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老年人直立性低血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直立性低血压在老年人群发生率约占20%~30%,其临床表现为头昏、乏力,甚至晕厥,尤其是不能解释的跌倒老人。低血压与直立性低血压的危险性还在于导致老年人骨折、心肌梗死、脑卒中,严重影响老年人生活质量。本文对其发病机理及防治方法作一综述。1 概念〔1~6〕正常人动脉血压水平是130/85mmHg左右(收缩压/舒张压)。收缩压低于100mmHg时称为低血压,而直立性低血压之含义则与之不同:当患者直立时,血压突然下降,临床可出现与其相应的脑血流灌注不足之症状如头晕、乏力、视力模糊、语言不清、平衡失调,…  相似文献   

2.
低血压患者,是指血压经常在90/60毫米汞柱(12.0/8.0千帕)以下,同时有头晕眼花、精疲乏力、头痛、健忘、心慌气短、睡眠欠佳等不适症状,还有的人怕冷喜暖、手脚发凉,容易发生虚脱。  相似文献   

3.
了解低血压     
低血压是指成年人血压长期低于90/60mm Hg,常见的有体质性低血压和体位性低血压。前者主要见于体质较弱的女性和脑力劳动者。一般症状不明显,但较重时会出现疲倦、头晕、健忘,还可能出现心前区憋闷。体位性低血压又叫直立性低血压,常在平卧、下蹲突然站起或长时间站立时出现,此时会出现眩晕等短暂性脑缺血症状。防治体质性低血压要忌偏食,饮食要荤素搭配,应摄取含蛋白质、铁、叶酸和维生素B12多的食物,加强运动锻炼能调整血压,体位性低血压患者从卧位、蹲位站起来时动作应缓慢。另外,体位性低血压也可因多种疾病或药物引起,如脊髓有病、内分泌功能紊乱、慢性营养不良或因服用降压药不当及过量等。因此应去医院查明病因后,再进行有针对性的治疗。  相似文献   

4.
对安徽省巢湖市1972例50岁以上农民血压水平进行现况调查的结果表明,在50岁以上农民中,原发性低血压的患病率为680%,其中老年期农民原发性低血压的患病率为512%,显著低于老年前期的872%(P<005)。原发性低血压的患病率随增龄而降低,女性低于男性(P<005)。研究提示,老年原发性低血压患病率变化趋势与原发性高血压相反。  相似文献   

5.
老年门诊病人直立性低血压的发生率为20%,75岁以上者高达30%。老年人的用药和疾病是发生直立性低血压的决定因素之一。本文着重讨论直立性低血压的病理生理、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本文旨在观察生脉注射液治疗高原低血压症的疗效,以更好地指导临床治疗。方法对112例高原低血压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6例给予生脉注射液50ml加入5%葡萄糖液500ml中静滴,每日1次,7天为1个疗程。对照组56例,给予能量合剂2支,加入5%葡萄糖液500ml静滴,每日1次,7天为1个疗程。治疗后第4、7天复测坐位血压,并记录症状改变情况和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8.2%,对照组总有效率76.8%。两组间疗效比较(χ^2=11.76,P〈0.01)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治疗后血压回升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P〈0.01),差异有非常显著性。结论在高海拔地区应用生脉注射液治疗高原低血压症的疗效满意,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7.
中国人群低血压患病率及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19  
方法:利用1991年全国血压抽样调查的资料,进行低血压的横断面分析。低血压的定义为:收缩压(SBP)≤98mmHg并且舒张张压(DBP)≤60mmHg。结果:男性和女性的低血压患病率分别为2.70%和7.36%,女性明显高于男性(P<0.01)。从低年龄组一高年龄组(15-、25-、35-、45-、55-、65-岁),低血压的患病率分别为7.62%、6.97%、4.40%、3.22%、2.65%、1.94%,随年龄的增加,低血压的患病率呈下降趋势。不同民族低血压患病率变异大。低血压患病率在地区分布上呈现南高北低的现象。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体重体数、饮酒、心率与低血压状态呈负相关,女性比男性更易低血压。低血压人群的脑卒中和心肌梗死患病率明显低于正常血压和高血压人群。提示:我国人群低血压的患病率变异较大,影响因素较多;低血压可能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但它对于健康的确切影响需要进行前瞻性才能证实。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保护性临时起搏对急性下壁心梗(AIMI)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再灌注低血压恢复时间和药物使用情况的影响。方法:在符合入选标准的AIMI,且成功完成急诊PCI的住院患者中,选择保护性起搏和非保护性起搏患者各52例,以收缩压〈90mmHg和/或舒张压〈60mmHg为低血压标准,两组分别有保护性起搏再灌注低血压组(23例),非起搏再灌注低血压组(16例)。观察两组再灌注低血压患者的药物使用情况以及低血压的缓解时间。结果:保护性起搏与非起搏再灌注低血压两组患者需要使用药物治疗比例无明显差别(78.3%比81.3%,P=0.820)。两组用药后低血压恢复时间亦无明显差别(〈5min恢复依次分别为92.3%,88.9%,P〉0.05)。结论:保护性临时起搏无减少再灌注低血压恢复时间及药物使用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神经原性直立性低血压是一组复杂的临床综合征,自主神经系统功能障碍是导致直立性低血压的主要原因,目前对其发病机制及诊治等方面均有了新的认识。本文对体位性心运过速综合征及神经介导性晕厥也作了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10.
答:体位性低血压,又称直立性低血压。诊断标准是体位变换为直立后3min内SBP下降幅度大于20mmHg,或DBP下降幅度大于10mmHg。体位性低血压可见于各年龄段,常见于老年患者,特别是同时服用多种降压药的老年患者。体位性低血压可由多种原因造成,血压调节过程中任何环节障碍,均可能造成体位性低血压,最常见的原因是自主神经调节障碍。  相似文献   

11.
颈动脉支架置入术后发生持续性低血压的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颈动脉支架置入(CAS)术后发生持续性低血压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行颈动脉颅外段支架置入术的患者105例。根据患者术后的血压状况,将其分为无低血压者、短暂性低血压者(收缩压〈90mmHg,或平均动脉压〈50mmHg,持续时间〈24h)及持续低血压者(上述低血压状态持续时间超过24h)。采用Cox多元回归法分析颈动脉支架置入术后发生持续性低血压的危险因素。结果105例患者中,术后29例(27.6%)出现短暂性低血压;16例(15.2%)出现持续低血压状态,其中3例低血压状态持续超过10d。16例持续低血压状态的患者持续时间为Md=3d(1~21d)。单因素分析发现,高龄(年龄〉75岁)、术前有低血压病史、狭窄程度≥80%、使用球囊后扩张、使用激光雕刻支架、操作时间超过1.5h与术后发生持续性低血压状态有关(P〈0.05)。经Cox比例风险分析并校正年龄和性别因素后,术前低血压病史(RR=4.53;95%CI1.39~9.72;P=0.008)、狭窄程度≥80%(RR=4.09;95%CI1.27~8.97;P=0.014)、使用球囊后扩张(RR=3.57;95%CI1.13~7.25;P=0.025)和操作时间〉1.5h(RR=4.87;95%C11.81~9.55;P=0.004)为术后发生持续性低血压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术前有低血压病史、重度颈动脉狭窄、使用球囊后扩张和介入治疗操作时间较长的患者,术后更容易发生持续性低血压。  相似文献   

12.
体位性低血压是一种常见的临床问题,多见于少年和老年人。休位性低血压可出现于下列情况: ①健康青年长时间站立可发生昏晕。妊娠、贫血、体力衰竭和静脉曲张可加剧之。②老年人体位性晕厥并不少见,据认为系脑血流自动调节丧失所致。20%的65岁以上老年人有体位性血压下降(下降20毫米汞柱或以上)。  相似文献   

13.
刘女士68岁了。近半个月来,她早餐后总会出现头晕、手脚无力的症状,需要躺下休息半小时后才能缓解。这天早餐还没吃完,刘女士突然眼前发黑,头晕得很厉害,休息后也未缓解。后由家人送往医院,测量血压为70/35毫米汞柱。刘女士觉得奇怪,平时因血压高服用降压药,今天早上降压药还没有吃,血压怎么就低了呢?事实上,刘女士患了一种老年人常见病——餐后低血压。  相似文献   

14.
本文论述了国外对直立性低血压在病因,发病机制及治疗方面的研究近况,强调了神经源性或非神经源性病因的确定对直立性低血压诊断及治疗的重要意义,也强调了个体化疗的重要性,指出,目前的治疗仅能减轻直立性低血压的症状,但未能逆转及稳定这种自主神经障碍的疾病进程。  相似文献   

15.
墨玺霞 《内科》2012,7(6):621-622
维持性血液透析是终末期肾病患者的最佳替代疗法之一,透析过程中约有20%~50%患者出现低血压,且常伴有明显的低血压症状,特别是老年人,若不及时抢救会导致心脏停搏n’。为预防低血压及意外的发生,笔者对血液透析患者低血压发生的原因及处理分析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6.
可调钠透析预防失衡综合征和低血压30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探讨可调钠透析预防失衡综合征和低血压的效果以及长期应用可调钠透析对血钠的影响。方法 将30例终末期肾功能衰竭(肾衰)患者随机可调钠透析组(A组)和恒定正常钠透析组(B组),分别进行可调钠透析与恒定正常钠透析,对比观察两组病人的失衡综合征,低血压发生率及血钠的变化。结果 A组进行血透786次,发生失衡综合征48例次(6.11%),发生低血压59例次(7.51%);B组进行血透665例次,失衡综合征及低血压发生率分别为123例次(18.50%),119例次(17.89%),两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01);两组透析前后比较和各组间血钠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可调钠透析能有效预防失衡综合征及低血压的发生,可使透析后血钠维持正常水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后低血压反应的原因及对策。方法:回顾总结100例患者PTCA后10例发生低血压反应的资料。结果: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后低血压反应发生率10%(10/100)。原因分别为:压迫穿刺动脉用力过度7例;拔鞘管局部疼痛刺激1例;穿刺部位大血肿1例;冠状动脉痉挛1例。结论:PTCA血管鞘拔除后低血压反应为迷走反射增强所致,通过正确处理可以迅速纠正。  相似文献   

18.
老年人餐后低血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餐后低血压(PPH)早在上世纪30年代已有报道,近20余年来才逐渐引起医学界的重视。PPH是一种常见的老年人疾病。目前认为,PPH是一种与直立性低血压不同的一种疾病,两者可能有共同的病理基础,在同一患者可合并存在。  相似文献   

19.
我科在1996—03/1998—03,共收治肾囊肿病人68例,所有病人均接受B超引导下囊腔内无水酒精的注射治疗,有6例病人发生了术后低血压,其中有1例78岁男性患者出现了低血压休克。此后在1998—03/2000—01间,我们加强了接受肾囊肿穿刺术病人术前、术后血压观察,共观察病人83例,其中女57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透析相关性低血压发生的病因,探讨针对主要病因进行个体化透析治疗在降低低血压发生率中的重要性.方法 对血液透析过程中发生低血压的21例患者进行自身前后对照分析,前1个月收集低血压患者的病因资料,第2个月为调整分析期,运用柏拉图分析法结合鱼骨图解析,找出低血压主要病因,针对主要病因进行宣教及调整治疗方案;第3个月再次统计低血压发生率及具体病因,比较干预治疗前后低血压发生率及病因的变化.结果 低血压主要病因是脱水量/干体重>5%、糖尿病、透析过程中进餐、透析前不合理服用降压药物等,21例患者干预前后2个月共行血液透析534例次,干预后低血压发生率明显下降,干预前后低血压发生率分别为7.7% (39/260)和3.3%(9/27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透析相关性低血压多出现在透析后3小时.结论 对不同患者寻找低血压病因,针对主要病因进行重点宣教及个体化透析,可明显降低血液透析过程中低血压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