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贺乐荷  邓勇峥 《眼科研究》1999,17(5):398-399
探讨老年性带状疱疹性眼病的临床特点,方法将21例老年性与20例成年组带状疱疹性眼病病例进行对比性分析。结果老年组并发症有结膜炎,角膜炎,巩膜炎,虹膜睫状体炎、青光眼,视神经炎,颅神经损伤。结论老年性带状疱疹诱因多,并发症多,易复发,治愈时间长。  相似文献   

2.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的眼部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丽 《国际眼科杂志》2009,9(2):393-394
目的:观察92例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患者的眼部表现。方法:回顾92例AIDS患者的眼部表现,对其眼部疾病类型进行分析。结果:92例中男69例,女23例,男女之比为3∶1;年龄15~49岁。眼部表现有眼部带状疱疹、角膜溃疡、虹膜睫状体炎、视网膜出血、视网膜棉絮状斑、巨细胞病毒性视网膜炎、眼部肿瘤等。结论:AIDS患者的眼部表现多样。对反复发作的虹膜睫状体炎、眼部带状疱疹、不易治愈的角膜炎、不明原因的非感染性血管病变性眼底病变等患者,要详细询问病史,必要时行AIDS的相关检查。  相似文献   

3.
丝裂霉素C在泪囊鼻腔吻合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邱四可  秦军  王皓月  姜克亮 《眼科》2000,9(6):351-353
目的 :探讨丝裂霉素C(mitomycinC ,MMC)对泪囊鼻腔吻合术的效果。方法 :将 92例 1 0 5只眼慢性泪囊炎随机分为MMC组 4 8例 55只眼和对照组 4 4例 50只眼 ,MMC组术中应用 0 4mg/mlMMC ,对照组未用MMC ,术后平均随访 2 9个月。结果 :手术成功率 :MMC组为 98 0 8% ,对照组为82 61 % (P <0 0 5)。吻合口开通率 :MMC组为 1 0 0 % ,对照组为 82 61 % (P <0 0 1 )。前后瓣膜愈合时间 :MMC组为 7 86± 2 75天 ,对照组为 7 2 2± 2 2 3天 (P >0 0 5)。吻合口出血发生率 :MMC组为3 62 % ,对照组为 2 %。结论 :MMC可作为治疗慢性泪囊炎的一种安全、简单、有效的辅助药物 ,明显提高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4.
降纤酶联合复方樟柳碱治疗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降纤酶联合复方樟柳碱注射液颞浅动脉旁皮下注射 ,对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的疗效。方法 :经诊断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的 2 6例患者给予降纤酶溶栓及复方樟柳碱颞浅动脉旁皮下注射治疗 ,疗程 18天~ 5 9天 ,平均 46天。结果 :治疗后视力显效率 76 9% ,有效率 92 3 % ,治疗前后视力有极显著差异P <0 0 0 1,视野缺损治疗前 79 73± 13 94( % )治疗后减少至 3 9 15± 19 96( % ) ,P <0 0 0 1有显著性差异 ,纤维蛋白原治疗前 3 79± 0 7( g/L) ,治疗后 2 14± 0 3 7(g/L) ,P <0 0 0 1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降纤酶联合复方樟柳碱治疗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 ,时效性强 ,疗效确切、安全、并发症少 ,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深外侧壁联合内侧壁眼眶减压术治疗甲状腺相关性眼病的临床治疗效果及安全性。

方法:分析我科既往住院患者病历,纳入2019-01/2020-05在我科住院的符合纳入标准的甲状腺相关性眼病患者17例。所有患者均在全身麻醉下行深外侧壁联合内侧壁眼眶减压术,比较患者术前术后的视力、暴露性角膜炎恢复情况、突眼度、眼压以及并发症情况。

结果:所纳入研究的对象中,有甲状腺相关眼病视神经病变(DON)8例9眼,术前的最佳矫正视力0.78±0.15,术后1mo 0.36±0.12,与术前视力相比有差异(P<0.01),术后6mo 0.38±0.12,与术后1mo无差异(P=0.594)。术前眼球突出度23.75±2.55mm,术后1mo为14.85±1.53mm,与术前突眼度相比有差异(P<0.01),术后6mo为14.60±1.64mm,与术后1mo基本保持稳定(P=0.658)。术前眼压25.56±3.23mmHg,术后1mo为18.42±2.35mmHg,与术前相比有差异(P<0.01),术后6mo眼压降至15.82±2.57mmHg,与术后1mo眼压相比有差异(P<0.01)。术前有暴露性角膜炎6例6眼,术后1mo有4眼好转,2眼治愈,术后6mo 6眼全部治愈。术后患者复视情况均有不同程度减轻,并有部分患者复视症状在此后6mo持续好转,未出现其他严重并发症。

结论:深外侧壁联合内侧壁眼眶减压术可以有效地改善眼突,对DON及暴露性角膜炎等严重并发症也有良好的疗效,并发症少,是治疗严重甲状腺相关性眼病的有效手术方案。  相似文献   


6.
正常人眼高阶像差及其年龄相关性改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正常人眼高阶像差的分布及其生理改变。方法 运用基于Hartmann -Shack原理的Asclepion波前像差仪 ,在原瞳暗视状态下 ,检测 1 51例正常人眼的波前像差 ,按年龄分为青年组 55例 (≤ 30岁 )、中年组 50例 ( 31~ 50岁 )、老年组 4 6例 (≥ 51岁 )。获得相应各年龄组的高阶像差值并将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青年组、中年组、老年组的三阶像差、四阶像差、球差、慧差分别为 :三阶像差 ,青年组 ( 0 .733± 0 .30 7) μm ,中年组 ( 0 . 81 6± 0 . 32 0 ) μm ,老年组 ( 1. 0 54± 0 .4 80 ) μm ;四阶像差 ,青年组 ( 0 . 4 2 1± 0 . 1 6 9) μm ;中年组 ( 0 . 51 0± 0 .2 0 1 ) μm ;老年组 ( 0 . 6 2 5± 0 .348) μm。球差 ,青年组 ( 0 . 96 0± 0 . 6 6 1 ) μm、中年组 ( 1 . 0 86± 0 .6 92 ) μm、老年组 ( 1 .2 78± 0 . 992 ) μm ;慧差 ,青年组 ( 0 . 971± 0 . 536 ) μm、中年组 ( 1 . 0 6 7± 0 532 ) μm、老年组 ( 1. 4 0 6± 0 .70 0 ) μm。经分析三阶像差、四阶像差、慧差、高阶像差RMS和总像差RMS均与年龄的成正相关 ,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 (P <0 . 0 5)。结论 正常人眼的高阶像差随着年龄的增大而增大 ,特别是三阶像差、四阶像差、慧差、高阶像差的均方根  相似文献   

7.
应用White Star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观察应用WhiteStar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老年性白内障各 3 0例 3 0眼分别应用配有WhiteStar的超声乳化机和不配有WhiteStar超声乳化机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人工晶体植入术 ,比较两组结果。两组术前指标无统计学差异。观察术后一天、一周视力 ,术后切口及角膜情况 ,并于术后三天查角膜内皮情况。结果 :两组术后一天视力WhiteStar组为 0 67± 0 18(术前为 0 15± 0 14 ) ,非WhiteStar组为 0 45± 0 2 2 (术前为 0 2± 0 19) ,均较术前明显提高 ,WhiteStar组视力恢复优于非WhiteStar组 (P =0 0 13 )。术后切口水肿WhiteStar组 2眼 ,非WhiteStar组 12眼 ,角膜水肿WhiteStar组 0眼 ,角膜后弹力层皱褶 4眼 ;非WhiteStar组角膜水肿 6眼 ,角膜后弹力层皱褶 5眼。术后三日角膜内皮计数WhiteStar组为 2 2 76 5 1± 3 99 82 (术前 2 484 3 6± 3 5 5 0 9) ,非WhiteStar组为 183 2 2 0± 45 2 3 2 (术前 2 44 6 2 4±3 14 12 ) ,WhiteStar组优于非WhiteStar组 (P =0 0 15 )。结论 :应用WhiteStar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由于节省了能量 ,对切口和角膜内皮损伤小 ,术后并发症少 ,视力恢复快 ,提高了手术的安全性和效率。  相似文献   

8.
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早期血-房水屏障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对血 房水屏障的影响。方法  16例 19眼非继发于剥脱综合征的青光眼患者全部行小梁切除术 ,分别测量术前、术后第 2、4、7天房水闪辉值及眼压。结果 小梁切除术前、术后第 2、4、7天房水闪辉值分别为 15 .0 5 0± 10 .346、30 .5 80± 2 1.4 35、2 1.72 0± 2 0 .0 6 1、16 .5 80± 12 .880 ,术前与术后第 2天、术后第 2天与第 7天的房水闪辉值不同 (P =0 .0 0 6、0 .0 12 ) ;术前与术后第 4天、第 7天的房水闪辉值之间无显著性差异 (P =0 .2 2 6、0 .781) ;术后第 2天与第 4天、术后第 4天与第 7天房水闪辉值亦无显著性差异 (P =0 .10 9、0 .35 0 )。术前、术后第 2天、第 4天、第 7天患眼眼压分别为 (2 3.2 95± 9.313)mmHg、(19.94 7±9.36 3)mmHg、(14 .6 79± 6 .4 19)mmHg、(13.36 8± 4 .95 5 )mmHg(1kPa=7.5mmHg) ,各时间点眼压与房水闪辉值之间无线性相关性 (P =0 .774、0 .5 2 8、0 .76 1、0 .739)。各型青光眼术前的房水闪辉值有差异 (P =0 .0 4 1<0 .0 5 ) ,术后各观察时间各型青光眼的房水闪辉值无明显差异 (P =0 .5 75、0 .4 84、0 .2 97>0 .0 5 )。结论 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早期血 房水屏障破坏 ,但这种破坏可以在短时间内恢复  相似文献   

9.
非穿透小梁手术术中和术后早、中期并发症及疗效分析   总被引:39,自引:3,他引:36  
Wang N  Wu H  Ye T  Chen X  Zeng M  Fan Z 《中华眼科杂志》2002,38(6):329-334
目的 评价非穿透小梁手术术中和术后早、中期并发症及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16 8例 (2 5 8只眼 )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 ,按年龄、性别、病情严重程度进行匹配后 ,随机分为两组 ,一组行非穿透小梁手术联合透明质酸钠凝胶植入术 (14 2只眼 ) ,另一组行小梁切除术 (116只眼 )。非穿透小梁手术组和小梁切除术组患者术前平均眼压分别为 (31 85± 4 83)mmHg(1mmHg =0 133kPa)和 (32 5 9± 4 6 2 )mmHg。对两组患者的术后眼压及术中、术后 3个月内的并发症进行对照研究。结果  (1)眼压 :非穿透小梁手术组患者术后 7、14d ,1、3、6个月时 ,平均眼压分别为 (6 6 7± 2 4 3)mmHg、(11 4 2± 2 89)mmHg、(12 5 9± 2 2 4 )mmHg、(15 4 5± 1 82 )mmHg、(17 99± 1 80 )mmHg ;小梁切除术组患者眼压分别为 (4 87± 1 6 5 )mmHg、(10 4 8± 2 38)mmHg、(12 0 1± 2 83)mmHg、(15 0 1± 2 6 6 )mmHg、(17 4 8± 2 97)mmHg。术前、后 1~ 6个月 ,两组患者眼压差异无显著意义(t=1 2 8、1 78、1 5 5、1 6 0 ,P =0 2 0 2、0 0 77、0 12 4、0 112 )。术后 7d及 14d ,小梁切除术组平均眼压低于非穿透小梁手术组 ,差异有显著意义 (t=7 0 3、2 89,P <0 0 0 0 1、P =0 0 0 4 )。 (2 )视力 :两组患  相似文献   

10.
正常眼压性青光眼中眼压与视野间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正常眼压性青光眼 (normalpressureglaucoma ,NPG)的眼压、视野和相互关系。方法 :分析 98例新诊断NPG患者的眼压曲线和视野状态。结果 :眼压曲线呈单峰式波动 ,双眼对称 ,总体平均水平位于 16mmHg上下 ,波动幅度 <2mmHg。患者男性眼压均值右眼为15 70± 2 5 7mmHg、左眼为 15 46± 2 %41mmHg ,女性右眼为 16 5 2± 1 97mmHg、左眼为 16 45± 2 0 1mmHg ,眼压与年龄相关不显著 (P >0 0 5 )。患者各相应年龄组的眼压均高于正常老年人 (分别P <0 0 2 ,P <0 0 1,P <0 0 0 1)。在 98例患者 196眼的视野中 ,5 2例患者为单眼损害 ,14 4眼的视野损害在损害形态和部位上与眼压升高的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 (hp -POAG)相符合 ,但旁中心损害侵入中心固视区者约占 2 2 2 2 %。在两眼视野损害相对轻重的划分中 ,视野损害不同分级状态下眼压的平均值、最高值和波动差二者间差异不显著 (P >0 0 2 ) ,单侧视野损害患者患眼与对侧眼眼压差异不显著 (P >0 0 5 ) ,但同侧视野损害较重且眼压较高眼数的构成比最大 ,约占 5 5 1%(P <0 0 1)。结论 :NPG患者的眼压状态在单值水平、波动幅度和双眼对称性上均与一般群体生理眼压相一致 ,但平均眼压高于年龄可比的正常老年人。视野损害特征与hp -POAG相符合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