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 毫秒
1.
胃癌的远处隐匿型腹膜转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采用术中道格拉斯窝腹膜活检的方法确定胃癌隐匿型腹膜转移。方法 从1998年4月-1999年8月,选择我院16例术前、术中均无肉眼及用手可触及的腹膜远处转移的胃癌病例,行术中道格拉斯窝活检病理检查。结果 本组16例胃癌中有5例发生道格拉斯窝腹膜隐匿型转移,其侵犯深度均属S期病例,且淋巴结转移数目均超过7枚,属TNM分期中N2、N3期病例。结论 凡侵及浆膜的胃癌病例,即使在探查时未发现远处腹膜转移,术中也常规做道格拉斯窝腹膜活检,以发现有远处隐匿型腹膜转移的病例。  相似文献   

2.
细胞黏附分子与胃癌发生及转移关系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探讨细胞黏附分子在胃癌发生和转移中的作用.方法运用cDNA基因芯片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检测25例胃癌标本神经细胞黏附分子(NCAM)、细胞间黏附分子(ICAM)、血管细胞黏附分子(VCAM)的表达.结果 NCAM、ICAM及VCAM基因在25例胃癌患者中表达显著增高(Cy5/Cy3>2.0),胃癌转移组明显高于无转移组(P<0.05)和正常对照组(P<0.05),RT-PCR与基因芯片检测结果相同.结论基因芯片能够为胃癌的相关基因分析提供特异和可靠的数据,胃癌的发生和转移可能与胃组织中NCAM、ICAM、VCAM基因表达升高有关.  相似文献   

3.
腹膜种植转移是胃癌常见远处转移方式。作为胃癌终末期事件,发生腹膜转移的胃癌患者往往已经失去手术根治机会,即使行外科手术切除,远期预后仍不理想。近年来,随着腹腔镜技术、腹腔化疗、腹腔热灌注化疗等临床诊疗技术的应用与推广,在多学科诊疗模式及围手术期综合治疗策略的支持下,一部分已经发生腹膜转移的胃癌患者获得了根治性手术切除机...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胃癌患者腹膜微转移的相关因素及临床意义,为临床手术切除范围探寻理论依据.方法:应用CK19和CK20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62例胃癌患者横结肠系膜前叶、胰腺被膜、网膜囊后壁和盆底腹膜组织,并与HE染色及腹腔灌洗液细胞学检查对比.结果:62例胃癌患者的腹膜组织常规病理HE染色均未见癌细胞,免疫组织化学证实腹膜微转移阳性率为43.55%(27/62),远高于腹腔灌洗液癌细胞的14.52%(9/62).胃癌腹膜微转移与肿瘤的大小、浸润深度、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而与肿瘤的部位、患者年龄、性别无关(P>0.05).结论: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胃癌腹膜微转移,可为胃癌根治术术式的选择和术后综合治疗提供可靠依据.对于进展期胃癌患者,应常规腹膜取材检测微转移,多点取材有助于提高微转移检出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 筛选与胃癌腹膜转移相关的基因,为研究胃癌腹膜转移的机制提供参考.方法 建立裸鼠人胃癌细胞株SGC-7901皮下移植瘤模型,鼠间传3代后移植小瘤块到裸鼠胃壁,收集原发灶和转移灶标本.采用基因芯片技术筛选胃癌原发灶和转移灶间差异表达的基因,并用RT-PCR法检验基因芯片的结果.结果 共建立胃癌原位移植裸鼠15只,胃壁成瘤率为100%(15/15),腹膜转移发生率为40.0%(6/15).芯片杂交分析筛选出192个上调基因和139个下调基因;RT-PCR验证高表达的再生基因Ⅳ(Reg Ⅳ),结果与基因芯片检测情况相符.结论 胃癌原发灶与腹膜转移灶之间存在差异表达的基因,其中部分基因可能在胃癌的腹膜转移中起了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6.
胃癌腹膜转移是晚期胃癌患者死亡的首要因素,讲者系统阐述了目前日本和我国在预防和治疗腹膜转移研究中取得的进展,详细介绍了腹腔与全身性联合的新辅助化疗(neoadjuvant intraperitoneal-systemic chemotherapy,NIPS)的优势与临床效果。指明NIPS是治疗胃癌腹膜转移的一种安全、有效的转化治疗方案,部分患者可以获得转化手术治疗,甚至达到R0切除,显著提高了转化手术率,延长了患者的生存时间和改善生活质量。但NIPS也存在一些亟待研究的临床问题,尚需多中心、大样本量的随机对照研究进一步验证和解决。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腹膜乳斑与胃癌细胞在腹膜播散中的关系。方法 30只经环孢素A处理的SD大鼠分成3组,分别向大鼠腹腔内接种经溴脱氧尿甙(BrdU)标记的Sy86B裸鼠可移植性入胃癌细胞,数量分别为10^5、10^6和10^7。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癌细胞的分布,主数网膜乳斑或非乳斑区标记细胞的娄量,确定癌细胞的分布。结果 在乳斑或非乳斑区平均标记细胞数的比率分别是163:1(10^5)、280:1(1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缝隙连接蛋白基因43(Cx43)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及在胃癌腹膜转移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2000年1月至2008年12月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收治的32例诊断为胃癌合并腹膜转移患者的胃癌、癌旁及腹膜转移组织中Cx43的表达,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采用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Fisher确切概率法、X~2检验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Cx43主要定位于细胞膜和细胞质,Cx43在胃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34%(11/32),在癌旁组织中为100%(32/32),在腹膜转移组织中为94%(30/32),胃癌组织与癌旁组织Cx43的阳性表达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8.350,P<0.01),胃癌组织与腹膜转移组织Cx43的阳性表达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1.989,P<0.01);胃癌组织Cx43表达与患者性别、年龄无关(r=-0.030,-0.169,P>0.05),与肿瘤分化程度、组织学分型和淋巴结转移有关(r=0.750,0.642,-0.357,P<0.05).结论 胃癌组织中Cx43表达下调,腹膜转移组织中Cx43表达明显上调,可能是Cx43在胃癌腹膜转移中发挥正性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检测胃癌腹膜转移诊断的方法.方法 收集50例胃癌患者(胃癌组)及10例胃良性病变患者的腹腔冲洗液,并以胃癌原发灶组织标本作为对照.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标本中肿瘤标志物CEA,采用HE染色进行腹腔冲洗液细胞学(PLC)检查,同时分析上述资料的临床意义.结果 胃癌组腹腔冲洗液中CEA阳性表达率为54.0%(27例),明显高于PLC所检测的24.0%(12例)的阳性率(P<0.05).阳性检出率随着肿瘤浸润深度,TNM分期,胃壁受侵程度的增加而增加.胃癌组原发灶中CEA的阳性表达率为86.0%(43例),对照组腹腔冲洗液中CEA无阳性表达.结论 流式细胞术检测腹腔冲洗液中CEA可作为预测胃癌腹膜种植转移的手段.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细胞间黏附分子复合体表达与胃癌侵袭转移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胃癌组织与非肿瘤胃黏膜组织中的Syndecan-1、E钙粘素(E-cadherin)与整合素β3(integrin-β3)的表达。结果本组118例胃癌组织中Syndecan-1、E-cadherin的表达明显低于20例非肿瘤胃黏膜组织(P=0.000、P=0.000),其表达水平与肿瘤的浸润深度(P=0.000、P= 0.000)、脉管侵犯(P=0.000、P=0.000)、淋巴结转移(P=0.000、P=0.000)和远处转移(P=0.000、P=0.000)呈显著负相关;而integrin-β3的表达明显高于非肿瘤胃黏膜组织(P=0.000),其表达水平与肿瘤的浸润深度(P=0.000)、脉管侵犯(P=0.000)、淋巴结转移(P=0.000)和远处转移(P= 0.000)呈显著正相关。三种蛋白的表达均与胃癌的生长方式相关(P=0.000、P=0.000、P=0.015),而与分化程度无关(P=0.063、P=0.138、P=0.585)。Syndecan-1与E-cadherin两种蛋白表达水平呈显著正相关(P=0.000),二者与integrin-β3的表达水平均呈显著负相关(P=0.000、P=0.000)。单因素分析显示,Syndecan-1、E-cadherin蛋白低表达及integrin-β3白高表达患者的5年生存率均低于Syndecan-1、E-cadherin蛋白高表达及integrin-β3白低表达的患者(分别为12.8%及91.7%,P= 0.000;12.8%及93.6%,P=0.000;13.9%及72.8%,P=0.000)。COX模型多因素分析显示,Syndecan-1的表达水平可作为独立于胃癌生长方式、浸润深度、脉管侵犯、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等指标外的胃癌预后指标(P=0.000),而E-cadherin与integrin-β3能作为反映胃癌预后的独立指标(P=0.978、P=0.789)。结论Syndecan-1、E-cadherin蛋白低表达及integrin-β3蛋白高表达均与胃癌的侵袭与转移显著相关,可作为胃癌预后判断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1.
CD44与细胞的运动、肿瘤的发生、浸润和转移关系密切,与胃肠道肿瘤关系的研究已受到普遍关注。笔者综述近年关于CD44在大肠癌中的异常表达的有关文献,阐明其与肿瘤发生、发展、浸润、转移的关系,及其在大肠癌诊断和预后判断中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人乳腺癌细胞转移到人骨的乳腺癌骨转移小鼠模型中骨髓肿瘤干细胞表型CD44和CD24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50只SCID小鼠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其中实验组鼠背部植入人骨后随机均分3亚组:A组(MDA-MB-231干细胞亚群1×105个/只)、B组(同A组细胞1×106个/只)和C组(MDA-MB-231亲代细胞1×106个/只);对照组设为D组(阳性对照,未植入人骨,同C组细胞直接注射)、E组(阴性对照,植入人骨,生理盐水注射).各组8周后取人骨、鼠骨等行常规HE染色及CK、CD44、CD24、CXCR4、OPN免疫组织化学标记.Real-time PCR检测CD44、CXCR4、OPN的mRNA水平.结果 B组骨转移率最高(77.8%,P<0.05).B组中人骨转移灶CD44、CXCR4、OPN抗原表达高于C、D组骨中的表达(均有P<0.05);CD24抗原则在A、B组人骨转移灶中低表达与C、D组骨中的高表达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CD44mRNA表达水平是C组的15.2倍、D组的21.1倍;B组CXCR4mRNA表达水平是C组8.4倍、D组28.4倍;B组OPN-mRNA表达水平是C组4.8倍、D组11.6倍;而B组CD24的mRNA表达显著低于C、D组(均为30%).结论 利用MDA-MB-231肿瘤干细胞亚群(CD44+/CD24-)可制备高转移率的"人源性"乳腺癌骨转移模型,其机制可能与CD44高表达有关.骨转移相关基因CXCR4、OPN转录上调可能参与其过程.  相似文献   

13.
目的 CD44是细胞表面黏附分子,与乳腺癌的转移和预后关系密切,但其与乳腺癌化疗耐药的关系尚未明确。本研究主要探讨CD44与乳腺癌化疗耐药的关系。方法采用SP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73例乳腺癌患者肿瘤组织CD44的表达,分析新辅助化疗敏感患者与耐药患者化疗前后CD44的表达情况;用RT-PCR和流式细胞免疫的方法检测乳腺癌细胞株MCF-7与其对应的阿霉素耐药细胞株MCF-7/ADR在mRNA和蛋白水平CD44的表达,并分析其差异。结果乳腺癌新辅助化疗耐药患者化疗前肿瘤组织CD44表达强于化疗敏感患者(X^2=4.22,P〈0.05);耐药患者化疗后肿瘤组织CD44表达亦强于敏感患者(X^2=9.954,P〈0.01);化疗前后比较发现化疗后肿瘤组织CD44表达较化疗前增高(t=3.43,P〈0.01);耐药细胞株mRNA和蛋白水平CD44表达都升高。结论CD44表达与乳腺癌化疗耐药密切相关,可作为乳腺癌化疗耐药的预测指标,化疗可富集CD44阳性表达的肿瘤细胞。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乳腺癌中CD44+/CD24-/low的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应用双染免疫组织化学检测144例乳腺癌与30例乳腺良性肿瘤或正常乳腺组织中CD44+/CD24-/low的表达,收集并分析患者的临床病理和随访资料.结果 CD44+/CD24-/low在乳腺良性肿瘤或正常乳腺中表达率为0%~8%,乳腺癌中表达率为0%~75%.67例(46.5%)乳腺癌患者CD44+/CD24-/low表型的细胞>10%,余77例(53.5%)≤10%.CD44+/CD24-/low的表达高低在淋巴结转移(P<0.01)、病理分期(P<0.01)、HER-2表达(P<0.01)以及复发(P<0.01)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D44+/CD24-/low高表达的肿瘤复发时主要表现为远处转移,尤其是骨转移.CD44+/CD24-/low高表达和低表达的5年无病生存率为65%和82%(P<0.01),5年总生存率为68%和86%(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CD44+/CD24-/low的表达可能与乳腺癌的转移有关,有可能作为评估乳腺癌患者预后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乳腺癌组织中CD44+CD24-/low干细胞比例与各项临床指标的相关性.方法 新鲜乳腺癌组织标本68例.机械-酶法制成细胞悬液,流式细胞术检测CD44+CD24-/loe细胞的含量,探讨其含量与肿瘤分期、免疫组织化学、远处转移等的相关性.结果 (1)68例乳腺癌组织中的CD44+CD24-/low腺癌干细胞比例为0.1%~15.2%.(2)除ER组和远处转移组CD44+CD24-/low细胞的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外,年龄、肿瘤分期、腋窝淋巴结转移等组别,CD44+CD24-/low细胞的含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D44+CD24-/low乳腺癌干细胞比例与ER阴性表达、癌肿侵袭性和预后等临床指标明显相关.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 探讨CD44V8-10蛋白在胃癌中的表达与转移的相关性。方法 用SP免疫组化方法检测CD44V8-10蛋白在胃癌中的表达。结果CD44V8-10阳性表达与胃癌的部位、浸润深度无关(P>0.05),与胃癌的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有关(P<0.05)。结论CD44V8-10在胃癌转移中可能起一定作用,并可能对胃癌高危病人的预后判断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8.
CD44和 CD54在结直肠癌肝转移中的表达意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血清中CD44和CD54含量与结直肠癌肝转移发生发展的关系,寻找一个稳定的早期诊断结直肠癌肝转移的生物学指标。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方法(ELISA)检测38例结直肠癌和21例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以及40例健康成人(正常对照组)的血清CD44和CD54含量,并比较血清中CD44和CD54含量在治疗前后的变化。结果结直肠癌肝转移组和结直肠癌组血清中CD44和CD54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且结直肠癌肝转移组较结直肠癌组含量也明显增高。结直肠癌肝转移组和结直肠癌组治疗后的血清CD44和CD54含量比治疗前下降。结论CD44和CD54可以作为临床早期诊断结直肠癌肝转移的生物学指标,同时也可以作为监测结直肠癌和结直肠癌肝转移预后的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C044v6和CD44v8蛋白在膀胱尿路上皮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的相关性.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60例膀胱尿路上皮细胞癌和10例正常膀胱粘膜CD44v6和CD44v8蛋白的表达.结果 CD44v6在10例正常膀胱粘膜无表达,60例膀胱尿路上皮细胞癌中阳性表达23例(38.3%),阳性表达与肿瘤的病理分级,TNM分期相关.CD44v8在10例正常膀胱粘膜无表达,60例膀胱尿路上皮细胞癌中阳性表达是29例(48.3%),阳性表达与肿瘤的病理分级,TNM分期相关.结论 膀胱尿路上皮细胞癌组织中CD44v6和CD44v8有相关性,可作为判断膀胱尿路上皮细胞癌分级,分期的一个参考指标,联合检测可以可提高判断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20.
CD44s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标准型 C D44( C D44s) 在非小细胞肺癌( N S C L C) 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 N S C L C180 例和淋巴结 N S C L C 转移癌51 例的石蜡标本 C D44s 表达强度,并对180 例 N S C L C 的术中情况进行记录,对其中141 例病人进行随访分析。结果  C D44s 强表达的 N S C L C 多为Ⅰ期,术中淋巴结转移率及4 年转移率较低,病人生存期较长;淋巴结 N S C L C 转移癌的 C D44s 表达率较原发灶低。结论  C D44s 强表达的 N S C L C 病人多为早期,发生转移可能性较少,生存期较长,可能是 N S C L C 一个预后良好的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