的综合分析入手,结合当前各地开展的建筑工人艾滋病性病防治现况,提出了针对性的防治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8.
艾滋病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感染者和艾滋病(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AIDS)病人的不断增加,已经成为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各级医疗机构的医务人员作为防治艾滋病工作的一线人员,对艾滋病知识的掌握及对HIV感染者和AIDS病人的态度,对艾滋病的防治工作尤为重要。为了了解南京市雨花台区医务人员的艾滋病相关知识和态度,为在医务人员中开展相关知识培训及反歧视倡导工作提供依据,开展了此项调查。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上海市金山区流动人口艾滋病(AIDS)相关知识、态度、行为,以及艾滋病病毒(HIV)、梅毒和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的情况,为有效防治AIDS提供依据。方法在整群随机抽取的企业中,采用连续抽样法选取男性流动工人,开展问卷调查和血清学检测。结果 405名调查对象的AIDS相关知识知晓率为62.22%,且随着"文化程度"或"获取AIDS信息的来源数"的升高而升高(P均<0.001)。愿意与感染HIV的工友共事者的知识知晓率(78.79%)显著高于"不愿意"者(58.22%)和"不知道"者(35.42%)(P<0.001)。最近一年,人群安全套每次使用率13.16%,接受过AIDS服务水平低于10.00%。HCV抗体检出阳性1份,HIV和梅毒抗体均阴性。结论调查人群AIDS相关知识知晓率、安全套使用率、接受AIDS服务水平均较低,歧视现象较普遍,需继续深入开展有效干预防治工作,提高其AIDS防治知识水平和安全套使用率,减少危险行为和歧视现象。  相似文献   

20.
中国医务人员AIDS相关知识调查现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刘军  刘民 《中国艾滋病性病》2006,12(1):92-93,91
近年来,随着艾滋病(AIDS)在我国的流行,预防和治疗AIDS已经成为广大医务人员的重要工作内容。由于医务人员处于防治AIDS的第一线,且自身也面临着职业暴露艾滋病病毒(HIV)的危险[1],因此,了解医务人员的AIDS相关知识现况,开展有针对性的培训就显得极为重要了[2,3]。本文对1997~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