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痰浊阻肺型肺胀肺动脉顺应性血液动力学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肺阻抗血流图(IPR)、三尖瓣超声心动图右心时相(TV─echoRVTI)和右心导管术对比观察25例痰浊阻肺型肺胀患者的肺动脉顺应性(CPa)和血液动力学。结果肺动脉顺应性下降,肺动脉平均压升高。符合中医肺胀“痰瘀互结”、“肺朝百脉不利”、“助心行血功能”减退的病理机制,并为肺胀辨证提供了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2.
脱发的辨证是“以血为本,五脏相关”。其中心主血脉;肺主气助心行血,肺主皮毛;肾藏精,其华在发;肝藏血,主疏泄;脾统血,主运化。皆与头发有密切关系。临床不宜一味强调补血,宜四诊合参,详细辨别。  相似文献   

3.
脑与肺在生理病理上的关系密切。肺主气,维持着脑的正常功能活动,包括肺主宗气,为气血津液布散至脑提供了动力源泉;肺主营卫之气,为脑的功能活动提供了物质基础;肺主清阳之气,保证脑主五官七窍的功能正常。肺助心行血,朝百脉,保证脑的正常血运。肺气的宣发和肃降调节着脑的生理功能。“脑肺相关论”作为中医学整体观的组成部分,强调重视脑与肺的相互联系,指出肺主气在脑生理病理中的重要地位,启示我们在对脑病的临床防治中应重视对肺主气功能的保护。  相似文献   

4.
吴明月  王德龙 《新中医》2020,52(15):54-57
《素问·灵兰秘典论》借以官职的隐喻方式阐明各脏腑的贵贱关系,强调了肺对心而言具有重要的辅佐作用。通过对"肺者,相傅之官,治节出焉"的诠释,揭示了"肺主治节"的含义,即肺能够调理和使心脏规律的活动。心藏神理论奠定了心为君主之官,而肺主气与心主血的关系,体现在"肺为相傅之官"能够助心行血,调节心脏活动的规律,并且与心神的调控有一定关系。因此,提出补肺助心法治疗心虚证,开鬼门、发汗法治疗心阳虚衰引起的水肿以及从肺论治情志病等诸多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启示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心肺同居上焦,肺主气,心主血,气为血帅。血载气行。肺主宣发肃降和朝百脉,能助心行血,为血液正常运行之必要条件;而正常的血液循环,也是维持肺呼吸功能正常的重要保证。因而在病理情况下,无论肺失宣肃还是肺气虚弱,发展到一定程度,均可不同程度影响心之行血功能,导致血行失常,郁滞为瘀;  相似文献   

6.
更年期高血压是临床上常见的疾病,严重影响女性生活质量以及身心健康。中医认为,女子以肝为本,以肾为先天,以血为用,以脾为生血之源,以心主神明主血脉,肺又助心行血,主一身之气。更年期女性,天癸将竭,五脏皆虚衰,脏腑功能失调,情志抑郁,急躁易怒,病情复杂多变,从五脏论治更年期高血压有其优势。  相似文献   

7.
尉中民教授临证治疗内伤杂病善于妙用旋覆花汤,认为疾病久治不愈入络,导致络脉瘀阻不通之证,可用旋覆花汤以散郁行气、通络化瘀。旋覆花汤一可行气助肺、宣发肃降,二可助心行血、合脉止痹,三可疏肝健脾、和胃止痛,四可疏肝理气、化痰祛瘀。临证灵活加减用药,每于内伤杂病治疗中取得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8.
“行血则便脓自愈,调气则后重自除。”缪仲淳此说世人无不奉为治痢之圭臬。然则如何行血、调气?对此,唐容川独具匠心,提出精辟的见解:行血宜以治肝为主,“知理肝之法,而治血痢无难”。调气须肝肺并调,盖“痢虽脾病,而其所以逼迫者,肝肺之咎也。知调肝肺,善调气矣”。唐氏鉴于理肝调肺治痢之方自古无之,遂自拟白头翁汤加石膏、知母、杏仁、桔梗、槟榔、柴胡、麦芽、当归、白芍、甘草等治之,轻者用小柴胡汤加归、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实验性“肺气虚证”SD大鼠进行球结膜和气管微循环以及“肺窗”血流状态观察发现:实验组大鼠球结膜微循环在形态积分、流速积分、流态积分和总积分上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气管微循环A/V比值.实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肺窗微循环观察.出现肺泡缺血区和血管扩张瘀滞区相间等现象.说明SD大鼠在“肺气虚”状态下,由于气虚推动血行无力,微血管存在“瘀血”征象.这与中医肺助心行血的理论相吻合.  相似文献   

10.
古人通过解剖观察,发现并认识了肺。认为“肺为分叶性器官,肺的重心在右”、“肺气通于天”、“肺朝百脉”等,这些与“肺主气,司呼吸”、“肺主表”、“肺辅心行血”等相关理论的建构有密切的联系。有些与现代解剖学的认识极为相似,认为现代解剖学对中医肺理论的进一步完善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古人通过解剖观察,发现并认识了肺。认为“肺为分叶性器官,肺的重心在右”、“肺气通于天”、“肺朝百脉”等,这些与“肺主气,司呼吸”、“肺主表”、“肺辅心行血”等相关理论的建构有密切的联系。有些与现代解剖学的认识极为相似,认为现代解剖学对中医肺理论的进一步完善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从肺主气论脑肺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脑与肺在生理病理上的关系密切.肺主气,维持着脑的正常功能活动,包括肺主宗气,为气血津液布散至脑提供了动力源泉;肺主营卫之气,为脑的功能活动提供了物质基础;肺主清阳之气,保证脑主五官七窍的功能正常.肺助心行血,朝百脉,保证脑的正常血运.肺气的宣发和肃降调节着脑的生理功能."脑肺相关论"作为中医学整体观的组成部分,强调重视脑与肺的相互联系,指出肺主气在脑生理病理中的重要地位,启示我们在对脑病的临床防治中应重视对肺主气功能的保护.  相似文献   

13.
系统在血行、免疫、神经调节等方面占有重要位置。祖国医学有“肺主治节”“助心行血”“百脉皆取气于肺”之说,为呼吸道给药治疗多种肺系疾病提供了理论依据。近来文献报道,呼吸道给药在支气管哮喘、急慢性咽炎、急慢性鼻炎、鼻息肉、肺炎等多种肺系疾病防治中被广泛应用。其优点有:①直接局部用药,药物浓度高,作用迅速,副作用小。稳定性好,疗效显著。②用药剂量小(一般仅为口服量的1/2~1/20)节省经济。③对其它方式给药可起到协同作用。1 哮喘  哮喘是常见的呼吸道疾病,病机复杂,起病急,发作快,往往迁延不愈,不…  相似文献   

14.
肾性贫血是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疾病发展过程中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主要表现为由促红细胞生成素合成减少而引起的一系列贫血症状。病变脏腑与心肝脾肺肾五脏均相关,心主生血、主行血,与血液的生成和运行息息相关;肝主疏泄,促进血液的运行和输布,贮藏血液,调节血量,防止出血;脾主运化、主统血,为血液的化生提供原材料,并统摄血液不溢于脉外;肺朝百脉,主治节,助心行血,推动血液的运行;肾主藏精,主骨生髓,精髓为化生血液的基本物质之一,为血液化生提供原材料。故在诊治肾性贫血时,从五脏入手,准确辨别病变脏腑以及相关证型,采取适当的中医药治疗,当起事半功倍之效。  相似文献   

15.
消渴病的基本病机是阴虚燥热。若肺阴亏虚,燥热内盛,影响肺主呼吸之功能,导致肺气壅塞,不能助心行血,可累及心君;若胃阴已虚,脾胃失于受纳,则气血生化乏源,可致气血亏虚,心失所养;肾阴亏虚,肾水不能上济于心,可致心肾不交,病变及心。对老年糖尿病并心功能异常心气虚证的患者,治疗上以补益心气为主;若为心阳不足之证,应注意温补心阳,但在温补时不宜过分辛燥或辛散,以免更伤阴液;心血瘀阻证治应活血化瘀;痰瘀阻脉证治疗上则应以活血化瘀及化痰为主。  相似文献   

16.
《素问·灵兰秘典论》说 :“肺者 ,相傅之官 ,治节出焉”。内经将肺比作一国之相 ,以治节概括其生理特点。治节 ,即治理调节。指肺有治理调节全身脏腑及其功能的作用 ,主要体现在 4个方面 :一是肺主呼吸 ;二是随着肺的吸吸运动 ,治理和调节全身的气机 ;三是助心行血 ;四是肺的宣发和肃降 ,治理和调节津液的输布、运行和排泄。浅析如下 :1 肺主呼吸主要体现在 2个方面 :一是通常情况下 ,人体的呼吸运动是有节奏地一呼一吸 ,人体通过肺 ,吸入自然界的清气 ,呼出体内的浊气 ,吐故纳新 ,使体内外的气体不断得到交换 ,所以《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相似文献   

17.
翁维良治疗扩张型心肌病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扩张型心肌病属疑难病,中医学在本病的治疗上具有一定优势。导师翁维良教授认为本病归属中医学"心胀"范畴,发病的根本原因在于心气不足。治疗应以益气养心,活血化瘀为治则。确立益气活血基本方,临床上根据阴阳气血受损之不同加以调整,灵活应用。治疗时重视后天脾胃的调养,通过补益脾气,恢复气血之生化,助心行血。同时注重养心安神,安抚被扰之心神。  相似文献   

18.
白钢 《中草药》2013,44(9):1069-1077
藏象理论认为“肺主气司呼吸,主宣发肃降”,如何将中医药理论与现代生理和病理学相结合,用现代科学诠释中医药理论一直是被关注的焦点.研究发现“宣肺解表”药物中存在着与肾上腺素受体信号转导相关的药效物质;而肺主宣发“宣散浊气、转输精微、宣发卫气、助心行血”的内涵又与肾上腺素受体调控的交感神经节后纤维所支配的效应器官的生理功能相吻合.围绕“肺主宣发”与肾上腺素受体及其信号通路之间的关联性进行论述,通过对“宣肺解表”在现代生物学理论上的演绎,旨在揭示其生理病理的分子机制与中药药效物质基础的具体关联,希望能更有效地发挥中医藏象理论对现代药物研发的指导作用.同时通过深入研究肺主宣发的理论,对于应用中医治肺理论指导由于环境、气候、生活方式等改变而导致的各种疑难疾患的防治以及临床治疗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王少华 《浙江中医杂志》2000,35(11):485-487
20 行血以止血中医治疗血证 ,其专藉凉营以冀“血得寒则凝”与用炭药以期“血见黑即止”等法 ,医者每恶其有“留瘀”之弊。“服寒凉药百不一生”的说法 ,虽非绝对公允之论 ,但以之为擅用凉血法者之棒喝 ,似属必要。缪仲醇氏治血三法 ,首条即指出 :“宜降气不宜降火”,继又指出 :“宜行血不宜止血”,可谓善治血证者。否则 ,见血止血 ,则咯血者往往因血多喉小 ,瘀不得出 ,留于肺络 ,久之将成损怯。反之 ,以行血化瘀法治咯血 ,则肺络中无瘀 ,因而也就无后患可言。王清任云 :“瘀化下行不作痨”,这是经验之谈。对于女科经漏者 ,用止血法亦常朝…  相似文献   

20.
为加快中医学基础理论现代化的步伐 ,进行了解密《内经》“气”理论探索。本文提出了《内经》“心主脉”与“行血之气”的现代含义应是心肌与血管平滑肌的收缩力 ,而“血帅之气”应是神经内分泌激素系统对血液循环的调控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