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周正丽 《重庆医学》2012,41(34):3659-3661
股骨头坏死是骨关节外科的常见疾病,疾病的最终发展可导致患者髋关节假体置换的无奈选择。目前,中国股骨头坏死患者有500~750万,每年新增病例约7.5~15万,激素是股骨头坏死发病的首要原因[1]。但至今激素性股骨头坏死(ster-  相似文献   

2.
魏振朴  王万明 《医学综述》2008,14(24):3737-3739
随着对激素性股骨头坏死发病机制的深入研究,使得对激素性股骨头坏死进行早期干预,使保存患者自身关节成为可能。本文综述了近年来一些国内外学者对激素性股骨头坏死早期采用药物、骨组织工程及物理治疗等手段,进行早期干预。从而为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的患者寻求有效保存自身关节的治疗方法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3.
激素性股骨头无菌性坏死发病机理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通过建立动物模型 ,探讨激素所致股骨头无菌性坏死 (ANFH)的发病机制。方法 :采用健康成年大耳白兔 36只 ,随机分成两组 ,实验组 2 4只 ,按每周 2次肌注地塞米松磷酸钠 7.5 m g/ kg诱发股骨头坏死模型。对照组 12只 ,每周 2次肌注等量生理盐水。通过对动物体态的观察及对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的检测 ,研究病程中血脂变化的规律。对股骨头、肝脏标本行 HE染色及苏丹 脂肪染色光镜检查。结果 :从第 2周开始实验组血清总胆固醇及甘油三酯就显著高于对照组 (P<0 .0 1)。组织学表现为骨小梁变细 ,骨细胞核固缩、靠边、深染 ,骨陷窝空虚增多 ,且随用药时间的延长而加重 ;髓腔内脂肪细胞增多 ,骨细胞内可见脂滴 ,髓血管内可见脂肪栓子。结论 :激素性 ANFH的发病是一个复杂的病理过程 ,可能与脂肪代谢紊乱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细胞凋亡及其调控基因在早期激素性股骨头坏死中发挥的作用.方法 健康兔30只,将实验动物随机分为实验组15只,对照组15只.模型成功后,进行组织形态学、骨细胞凋亡、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结果 光镜下实验组较对照组骨小梁变细、稀疏,细胞核变形,骨细胞少见,空骨陷窝明显增多.实验组凋亡细胞明显多于对照组,bcl-2阳性细胞比率低于对照组,p53阳性细胞比率高于对照组.结论 早期激素性股骨头坏死是骨细胞坏死和骨细胞凋亡共同作用的结果,大剂量激素抑制了bcl-2蛋白的表达,促进了p53蛋白的表达,bcl-2与p53共同调控骨细胞的凋亡.  相似文献   

5.
吴淮  刘文刚  许学猛  刘欣  赵传喜 《吉林医学》2011,32(19):3851-3853
目的:研究中药补肾活血祛痰组方健骨方对家兔激素性股骨头坏死(SONFH)脂代谢的影响和预防SONFH的效果。方法:将30只家兔按体重均衡原则随机分成四组:正常组(A组)6只、模型组(B组)8只、中药低剂量组(C组)8只、中药高剂量组(D组)8只。C组予健骨方混悬液灌胃(含生药3.6 g/kg/d),D组予健骨方混悬液灌胃(含生药7.19 g/kg/d),连续用药3周后,对B组、C组、D组肌内注射甲基泼尼龙琥珀酸钠20 mg/(kg.d),再用药3周,检测各组血清高密度脂蛋白(HDL)、胆固醇(TCHO)、三酰甘油(TRIG),剖取右后侧股骨头行病理组织学检测。结果:B组血清HDL水平低于A组和D组(P<0.05),同C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血清TCHO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血清TRIG水平明显高于A组(P<0.01),高于C组、D组(P<0.05)。B组股骨头坏死面积和坏死率明显高于A组、C组、D组(P<0.01)。结论:激素可导致兔血脂代谢紊乱,股骨头坏死。健骨方能改善激素引起的血脂代谢紊乱,对家兔SONFH有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6.
王涛 《现代医学》2011,39(5):564-565
目的:研究普伐他汀对兔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组织的影响.方法:24只实验大白兔随机分为3组,每组各8只.治疗组:激素注射造模成功后,予以普伐他汀药物灌胃治疗;模型组:激素注射造模后予以生理盐水灌胃处理;对照组:生理盐水灌胃处理.治疗结束后观察3组兔股骨头组织学变化情况.结果:与模型组比较,治疗组毛细血管数、管径及骨陷窝空缺百...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单纯糖皮质激素诱导建立兔股骨头坏死动物模型中的致死因素与干预思路,以优化造模方式。方法:新西兰大白兔40只随机分为四组,A组为单纯激素注射组,每周2次肌肉注射醋酸泼尼松龙,每次8mg/kg,连续6周;B组为激素+青霉素注射组,在A组基础上每周2次肌肉注射青霉素钠4万U/只;C组为激素+青霉素+雷尼替丁注射组,在B组基础上每周2次肌肉注射雷尼替丁25mg/只;D组为空白对照组,肌肉注射生理盐水5mL。观察各组一般形态学、死亡率、组织病理学。结果:A、B、C组均造模成功,其中C组生存状况最好,体重减轻最少。三组动物死亡率分别是50%、30%、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单一激素醋酸泼尼松龙可以成功诱导兔激素性股骨头坏死动物模型,通过预防性应用抗生素与制酸剂,可以显著减少模型动物死亡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Ghrelin对兔激素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sANFH)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影响。方法选择24周龄以上雄性新西兰兔34只,随机分为正常组(n=8)和造模组(n=26)。造模采用马血清联合甲基强的松龙的方法,每组各取4只行股骨头磁共振及病理组织学检查,明确造模是否成功。将造模组造模成功的2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n=10)和Ghrelin干预组(n=10),正常组剩余4只纳入空白组。Ghrelin干预组连续2周耳缘静脉注射Ghrelin[25μg/(kg·d)],对照组连续2周耳缘静脉注射相同剂量生理盐水;2周后空气栓塞法处死动物,收集标本,行股骨头组织形态学观察、RT-PCR法检测股骨头组织中VEGF的表达。结果对照组股骨头病理组织学检查可见骨小梁广泛稀疏、大部分断裂,脂肪细胞可见融合现象;Ghrelin干预组可见骨小梁稀疏,偶见断裂;脂肪细胞较多并轻度肥大,在骨髓中所占比例多于正常组,未见融合现象。RT-PCR法检测结果显示,对照组和Ghrelin干预组VEGF表达均高于空白组(P<0.05);同时Ghrelin干预组VEGF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Ghrelin可促进激素性缺血性股骨头坏死组织中VEGF mRNA的表达,从而改善坏死股骨头组织微循环,进一步改善激素性缺血性股骨头坏死的进程。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激素性股骨头坏死发病机制中细胞凋亡的研究进展,为临床上预防和治疗此病提供思路和理论依据。方法:对近十年来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的文献做分析,归纳,总结。结果: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的组织中存在大量凋亡细胞。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相关的凋亡基因主要包括Bcl-2家族、p53基因、Caspase家族、Fas受体、一氧化氮等。结论:激素可以通过抑制bcl-2的表达、上调p53基因、调控Caspase家族、激活一氧化氮合酶诱导骨细胞凋亡,从而导致股骨头坏死。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究黄芪多糖对激素性股骨头坏死(SONFH)模型骨细胞凋亡和SP1/MEK/ERK轴的影响。方法 通过地塞米松诱导小鼠骨细胞(MLO-Y4)建立SONFH细胞模型,加入300μg/mL黄芪多糖处理后通过MTT和流式细胞术检测骨细胞活性和细胞凋亡。进一步在细胞中过表达或者敲降SP1,通过Western blotting验证SP1表达对MEK/ERK通路活性的影响。结果 SONFH模型组48 h后光密度值较对照组降低(P<0.05),SONFH+黄芪多糖组较SONFH+PBS组升高(P <0.05)。SONFH模型组细胞凋亡率较对照组高(P <0.05),SONFH+黄芪多糖组较SONFH模型组低(P <0.05),SONFH模型组Bax、Cleaved-caspase-3蛋白相对表达量较对照组高(P<0.05),Bcl-2蛋白相对表达量较对照组低(P<0.05),SONFH+黄芪多糖组Bax、Cleavedcaspase-3蛋白相对表达量较SONFH模型组低(P <0.05),Bcl-2蛋白相对表达量较SONFH模型组高(P <0.0...  相似文献   

11.
①目的 了解股骨颈骨折后骨细胞的凋亡情况并探讨其发生的可能病理机制。②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 (PV 90 0 0法 )及TUNEL法 ,对 6 0例 (分为早、中、晚期组 )股骨颈骨折病人的股骨头标本进行组织学观察 ,bcl 2、TNF α表达及细胞凋亡检测。③结果  6 0例标本中均可见到不同程度的空骨陷窝化 ,并可见到骨细胞的凋亡。bcl 2表达中期组较早、晚期组强 ,TNF α表达晚期组较早、中期组强 ,细胞凋亡晚期组较中期组显著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H =6 .5 32、7.2 36 ,q =4 .2 38~ 6 .32 1,P <0 .0 5 )。④结论 股骨颈骨折后骨细胞出现不同程度的凋亡 ,若在股骨颈骨折后的 10~ 2 0d内采取恰当的临床干预治疗 ,则有可能对股骨颈骨折的愈合起到有效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2.
改良液氮冷冻法制备家兔股骨头坏死模型的形态学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改良液氮冷冻法制备家兔股骨头坏死伴关节面塌陷动物模型的优点,揭示坏死股骨头的修复和塌陷过程。方法对10只成年新西兰大白兔,采用液氮冷冻双侧股骨头负重区,股骨头不造成脱位,分别在术后3、7 d、2、4、6、8周,进行股骨头标本的大体解剖学观察、X线观察和组织切片光镜观察。结果在术后3 d时,股骨头出现坏死,2周后出现修复现象,4周时有3例股骨头关节面出现塌陷,8周时有1例股骨头出现骨性关节炎样变化。结论液氮冷冻股骨头负重区,可制备股骨头坏死伴关节面塌陷的动物模型;但是,其成功率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旋髂深血管蒂髂骨瓣移植术治疗股骨头坏死的临床疗效。方法股骨头颈开窗,寻及旋髂深血管束,顺血管束分离,切取带血管蒂髂骨瓣,移植于股骨头颈开窗处。结果随访3-9年,按股骨头缺血坏死疗效百分评价法评价,治疗后优良率81.25%。结论通过本组疗效观察,认为本方法是治疗股骨头缺血坏死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14.
实验性股骨头缺血坏死的药物治疗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目的:探讨用保守方法治疗实验性股骨头坏死。方法:给予类固醇激素,诱导出兔股骨头坏死动物模型,同时使用大蒜素和川芎嗪治疗,然后采用放射性微球技术测量其股骨头血流量。结果:本方法可增加模型动物股骨头血流量,其增加幅度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川芎嗪和大蒜素与类固醇激素同时应用可预防股骨头坏死的发生,并对已发生的早期股骨头坏死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5.
16.
对5例成人股骨头缺血坏死标本进行了病理X线对照观察。X线上示位于股骨头承重区的高密度死骨及周围并行的透光带和硬化带;组织学显示,死骨区内全部骨小梁和骨髓组织坏死,多数骨小梁断裂嵌插,透光带区以大量纤维肉芽组织为主,并伴有骨小梁稀疏和(或)吸收碎片,硬化带区坏死骨小梁粗大或新骨沉积。并对X线密度改变的病理基础、复发性坏死的发病机制和坏死骨的修复途径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早期成人股骨头缺血坏死(FHN)核素扫描和MRI征象之间的对应关系及其诊断的灵敏度。方法 分析比较48例72髋经随访和病理证实或具有典型X线和CT表现的早期(FICATⅠ~Ⅱ期)成年FHN病人的髋关节核素扫描和MRI资料。全部病例核素扫描和MRI检查均于5d内完成。结果 核素扫描示股骨头局限性稀疏3髋,MRI上“线样征”远侧区均呈正常骨髓信号;核索扫描示典型或不典型“炸面圈征”35髋,弧形或环形浓集区对应MRI上“线样征”及其远侧的异常信号区;核素扫描示股骨头上方轻度浓集、基底部和(或)颈部条带状明显浓集8髋,条带状明显浓集区对应MRI“线样征”及其远侧的异常信号区,轻度浓集区对应“线样征”包绕的异常信号区;核素扫描示局限性浓集6髋,MRI上“线样征”包绕区均较小;核素扫描示股骨头或头颈部弥漫性浓集17髋,MRI上15髋显示“线样征”,12髋“线样征”远侧区信号异常,2髋弥漫性长T、长T2信号,无“线样征”;核素扫描示3髋正常,MRI示“线样征”远侧区均正常。核素扫描和MRI诊断灵敏度分别为95.83%和100.00%,两者比较无显著性差别(P=0.122)。结论 早期成人FHN不同核素扫描表现类型与MRI示“线样征”及其包绕区大小信号和远侧区表现有一定的对应关系。核素扫描诊断灵敏度与MRI相当。  相似文献   

18.
应用狗作了阻断股骨头血运后植入带血管蒂大网膜,观察股骨头的血运变化的实验。观察到大网膜不仅能生存于股骨头内,且能与股骨头建立循环促进股骨头血运。而单纯股骨头钻孔不能增加股骨头血运。游离大网膜移植术应用于临床,治疗了28例小儿股骨头缺血坏死,术后1个半月囊肿影消失,术后2—3个月可看到骨骺发育;术后半年左右关节软骨下出现正常骨小梁影象。  相似文献   

19.
对1985~1990年收治的63例(106髋)药物所致股骨头缺血坏死进行了3年以上的随访。63例中男性50例,占8O%;平均年龄为47岁,30~59岁者占82.5%。双侧发病者占68.2%,60岁以上的病人为滥用类固醇激素所致,大量饮酒的病人服用该药,更易发病。早期症状是髋关节疼痛。提高对本症的警惕和认识对早期诊断非常重要。治疗方法的选择取决于病人的年龄和病变程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