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中国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不同基因分型的患者在基因变异谱系上的特点及其预后差异。方法:收集187例初治非特指型DLBCL患者,行淋巴瘤相关的高通量测序及免疫荧光原位杂交检测,根据基因变异结果进行基因分型,同时收集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不同基因分型DLBCL在基因变异谱系上具有较大异质性,其中EZB亚型治疗效果较好,而A53、N1、MCD亚型治疗效果较差。预后方面ST2、EZB亚型患者总体生存期显著优于N1、A53亚型。结论:不同DLBCL基因分型患者的化疗反应、总体生存期具有显著差异。DLBCL基因分型对中国患者的治疗决策及预后评估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2.
正1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分类诊断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虽是一类独立疾病,但存在明显的异质性,具有不同的临床表现、形态特点、免疫表型、分子亚群和临床预后。根据基因表达谱可将DLBCL分为至少3种亚型,分别为生发中心B细胞样(GCB)亚型、活化B细胞样(ABC)亚型及原发性纵隔B细胞淋巴瘤(PMBL),后两者统称为非GCB亚型。GCB-DLBCL预后较  相似文献   

3.
<正>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是成人淋巴瘤最常见的一种类型,异质性很大,临床疗效也有很大差异。基因芯片技术的应用,将DLBCL分为生发中心型(GC)和非生发中心型(non-GC),通常认为GC型预后好于non-GC型,但GC型DLBCL存在MYC基因重排时,5年无进展生存期和总生存期均下降一半以上〔1〕,若还伴有BCL-2或BCL-6基因重排,预后则更差。通常将MYC重排伴BCL-  相似文献   

4.
目的 筛选出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预后相关基因,明确预后相关基因表达水平与DLBCL患者预后及肿瘤浸润性免疫细胞(TICs)比例的关系,为DLBCL治疗提供新的靶点。方法 从GEO中获取GSE56315、GSE12453和GSE87371芯片数据,用R的“limma”包筛选出DLBCL预后相关基因。将GSE87371数据集中的预后相关基因根据表达量中位值分为高、低表达组,从R语言的“survival”包中提取高、低表达组5年OS率及95%CI,然后利用COX风险回归模型分析预后相关基因与预后的相关性,使用R语言的“for”循环分析预后不良相关基因与DLB-CL患者年龄、性别、临床分期等临床参数的关系。通过GSEA富集分析DLBCL预后相关基因在DLBCL中的相关信号通路。最后利用CIBERSORT算法计算DLBCL组织中TICs的比例,并分析预后相关基因表达水平与TICs比例的关系。结果 对GSE12353及GSE56315进行合并后的MERGE基因集进行筛选后获得DLBCL组织与正常组织的差异表达基因445个(上调基因301个,下调基因143个),从GSE87371数据集获...  相似文献   

5.
正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DLBCL)是非霍奇金淋巴瘤(non-Hodgkin's lymphoma,NHL)中最常见的亚型,是一种呈高度异质性且病死率较高的恶性肿瘤。DLBCL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近年来有研究表明,DLBCL的发病与乙肝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具有一定的相关性。本文就乙肝表面抗原(HBsAg)阳性(+)DLBCL的流行病学、分子遗传学  相似文献   

6.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 cell lymphoma,DLBCL)是成人淋巴瘤中最常见的一种类型,并且是一组在临床表现、组织形态和预后等多方面具有很大异质性的恶性肿瘤。在欧美国家,DLBCL的发病率约占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的31%[1],在亚洲国家占NHL>40%[2]。  相似文献   

7.
t(14;18)在滤泡型淋巴瘤的发病机制中起关键作用,它通过插入免疫球蛋白重链基因增强子而下调抗凋亡基因bc1-2的表达,约有1/3的原发性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可发现t(14;18)(q32;q21)及bc1-2基因重排。但是,是否t(l4;18)代表了一种新的DLBCL亚型,以及它在DLBCL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尚不清楚。最近发现2种DLBCL的亚型,一种具有正常B细胞生发中心即生发中心B细胞样(GCBL)表型,另一种具有活化的外周血B细胞表型即活化B细胞样(BCL)表型。作者检查了内布拉斯加州大学等医疗中心DLBCL患者的基因表达,以确定t(14;18)在其发病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正>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是非霍奇金淋巴瘤(NHL)中最常见的亚型,在欧美国家,DLBCL的发病率约占NHL的31%[1],我国DLBCL占B-NHL的45.8%[2]。根据基因表达谱可将DLBCL分为至少3种亚型,分别为生发中心B细胞样(germinal center B-like,GCB)亚型、活化B细胞样(activated B-cell like,ABC)亚型及原发性纵膈B细胞淋巴瘤(primary mediastinal B-cell lymphoma,PMBL),后两者统称  相似文献   

9.
正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 cell lymphoma,DLBCL)是非霍奇金淋巴瘤(non-Hodgkin's lymphoma,NHL)中最常见的类型,占成人NHL的30%~40%,属于侵袭性NHL。近20余年来,NHL的发病率逐年增高,美国癌症协会报告,常见恶性肿瘤中NHL发病率占3%,分别排第6位(男性)和第9位(女性)~([1])。DLBCL是一组在病理组织学形态、基因表型和临床表现上存在很大异质性的大B细胞增殖性病变。世界范围内NHL病理类  相似文献   

10.

弥漫大B 细胞淋巴瘤(DLBCL) 是一种高度异质性的疾病, 临床表现和预后差异较大。经典的预后评价系统 国际预后指数(IPI) 评分是基于年龄、疾病分期和体能状态等简单的临床参数, 由于其自身的局限性和利妥昔单抗 纳入DLBCL 的一线治疗, 经典指标的预后价值存在争议。随着对于DLBCL 认识的深入和新技术的出现, 越来越 多新DLBCL 预后评价指标涌现, 这些新指标的出现将更加有利于丰富和完善DLBCL 的预后评价系统, 以利于更 好的为患者提供精确的诊断分层和个体化治疗。  相似文献   


11.
肝细胞癌多基因表达异常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HBV感染是导致HCC的主要原因,其发生涉及到多基因表达的改变,单基因研究很难代表HCC基因变化的全貌,借助于DNA芯片这一高通量基因表达谱分析手段,有可能揭示HCC多基因表达异常的变化状况,探讨其相互关系及作用机制。我们应用含有18993个已知基因的Affymetrix U133plus 2.0芯片研究HCC患者及正常人肝组织基因表达情况,初步分析差异基因表达及其在HCC中的可能作用。[第一段]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原发于不同部位的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在基因变异谱系上的特点及其预后差异。方法:收集302例诊断为DLBCL患者的病理学资料,取活检的淋巴瘤组织进行靶向高通量测序及免疫荧光原位杂交检测,同时收集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原发于不同部位的DLBCL在基因变异谱系上具有异质性。其中原发骨组织及乳腺DLBCL中MYC易位检出率显著高于其他部位DLBCL,原发脾脏及乳腺DLBCL中BCL6易位检出率显著高于其他部位DLBCL。绝大多数原发睾丸、中枢神经系统、玻璃体的DLBCL携带MYD88 L265P、CD79B、PIM1及IGLL5突变。原发皮肤组织DLBCL多携带MYD88 L265P、CD79B及ETV6突变。此外,原发纵隔DLBCL在基因突变谱系上与其他部位DLBCL存在显著差异。在常规治疗方案下,相比于原发结内、韦氏环、纵隔的DLBCL,原发于胃肠道、中枢神经系统、睾丸等结外部位的DLBCL患者具有更低的5年总体生存期。结论:原发于不同部位的DLBCL在基因变异谱系及预后上的差异体现了其发病机制的差异,有助于人们识别DLBCL新的分子生物学亚类,并可以指导临床中DLBCL患者更精准的治疗及预后评估。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骨髓SHP-1基因启动子甲基化检测的意义。方法收集初治DLBCL患者骨髓标本37例,以正常骨髓标本20例作为对照,采用甲基化特异性PCR方法检测SHP-1基因启动子区域CpG岛甲基化状态,动态监测研究组骨髓细胞形态学、骨髓活检及SHP-1基因甲基化状态,并随访观察。结果20例正常骨髓SHP-1基因启动子甲基化检测均为非甲基化状态,37例DLBCL患者骨髓11例检出SHP-1基因启动子甲基化,两者甲基化率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比较甲基化组和非甲基化组接受3个疗程CHOP后的缓解率及1a复发率,Ⅲ/Ⅳ期病例甲基化组缓解率低于非甲基化组,1a复发率高于非甲基化组(P〈0.05);随访期间,共12例患者最终出现骨髓SHP.1基因甲基化,其中4例经骨髓活检证实存在淋巴瘤细胞骨髓浸润,其他25例患者最终未出现骨髓SHP-1基因甲基化,且骨髓活检均未发现淋巴瘤细胞浸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SHP-1基因甲基化与骨髓受累相符率达33.3%。结论SHP-1基因甲基化检测可能为预测DLBCL患者预后和复发倾向及早期评价DLBCL骨髓受累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滤泡性淋巴瘤(FL)的免疫表型和遗传学改变。方法:连续性收集54例FL患者及27例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合并FL(DLBCL+FL),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B细胞淋巴瘤(Bcl)2基因、CD10、Bcl-6、多发性骨髓瘤原癌基因1(MUM1)和Ki67的表达情况,并采用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检测t(14;18)、Bcl-6和Myc基因重排情况。结果:FL1~2级23例,FL3级31例。FL的t(14;18)阳性率为53.7%,其中FL1~2级组阳性率为100%,而FL3级组阳性率为19.4%,明显低于FL1~2级(P=0.000 1)。FL的Bcl-6基因重排阳性率为14.8%,全部分布于FL3级,FL1~2级未见有Bcl-6基因重排。DLBCL+FL组的Bcl-6基因重排阳性率为37.5%,未见有t(14;18)。FL1~2级组的Bcl-2、CD10和Bcl-6均为阳性,MUM1多为阴性,44.5%的病例Ki67低表达。而FL3级组及DLBCL+FL组中CD10阳性率明显降低,Ki67均为高表达,大部分MUM1表达阳性。结论:FL1~2级组的t(14;18)阳性率高,免疫表型经典。FL3级组的t(14;18)阳性率则显著降低,而Bcl-6基因重排阳性率明显增高,CD10表达率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原发性胃淋巴瘤(PGL)内镜活检组织中凋亡抑制蛋白2-黏膜相关淋巴瘤转位基因1(API2-MALT1)融合基因检测的可行性,探讨该融合基因在PGL的表达及其在PGL诊断、治疗等方面的临床价值。方法对32例疑诊为PGL者进行超声内镜检查和黏膜活检,活检标本分别进行组织病理、免疫组织化学检查和用荧光定量RT-PCR测定API2-MALT1融合基因。总结、分析诊断明确的PGL中API2-MALT1融合基因的表达以及该融合基因与PGL诊断、分型和治疗等方面的关系。结果32例疑诊PGL者中14例经病理检查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查确诊为PGL,其中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MALT)淋巴瘤11例,胃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3例。API2-MALT1融合基因检测阳性5例,均为胃MALT淋巴瘤,约占胃MALT淋巴瘤(5/11)的45%。3例DLBCL患者API2-MALT1融合基因检测均阴性。API2-MALT1融合基因阴性组病变浸润深度和淋巴结浸润状况较阳性组严重。5例API2-MALT1融合基因阳性者中幽门螺杆菌(Hp)阳性2例,9例阴性者中Hp阳性5例。API2-MALT1融合基因阳性组5例行抗Hp治疗皆无效,但化学治疗有效;阴性组中5例Hp阳性者完全缓解2例,4例Hp阴性者抗Hp治疗无效。结论 API2-MALT1融合基因是胃MALT淋巴瘤的常见遗传学异常。内镜定位活检标本通过荧光定量PCR法检测该融合基因在临床上是可行的,该融合基因的检测对PGL诊断、治疗和预后评估均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16.
<正>双打击淋巴瘤(double hit lymphoma,DHL)是一类高侵袭性B细胞淋巴瘤,其细胞遗传学特征为伴有MYC和BCL2基因重排,或者MYC和BCL6基因重排。如果同时具有MYC、BCL2和BCL6基因重排,则为三打击淋巴瘤(triple hit lymphoma,THL)。这部分患者曾被看做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 cell lymphoma,DLBCL)中一个预后很差的亚  相似文献   

17.
<正>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是成人非霍奇金淋巴瘤(NHL)中最常见的一种类型,是一种在临床表现、病理学形态、治疗及预后等方面具有很大异质性的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在亚洲国家淋巴瘤中大于40%,多见于中老年人,中国人群中40~50岁居多;而在西方国家中约占NHL的31%,占B细胞肿瘤的37%,欧洲和美国每年发病率为15~20/10万人群〔1〕。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技术融合计算机断层扫描(PET/CT)是目前惟一采用解剖  相似文献   

18.
目的:应用基因芯片技术研究原发性肝细胞癌组织中的差异基因表达谱改变,以寻找肝细胞癌相关基因。方法:抽提正常肝组织和肝癌组织中的mRNA来制备探针,经杂交、洗涤后,通过计算机扫描分析正常肝组织和肝癌组织基因表达谱的差异情况。结果:在10000个候选基因中,筛选出102条差异表达基因,表达上调的有42条,表达下调的有60条。未知基因12条。结论:基于DNA微阵矩技术的肿瘤基因表达谱分析能够高通量筛选与肝癌发生发展相关的基因。  相似文献   

19.
应用DNA微阵矩技术研究乙型肝炎肝硬化组织差异基因表达谱改变,以寻找肝纤维化相关基因,探讨肝纤维化的发病机理。抽提正常肝组织和肝硬化组织中的mRNA来制备探针,经杂交、洗涤后,通过计算机扫描分析正常肝组织和肝硬化组织基因表达谱的差异情况。在10000个候选基因中,筛选出99条差异表达基因,表达上调的有45条,表达下调的有54条。其中未知基因9条。因此基于DNA微阵矩技术的肝纤维化基因表达谱分析能够高通量筛选与肝纤维化发生发展相关的基因。  相似文献   

20.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是非霍奇金淋巴瘤(NHL)中最主要的亚型,占成人NHL的30%~40%[1]。临床上75%初诊DLBCL患者已为Ⅱ~Ⅳ期,而且DLBCL中一半患者年龄>60岁,CHOP方案目前为公认的治疗DLBCL标准方案,但老年患者诱导治疗缓解率低。强烈化疗虽可以提高年轻患者的治疗效果,但老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