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六十年代初,胎头吸引术开始在我国广泛应用,大有取代产钳术的趋势。八十年代以来,有人报道胎头吸引术引起胎儿颅脑损伤,甚至新生儿死亡,产钳术又逐渐进入复兴时期。胎吸术的效果和安全性如何,是否有继续使用的必要,我们从1985年1月~12月,对上述两种助产手术进行了前瞻性比较,结果如下。资料与方法我院1981至1984年间产钳术的使用逐渐增加(表1)。为了比较胎吸术与产钳术的优缺点。1985年使用胎吸、产钳助产共141例,分别为70及71例。141例产妇年龄为25~35岁,除2例胎吸,3例产钳为经产妇外其余为初产妇,所有产妇骨盆正常,助产时除10  相似文献   

2.
应用单叶产钳助产的临床初探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我院近年开始试用单叶产钳助产 ,发现其操作简单 ,助娩快捷 ,对母儿损伤小。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自 1994年 1月至 1998年 12月 ,我院头位阴道分娩共 336 7例 ,阴道助产 316例 ,助产率 9 4%。其中产钳助产 (产钳 ) 175例占阴道助产术的 5 5 4% ,单叶产钳助产 (单叶 ) 82例占 2 5 9% ,胎头吸引器助产 (头吸 ) 5 9例占 18 7%。三组产妇年龄、胎产次、骨盆大小、新生儿体重等资料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1 2  5年三种助产术式变迁 产钳应用基本稳定 ,单叶呈递增趋势。 1994年胎头吸引在阴道助产术中占主导地位 ,1995年后单叶…  相似文献   

3.
产钳术已有悠久历史,是处理难产的重要方法之一.为了探讨产钳的临床应用价值,我院自1981年以来产钳应用比例逐渐增加,尤其是克氏产钳用于具有阴道分娩条件的头位不正产妇,效果是满意的。现将我院1981年1月至1985年12月产钳术179例分析如下.临床资料一、产钳应用率:我院1981年1月至1985年12月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阴道助产对于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阴道分娩母婴结局的影响。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广东省妇幼保健院收治的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阴道分娩的567例产妇的临床资料,将成功阴道分娩者纳入顺产组475例,将阴道分娩过程中接受助产手术者纳入助产组92例(产钳助产59例、胎头吸引助产33例),比较两组母婴结局和并发症情况,以及不同助产方式母婴结局和并发症情况。 结果(1)助产组高龄产妇29例(31.52%),顺产组89例(18.74%),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64,P<0.001);助产组住院时间(2.80±0.73)d,顺产组(2.04±0.24)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8.13,P<0.001)。(2)助产组产后出血量(316.16±483.67)ml,产后出血率5.43%,顺产组产后出血量(201.38±144.43)ml,产后出血率1.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29,P<0.001; χ2=7.05,P=0.008);两组其他分娩并发症及新生儿并发症发生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3)两种助产方式之间相比,产钳组出胎时间(10.36±1.75)min,胎吸引产组出胎时间(12.12±2.36)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09,P<0.001)。产钳组住院时间为(2.95±0.71)d,胎吸引产组为(2.55±0.71)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3,P=0.010);两种助产方式分娩并发症及新生儿并发症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阴道助产可能会增加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阴道试产产妇产后出血的风险,但未增加新生儿并发症的发生风险,产程中应根据母胎情况选择恰当的助产方式。  相似文献   

5.
胎头吸引器助产(简称胎吸术),方法简便易行,但对儿童的远期影响如何,是人们非常关切的问题。我们对本院1970~1984年间325例胎吸术儿童进行远期随访,其中有随访结果者113例,现总结分析如下。临床资料一、一般情况:我院自1970~1984年,住院分娩总数为37842例,其中胎吸术360例(0.95%)。有113例进行了信访和身体检查,对初筛疑有智力发育低下和生长发育落后者,由儿保门诊智测室进行智商测定。二、胎吸术指征:本文仅以主要指征列出如下。  相似文献   

6.
健康产妇分娩对自身心理健康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健康产妇分娩对其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对在我院分娩的245例产妇分别于分娩前后进行了症状自评量表(SCL-90)测量和评定。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资料及方法1.1 研究对象 选择2002年1~12月在我院分娩的健康产妇共245例,自愿参加。均为初产妇,无精神病、乙肝、妊高征等病史。年龄21~32岁,平均(25.81±5.96)岁。其中自然分娩132例,胎吸9例,产钳助产8例,剖宫产96例。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胎头吸引阴道助产分娩的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阴道分娩产妇76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8例。第二产程延长或胎儿窘迫发生时,对照组实施产钳助产,观察组实施胎头吸引助产。比较两组产妇的分娩情况。结果两组产妇无痛分娩、助产成功率、新生儿窒息率、产后出血量、新生儿体重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产妇胎位异常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胎儿吸引阴道助产分娩,安全且可提高分娩成功率,操作简单,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产钳与胎头吸引器手术的失误问题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产钳与胎头吸引器手术的失误问题100034北京医科大学第一医院赵瑞琳产钳术与胎头吸引术都是帮助胎儿从阴道分娩的助产手术,通过牵拉儿头以解决头位难产。虽然产钳由16世纪Chamberlen家族发明后至今应用已有400年的历史,胎吸术由1954年Malm...  相似文献   

9.
我院1985年1月至1988年6月收治陈旧性子宫碇裂4例,其中1例死亡。现报道如下。例1.29岁,孕1产1,1985年1月18日入院。13天前在县医院足月分娩,因“难产”产钳助产,新生儿重度窒息死亡,产后出血不多,产后第3天患者出现高热、腹痛,体温38.5℃~39.6℃,腹泻水样便每日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随着围产医学的发展,剖宫产率亦逐渐上升。正确掌握剖宫产适应证十分重要。兹将我院1972年1月至1982年12月剖宫产资料较完整的944例分析如下。临床资料一、剖宫产率 11年中,分娩总数为19,447次,其中剖宫产963例,占4.95%。1978年12月以前,剖宫产率2.62%(下称第一组);1979年1月以后剖宫产率8.28%(下称第二组)。而11年的于术产数(包括臀位产、胎吸、产钳及剖宫产)3,721次.剖宫产占手术产的25.88%。二、剖宫产与年龄、产次的关系 1.年龄:最小18岁,最大47岁,25~29岁组占52.86%;30~34岁组占25.32%。 2.产次:初产775例,占82.10%,其中两个年段  相似文献   

11.
王静  李智  蔺莉 《实用妇产科杂志》2021,37(12):945-948
目的:探讨产钳助产孕妇并发产后出血的高危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北京大学国际医院产科行产钳助产的742例孕妇的临床资料,按照产后24小时出血量分为对照组(产后出血<500ml)424例和研究组(产后出血≥500ml)318例,其中产后出血量500-1000ml的为轻微产后出血组,共193例;产后出血≥1000ml的为严重产后出血组,共125例。分析三组患者的分娩情况及母儿并发症如宫颈裂伤、产后尿潴留、新生儿窒息等情况,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产钳助产并发产后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742例产钳助产孕妇中,产后出血的发生率为42.8%,严重产后出血的发生率为16.8%。与对照组相比,产后出血组的分娩镇痛率、会阴侧切率、宫颈裂伤率更高,第一产程、第二产程及总产程时长更长(P<0.05),但严重会阴裂伤、产后尿潴留、新生儿窒息率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总产程延长及会阴侧切是轻微产后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OR为1.059、1.063、2.769,P<0.05);而总产程延长、会阴侧切是导致严重产后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OR为1.099和2.056,P<0.05)。结论:产钳助产并发产后出血的发生率明显升高,总产程延长和会阴侧切与严重产后出血的发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2.
妊娠至分娩是一个自然的生理过程,随着现代生2胎头吸引术及产钳术胎头吸引术和产钳术都是在第二产程处理难产的重要手段。在美国手术助产占阴道分娩的10%~15%[4]。我国虽然尚缺乏相关的数据,但是掌握这两种手术,对于产科医生仍然十分必要。只有熟练地掌  相似文献   

13.
"一对一"全程陪伴责任制助产4013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42,自引:0,他引:42  
目的 探讨“一对一”全程陪伴责任制助产的临床效果。方法  2 0 0 0年 1 1月至 2 0 0 2年 4月在传统助产模式下分娩的 3775例初产单胎头位产妇为第一阶段分析对象 ,2 0 0 2年 5月至 2 0 0 3年 1 0月实行“一对一”责任制助产后分娩的 4 0 1 3例初产单胎头位产妇为第二阶段分析对象。将两阶段阴道分娩率、剖宫产率、产程时间、产后出血率、胎儿窘迫和新生儿窒息率、产妇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 第二阶段较第一阶段剖宫产率、产后出血率、胎儿窘迫和新生儿窒息率显著降低 (P <0 0 1 ) ;经阴道分娩的初产妇活跃期和第二产程时间比第一阶段显著缩短 (P <0 0 5 ) ;产妇满意度提高。结论 “一对一”全程陪伴责任制助产这种模式 ,有利于产科质量的提高 ,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在低位产钳助产中,采用产钳保留原位方法娩出胎头且会阴不侧切对产妇和新生儿结局的影响。方法:选择2021年1月至2023年4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妇产医院经阴道分娩行低位产钳术且会阴不侧切产妇63例进行回顾性分析,依据取出产钳时间不同分为产钳保留原位方法娩出胎头组(观察组,37例)和提早取出产钳方法娩出胎头组(对照组,26例),比较两组产妇和新生儿结局差异。结果:两组产妇均无肩难产和会阴Ⅳ度裂伤。两组的会阴裂伤程度、阴道裂伤、阴道血肿、子宫颈裂伤、产后出血分娩并发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产妇全部活产,产钳助产至胎儿娩出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新生儿均无重度窒息、颅内出血和死亡,新生儿钳痕、颜面部擦伤和轻度窒息占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钳保留原位较提早取出产钳方法娩出胎头应用于会阴不侧切,不增加会阴损伤,不增加相关母婴并发症,是一项实用且安全的临床技术。  相似文献   

15.
产后出血量调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产后出血为一常见而又严重的产科并发症,是引起产妇死亡重要原因之一。我院调查了330例分娩的产后出血量,并就产后出血诊断标准及防治加以讨论,现总结如下。材科及方法调查对象:于1984年1月及1986年11月,分别二次将入院经阴道分娩、37孕周以上的产妇,无选择地列为调查对象。其中初产妇占94.85%,产妇年龄最大为36岁,最小为21岁,平均年龄25岁。调查方法:对330例产妇分娩,采用称量法计算出血量,将会阴切开、胎盘后出血、产时及产后~2小时、~4小时、~8小时、~24小时,各阶段出血量分别称量。测出的血液重量,按全国产后出血防治协作组规定,1g 以比重1.05换算为毫升数。  相似文献   

16.
我院自1983年1月至7月,对1000例初产妇头位产进行了临床观察,并对异常产程曲线的主要原因及其处理进行了分析,期望为正确果断地处理异常产程提供依据,从而减少产科并发症,降低滞产率和婴儿围产期发病率及死亡率。资料与方法对象:妊娠40周以上单胎、头位、婴儿出生体重在2500g以上的初产妇1000例。分为三组:第一组632例,为自然分娩组;第二组262例,为助产组(胎头吸引术及产钳术);第三组106例,为剖宫产组。方法:所用产程曲线、判断产程延长的数据及鉴别难产的指标均以王淑雯等“中国妇女产程的研究”一文为依据,如表1所示。  相似文献   

17.
米索前列醇预防产后出血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前产后出血仍是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尤其在边远地区及基层医院发生率高 ,如何有效预防是一重要问题。米索前列醇作为一种前列腺素 E1(PGE1 )衍生物的口服药物 ,既保留了PGE1 原有的活性 ,又克服了天然 PGE1许多缺点 ,其最大特点是口服、方便有效。将我院 489例足月妊娠阴道分娩者 ,随机分为口服米索前列醇 (简称米索 )及静推催产素两组 ,观察预防产后出血的效果 ,结果分析如下。一、资料和方法1.观察对象 :自 1998年 5月~ 1999年 1月 ,选择了我院 489例产妇 ,孕周为 36~ 42周、单胎、头位、阴道分娩或阴道助产 (低位产钳 )、…  相似文献   

18.
<正>阴道助产手术包括产钳助产术和胎头吸引术两种。分娩过程中发生产程异常或需要紧急分娩时,把握阴道助产术的手术指征、掌握手术技巧、了解母儿并发症、正确选择手术方式,可以使产妇、胎儿迅速地脱离危险,保障分娩安全,减少母婴损伤。产钳术和胎头吸引术有着悠久的历史。产钳由16世纪Chamberlen家族发明至今应用已有400年的  相似文献   

19.
新生儿窒息145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我院1986年1月至1990年8月145例新生儿窒息的因素及窒息与孕周、新生儿体重、分娩方式及与产程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同时以同期无新生儿窒息者作对照组.结果表明:高危妊娠,如先兆子痫、过期妊娠、前置胎盘等及滞产、早产、胎吸助产、臀助产及臀牵引新生儿窒息率均高.因此,应作好围产期保健,及时治疗各种妊娠合并症;作好高危妊娠的胎儿监护,并做好产时监护;避免滞产,缩短第二产程及选择适当的分娩方式,如放宽臀位剖宫产指征,避免时严重宫内窒息儿施用胎吸助产.  相似文献   

20.
持续性枕后位在胎头位置异常中占重要地位,虽发生率不高,但多数需剖宫产结束分娩,少数需阴道助产,自然分娩者较少,如处理不当,对母婴危害极大。资料和方法本文收集我院1975~1985年5月妊娠37~42周初产妇持续性枕后位共90例,同期足月妊娠初产头位分娩共8334例,占头位分娩的1.0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