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乳腺癌术后早期辅助化疗的安全性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6
目的 对乳腺癌术后立即辅助化疗的安全性进行探讨,方法 将32例行简化根治术的Ⅱ期乳腺癌患随机分为2组,分别于术的第1日和第8日开始辅助化疗,观察其对术后切口愈口状况、化疗反应情况和血清IL-2,sIL-2R的影响。结果 两组切口愈口状况无明显差异,化疗后2组均有少数患出现恶心、呕吐现象经对症处理后症状基本消失,白细胞水平下降不显,术后2组IL-2和sIL-2R的变化趋势相同。结论 乳腺癌术后选择疗效好、副作用小的方案化疗,不影响切口愈合,不增加术后并发症,对患的免疫功能影响不大,不会降低机体自射抗瘤能力,可提高乳腺癌的5a治愈率,减少术后复发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局部晚期乳腺癌新辅助化疗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110例局部晚期乳腺癌病例,行新辅助化疗CMF方案2周期,术后对患者进行随访.结果 未接受新辅助化疗者52例(47.3%),中位生存期为120个月,5年生存率为63%,10年生存率为54%;接受新辅助化疗者115例(52.7%),化疗方案均为CMF,化疗周期为2次;中位生存期为133个月,5年生存率为65%,10年生存率为44%.在有无新辅助化疗因素上,二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新辅助化疗后,认为病理有效的患者的无瘤生存率高于临床有效的患者、生存时间长于临床有效的患者,病理有效才能影响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究在新辅助化疗患者中,影像特征辅助分子分型预测乳腺癌预后的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3月—2015年3月该院收治的119例新辅助化疗乳腺癌患者DCE-MRI影像学检查,筛选具有代表性的影像特征,联合乳腺癌分子分型建立预测乳腺癌生存的拟合模型,通过与乳腺癌分子分型对肿瘤预后预测能力的比较,评估DCE-MRI在预测新辅助化疗患者生存上的价值。结果 多因素回归分析发现年龄、肿瘤分子分型、病理分期为影响乳腺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与乳腺癌预后相关的影像特征,包括肿瘤像素强度的均值、背景强化的均值、肿瘤的毛刺征和双侧不对称性。乳腺癌分子分型的预测模型AUC=0.634(95%CI:0.580~0.688),合并影像特征后,预测模型AUC=0.711(95%CI:0.672~0.749),远大于分子分型的预测模型,ROC曲线比较计算z检验值为3.042,P=0.003。乳腺癌分子分型的预测模型χ2=479.436,AIC=-621.269,P<0.001,联合模型的χ2=578.134,AIC=-1173.040,P=0.004。结...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乳腺癌患者术后辅助化疗护理措施对降低并发症以及提高患者术后耐受力的影响。方法对74例我院乳腺癌术后的化疗患者做好心理护理及功能锻炼、伤口护理等综合护理措施。结果全部74例患者全部完成化疗疗程,未出现化疗意外。结论对乳腺癌术后化疗的患者做好综合护理措施可以减轻患者痛苦,降低化疗药物副作用的发生,有效的提高乳腺癌患者术后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TEC化疗方案治疗术后三阴性乳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接受6个周期TEC化疗方案治疗的36例三阴性乳腺癌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近远期化疗疗效。结果:化疗后随访18~24个月,中位22.8个月;36例患者中30例未出现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总有效率为83.33%。主要不良反应包括中性粒细胞减少31例(86.11%),中性粒细胞减少性发热3例(8.33%),恶心、呕吐30例(83.33%),腹泻8例(22.22%),口腔黏膜炎5例(13.89%),乏力虚弱22例(61.11%),术后死亡1例,局部复发3例,远处转移2例,2年生存率为97.22%。结论:对三阴性乳腺癌(TNBC)在早期给予正确有效的治疗可显著提高患者的生存率,而目前蒽环联合紫杉醇的TEC辅助化疗有利于提高TNBC术后治疗效果,在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患者生存率等方面也发挥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和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乳腺癌术后开始化疗的时间与预后的相关性,探索更适当的开始辅助化疗时机。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辅助化疗的303例I-III期乳腺癌患者,分析其无病生存期(DFS)和总生存期(OS)。以手术后开始第1个周期化疗时间为起点时间,按起点时间不同方法分析,阶段时间为界:1~14d化疗组(1组);15~21d化疗组(2组);22~28d化疗组(3组);29~35d化疗组(4组);≥36d化疗组(5组)。结果无病生存期,在各组中无病生存期整体比较有差别(P=0.024)。各组的5年无病生存期分别为76.0%,85.2%,86.7%,63.8%,64.9%。总生存期整体比较无统计学意义。独立的预后因素中,年龄、肿瘤的大小、腋淋巴结转移数目、化疗药物四个自变量与无病生存相关;X2=11.316,P=0.023。结论乳腺癌术后需要接受术后辅助化疗的患者,术后在≤28d开始辅助化疗有益于无病生存期延长。术后辅助化疗最佳区间22~28d。其中年龄、肿瘤的大小、腋淋巴结转移数目、化疗药物四个自变量与病生存相关。 相似文献
7.
Her-2在新辅助化疗乳腺癌中的表达及预后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崔树德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03,6(11):1088-1089
1979年Fisher等[1] 首先报道了原发肿瘤切除对残存肿瘤细胞生长和增殖动力学的影响。此后 ,随着研究的逐步深入 ,新辅助化疗在乳腺癌治疗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已成为乳腺癌治疗的新趋势。新辅助化疗具有降低肿瘤分期、提高可手术切除率和保乳手术率、减少耐药细胞的出现等优点 ,更为重要的是它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理想的体内药敏模型 ,使进一步研究一些临床及生物学指标的预后及预期意义成为可能。Her- 2是乳腺癌患者一个重要的预后及预期因子[2 ] ,近年来虽有人报道它不但在腋淋巴结阳性乳腺癌患者中有重要的预后指标作用 ,还预示着这些患者…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新辅助化疗治疗三阴性乳腺癌的疗效及预后情况。方法选择102例乳腺癌患者,其中经病理组织学确诊的三阴性乳腺癌患者42例为观察组,非三阴性乳腺癌患者60例为对照组。观察并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新辅助化疗的疗效及预后情况。结果应用紫杉醇联合顺铂方案治疗42例三阴性乳腺癌患者,完全缓解率16.67%,总有效率64.29%,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00%、51.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复发转移率和无瘤生存率高,低于对照组(P〈0.05),化疗后不良反应情况主要为中性粒细胞、血小板、血红蛋白减少及消化系统不良反应,均能耐受,不影响化疗完成。结论紫杉醇联合顺铂用于三阴性乳腺癌新辅助化疗有较高的完全缓解率。 相似文献
9.
【摘要】 目的 探讨超声诊断对乳腺癌新辅助化疗(NAC)患者术后病理缓解程度及预后的预测价值。 方法 选取2016年3月~2018年10月在西安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实施乳腺癌NAC并择期手术治疗的患者82例,患者均在化疗结束后、手术前进行超声检查,根据Mliier&Payne分级将术后病理缓解程度分为组织学非显著反应组(NMHR组)与组织学显著反应组(MHR组)。术后患者均随访1年,根据患者生存情况分为生存组与死亡组。比较NMHR组与MHR组、生存组与死亡组的超声诊断参数差异。以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价化疗前超声诊断参数对术后病理缓解程度的预测价值,Logistic回归分析及ROC分析化疗前超声参数对死亡的预测价值。 结果 NMHR组的病灶直径、血流分级大于MHR组,搏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小于MHR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死亡组的病灶直径、血流分级大于生存组,NMHR组PI、RI均小于MHR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病灶直径预测术后NMHR的最佳截断点、灵敏度、特异度、AUC分别为6.45 cm、80.49%、70.73%、0.84;PI分别为0.58、85.37%、78.05%、0.90;RI分别为0.47、89.02%、86.59%、0.93;血流分级分别为1.88,80.49%、68.29%、0.78。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病灶直径、PI、RI、血流分级是影响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病灶直径预测术后死亡的最佳截断点、灵敏度、特异度、AUC分别为8.01cm、80.00%、76.25%、0.81;PI分别为0.38、82.50%、77.50%、0.88;RI分别为0.25、92.50%、82.50%、0.95;血流分级分别为2.01、73.75%、70.00%、0.75。 结论 超声检测参数可准确反应乳腺癌NAC后的组织学病理状态,病灶直径、PI、RI、血流分级是影响术后死亡的危险因素,对预测NAC术后病理缓解程度及预后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观察绝经前乳腺癌患者术后辅助化疗对其性激素和月经周期的影响,为临床选择综合治疗方案提供参考。方法应用回顾性分析及统计学方法,将97例绝经前乳腺癌患者按年龄不同分成3组,Ⅰ组:12例,年龄≤30岁;Ⅱ组:34例,年龄在31~40岁之间;Ⅲ组:51例,年龄≥41岁。分析不同组别在化疗过程中外周血血清雌激素(Eestrogen,E2)、孕激素(Progestin,P)、总睾酮(Testosterone,T)水平及其月经周期的变化。结果患者第一次接受化疗前,Ⅰ组患者血清E2、P、T浓度分别为:(283.73±53.12)pg/ml、(13.98±5.67)ng/ml、(48.64±16.73)ng/dl;Ⅱ组分别为:(278.86±59.36)pg/ml、(13.01±6.21)ng/ml、(46.32±17.09)ng/dl;Ⅲ组分别为:(243.11±90.12)pg/ml、(14.01±6.45)ng/ml、(43.89±18.88)ng/dl,各组E2、P或T间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随着患者接受化疗次数的增加,其血清中E2、P浓度在不同周期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即随着化疗周期的增加E2、P浓度逐渐降低;总睾酮(T)浓度在不同化疗周期间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即T并没有随着化疗周期的增加而发生改变。化疗周期结束后,患者发生闭经率为41.2%,未闭经组E2、P、T浓度分别为:(53.66±37.91)pg/ml、(5.34±4.22)ng/ml、(43.32±22.04)ng/dl;闭经组分别为:(12.21±5.64)pg/ml、(0.5±0.2)ng/ml、(103.2±29.88)ng/dl,两组E2、P或T间存在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即化疗诱导闭经后,患者血清E2、P浓度明显降低,血清T浓度显著升高。不同年龄组间闭经发生率及发生时间不同,患者年龄与化疗诱导的闭经发生率呈强正线性相关(r=1,P=0.016),年龄越大的患者接受化疗后,其发生的闭经可能性越大。患者年龄与闭经发生的时间呈强负直线相关(r=-0.99,P=0.031),患者年龄越大,其在化疗期间发生闭经的时间越早。结论绝经前乳腺癌患者术后接受辅助性化疗后,其血清E2、P浓度降低,T浓度反馈性增高,最终可引起患者闭经。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乳腺癌的辅助化疗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使乳腺癌的死亡率呈现下降趋势。究其原因,除早期诊断病例增多外,综合治疗的加强和完善是重要原因之一。因此,掌握乳腺癌的辅助化疗,对提高乳腺癌疗效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4.
新辅助化疗是针对未转移肿瘤 ,在局部治疗前 ,应用细胞毒性药物进行的全身性化疗。 2 0世纪 70年代 ,新辅助化疗的应用 ,使一些肿瘤病人得以器官保留 ,预后改善。尤其是乳腺癌的新辅助化疗已被广泛接受和普遍应用。虽然 ,新辅助化疗主要应用于无转移的局限性肿瘤 ,但就大多数病人而言 ,乳腺癌是一种全身性疾病 ,所以 ,化疗是乳腺癌治疗策略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新辅助化疗有助于尽早地进行全身治疗 ,同时 ,有助于对微转移灶进行更早、更有效的治疗。早期化疗能取得较高的临床和病理缓解率 ,随着肿瘤进展 ,其对化疗的敏感性降低 ,疗效下降 ,其…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Ⅱ期结肠癌术后辅助化疗疗效,并对影响预后的因素进行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辽宁省肿瘤医院肿瘤内科2006年1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118例Ⅱ期结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术后辅助化疗患者62例(化疗组),未进行术后辅助化疗的患者56例(未化疗组)。比较两组患者5年生存率,并对可能影响患者生存时间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化疗组与未化疗组5年生存率分别为83.9%和82.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高危Ⅱ期患者行辅助化疗比例显著高于低危患者(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T分期、组织分化程度、淋巴结检出数、癌胚抗原(CEA)水平是影响患者生存时间的重要因素(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淋巴结检出数及CEA水平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P<0.05)。结论术后辅助化疗可能使高危Ⅱ期结肠癌患者临床获益,淋巴结检出数及CEA水平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的研究进展。方法:从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的概念、适应证、常用药物及方案、疗效预测因子及其与保乳手术、前哨淋巴结活检的关系等方面总结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的研究进展。结果:新辅助化疗可降低临床分期,增加保乳手术机会,了解化疗药物敏感性,防止远处转移,但对前哨淋巴结活检的影响存在争议。结论:新辅助化疗是乳腺癌全身治疗重要的部分,但在如何选择高效的化疗药物、制订个体化方案、预测治疗效果等方面仍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7.
吴峰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10,5(6):522-524
目的探讨康艾注射液对乳腺癌术后辅助化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6例乳腺癌术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术后辅助化疗+康艾注射液)49例和对照组(术后单纯辅助化疗)47例。对两组患者化疗前后体重、生活质量和白细胞、血小板水平、CA-153值予以观察对比。结果实验组患者体重增加稳定率为81.6%,对照组为63.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生活质量(Karnofsky评分)实验组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外周血白细胞下降较实验组明显,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血小板下降明显(P0.05);实验组CA-153值较对照组下降明显,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康艾注射液配合乳腺癌术后辅助化疗,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减轻患者骨髓抑制,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本文旨在探讨新辅助化疗对于II~III期乳腺癌患者的治疗价值。方法选取2008年9月~2012年6月在我院经病理诊断确诊为可手术的乳腺癌患者80例,根据患者乳腺癌的分期平均分为两组:新辅助化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分析两组患者的术式选择、局部控制情况和5年生存率和无瘤生存率等。结果新辅助化疗组患者术前可保乳数为II期3例,治疗后升高到22例(III期患者12例),5年OS(总生存率)和DFS(无瘤生存率)为87.5%和72.5%。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新辅助化疗可提高患者的保乳率、降低患者肿瘤的局部复发及转移,提高患者5年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乳腺癌患者血清三叶因子1(TFF1)水平,并探讨血清TFF1水平与乳腺癌新辅助化疗效果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纳入90例乳腺癌患者(乳腺癌组)、30例乳腺良性疾病患者(乳腺良性疾病组)及30例健康体检者(正常对照组),并比较其血清TFF1水平,以及不同临床和病理特征的乳腺癌患者的血清TFF1水平。对69例临床分期为Ⅱ期~Ⅲ期的乳腺癌患者进行新辅助化疗,根据化疗效果分为有效组(32例)和无效组(37例),比较两组化疗前后的血清TFF1水平。比较血清高TFF1水平和血清低TFF1水平的乳腺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采用Cox单因素与多因素回归分析影响乳腺癌患者生存情况的因素。结果 乳腺癌组血清TFF1水平高于乳腺良性疾病组和正常对照组(均P<0.05)。临床分期Ⅲ期的乳腺癌患者的血清TFF1水平高于临床分期Ⅰ期患者,病理学分级Ⅲ期的乳腺癌患者的血清TFF1水平高于病理学分级Ⅰ+Ⅱ期患者(均P<0.05)。69例乳腺癌临床分期为Ⅱ期~Ⅲ期的患者化疗后血清TFF1水平明显低于化疗前(P<0.05);有效组与无效组化疗前血清TFF1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究术后辅助化疗对乳腺癌患者血糖的影响。方法:观察110例乳腺癌术后患者(排除合并糖尿病患者)化疗前、化疗后的临床资料及空腹血糖资料,比较术后辅助化疗前后患者的血糖水平。结果:110例乳腺癌患者辅助化疗前,102例血糖正常,8例空腹血糖受损。原血糖正常患者化疗后出现15例空腹血糖受损,4例糖尿病。而原空腹血糖受损患者,化疗后出现2例空腹血糖受损患者,3例糖尿病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对于化疗前血糖正常患者,根据化疗周期评定血糖状况,在接受4周辅助化疗的29例患者中,有3例血糖异常;在接受〉4周期化疗的73例患者中,有16例血糖异常,接受化疗周期不同,患者血糖水平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在化疗前血糖正常患者中,40例患者接受紫杉类或蒽环类药物治疗,有4例出现血糖异常。62例患者接受紫杉类及蒽环类药物治疗,有15例出现血糖异常,采取不同化疗方案患者血糖水平有差异(P〈0.05)。结论:对乳腺癌患者(非糖尿病患者)实施术后辅助化疗,可能会造成患者空腹血糖受损,甚至导致糖尿病。同时,在辅助化疗过程中,血糖异常的危险因素与化疗周期数长、化疗前空腹血糖受损等有关。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