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通过对蓟县地区人间布氏菌病(布病)疫情的调查,查明病例感染途径、发病和诊治经过、经济负担情况等,为制定布病预防控制相关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通过描述性流行病学进行疫情分析、就诊情况和经济负担,通过病例对照研究布病的危险因素。结果 2004-2009年无布病病例报告、2010年和2011年分别报告1例、2012年报告4例;6例病例中只有1例病例在就诊前即知晓布病;布病花费平均费用12060元。病例发病前均有羊、犬等家畜长期接触史,接触羊流产物能增加发病风险(OR值15.0,95%CI1.2~185.2,P0.05)。医疗机构对布病误诊率为66.67%(14/21)。结论天津市蓟县地区布病疫情有上升趋势,提高医务人员布病诊断知识和意识、加强对畜牧业养殖人员布病预防知识宣传是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2.
石家庄市手足口病重症病例流行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立  陆辉  李温  焦丁琦  苏彦龙 《中国妇幼保健》2013,28(24):3962-3965
目的:分析2010年石家庄市手足口病重症病例流行病学特征,探索手足口病重症患儿发病高危因素.方法:收集整理右家庄市2010年报告的手足口病病例流行病学调查表信息,应用描述性方法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早产、第二胎及以上、剖宫产、初次就诊于县级及以下医院、初次就诊未被确诊是重症手足口病病例的高危因素,与轻症手足口病相比重症病例主要表现为高热,多为丘疹、出疹持续时间短、神经系统症状多见、病程较长等临床特征.结论:应加强围产保健提高新生儿免疫力,通过培训加强县级以下基层医疗机构诊疗水平.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四川省2015-2017年布鲁氏菌病(布病)新发县(区、市)病例发现情况,为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收集布病发病及突发事件监测数据;以面对面访谈、在线调查等方式,收集病例流行病学特征、诊疗经历,以及医院、CDC布病实验室采样、诊断现状。结果 2013年以来四川省布病疫情上升明显,累计新发县(区、市)有103个。共调查23例新发县(区、市)病例,主要症状为发热,占91.30%(21/23);初诊医疗机构以县级及以下医院为主,占73.91%(17/23);初诊误诊率高达91.30%(21/23);发病到确诊的间隔中位数为52 d,最长142 d。病例布病知晓率为4.35%(1/23),与可疑牲畜接触中防护衣使用率为30.43%(7/23),手套使用率为8.70%(2/23),口罩使用率为4.35%(1/23),接触后使用消毒液洗手率为4.35%(1/23)。病例感染可疑牲畜均为羊,其中34.75%(8/23)为甘肃、青海等省份输入。调查临床医生295名,布病总知晓率为34.58%(102/295),相关知识培训率为58.31%(172/295)。调查33家医院,具备布病实验室诊断能力的仅占33.33%(11/33)。调查县级CDC 23家,具备布病实验室检测能力的占34.78%(8/23)。结论 四川省布病疫情防控形势较为严峻,新发县(区、市)病例初诊误诊率极高,诊断延迟明显,且布病知晓率低,自我防护意识差。临床医生布病知识知晓率低、培训不够;医院和基层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布病实验室诊断能力储备不足,为布病病例的早期发现、治疗及规范化管理等带来极大挑战。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深圳市福田区2013年麻疹流行病学特征及发病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为下一步防控提出建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描述深圳市福田区2013年麻疹流行病学特征;通过1:1配对病例对照研究,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比较麻疹病例组和对照组在户籍、本地居住时间、医院暴露史、麻疹患者接触史等可能影响因素的分布差异。结果福田区2013年麻疹报告发病率65.4/100万,发病高峰在夏季;人群集中在1岁组和≥15岁组,共占90.81%,外地户籍为主,96.56%病例免疫史为0剂或不详。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麻疹发病的影响因素有:疫苗接种(OR95%CI为1.205~18.783,P=0.026);户籍(OR95%CI为0.142~0.565,P=0.000);病前医院暴露史(OR95%CI为1.271~5.658,P=0.010)。结论深圳市福田区2013年麻疹高发,应重点关注1岁以下、15岁以上人群,特别是流动人群;麻疹发病的危险因素有:外地户籍、病前医院暴露史,保护因素有疫苗接种。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布病疫情,探讨布病发生的原因,提出控制措施。方法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中下载对鹤壁市2008-2013年报告布病病例数据疫情数据和个案调查信息,运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描述和分析,通过时间、地区、人群分布,流行特征揭示布病高发的可能原因。结果 2008-2013年鹤壁市共报告布病294例,主要发生在3~8月(69.05%),鹤山区、淇滨区、淇县发病较多,病例男女比为4.4∶1,以青壮年农民为主,羊只放养是主要感染途径(82.20%)。鹤壁市布病疫情存在持续升高趋势,农村养羊青壮年为主要发病人群,养殖、接羔为感染的主要途径,防护意识不强、病畜无害化未落实是持续主要原因,及时发现病例,减少慢性化是今后工作目标。结论鹤壁市布病疫情存在持续升高趋势,农村养羊青壮年为主要发病人群。应采取综合措施做好布病防控工作布病联防联控机制已经建立,但短期内畜间布病控制措施落实难度大,疫情不能有效控制,人间布病防控的主要措施为健康教育、及时发现病人、规范治疗、减少慢性化。这样,即使布病病例数不能大幅度减少,但仍然可以减轻患者负担,减少疾病造成的身体伤害。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伊川县2013年布鲁氏菌病(简称布病)发病、重点人群监测、羊只监测情况,对今后的布病防控工作提供借鉴和建议。方法对2013年有关布病资料进行了整理和分析。结果 2013年伊川县布病是近年来发病最多的一年,仍以散发为主,无季节性,以40岁以上人群发病较多。对重点人群1 369人进行血清学监测,阳性率2.34%。对布病患者、检测阳性人员、其他养羊户饲养的羊1 132进行检测,检出阳性羊104只,阳性检出率9.20%,3种不同类型的羊只检测阳性率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结论伊川县的布病疫情要引起高度重视,加强联防联控,加强畜间传染源的控制,降低人间布病的传播。  相似文献   

7.
目的调查北京市顺义区2010-2014年人间布鲁氏菌病(布病)的感染情况,了解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布病重点职业人群的血清标本进行虎红平板凝集试验检测,阳性或可疑标本进一步利用试管凝集试验判定。对高危职业人群布病感染情况及人间发病情况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2010-2014年顺义区共报告病例35例,呈逐年上升趋势(χ~2=15.002,P<0.05);农民发病病例占51.43%,71.43%的患者发病前有牛、羊接触史。累计检测高危人群1 025人,阳性20人,阳性率为1.95%,重点职业人群布病抗体阳性率呈逐年下降趋势(χ~2=16.960,P<0.05),其中直接接触牛、羊的职业人群布病抗体阳性率分别为4.37%和0.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031,P<0.05);农村地区、城区及城乡结合部职业人群阳性率分别为3.21%和0.48%,两地区布病抗体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807,P<0.05)。结论顺义区人间布病发病呈上升趋势,直接接触牛的人群为高危职业人群,应加强对顺义区重点职业人群布病的监测和健康宣传教育。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烟台市15岁以下儿童水痘发病特征及危险因素,为烟台市水痘防控工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收集2011-2015年烟台市15岁以下儿童水痘的发病特征进行描述性分析;采取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对水痘危险因素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2011-2015年烟台市15岁以下儿童水痘发病占病例总数的48.73%,10~14岁年龄组所占构成比最高(占39.33%);发病率呈逐年下降趋势,4~6岁下降幅度最大,达48.80%,其他年龄组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发病高峰为每年的11-1月份和4-6月份,分别占42.60%和31.34%。所有地区均有水痘病例报告,城市高于农村。儿童水痘病例以轻型和中型为主,97.78%的病例无并发症。86.74%的水痘病例无水痘疫苗免疫史。分析结果显示,水痘病人接触史、带状疱疹病人接触史、医院就诊史可能是水痘发病的危险因素,接种水痘疫苗是水痘发病的保护因素。结论 做好水痘病例的管理及加强水痘疫苗接种可有效预防水痘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湖北省丙型病毒性肝炎(丙肝)报告发病情况。方法对2013年丙肝网络报告疫情资料湖北省数据进行描述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13年湖北省丙肝报告发病率为12.72/10万。孝感、武汉和荆州是主要流行地区,黄石、天门和仙桃地区疫情增长最快。15岁以下的儿童发病数占0.5%,40~64岁成人占67.5%。病例职业以农民为主(49.0%)。男性报告发病率11.59/10万,女性为13.91/10万。结论 2013年湖北省丙肝病例报告发病数和发病率较高,应开展流行病学调查,科学反映丙肝发病真实情况,制定措施控制流行。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随州市布鲁氏菌病(简称布病)病例的分布特征及流行规律。方法收集2014年随州市布病确诊病例的流行病学调查资料,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14年随州市实验室确诊布病病例141例,无死亡病例;病例呈散发状态,全年均有发病;发病高峰为5—9月;各年龄段均有发病,50~60岁年龄组发病比例最高,占32.62%;发病男性多于女性,男女性别比为2.13∶1;职业以农民居多,占78.01%。结论随州市布病疫区范围不断扩大,提示应加强重点人群防护及布病知识的普及,提高基层医护人员的布病诊断水平,做好基层门诊病例的管理。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山东省莱州市布鲁菌病(简称布病)患者流行特征和发病影响因素,为布病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系统"收集2016 - 2019年莱州市布病监测资料及确诊病例流行病学个案调查结果,对布病病例的一般情况、流行病学特征、临床特征等资料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了解北京市宣武区麻疹的流行病学特征,为控制、消除麻疹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2006—2013年北京市宣武区麻疹发病资料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06—2013年宣武区累计发生麻疹228例,发病率为4.20/10万,流动人口发病率明显高于该市人口。麻疹全年均有发病,以3—5月为高峰。8月龄儿童麻疹病例数占病例总数的11.84%,15~35岁为发病高峰,占病例总数的65.35%。该市病例中有免疫史比例明显高于流动人口病例。患者病前7~21 d就诊史比例较高,院内感染是造成麻疹发病的又一重要因素。结论开展育龄妇女的预防接种,提高流动人口麻疹免疫覆盖率,同时控制医院内感染是控制、消除麻疹的重点。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洛阳市城区布病流行特征,为科学防控提供依据。方法收集疫情报告和现场调查资料,进行描述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12-2014年,6个区共报告布病69例,疫情持续上升;除1月份外,全年均有发病;城市6区均有病例报告;发病以农民为主,占57.97%,传播途径以养羊等接触传播为主,占59.40%;但城市居民食源性传播所占比例较农民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应高度重视城市地区布病防控工作,采取广泛健康教育等综合性措施予以控制。  相似文献   

14.
摘要:目的 分析安阳市2013年6月1日-2014年6月1日人间布鲁氏菌病的流行特征及流行趋势,为制定预防控制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流行病学现况调查的方法,对来自安阳市疾病控制中心的就诊人员进行调查分析,以发现河南省安阳市布鲁氏菌病的流行病学特征;通过对调查人员进行血清学检测,获得当地职业人群的布病感染率;通过对不同暴露状况下人群的感染情况的比较,进行危险因素的筛选,探索影响疾病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共调查689例,其中布鲁氏菌病阳性120例,阳性率为17.42%;性别和各年龄组间阳性率不同,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调查人群的职业共分为8类,其中农牧民阳性例数占的比例最多,占总数的70.00%,其次为畜产品收购人员,比例为18.33%;布鲁氏菌病的发病具有季节性,发病时间主要集中在3-7月份;阳性率最高的就诊地区为林州,其次为安阳县;经多重Logistic回归分析,食用未煮熟畜肉(OR=4.61,95%CI:1.79~11.85)、畜产品收购(OR=6.31,95%CI:2.53~15.75)、接触家畜流产物(OR=3.86,95%CI:1.50~8.98)、接触排泄物(OR=3.52,95%CI:2.37~7.56)、幼羔在卧室喂养(OR=9.45,95%CI:5.92~15.07)均是布病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本研究为布鲁氏菌病的预防和临床治疗提供了科学依据,为布鲁氏菌病的病因预防提供了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许昌市人间布病疫情分布特征和流行因素,为科学防控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许昌市人间布病疫情和流行病学调查资料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2014~2015年报告人间布病245例,年均报告发病率为2.86/10万。2014年发病率为2.38/10万,2015年3.33/10万(P〈0.05)。疫情波及8个县(市、区)69个乡(镇、办事处)的178个行政村(社区),不同县(市、区)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0~69岁人群为主要发病人群(占总病例数的83.27%);全年均有病例报告,其中5月为发病最高峰;有明确暴露史的228例患者中,主要因接触羊(219例,占96.05%)和未采取防护措施(214例,占93.86%)感染发病。结论许昌市布病疫比情较高,防控形势严峻。  相似文献   

16.
摘要:目的 了解白银市2013年布鲁氏杆菌病(以下简称布病)发病特征,为制定布病预防和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对白银市2013年布病监测资料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全年共新发病例103例,发病率5.98/10万;发病高峰在3-7月份;男性发病人数高于女性,男女比例为1∶0.26;年龄主要集中在青壮年,20~59岁患者占79.61%,60岁以上人群占14.56%;职业分布以农民最多,占87.38%;高危人群血清阳性率为8.12%;羊血清阳性率为2.38%,牛血清阳性率为0%。结论 羊是白银市布病的主要传染源,做好动物防疫监管,才能从源头控制布病的传播;此外,做好高危人群布病监测,开展布病防治宣传教育,提高自我保护意识,是预防人间布病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商河县人间布鲁氏菌病流行病学特征和布病感染的危险因素,为有针对性地制定科学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商河县布病发病数据进行分析,并开展布病感染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使用Excel2007和EpiInfo对数据进行整理和统计。结果 2009-2014年商河县共报告布病病例132例,无死亡病例,发病率为3.72/10万,发病呈现明显的上升趋势。沙河乡发病94例,占发病总数的71.21%。各月均有疫情报告,2~10月发病106例,占80.30%。男女性别发病数比为2.22∶1。20~64岁年龄段发病121例,占91.67%。农民发病129例,占97.73%。病例中从事牛羊等家畜养殖和/或屠宰者116例,占87.87%。高危人群检测阳性率为4.52%。工作时不使用防护衣、不使用手套、不洗手直接进食和工作时皮肤有伤口是感染布病的危险因素。结论 商河县布病疫情形势较为严峻,沙河乡是防控的重点地区,要对高危人群开展广泛持续的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2018-2020年焦作市人间布鲁氏菌病(简称布病)流行特征,为制订布病的有效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2018-2020年《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报告和焦作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收集的布病病例流行病学调查及相关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共报告人间布病病例530例,年均发病率为4.75/10万,呈逐年上升态势;3-9月份发病相对集中,占76.98%;全市11个县区均有发病,武陟县、沁阳市、温县等地高发;发病以男性青壮年为主,40~69岁年龄组占70.38%,男女发病比为3.38∶1,职业以农民为主,占84.34%;常见感染方式依次为饲养放牧占38.87%,食用乳肉占21.89%,接触犊羔占16.79%。结论 焦作市布病疫情上升,分布广泛。除饲养放牧和接触犊羔等职业性感染外,食用乳肉制品引发的感染应当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分析北京市顺义区布鲁菌病(布病)流行特征,为进一步做好防制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对2003—2014年顺义区布病疫情资料及个案流行病学调查资料进行描述流行病学分析。结果该区共报告布病37例,年均报告发病率为0.09/10万,2010年以后发病呈明显上升趋势,2014年发病率为有史以来的最高,达0.26/10万;2月和8月有2个发病高峰;发病主要集中在木林镇、马坡镇,其病例数占41.54%;男女发病比例为3.1∶1,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01,P0.01);50~60岁年龄组发病最高,占32.43%;职业以农民和民工为主,占54%(20/37);仅2014年报告了2起家庭内聚集性疫情,其他年份无明显聚集性;89%(33/37)病例由省级医疗机构确诊;发病到就诊和确诊时间(M)分别为14和31d;73%(27/37)病例有牛羊猪等家畜暴露史,59.46%(22/37)病例接触家畜过程中未采取保护措施。结论控制布病需加强宣传教育和从业人员定期查体工作,提高自我防护意识。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黔东南州近年布鲁氏菌病疫情的发生情况及流行特征,为制定布病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12年至2016年8月《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中报告的布鲁氏菌病疫情数据及个案调查资料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12年至2016年8月共确诊26例布病,发病率0.03/10万~0.32/10万,呈逐年上升趋势。疫情分布从2012年1个县扩散至2016年8月7个县(市),4—8月发病较多,占总病例数69.23%,以从事山羊养殖的农民为主,占88.46%。该州人间布鲁氏菌病感染主要来源于羊只,仅23.07%的患者在养殖过程中配备防护用具,15.39%的使用防护用具频率较高。结论应加强传染源控制、养殖业人员的防护和监测、布病诊治知识培训等综合防控措施,预防布病进一步扩散蔓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