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动脉粥样硬化的常见实验动物的选择、模型的复制方法、“湿热证”及“阳虚证”动脉粥样硬化动物模型造模思路等进行不同角度的综述。探讨建立动脉粥样硬化疾病中常见的两种中医证型(湿热证、阳虚证)动物模型的建立方法,为进一步揭示中医中药在防治动脉粥样硬化中的作用机制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2.
中医中药辨证论治,因人制宜,且一般不良反应较小,故许多中老年“糖友”更钟爱中医中药,期望中医中药能在治疗糖尿病中出现什么奇迹。那么,中医中药对糖尿病的作用到底有多大呢?正确认识这个问题十分重要,有专家甚至把这个问题提升到衡量糖尿病知识教育效果的考核指标之一。笔者认为:  相似文献   

3.
胃下垂为消化系统的常见病,然中西医教科书均未收载此病,对此病的论述散见于各种文献中。根据中医的传统理论,“脾主升清”是维持机体脏腑恒定于体内某一固定位置的先决条件。故历代医家众口一词,均认为此病系脾虚运化失常,“中气下陷”所致。多宗《内经》之旨,‘“下者举之”之训,以“补中益气”,‘”升阳举陷”法治之。此方面报道亦屡有所见,然就笔者运用此法治疗此病,疗效并不满意。根据“效证相应,以效验证”的原则,对此证进行再认识。回对胃下垂病因病机的再认识临床上脾虚患者比比皆是,而有的患胃下垂,有的患脱肛,有的…  相似文献   

4.
多人认为只有胖人才会得糖尿病,所以瘦人可以“高枕无忧”;有些人说,糖尿病的典型症状是“三多一少”,其中这“一少”说的就是体重减轻,所以瘦人才会得糖尿病,跟胖人有什么关系?还有人说糖尿病患者生病后体重会逐渐下降,可是有些患者的体重却一直在增加……有关糖尿病患者身型的说法如此之多,真相究竟是怎样的,我们来捋捋这里边的错乱关系吧。  相似文献   

5.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妊娠糖尿病成为了“时尚病”。有些女性在怀孕后发现了糖尿病。而运动作为治疗糖尿病的“一驾马车”,对于预防妊娠糖尿病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也对妊娠糖尿病患者起到了稳定血糖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荆爱玉 《糖尿病之友》2011,(6):48-48,49
一听到要做手术,每个患者心里都会打起“拨浪鼓”。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这种心理负担显得更加沉重,有些“糖友”甚至因畏惧而拒绝手术,导致病情延误。然而,因各种原因需要手术治疗的糖尿病患者明显增加。统计表明,大约50%的糖尿病患者一生中至少要经历一次手术。由于糖尿病是一种影响全身各系统的疾病,  相似文献   

7.
回顾了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BC)的中西医病因病机、中西医治疗的方法和效果,以及笔者在PBC研究中的经验心得。发现PBC发生的风险与环境、遗传、自身免疫、胆管上皮细胞损伤等因素密切相关。中医病因病机分析表明与"虚""瘀""郁""湿""毒"有关,病因病机关键词是湿热、瘀血、肝郁、气滞、脾气虚、肝气虚、肝肾阴虚,中医证型以湿热蕴结证、肝郁脾虚证、瘀血阻络证、肝肾阴虚证多见。熊去氧胆酸是治疗PBC的首选药物,但仍有多达40%的患者应答不良,中医中药的联合使用对于改善PBC患者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期,提高疗效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宁莉 《糖尿病之友》2012,(12):28-28
随着教育的深入,“糖友”对于自己应该怎么吃可谓是张口就来,什么高蛋白、低脂肪、少盐、限量吃不胖之类的口诀都能烂熟于心。有些经验老道的“糖友”,光是用余光扫你一眼,就知道你一天该摄入的总热量是多,扮。  相似文献   

9.
目的讨论研究利用中医中药法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自2011年2月至2013年10月间来我院就诊的患有冠心病心绞痛的200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各100例。实验组患者给予中医中药的疗法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西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患有冠心病心绞痛的患者经过中医中药的治疗后其冠心病心绞痛的症状明显缓解,治疗效果明显,组间对比差异显著。且患者治疗结束后恢复状况良好,服药期间并未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且病情发展稳定,未出现复发等症状。结论在临床上对于冠心病心绞痛的治疗中,中医中药法相对于其他传统疗法有着起效快,疗效明显,不良反应较轻且发生几率小以及患者停药后病情不易复发等优点,适于推广治疗。  相似文献   

10.
运用中医中药治疗慢性胃炎112例,其中脾虚气滞证92例,肝胃气滞证19例,脾胃湿热证1例,分别以益气健脾汤,理气和胃汤和化浊清胃汤治疗,取得较好疗效,其中显效52.68%,总有效率95.54%,尤其对结解胃痛,消除痞满方面治疗前后有非常显著差异,对其中部分脾虚气滞证患者,治疗前后的胃粘膜超微结构进行了观察,表明经该法治疗后,慢性胃炎胃粘膜的超微结构损害得到不同程度的恢复,提示了中医药治疗慢性胃炎的亚细胞水平的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11.
一前言“脉”“证”是中医临床上的重要治疗依据,根据“脉”“证”始能处方用药,因此,分析病理,确定诊断,进行治疗,都以“脉”“证”为根据的。但是,“脉”与“证”是变化多端的,必须掌握了它的规律性以后,才能在临床上不致发生错误。一般的说,有是“证”当有是“脉”,但在某些情况下,“证”与“脉”不相符,这样就产生了“从脉舍证”,“从证舍脉”的治疗法则,这是我们应当特别注意的地方。因此,“脉”“证”的探讨是必要的,不但我们是这样,就是古人对“脉”“证”的研究也是非常重视的。如仲景伤寒论金匮要略两书数十篇,没有一篇不贯以  相似文献   

12.
察同求异:邪毒致肝络瘀阻证的研究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年来,我们采用“察同”的思维路径开展肝络瘀阻证及其剔毒通络治法的研究,后来又以“求异”来推动研究的深入。兹论述如下。1从肝病血瘀证到肝络瘀阻证1·1肝病血瘀证的定义与诊断在最初开展脏象肝病研究的时候,我们借助祖国医学“异病同证”的理论原则,注意到“血瘀证”贯穿了现代肝脏的所有疾病,是各种肝脏疾病发生、发展和演变的基本病机[1~4]。随着这一认识的逐渐形成,于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了“肝病血瘀证”的临床检测指标研究。同时,根据祖国医学有关“瘀血”的概念探讨了“肝病血瘀证”的定义和诊断标准。祖国医学认为,肝为风木之脏…  相似文献   

13.
缓慢性心律失常发病率呈逐年升高趋势。赵明君教授善立足于经典、辨析病证,基于辨证施治思想,常以中医中药治疗本病,临床多从“气血”“心脾”立意,以“养心补血”“健脾益气”为主,兼以“通脉活血”“滋阴行气”“宁心安神”之法;方药多以平补之品调养心脾、补益气血治以本证;佐以行气、活血、养阴、安神之药治疗兼证,疗效甚佳,为中医药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提供诊疗思路。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中医中药辩证治疗甲状腺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5年2月—2017年2月来我院进行甲状腺疾病治疗的20例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采用中医中药辩证方式对患者进行甲状腺疾病治疗。结果本组20例脾肾阳虚8例,肝郁气滞12例患者采用中医中药辩证治疗后治愈15例,好转5例。结论对甲状腺疾病患者进行中医中药辩证治疗能提升患者的治愈率,促使患者疾病好转,值得临床借鉴与推广。  相似文献   

15.
高血压病是属于我国发病率、病死率极高的疾病之一,在中医学中,常把它归属“头痛”“眩晕”等范畴,然而,有些高血压病病人并无自觉症状,只有在体检时才被发现血压高,这使中医对该病的诊断和治疗出现偏差;高血压病是一种全身心疾病,全身多系统都会受影响,而有些高血压病病程长、症状重,导致靶器官损害及相关临床情况的出现,如:左室肥大、冠心病、心力衰竭、脑动脉硬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缺血性脑卒中、脑出血等。引起诸如:胸痹、心悸、饮证、喘证、不寐、中风、水肿、目瞀等中医病证;虽然病名繁多,证型复杂,但通过长期的临床实践发现肝郁血瘀是高血压病发病的根本所在。  相似文献   

16.
天气渐渐变冷,有些患者腿沉、腿酸、腿痛、腿脚发凉的情况可能会更加明显,容易和“老寒腿”发作混淆。实际上,对于糖尿病足的患者来说,这种情况主要是寒冷加重足部血液循环障碍造成的,千万不能用热水、电暖气等浸泡烘烤的方式野蛮处理。注意生活的小细节,很可能会帮助患者逃过一劫。  相似文献   

17.
糖尿病患者在阅读糖尿病相关资料,或接受糖尿病健康教育的过程中,经常会遇到“循证医学”这个专业名词。普通患者由于缺乏专业的医学知识,理解起来难免有些困难。而对于临床医生来讲,如何处理好循证医学与临床实践的关系,也有一定的实际意义。日前,记者带着这些问题专门采访了内分泌科的相关专家。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分析糖尿病胃轻瘫患者接受中医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根据2011年6月—2013年6月该院收治的128例糖尿病胃轻瘫患者来进行研究分析,将这些患者分组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接受中医中药治疗,对照组使用常规西医治疗。两组患者接受治疗1个月后对临床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根据观察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愈率要比对照组高,病情控制效果优于对照组,两组的结果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医治疗后,患者症状缓解率是95.3%,西医治疗后症状缓解率是51.6%,结果表明,中医治疗要比西医治疗优秀,结果存在统计学差异性。结论临床中使用中医中药治疗糖尿病胃轻瘫患者的效果要优于西医治疗,临床中患者接受中医中药治疗后,病情得到了显著的改善,获得了较好的治愈率,临床应该进行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9.
根据人民卫生出版社郭有声同志的观点,“症”、“证”、“征”的用法如下:1.“症”用于症状和并发症,如临床症状、症状鉴别诊断及手术并发症等。  相似文献   

20.
一位患者这样描述自己的心情:“对于我一个单身女性来说,现实有些残酷。去年我被诊断为1型糖尿病,当时的心情无法用言语来形容。32岁正是人生精彩的年龄,可我却要面对这种终身疾病,每天要靠打针来维持生命。1年过去了,病情控制得不是很好,最近的血糖仍然很高,心情也受影响。面对家人我还要装作没事,不知道怎么跟他们解释。我看不到生活的希望,更不知这种痛苦何时是尽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