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探讨独生子女大学生森田质性格与其人格特征和心理健康的关系。方法采用森田质性格调查表、艾森克人格问卷(EPQ)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大学生独生子女进行测试。结果 1森田质性格在求助方式与父亲性格因素上存在差异(P0.05或P0.01);2森田质性格与N维度存在显著正相关(r=0.598,P0.01),与E维度存在显著负相关(r=-0.279,P0.01);不同人格类型森田质性格得分上存在显著差异(P0.01);3森田质性格与SCL-90总分、阳性项目数及9个因子都存在显著性相关关系(P0.01);有无明显心理健康问题者在森田质性格得分和N、E、P维度上存在差异。结论独生子女大学生森田质性格与人格特征和心理健康状况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自尊在大学生焦虑、孤独感与总体幸福感间是否存在中介效应。方法随机选取520名大学生,采用总体幸福感问卷(GWB)、孤独感量表(UCLA)、自尊量表(SES)以及特质焦虑量表(STAI)进行调查。结果①大学生总体幸福感水平与孤独感(r=-0.72)、特质焦虑(r=-0.75)呈显著负相关与自尊呈极显著正相关(r=0.67);自尊与孤独感(r=-0.56)、特质焦虑(r=-0.58)呈显著负相关;②自尊在焦虑、孤独感和总体幸福感间的中介效应模型拟合良好。结论自尊可以部分调节大学生在体验到负面情绪时对幸福感产生的负性影响。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大学生自尊、个体归因与主观幸福感之间的关系,为提高大学生生活质量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自尊量表、归因方式量表和总体幸福感量表,对深圳大学256名本科生进行调查。结果大学生的自尊、归因与总体主观幸福感在性别上无显著性差异(t=0.696,0.466,1.167;P>0.05);自尊对主观幸福感的各维度和总分相关并有显著预测作用(P<0.01);归因普通特殊维度与总体主观幸福感显著相关并有显著预测作用(P<0.01)。结论男女大学生总体主观幸福感没有区别,自尊与归因方式的不同对主观幸福感总体及各层面的预测作用不同,高自尊者可能比低自尊者产生更强的幸福感,个体归因为特殊性可能比归因为普遍性更容易产生主观幸福感。  相似文献   

4.
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及其与自尊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研究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及其与自尊的关系。方法应用主观幸福感问卷和自尊量表对298名大学生进行调查,在SPSS11.5中采用描述统计、t检验和积差相关进行分析。结果①大学生生活满意度、消极情感均低于中等水平,积极情感稍高于中等水平;②男生生活满意度显著低于女生,消极情感显著高于女生。独生子女生活满意度显著高于非独生子女,消极情感显著低于非独生子女;③自尊与生活满意度、积极情感均呈显著正相关,与消极情感呈显著负相关。结论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处于中等水平,并分别存在性别、是否独生子女差异。自尊对主观幸福感具有正向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大学生家庭功能、自尊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方法:采用家庭功能评定量表(FAD)、自尊量表(SES)和总体幸福感量表(GWB),对随机抽取的某高校261名在校大学生进行自填式问卷调查,采用SPSS 19.0分析数据。结果:女生自尊得分显著高于男生(t=-2.412,P0.05);主观幸福感和自尊得分,城镇学生与农村学生,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无显著性差异;问题解决、沟通、角色、情感反应、情感介入、行为控制和总的家庭功能与主观幸福感存在显著负相关(r=-0.163,-0.220,-0.142,-0.192,-0.154,-0.190,-0.222;P0.01),自尊与主观幸福感存在显著正相关(r=0.335,P0.01)。结论:家庭功能、自尊和主观幸福感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6.
唐山市大学生自尊与主观幸福感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唐山市大学生自尊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总体幸福感量表(GWB)与自尊量表(SES)对唐山市3所大学300名在校大学生进行调查,运用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Person相关分析和事后多重比较等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唐山市大学生总体主观幸福感不存在性别、独生与否、年...  相似文献   

7.
大学生学习倦怠、自尊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探讨大学生学习倦怠(包括情绪低落、行为不当、成就感低3个因子)、自尊以及主观幸福感的关系。方法采用学习倦怠量表、自尊量表以及主观幸福感量表对446名大学生进行测试。结果①学习倦怠存在性别差异,大学男生在学习倦怠的成就感低因子上显著高于大学女生;②大三学生在行为不当因子上显著低于大四学生,在成就感低因子上显著低于大一学生;③自尊在情绪低落与主观幸福感之间起到部分中介作用;而在成就感低与主观幸福感之间起到了完全中介作用。结论大学生学习倦怠与自尊及主观幸福感的之间关系达到显著水平,自尊在学习倦怠与主观幸福感之间起中介变量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大学上网行为与大学生总体幸福感、人格、自我和谐的关系。方法应用总体幸福感量表、艾森克人格量表和自我和谐量表、上网情况调查表对339名学生总体幸福感、人格及自我和谐、上网情况进行测量。结果适度健康使用网络有助于大学生健全人格的发展及幸福感提高。方差分析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上网时间不同的3类学生在总体幸福感、人格与自我和谐的发展各有特点。结论对待3类不同的学生应该辩证地认识网络的作用,采取不同的教育措施。  相似文献   

9.
10.
大学生个人自尊、集体自尊与自我和谐水平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大学生自我和谐与个人自尊、集体自尊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SCCS、SES、CSES对189名大学生进行调查,对数据进行相关和回归分析。结果自我和谐总分及其各维度与个人自尊、集体自尊之间,除自我刻板性与之无显著相关外,其余均两两相关且非常显著。回归分析表明,集体自尊对个人自尊回归效应显著,集体自尊对自我和谐回归效应显著。结论个人自尊对集体自尊与自我和谐的关系起了中介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高师生自我妨碍的特点以及与自尊、主观幸福感的关系和作用机制。方法采用自我妨碍量表、自尊量表和主观幸福感问卷对382名高师生进行施测。结果①高师生存在自我妨碍现象,来自城市的高师生的自我妨碍水平显著高于来自农村的;②高师生自我妨碍与主观幸福感中的积极情感、生活满意度及自尊呈显著负相关(r=-0.268,-0.146,-0.339;P<0.01),与消极情感显著正相关(r=0.312;P<0.01);自尊与主观幸福感中的积极情感、生活满意度呈显著正相关(r=0.19,0.21;P<0.01),与消极情感显著负相关(r=-0.347,P<0.01);③自我妨碍在自尊和积极情感、消极情感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R2=0.047,P<0.05;△R2=0.043,P<0.001)。结论自我妨碍在自尊与主观幸福感中的积极情感和消极情感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2.
大学生自我效能感与自尊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大学生自我效能感与自尊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自我效能感量表"及"自尊量表",对177名大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和自尊进行了测量。结果1大学生自我效能感性别差异不显著(t=-0.65,P>0.05),城乡差异也不显著(t=-0.37,P>0.05);2大学生自尊的性别差异显著(t=-2.09,P<0.05),而城乡差异不显著(t=-1.56,P>0.05);3大学生的自我效能感与自尊有显著正相关。结论自我效能感是影响大学生自尊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3.
大学生自尊与应对方式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大学生自尊与应对方式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修订后的Rosenberg自尊量表和大学生应对方式问卷对215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①大学生自尊发展整体呈上升趋势。②大学生较多使用消极的应对方式,而较少使用积极的应对方式。③大学生自尊与应对方式的求助、压抑、逃避、幻想、抱怨、退缩、问题解决维度的相关达到极显著。结论大学生自尊的高低对应对方式的采用有很大影响。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广西高校学生情商与主观幸福感、自尊之间的关系。方法:随机抽查广西两所大学大一至研究生共7个年级的364名学生作为调查对象,采用总体幸福感量表(GWB)、情商量表(EQ)、自尊量表(SES)进行测试,探析学生的情商表达,并对影响情商的相关指标进行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学生情商和主观幸福感呈正相关(r=0.114,P0.001),与自尊水平之间存在着负相关(r=-0.130,P0.001),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和自尊存在明显的正相关(r=0.119,P0.001)。结论:情商是变动因子,主观幸福感和自尊对其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5.
大学生主观幸福感与人格特征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23,自引:1,他引:22  
目的探讨大学生主观幸福感与人格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总体幸福感量表、幸福感指数量表和艾森克人格问卷对95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①医科大学生主观幸福感水平较高,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大致随家庭月收入的增加而呈上升趋势;②总体幸福感与精神质和神经质显著负相关;③大学生总体幸福感与幸福感指数、总体情感指数和生活满意度均呈显著正相关,具有较高一致性,相互间预测性较强。结论大学生主观幸福感与人格特征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大学生感戴与主观幸福感的状况及两者的关系。方法采用董霞修订的大学生感戴问卷,段建华修订的总体幸福感量表,对济南市3所大学580名学生进行调查,回收有效问卷521份。结果①大学生的感戴水平存在性别差异(F=8.25,P=0.031);②大学生感戴与幸福感中对健康的担心这一因子存在负相关,与总体幸福感及其它5个因子存在正相关。感戴与主观幸福感(t1=3.33,P1=0.005)及其因子精力(t2=2.55,P2=0.048)、对生活的满足与兴趣(t3=4.25,P2=0.002)、愉快的心境(t4=1.89,P2=0.007)、对情感和行为的控制(t5=0.04,P6=0.003)、紧张-松弛(t6=0.02,P2=0.037)间存在线性关系。结论女大学生感戴水平高于男大学生,大一新生比大四学生体验更强烈的幸福感;大学生的感戴状况可以预测幸福感,感戴水平越高,幸福感越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