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探讨主动脉夹层(AD)的诊断治疗方法,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对1997年3月-2007年11月确诊的36例AD病人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6例病人临床表现多样,胸痛为常见首发表现,少部分病例以并发症为首发表现,误诊率高达30.6%。高血压是导致AD发生的常见原因。超声心动囹、螺旋CT和磁共振成像(MRI)联合应用有助于快速诊断。治疗早期静脉应用美托洛尔和硝普钠,联合口服降压药,使血压降到120/80mmHg(1mmHg=0.133kPa)以下。病情稳定后行手术或介入治疗。结论AD症状呈多样性,它的形成与高血压有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2.
主动脉夹层22例诊治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探讨主动脉夹层(AD)的临床特点,提高对本病的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2例AD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AD多以剧烈疼痛为首发症状,胸痛最为常见,并伴随多种非特异性临床表现。本组首诊误诊率高达36.4%(8/22例),其中误诊为急性心肌梗死4例,误诊为急性胰腺炎、急性胆囊炎、胸膜炎、肾结石各1例。经药物治疗,16例(72.7%)病情逐渐稳定,其中5例随后行手术或介入治疗而治愈;6例(27.3%)死亡,5例死于于夹层破裂,1例死于急诊手术中。结论AD临床表现复杂,误诊率高,死亡率高,而早期的识别、及时的影像学检查和有效的治疗是改善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主动脉夹层106例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强化对主动脉夹层(AD)临床特点的认识,提高诊治水平,降低患者病死率。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06例AD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AD患者临床表现复杂多变。胸痛+背痛+腰痛104例(98.1%)为最常见症状,主动脉杂音(30.2%)为最常见体征。内科、外科、介入三种治疗方案与患者的好转/治愈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对于有主动脉夹层常见临床表现者应及时进行CT等特殊检查,早期确诊,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主动脉夹层(AD)的病因、临床特点、诊疗方法及预后,提高早期诊断率,早期合理治疗以期改善预后。方法 分析28例AD的临床特点、诊断方法和误诊情况、治疗方法及近期预后。结果 28例AD临床表现多样,大部分病人表现为突发剧烈持续胸痛、腹痛,少部分表现为晕厥、腹部搏动性包块、胸腔积血等。病因由高血压引起23例占(82.14%),以中老年病人多见;马凡综合征引起者3例(10.71%),以青年病人多见。超声、螺旋CT和磁共振成像(MRI)3种技术联合应用有助于快速诊断和定位。本组误诊13例,首诊误诊率达46.43%(13/28)。住院治疗存活19例(67.86%),死亡9例(32.14%)。结论 主动脉夹层是少见和危险的疾病,高血压是引起中老年人主动脉夹层的主要因素,青年人主动脉夹层主要由马凡综合征引起。早期确诊、早期合理治疗是降低主动脉夹层病死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免疫球蛋白轻链型(AL型)淀粉样变性病累及心脏患者的临床特征、治疗和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近7年来确诊的AL型淀粉样变性病心脏受累的比例、心脏淀粉样变的临床特征以及治疗和预后。结果共有60例患者诊断为AL型淀粉样变,其中心脏受累36例(60%)。36例中有心功能不全表现者18例(50%)。心电图异常多表现为肢体导联低电压(47.2%)和伪心肌梗死改变(33.3%)。30例患者(83.3%)超声心动图有异常表现,多为室壁肥厚(63.9%)、心肌颗粒状回声(11.1%)、心房扩大(33.3%)及舒张功能不全(30.6%)。中位存活时间为13.9个月。结论AL型淀粉样变性病累及心脏并不少见,临床表现以室壁增厚、舒张功能不全为特征,预后不良,早期诊断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6.
气管支气管转移癌6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Bai C  Huang Y  Li Q  Xu H  Yao XP  Liu ZL 《中华内科杂志》2007,46(10):806-809
目的探讨气管支气管转移癌(EEM)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62例经支气管镜及病理明确诊断的EEM的临床资料,包括临床表现、分期、病灶数目与分布、治疗及其预后。结果(1)EEM的原发肿瘤以乳腺癌(17.7%)、结肠癌(17.7%)、食管癌(14.5%)多见。(2)咳嗽(83.9%)、咯血(61.3%)、气急(46,8%)、胸痛(29.0%)、发热(17.7%)为其常见症状。54例(87.1%)患者胸部x线有异常表现,62例(100%)患者胸部CT有异常表现。(3)支气管镜检查发现,62例患者有76个腔内病灶,其中气管内病灶19个,右侧支气管病灶31个,左侧支气管病灶26个。Kiryu分型,Ⅰ型病灶22个(28.9%),Ⅱ型18个(23.7%),Ⅲ型11个(14.5%),Ⅳ型25个(32.9%),各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62例患者中死亡54例(87.1%),中位生存时间9.8个月。Ⅰ型中位生存时间7.0个月,Ⅱ型6.0个月,Ⅲ型10.0个月,Ⅳ型16.5个月,Ⅳ型与其他3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多因素分析显示,EEM的预后与原发肿瘤病灶是否手术、EEM病灶数及发现EEM后是否进行治疗相关。结论EEM可发生于气管、支气管的任何部位,支气管镜检查能明确诊断;虽有长期存活的病例,但EEM的预后较差,临床医师应高度警惕,早期诊断、积极治疗可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7.
主动脉夹层11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主动脉夹层(AD)的易患因素、临床表现、诊疗和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10例AD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AD发病率呈上升趋势。79例(71,8%)为DeBakey Ⅲ型夹层;80例(72.7%)合并高血压病;CTA和MRI诊断率均为100%。急性期死亡15例(13.7%),平均在4.5d内。21例(19.1%)行介入支架治疗,术中和术后近期均未发生不良并发症。结论:对疑诊AD者应尽快确诊并合理选择治疗方式,急性期CTA优于MRI,介入支架治疗能明显改善AD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后。  相似文献   

8.
主动脉夹层5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主动脉夹层 (AD)的临床特点、早期诊断及治疗。方法 :根据连续收治 5 0例主动脉夹层的临床资料 ,分析其临床特点、诊断、治疗及近期预后。结果 :38例 ( 76 0 % )首发症状是胸、背、腹等突然出现的剧烈疼痛。 4 7例 ( 94 0 % )患者的胸部X线片提示有纵隔影和 (或 )主动脉影增宽 ,39例( 78 0 % )患者超声心动图可见典型的夹层分离征象 ,X线计算机断层扫描或核磁共振成像诊断准确率要高于超声心动图。内科治疗 30d死亡率为 2 3 7% ( 9 38) ,手术治疗为 8 3% ( 1 12 )。结论 :AD的临床症状变化较多 ,诊断应结合各种辅助检查综合考虑。对于StandfordA型患者 ,可考虑尽早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9.
主动脉夹层5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目的探讨主动脉夹层(AD)患病的危险因素、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对诊断的意义及治疗情况。方法对2000年1月至2005年7月在我院确诊为主动脉夹层的5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6例AD患者临床表现多样,胸痛为常见首发表现,高血压是导致AD发生的常见原因。超声、螺旋CT和MRI三种技术联合应用有助于快速诊断和定位。结论AD的病因主要为高血压病,影像学技术是其主要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主动脉夹层的临床特征,急诊诊治及长途转运方法和注意事项。方法回顾性分析急诊确诊的11例主动脉夹层的临床资料。结果急诊入院11例患者以胸背腹剧烈疼痛为主表现9例(81.8%),腹胀2例(18.2%);血压增高9例(81.8%),双侧肢体血压或脉搏不对称5例(45.5%);超声心动图检查和主动脉Cr造影检查诊断的敏感性较高。内科药物治疗以美托洛尔及硝普钠联合治疗为主,急诊猝死2例,成功转诊9例。结论主动脉夹层首发症状以疼痛为主表现,但仍有部分为无痛性夹层,急诊早期准确诊断和强化内科药物治疗以及有效细致的转运措施可以提高主动脉夹层抢救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进一步提高对主动脉夹层(AD)的认识,减少误诊和漏诊。方法:对我院急诊内科、心内科、胸外科33例曾经误诊为其它疾病的主动脉夹层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3例中被螺旋CT证实16例(48.5%),磁共振证实10例(30.3%),彩色多普勒证实10例(30.3%),l例(3%)来不及检查,尸检证实。AD的临床特点:(1)50岁以上17例(81.8%);(2)伴高血压病24例(72.7%),动脉硬化25例(75.8%);(3)剧烈疼痛:都有剧烈疼痛,其中:胸腹痛29例(87.9%),腰痛8例(24.2%);(4)血压脉搏两侧不对称10例(30.3%),总误诊漏诊33例(100%),误诊时间(36.0±41.6)h,误诊疾病:心血管病10例(30.3%),消化系统疾病12例(36.4%),呼吸系统疾病8例(24.2%)。结论:熟悉主动脉夹层的临床特点,及时采用影像学检查方法,进行综合分析,可避免误诊和漏诊。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联合检测抗环瓜氨酸肽抗体(anti-CCP)与类风湿因子(RF)对类风湿关节炎(RA)早期诊断的意义。方法选取2008年1月—2009年1月收治确诊RA患者中随机抽取100人作为RA组,以健康人5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抗CCP抗体,采用速率散射比浊法检测RF。结果RA组的anti-CCP阳性率为67%,RF的阳性率为78%。对比分析发现RA患者血清中的anti-CCP对RA诊断的灵敏度比RF的灵敏度低,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而anti-CCP的96.0%的特异性比RF的88.0%要高,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两者联合检测灵敏度可提高,特异性可达100.0%。结论RF与anti-CCP联合使用可进一步提高RA诊断的灵敏度和特异性,有利于对RA的早期检出。  相似文献   

13.
目的 通过对19例肠结核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探讨如何提高对该病的诊治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2010年10月住院确诊的肠结核患者的资料,包括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结肠镜检查及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 19例患者中男性9例,女性10例,年龄16-64岁,出现症状至前来就诊时间为6天-33个月.最常见的症状为腹痛...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主动脉腔内隔绝术治疗老年急性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疗效。方法:32例老年急性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分为2组,接受主动脉腔内隔绝术治疗的24例患者为治疗组;采用内科方法治疗的8例患者为对照组,比较2组患者存活出院率。结果:在老年急性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中,治疗组存活出院率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83.33%vs 25.00%,P0.01)。结论:对老年急性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采用主动脉腔内隔绝术可以提高患者存活出院率。  相似文献   

15.
原发性恶性胃淋巴瘤(PMGL)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内镜和上消化道钡餐检查确诊率低。目的:了解PMGL的临床特点,以期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改善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上海仁济医院2000年9月~2006年2月收治的PMGL病例的病史资料。结果:共35例PMGL患者人选。主要消化道症状为上腹痛,伴全身症状者较少。内镜下溃疡型、弥漫浸润型和结节肿块型病变分别占67.7%、22.6%和9.7%,病变主要位于胃窦和胃体。内镜活检病理检查确诊率为54.5%。35例PMGL术后病理诊断均为B细胞性非霍奇金淋巴瘤,其中黏膜相关淋巴组织(MALT)淋巴瘤5例,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26例,DLBCL合并MALT淋巴瘤(DLBCML)4例。患者预后与肿瘤病理类型、临床分期和血清乳酸脱氢酶(LDH)水平有关(P〈0.05)。术后3年生存率为81.8%。结论:PMGL患者局部表现严重而全身状况良好。内镜下病变大、范围广且多部位侵犯。多点取材或“挖洞式”活检可提高内镜诊断率。治疗方案的选择应根据肿瘤病理类型、临床分期和是否存在幽门螺杆菌感染而定。  相似文献   

16.
重症肺结核并发呼吸衰竭7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星宇 《内科》2008,3(2):166-167
目的探讨重症肺结核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表现特征及治疗对策。方法回顾分析70例重症肺结核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临床资料及治疗经过。结果(1)重症肺结核合并呼吸衰竭以低氧血症为特点,同时伴有不同程度的高二氧化碳血症。(2)70例重症肺结核中以肺部感染为诱因者32例(45.71%),其他诱因为咯血14例(20.00%)、病灶进展13例(18.57%)、气胸11例(15.71%)。(3)70例均合并呼吸衰竭,其中Ⅱ型呼衰63例(90%),Ⅰ型呼衰7例(10%)。均有一种或一种以上并发症,多器官功能衰竭(MOF)33例(47.14%)。(4)经常规治疗70例中有51例缓解,19例死亡。第一次呼吸衰竭至死亡时间平均为2.6年,并发MOF者病死率高达82%。结论重症肺结核易导致呼吸衰竭,肺感染为最常见诱因,易并发多脏器功能衰竭,病死率高。及早发现肺内感染及呼吸衰竭,及早应用抗生素及综合治疗是抢救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78例脑寄生虫病病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近几年来脑寄生虫病的流行病学、临床特点、治疗和转归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2003年6月~2008年6月收治的脑寄生虫病78例。 结果  脑寄生虫病78例中, 男性52例, 女性26例, 平均年龄为(34.5±11.4)岁, 有食生肉史者占32.1%(25/78);脑囊尾蚴病占78.2%(61/78), 脑裂头蚴病占15.4%(12/78), 脑并殖吸虫病占3.8%(3/78), 脑弓形虫病占2.6%(2/78)。临床表现依次为癫痫、头痛、恶心、呕吐、视力及听力下降、面瘫、智能障碍等。其中内科保守治疗有效54例(69.2%), 内、外科联合治疗9例, 有效的7例。78例中42例首次就诊诊断为脑寄生虫病, 误诊率达46.1% (36/78)。 结论  脑寄生虫病的发病率与食生肉史有一定相关性, 临床上易误诊, 内、外科联合治疗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影响耐多药结核病患者规律服药依从性的相关因素,探讨改进服药督导方法及措施。 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患者用药依从性问卷,对78例耐多药结核病患者的用药依从性进行干预调查,发出78份问卷,回收78份问卷,有效问卷78份。将患者按登记号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39例),实验组平均年龄为(34.6±14.5)岁,对照组平均年龄为(35.3±14.7)岁,对照组采取常规用药督导模式,实验组在常规用药督导基础上采取层级管理督导。 结果 实验组耐多药结核病患者的完全遵照医嘱(简称“遵医”)的例数为28例,高于对照组的19例;实验组的不遵医例数为4例,少于对照组的11例,两组总体的遵医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234,P<0.05)。 结论 针对患者不同社会情况以及在治疗期间出现的不良反应、心理状况等,制定不同的护理干预措施,可提高患者的规律服药依从性,从而提高耐多药患者的治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