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柽柳抗肿瘤甾体和黄酮类化合物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对柽柳(Tamarix chinensis Lour.)抗肿瘤活性成分进行分离和鉴定。方法使用硅胶、SephadexLH-20、ODS和HPLC分离、纯化,利用NMR技术确定结构。采用MTT法和SRB法测定了所得化合物的抗肿瘤活性。结果分离鉴定了6个甾体类化合物和7个黄酮类化合物,分别为β-谷甾醇(β-sitosterol,1)、豆甾-4-烯-3,6-二酮(stigmast-4-ene-3,6-dione,2)、麦角甾-4,24(28)-二烯-3-酮[ergosta-4,24(28)-diene-3-one,3]、豆甾烷-3,6-二酮(stigmast-4-ene-3,6-dione,4)、豆甾-4-烯-3-酮(sitosterone,5)、胆甾醇(cholesterol,6)、5-羟基-7,4′-二甲氧基黄酮(5-hydroxy-7,4′-dimethoxyflavone,7)、山柰酚(kaempferol,8)、山柰酚-4′-甲醚(4′-methylkaempfero,9)、山柰酚-7-甲醚(7-methylkaempfero,10)、山柰酚-4′,7-二甲醚(4′,7-dimethylkaempfero,11)、槲皮素(quercetin,12)、槲皮素-3′,4′-二甲醚(3′,4′-dimethylquercetin,13)。结论化合物2,3,4,5和7首次从柽柳属中分离得到。体外抗肿瘤活性实验显示,在50mg·L-1下,化合物2,3,4和5对人肺癌细胞A-549显示有较强的细胞毒活性。  相似文献   

2.
滑桃树茎皮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滑桃树茎皮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硅胶、凝胶柱色谱法进行分离纯化,波谱法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滑桃树茎皮乙醇提取物的醋酸乙酯部分分离得到10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豆甾-4-烯-6α-醇-3-酮(1),豆甾-4-烯-6β-醇-3-酮(2),7β-羟基谷甾醇(3),7α-羟基谷甾醇(4),schleicheol 2(5),蒲公英赛酮(6),abbeokutone(7),β-hydroxypropiovanillone(8),邻香兰醇(9),单棕榈酸甘油酯(10)。结论:化合物1~5,7~9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3.
红花锦鸡儿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研究红花锦鸡儿(Caragana rosea)的化学成分。方法 用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光谱分析对化合物的结构进行鉴定。结果 从红花锦鸡儿茎的95%乙醇提取物的氯仿萃取物中分离得到5个甾醇化合物和1个三萜化合物,其结构分别鉴定为7α-羟基-β-谷甾醇(1)、7β-羟基-β-谷甾醇(2)、5α-豆甾烷-3β,6α-二醇(3)、β-谷甾醇(4)、胡萝卜苷(5)和齐墩果酸(6)。结论 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红花锦鸡儿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4.
毛茛科植物石龙芮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目的 :对毛茛科植物石龙芮Ranunculussceleratus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和结构鉴定。方法 :采用溶剂提取和各种色谱法分离得到 6个化合物 ,运用多种波谱技术 (EI-MS ,1H-NMR ,13C-NMR ,DEPT谱 ,NOE差谱 )鉴定其化学结构。结果 :6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豆甾-4-烯 3,6-二酮 (stigmasta-4- ene 3,6 dione ,Ⅰ )、豆甾醇 (stigmasterol,Ⅱ )、6 羟基 7 甲氧基香豆素 (isoscopoletin ,Ⅲ )、七叶内酯二甲醚 (scoparone,Ⅳ )、原儿茶醛 (protocatechuicaldehyde ,Ⅴ )和原儿茶酸 (protocatechuicacid ,Ⅵ )。结论 :化合物Ⅰ ,Ⅲ ,Ⅳ ,Ⅴ ,Ⅵ为首次从毛茛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5.
黄花紫玉盘枝、叶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黄花紫玉盘Uvaria kurzii枝、叶的化学成分.方法:硅胶色谱柱和Sephadex LH-20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结构.结果:分离鉴定了19个化合物,分别为β-谷甾醇十六烷酸酯(1),豆甾醇十六烷酸酯(2),β-乙酰谷甾醇(3),β-乙酰豆甾醇(4),三十四烷醇(5),三十二烷酸(6),β-谷甾醇(7),豆甾醇(8),5α-豆甾-3,6-二酮(9),5α-豆甾-22-烯-3,6-二酮(10),香草酸(11),原儿茶酸(12),N-(对-反式-香豆酰)酪胺(13),山柰酚-3-Oβ-D.(6"-O-对-香豆酰)半乳吡喃糖苷(14),山柰酚-3-O-芸香糖苷(15),芦丁(16),胡萝卜苷(17),L-白雀木醇(18),尿囊素(19).结论:化合物1~6,9,10,13,18,19为本科中首次分到;14~16为本属中首次分到;7,8,11,12,17为本种植物中首次分到.  相似文献   

6.
星宿菜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星宿菜95%乙醇提取物醋酸乙酯萃取部位中化学成分。方法:采用反复硅胶柱色谱分离化学成分,根据NMR数据和参考相关文献,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分离到9个化合物,分别为24-烯-环阿尔廷酮(1),24-乙基-Δ7,22-胆甾二烯-3-酮(2),正三十五烷醇(3),β-豆甾醇(4),24-乙基-Δ7,22-胆甾二烯-3β-醇(5),棕榈酸(6),异鼠李黄素(7),山柰酚(8)和槲皮素(9)。结论:化合物1~9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发现,化合物1,2,5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发现。  相似文献   

7.
刘青  刘珍伶  田瑄 《中国中药杂志》2008,33(9):1035-1038
目的:对从羽裂蟹甲草Cacalia tangutica中提取并分离的7个甾醇类化合物及2个香豆素类化合物的结构进行鉴定。方法:从地上部分的石油醚浸膏中分离得到了9个化合物,利用现代波谱技术MS,1H-NMR,13C-NMR,DEPT和化学方法对其进行结构鉴定。结果:这几个化合物分别为豆甾-4-烯-3β,6β-二醇(1),24-乙基-5α-胆甾-3β,5,6β-三醇(2),7β-甲氧基-豆甾-5-烯-3β-醇(3),7β-甲氧基-豆甾-5-烯-3β,22β-二醇(4),豆甾-5-烯-3β,7α-二醇(5),伞形花内酯(6),7-羟基-8-甲氧基香豆素(7)。结论:化合物1~5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8.
空心莲子草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研究空心莲子草Alternanthera philoxeroides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硅胶、Toyopearl HW-40,Sephadex LH-20柱色谱对该植物有效部位进行分离、纯化,根据波谱数据分析确定化合物结构.结果 从空心莲子草乙醇提取物的石油醚萃取层中分离得到12个化合物,分别为环桉烯醇(Ⅰ)、24-亚甲基环阿尔廷醇(Ⅱ)、十八烷酸(Ⅲ)、二十四烷酸(Ⅳ)、齐墩果酸(Ⅴ)、熊果酸(Ⅵ)、(24R)-5A.豆甾烷-3,6-二酮(Ⅶ)、豆甾烷-22-烯-3,6-二酮(Ⅷ)、α-菠甾醇(Ⅸ)、β-谷甾醇(Ⅹ)、(22E,20S,24R)-5α-8α-桥二氧-麦角甾烷-6,22-二烯-3β醇(Ⅺ)、豆甾醇-3-O-βD-吡喃葡萄糖苷(Ⅻ).结论 化合物Ⅳ、Ⅵ~Ⅷ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9.
箭秆风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箭秆风的化学成分。方法 :溶剂提取 ,大孔树脂、硅胶柱色谱分离 ,理化性质和光谱数据鉴定结构。结果 :分离鉴定了 4个化合物 ,为山柰酚-3-O-葡萄糖醛酸苷 (1) ,二十二烷酸 (2 ) ,3-羟基 豆甾-5-烯-7-酮(3)和β谷甾醇 (4)。 结论 :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得。  相似文献   

10.
豨莶草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俞桂新  王峥涛 《中国药学杂志》2006,41(24):1854-1857
 目的研究豨莶草乙酸乙酯部位中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等色谱技术分离和纯化化合物,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运用波谱技术解析鉴定结构。结果从豨莶草乙酸乙酯部位中分离得到7个化合物,其中1个查尔酮类化合物为3′,5′,β-三羟基-3,4,4′,α-四甲氧基查儿酮(3′,5′,β-trihydroxy-3,4,4′,α-tetramethoxy-chalcone,1),5个二萜类成分分别为奇任醇(kirenol 2),豨莶精醇(darutigenol 3),豨莶酸(siegesbeckicacid 4),对映-16β,17-二羟基贝壳杉烷-19-羧酸(ent-16β,17-dihydroxy-19-kauranoicacid 5),对映-17-羟基贝壳杉烷-19-羧酸(ent-16αH-17-hydroxy-19-kauranoicacid 6),1个甾醇类化合物为豆甾醇(stig-masterol 7)。结论3′,5′,β-三羟基-3,4,4′,α-四甲氧基查儿酮为新化合物。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大戟科(Euphorbiaceae)植物毛叶巴豆(Croton caudatus Geisel.var.tomentosus Hook.)茎中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硅胶柱,凝胶柱色谱等常规分离技术分离纯化化合物,根据现代波谱学技术(MS,1H-NMR,13C-NMR)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毛叶巴豆茎的体积分数9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1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三十六烷酸乙酯(ethyl hexatriacontanoate,1),棕榈酸(palmic acid,2),硬脂酸(stearic acid,3),浙贝素(zheberiesinol,4),香草醛(vanillin,5),香草酸(vanillic acid,6),丁香酸(syringic acid,7),二十八烷酸(octacosanoic acid,8),琥珀酸(succinic acid,9),肌苷(inosine,10),异橙黄酮(isosinensetin,11)。结论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4,7,9,10,11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得。  相似文献   

12.
黄秋葵石油醚部位化学成分的研究Ⅱ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黄秋葵石油醚部位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和鉴定.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重结晶等方法分离纯化,并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分析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黄秋葵石油醚部位分离得到14个化合物,分别为6-羟基豆甾-4-烯-3-酮(1),6β-羟基豆甾-4,22-二烯-3-酮(2),3β-羟基豆甾-烯-7-酮(3),3β-羟基豆甾-5,22-二烯-7-酮(4),豆甾-5-烯-3β,7β-二醇(5),豆甾-5,22-二烯-3β,7β-二醇(6),豆甾-4,22-二烯-3,6-二酮(7),豆甾-4,22-二烯-3-酮(8),麦角甾-7,22-二烯-3β-醇(9),环阿尔廷-25-烯-3,24-二醇(10),羽扇豆醇(11),橙酰胺乙酸酯(12),豆甾醇(13),棕搁酸(14).结论:化合物1~12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得到,也为首次从本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菜头肾的化学成分。方法 应用色谱技术对石油醚、乙醇提取物进行分离,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结构。结果 从中分离鉴定了9种成分,分别为hop-22(29)-ene(Ⅰ)、lupeo1(Ⅱ)、lup-20(29)-en-11,3β-diol(Ⅲ)、lup-20(29)-en-3-one(Ⅳ)、betulinic acid(Ⅴ)、(24R)-stigmast-7,22(E)-dien-3α-ol(Ⅵ)、(24R)-5α-stigmast-3,6-dione(Ⅶ)、β-sitosterol(Ⅷ)、3α-hydroxyhop-22(29)-ene(Ⅸ)。结论 这些化合物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4.
鸡骨香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研究鸡骨香的化学成分。方法 通过硅胶柱色谱及高效液相色谱等方法对鸡骨香进行分离,根据理化性质和光谱数据鉴定化学结构。应用白细胞弹性蛋白酶抑制剂高通量的筛选模型评价化合物的抗炎活性。结果 从鸡骨香中分离得到7个萜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cyperenoic acid(1);石岩枫二萜内酯B(mallotucin B,2);chettaphanin Ⅱ(3);chettaphanin Ⅰ(4);山藿香定(teucvidin,5);6-[2-(furan-3-yl)-2-oxoethyl]-1,5,6-trimethyl- 10-oxatricyclo[7.2.1.02,7]dodec-2(7)-en-11-one(6);penduliflaworosin(7);其中有2个化合物对人白细胞弹性蛋白酶有较强的抑制活性;结论 化合物3,5,6,7为首次从鸡骨香中分离得到,化合物3,7显示有抗炎活性。  相似文献   

15.
苣荬菜的甾体和酚类化学成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苣荬菜的甾体和酚类化学成分,为阐明其有效成分和植物化学分类学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硅胶、Sephadex-LH-20及Rp-18等柱层析色谱方法进行化合物的分离纯化,应用波谱解析和理化常数对照方法鉴定其结构.结果:分离得到11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麦角甾-6,22-二烯-3β,5α,8α-三醇(1),豆甾-5-烯-3β,7α-二醇(2),豆甾-5,22-烯-3β,7α-二醇(3),豆甾-7,22-二烯-3β,5α,6β-三醇(4),豆甾-6β-羟基-4,22-二烯-3-酮(5),谷甾醇(6),胡萝卜苷(7),异东莨宕葶(8),七叶内酯(9),大黄素(10),洋芹素(11)。结论:化合物1-5,8-10均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此类甾体和酚醇可作为该属植物化学分类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木蹄层孔菌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冯薇  杨峻山 《中国药学杂志》2010,45(20):1528-1529
 目的 研究木蹄层孔菌 [ Fomes fomentarius ( L.Ex.Fr.) ] 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反复硅胶柱色谱法、Sephadex LH-20 柱色谱法等进行分离纯化,并通过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进行结构鉴定。结果 从木蹄体积分数9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6个化合物,其中1个木脂素类化合物:泡桐素 (1);2个小分子芳香族化合物:原儿茶醛 (2),4-( 3,4-二羟苯基)-3-丁烯-2-酮 (3); 3个甾类化合物:5α,8α-过氧化麦角甾-6,22-二烯-3β醇 (4),麦角甾-7,22-二烯-3β醇 (5),β-谷甾醇 (6) 。结论 化合物1~4, 6均为首次从该真菌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7.
露水草中的植物甾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谭成玉a  李铣  刘宇a  b  肖皖  李宁  李伟b 《中国药学杂志》2009,44(13):979-981
 目的研究植物露水草中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多种柱色谱进行分离提纯,通过理化常数和光谱数据确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中得到2个植物甾醇类化合物;分别为5α-胆甾-7-烯-3β,22ξ-二醇(Ⅰ),5α-胆甾-7-烯-22ξ-醇-3-棕榈酸酯(Ⅱ)。结论化合物Ⅰ为一新天然产物,Ⅱ为一新化合物。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夏枯草Prunella vulgaris L.果穗中的化学成分.方法:用色谱法分离夏枯草的化学成分,用波谱法鉴定其结构.结果:从夏枯草果穗中分离并鉴定了8个化合物,其结构分别为2α,3 α-24-trihydroxyursa-1 2-en-28-oic acid-28-O-β-D-glucopyranosyl ester(1),rotundie acid 28-O-α-D-glueopyranosyl( 1→6) -β-D-glueopyranoside(2),槲皮苷(3),槲皮素(4),豆甾-7-烯-3β-醇(5),β-谷甾醇(6),豆甾醇(7),α-波甾醇(8).结论:化合物1~3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包疮叶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层析法进行分离,根据光谱数据鉴定结构。结果:从中分得6个化合物,分别为:22-O-(2-methylbutyryl)-28-al-12-en-olean-3β,16α-diol(1),22-O-hexanoyl-28-al-12-en-olean-3β,l6α-diol(2),l,12-bis(3,3′-dihydroxy-4,4′-dimethyl-5,5′-dimethoxypheny(l)dodecane(3)],3β,16α,22α,28β-tetrahydroxy-13β,28-epoxy-olean(4),(24R)-stigmast-7,22(E)-dien-3α-ol(5),(24R)-stigmast-7,22(E)-dien-3β-D-glucopyranoside(6)。结论:化合物1为一新的齐墩果烷型甙元,其它5个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得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