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分析完全加压超声联合彩色血流多普勒显像对全膝关节置换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诊断价值。 方法:随机抽取2006-03/09择期行全膝关节初次置换患者42例59膝,其中左膝14例,右膝11例,双膝17例。均选用美国Depuy公司含庆大霉素骨水泥固定假体。置换后(13±2)d均由专人做双下肢完全加压超声联合彩色血流多普勒显像检查和静脉造影检查。 结果:完全加压超声联合彩色血流多普勒显像检查共发现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者12例,有症状者3例,其中单膝1例,双膝2例。血栓部位均在远端,其中左下肢者5例,右下肢者3例,双下肢者4例。静脉造影检查共发现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者7例,有症状者3例,其中单膝1例,双膝2例;血栓部位均在远端,其中血栓部位在左下肢者3例,右下肢者2例,双下肢者2例。与静脉造影检查相比,完全加压超声联合彩色血流多普勒显像检查在下肢深静脉血栓的诊断方面,其精密度达到0.714,特异度为0.80。 结论:采用完全加压超声联合彩色血流多普勒显像检查可以形成特定的声像资料,与静脉造影相比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和灵敏度。  相似文献   

2.
卡马西平、硝基安定治疗抽动秽语综合征20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本组20例,男15例.女5例、年龄5~13岁。其中<IO岁17例,病程3个月~2年v2临床表现:ZO例本要表现多发性抽动。其中头、面肌抽动16例·表现眨眼、皱导、呶嘴摇头等,耸肩扭颈13例;上、下肢抽动各3例;躯干肌抽动2例,不自主发声12例;秽语4例;行为紊乱1()例.表现注意力缺乏、多动、症状在情绪激动时加重,注意力分散时可暂时减轻,主动努力可短暂控制.睡眠时症状消失。20例智力均正常.神经系统检查未发现阳性体征。3.辅助检查:20例血液、抗“0”检查均正常,脑电图10倒在正常范围,15例头颅CT检查…  相似文献   

3.
减低预处理剂量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的白血病复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减低预处理剂量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预处理方案剂量强度弱于清髓性移植且又强于真正的非清髓移植,期望在降低毒副反应的同时能够减少复发。评价减低预处理剂量的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白血病的复发情况及主要影响因素。 方法:①对象:选取2003-03/2005-06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血液科收治的23例白血病患者,急性粒细胞白血病6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7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10例。供者同胞HLA全相合10例,同胞或亲缘供者不全相合12例,非血缘1例。供受者对治疗均签署知情同意书,实验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②实验方法:23例白血病患者均采用减低预处理剂量方案,马利兰4 mg/(kg?d),2~3 d;环磷酰胺50 mg/(kg?d),2 d。其中19例患者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加用氟达拉滨30 mg/(m2?d),3~5 d;10例患者同时加用阿糖胞苷(1.0~2.0)g/(m2?d),1~3 d。供受者HLA位点不合时用兔抗胸腺细胞球蛋白(3.0~5.0)mg/(kg?d),3~5 d。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前行供者外周血干细胞动员,4~5 d后连续采集2次,23例白血病患者输入CD34+细胞中位数为4.02×106/kg。采用骁悉+环孢素+短程甲氨喋呤方案预防移植物抗宿主病。③实验评估:采用STR-PCR方法检测异基因造血干细胞植入证据。 结果:①造血功能重建检测:23例患者均顺利完成造血功能重建,无一例发生预处理相关死亡。经预处理后外周血白细胞最低值为(0.01~0.30)×109 L-1,血小板最低值为(5~20)×109 L-1;中性粒细胞恢复到0.5×109 L-1的中位时间为术后11 d,血小板恢复到30×109 L-1的中位时间为术后12 d。术后30 d经STR-PCR检测22例患者为完全供者型,骨髓象均完全缓解,剩余1例复发患者未行STR-PCR检测。②移植物抗宿主病发生情况:23例患者中,9例(39.1%)发生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19例(82.6%)发生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③术后复发及生存情况:随访截止至2007-06-30,共5例患者复发,复发率21.7%,复发时间为移植后1~24个月;其中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2例,急性粒细胞白血病2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1例,后3例移植前处于复发状态。移植前处于缓解期的患者其复发率为10%。 结论:①急、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缓解期患者采用减低预处理剂量的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方式,其术后复发率并未高于清髓性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且预处理相关死亡率低。②疾病类型的选择、移植时的疾病状态、适当的预处理强度以及移植物抗宿主病是影响术后复发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临床资料本文报告3例均为男性,年龄18~23岁,均以脊髓损害为首发症状,表现为二便功能障碍,双下肢截瘫,腰背酸痛等,3例均行骨髓穿刺检查确诊,发病至确诊分别为20~123d。其中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ANLL)2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1例。3例均行脑脊液检查,压力分别在对~35kPa。其中例2与例3蛋白( ),例3细胞数为30X106/L。压颈试验结果示,例3椎管阻塞,例1椎管不完全性阻塞,例2正常。例1X线胸片示,胸骨局部隆起,密度增高。例3椎管造影示T2水平油往通过受限。CT及MRI示急性脊髓炎。例2经化疗一个疗程后骨髓象…  相似文献   

5.
肾移植后急性排异反应12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同种异体肾移植后发生的急性排斥反应是移植肾功能减退和最终移植肾丧失的最主要原因之一。有效预防和早期发现与治疗急性排异反应是关系到肾脏移植患者能否长期存活的重要问题。 目的:总结肾移植后1个月内急性排异反应患者治疗过程中免疫抑制剂的应用体会。 方法:选择首次肾移植患者12例,移植后采用霉酚酸酯+环孢素A+甲泼尼龙三联预防排异反应。当肾移植后3~30 d内出现尿量减少、移植肾区胀痛不适、血肌酐升高、尿蛋白增加等不同临床表现,确诊为肾移植后急性排斥反应时,先选用甲强龙500 mg/d静脉滴注,连续3 d。然后改甲泼尼龙24 mg口服1次/d,每5~7 d递减4 mg,至8 mg/d维持。 结果与结论:12例患者成功逆转,其中6例甲强龙冲击疗法成功;不能逆转者选用抗胸腺细胞球蛋白或CD3治疗。4例经抗胸腺细胞球蛋白治疗患者中1例8h内尿量迅速增加,2例24 h内尿量迅速增加,1例72 h后尿量迅速增加;1例选用CD3治疗48 h内尿量迅速增加;1例将环孢素转换为他克莫司治疗,同时服用霉酚酸酯胶囊和甲泼尼龙片。经以上治疗12例患者肾功能逐渐恢复。提示肾移植后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及时治疗是急性排异反应成功逆转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儿童不同年龄组急性偏瘫伴随症状和病因的关系。方法 对2007-2009年本院收治的31例急性偏瘫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1例患儿中,<1岁5例,>1~3岁12例,>3~6岁儿童4例,>6岁年长儿10例。主要伴随症状:惊厥21例、发热12例、意识障碍10例。急性偏瘫的主要病因:①脑血管病10例:其中脑血管畸形4例(幼儿3例、学龄儿1例)、外伤性脑梗死2例(学龄前)、合并先天性代谢缺陷病(同型半胱氨酸血症)2例;②中枢神经系统感染9例(<1岁4例);③先天代谢性缺陷病5例(均为年长儿);④偏侧惊厥偏瘫综合征/偏侧惊厥偏瘫癫痫综合征(hemiconvulsion-hemiplegia/hemiconvulsion-hemiplegia-epilepsy syndrome,HH/HHE)4例;交替性偏瘫2例;⑤其他:维生素K1缺乏性颅内出血、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和脑干肿瘤各1例。结论 ①小儿急性偏瘫病因繁多,各年龄段均有发病,其中1~3岁所占比例最大;②偏瘫主要伴随症状有惊厥、发热、意识障碍;伴随症状不同其病因各异;③婴幼儿主要病因是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幼儿和学龄前期儿童中外伤性脑梗死和脑血管畸形并不少见;先天性代谢缺陷病是年长儿偏瘫的病因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急性卒中发生后影像学诊断的最佳流程。方法:67例发病1~72h的急性卒中患者在CT检查后行T1加权成像(T1 WI)、T2加权成像(T2 WI)、梯度回波T2^*加权成像(GRE-T2^*WI)和弥散加权成像(DWI)检查,39例缺血性卒中患者均行灌注加权成像(PWI)检查。结果:28例急性脑出血的出血病灶在GRE-T2^*WI上全部清楚显影。16例TIA患者T1 WI、T2 WI和GRE-T2^*WI以及DWI均正常,9例PWI检查灌注降低,7例正常。23例脑梗死患者中,7例发病6h内者GRE-T2^*WI均正常,6例PWI〉DWI,1例PWI=DWI;16例发病6~72h内的患者GRE-T2^*WI呈高信号,DWI均可见与体征相对应的高信号病灶,14例PWI=DWI,2例PWI正常。本组14例患者GRE-T2^*WI像上在基底节区、丘脑、脑干和皮质下发现有1~18个微出血。结论:急性卒中后通过T1 WI、T2 WI、GRE-T2^*WI、DWI和PWI检查流程可在较短时间内一站式鉴别脑出血、梗死和TIA患者,确定缺血半暗带,帮助溶栓治疗的选择。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脑淀粉样血管病相关炎症(CAA-RI)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及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20年6月作者医院收治的6例CAA-RI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一般资料、临床表现、头多模MRI检查、脑脊液检查、脑电图检查及预后。结果 (1)临床特征:男2例,女4例;发病年龄58~80岁。急性起病3例,亚急性2例,慢性1例。以认知功能减退为首发症状起病2例,头痛、言语障碍、右侧肢体无力和癫痫各1例。(2)头MRI检查:T2WI和Flair像显示皮质及皮质下白质多发片状高信号6例;增强扫描显示软脑膜线样强化5例,无强化1例;SWI像显示皮质和皮质下均可见多发筛孔状和/或片状低信号。经治疗后头T2WI像显示皮质下白质异常信号范围均缩小,5例软脑膜增强信号消失。(3)脑脊液:压力增高1例,蛋白增高5例;2例行Aβ40检测,其中增高1例,降低1例,3例行Aβ42检测,结果显示均降低;载脂蛋白E基因筛查4例,其中ε3/ε4型3例,ε3/ε3型1例。(4)预后:经糖皮质激素或联合免疫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均明显好转。结论 CAA-RI患者主要临床特点为认知功能障碍呈进行性加重;T2W...  相似文献   

9.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20例均符合SAH的诊断标准,均为我院2000—01~2005-06神经内科常规治疗的原发性SAH患者,男13例,女7例;年龄22~48岁9例,46~60岁6例,61~75岁5例;高血压病史7例,糖尿病史5例。入院时间:发病当天16例,第2~3d3例,4d1例。入院时意识清楚9例.嗜睡6例,昏迷5例;脑膜刺激征20例,起病时即发生四肢抽搐1例,无发生肢体瘫痪患者。入院后眼底检查,视盘正常11例,轻度水肿6例,中度水肿伴小片状出血3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韦格纳肉芽肿病的神经系统损害特点。方法回顾分析33例韦格纳肉芽肿病患者的临床特点。结果33例患者中16例累及神经系统,主要临床表现为:痫性发作2例;轻偏瘫1例;脑神经损害7例,其中多脑神经损害3例;脊神经损害4例,其中多发性单神经病3例,远端对称性感觉神经病1例;风湿性多肌痛2例。1例头MRI显示眶内浸润性病变,2例头MRI和DSA显示病变浸润颅底组织,均累及颈内动脉,DSA证实颈内动脉颅内段狭窄,其中1例累及垂体,并伴有脑梗死,另外1例证实伴有静脉窦血栓形成。9例鼻腔黏膜或皮肤、肾活检病理显示坏死性肉芽肿性小血管炎,11例血清胞质型抗中性粒细胞抗体(C-ANCA)阳性。激素及免疫抑制剂治疗后病情可缓解。结论韦格纳肉芽肿病可累及中枢神经系统、周围神经系统和肌肉,神经系统损害可为疾病的首发表现,血清C-ANCA检测和组织学检查有助于诊断。  相似文献   

11.
1病例资料 男性,72岁。因“头面部外伤后头痛3d,伴呕吐数次”在2007年4月23日人院。3天前因酒后骑摩托车不慎摔伤头面部;第2天感头痛,呕吐胃内容物2次;第3天头痛和呕吐症状在直立体位时加重,而且出现智力减退。就诊时行头颅CT检查发现双侧硬膜下积液。诊断:双侧硬膜下积液,外伤性颅内压降低综合征。给予卧位、输液和改善微循环治疗后,头痛、  相似文献   

12.
伴精神症状的外伤性硬脑膜下积液的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对象与方法 我院自1999年6月~2004年6月.对11例伴精神症状的外伤性硬脑膜下积液病人行钻孔引流结合扩血管药物治疗,其中男9例,女2例;年龄35~71岁,平均47.5岁。受伤原因:交通事故9例,坠落伤2例:均为闭合性损伤。着力部位:枕部6例,顶枕部5例。6例表现为躁动、谵语、秽语、大声喧哗,其中1例表现类似精神分裂症:3例表现为情绪低落、缄默、焦虑和失眠;2例表现为智能障碍、健忘。病人均于伤后2~6h来院就诊。首次头颅CT检查示对冲性额颞部或脑干挫裂伤9例.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2例:双额颞部均有少量硬脑膜下积液,经过扩血管药物治疗后.病人神志清楚但精神症状明显。复查CT示硬脑膜下积液增多,位于一侧额颞部8例,双侧额颞部3例;积液厚度〉1cm,量约30~50ml。治疗方法:局麻下经颞肌切口行额颞交界处钻孔引流.切开硬脑膜,采用双极电凝行硬脑膜造瘘,直径0.5mm左右,放置直径2mm硅胶引流管于硬脑膜下腔.从切口旁引出。如果引流液不多,术后第2天拔除引流;如果引流液〉30ml/d,则采用仰卧位,管抬高15cm,引流3~5d后拔除。术后继续应用扩血管药物.根据精神症状决定是否服用抗精神药物。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痛性眼肌麻痹的诊断、鉴别诊断、病因及预后。方法总结16例痛性眼肌麻痹患者(THS)的临床特点、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治疗效果及预后。结果16例患者中单纯动眼神经损害7例,动眼及滑车神经同时受累3例,动眼、滑车及外展神经受累4例;累及到三叉神经第一、二支者2例。16例患者均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头痛消失时间1~14d。眼肌麻痹恢复时间为10~65d,随访1年内有2例复发。结论THS是一种排除性的诊断,必需在多方面检查排除了其它引起眼肌麻痹的病变的基础上才能确诊;肾上腺皮质激素对THS治疗有效。  相似文献   

14.
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男性25例.女性11例;SO岁以下7例;50~6O岁Ic例.61岁以上19例;高血压18例;动态发病34例.静态发病2例。二、主要临床表现:头痛ZI冽,头晕8例,呕吐18例。昏迷1例,失语5例.面瘫18例,舌瘫8例。肢体全瘫3例,不全瘫24例,正常9例u偏身感觉障碍3例(其中1例血液未破人脑室)。须强Ic例,克氏征5例。王、实验室检查:化验空腹血糖3O例.其中正常22例。化验末梢血白细胞35例,正常者27例。检查心电图17例,正常为13例。CT扫描显示:左侧居状核头出血20例,右侧16例。血液破入脑室26例。四、预后:治愈26例.好…  相似文献   

15.
1临床资料男2例,女7例;年龄18~60岁,平均33.3岁;病程2~22年,平均6年9个月。按赵葆洵等及Poser等制定的MS诊断标准,本组均为临床确诊者.其中急性起病1例,亚急性起病4例,缓慢起病4例.病程中均有缓解复发交替,复发次数在互~8次之间。首发症状:视力障百4例,肢体力弱、感觉异常各2例,面部感觉异常1例。症状和体征:视力障碍6例,眼震3例,眼肌麻痹2例,复视1例,双眼视神经萎缩4例,单眼视神经萎缩1例,面部麻木3例,面瘫2例,听力减退2例,言语不清3例,吞咽障碍2例,头晕3例,肢体无力、截瘫、偏瘫、四肢与共6例,感觉异常…  相似文献   

16.
病毒性脑炎43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临床资料卫.一般资料:病毒性脑炎患者43例,其中男26例,女17例;年龄14~72岁(14~45岁者占sl.4%)。发病前1~2周有上呼吸道感染史者32例,占74.4%。以上病例按其临床表现、脑电图、脑脊液(CSF)、CT及MRI检查结果诊断为病毒性脑炎。2.分型(按其临床表现和脑损害的部位分型):弥漫型17例,占39.5%;局灶型4例,占9.3%;癫痛型4例,占9.3%;精神障碍型8例,占18.6%;脑膜炎型4例,占9.3%;类脑瘤型2例,占4.6%;腮腺炎型脑炎2例,占4.6%;其余2例无法分型。3.CSF检查:(l)常规检查:所有CSF标本外观均无…  相似文献   

17.
【中图分类号】 R745.1+2
  糖尿病神经病变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以面神经麻痹为首发症状的糖尿病临床上并不多见,2008-01-2012-12我科诊治36例患者,现报告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患者36例,男19例,女17例;年龄38~72岁,平均63.34岁,其中38~65岁11例,>65~69岁9例,>69~72岁16例,36例均为急性起病,右侧面瘫16例,左侧面瘫20例,发病前均否认既往有糖尿病史,发生面神经麻痹到来诊时间为1~3d23例,3~6d10例,>10d3例。其中12例合并高血压,平素口服降压药,血压控制基本稳定(收缩压<140 mmHg ,舒张压<90mmHg ,1 mmHg=0.133 kPa)。36例均行头颅CT 检查,除3例脑萎缩,2例基底节腔隙性脑梗死,1例陈旧性脑梗死,定位诊断表明,梗死病灶部位与面神经麻痹无关,其余均正常。  相似文献   

18.
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10例病人中,男8例,女2例;年龄3~27岁,平均12岁;发病年龄2~20岁,平均7.2岁;病程1~16年,平均6.5年;有家族遗传史者3例。2.临床表现:假肥大型3例,肢带型6例,面-肩-肱型1例。四肢肌无力10例,腓肠肌及臀大肌肥大者3例。肢带肌萎缩7例。面肌萎缩1例。鸭步态7例,Gowers现象9例。翼状肩胛8例。3.血清肌酶谱检查:轻度升高2例,中度升高2例,余6例明显升高。ALT升高5例。AST升高4例,LDH、CK升高者10例。4.清理检查:其中8例行肌肉活检。电镜报告:8例全部有肌纤维粗细不均,有的肌纤维粗大,横纹消…  相似文献   

19.
创伤性颅内动脉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97年至2004年共诊治了7例创伤性颅内动脉瘤病人,其中男性4例,女性3例,年龄15-48岁,平均35.7岁;从外伤到出血时间为15—30d,平均24d。所有病例术前均行CT检查。2例因外伤后迟发性血肿手术清除颅内血肿时发现动脉瘤位于颈内动脉床突上段及眼动脉段。分别予以夹闭和包裹。3例为外伤后反复鼻衄,其中2例头颅X线平片可见前颅窝底及眼眶骨折,遂行全脑血管造影检查而发现颈内动脉海绵窦段动脉瘤。3例动脉瘤患者2例用GDC栓塞动脉瘤,另1例用球囊栓塞动脉瘤近、远端的ICA。另外2例为外伤后21d、30d发现颅内血肿,分别位于纵裂与侧脑室前角之间以及胼胝体内。  相似文献   

20.
我院自 2 0 0 1 0 3~ 2 0 0 4 0 4采用小切口钻孔尿激酶溶解引流的方法治疗急性硬膜外血肿 2 3例 ,取得良好效果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男 19例 ,女 4例 ;年龄 2 0~ 67岁 ,平均5 1岁 ;均有头部外伤史 ;GCS评分 9~ 12分 6例 ,13~ 15分 17例 ;均经CT检查确诊 ,血肿量 2 0~ 5 0ml ,平均 3 0ml ;伤后穿刺时间 1d 3例 ,2d 15例 ,3~ 6d 5例 ;血肿位于额叶 3例 ,顶叶 2例 ,颞叶 9例 ,额颞部 6例 ,枕部 3例 ,其中 2例为骑跨横窦血肿 ,1例为骑跨上矢状窦血肿。1 2 手术方法 本组全部患者进行CT检查明确诊断并定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