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观察浅低温对神经外科麻醉病人脑干听觉诱发电位 (BAEP)的影响。方法 ASAⅠ~Ⅱ级无明显听力障碍的择期神经外科手术病人 1 2例 ,在麻醉诱导插管后通过调温床给予浅低温治疗。在降温前及体温达 34℃时各记录一次BAEP ,比较降温前后Ⅴ波绝对潜伏期及Ⅰ Ⅴ波间潜伏期变化。结果 麻醉诱导后病人体温为 (35 9± 0 3)℃ ,Ⅴ波绝对潜伏期为 (6 0 0± 0 57)毫秒 ,Ⅰ Ⅴ波间潜伏期为 (4 52± 0 48)毫秒 ;降温至 34℃时 ,Ⅴ波绝对潜伏期为 (6 31± 0 36)毫秒 ,Ⅰ Ⅴ波间潜伏期为 (4 73± 0 46)毫秒。降温后Ⅴ波绝对潜伏期及Ⅰ Ⅴ波间潜伏期均有延长趋势。结论 临床上体温降低 1~ 2℃对BAEP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局部使用改良SS-霜(Re-SS)对脊髓体感诱发电位(SSEP)的影响。方法体重2.5~3.0kg雄性新西兰大白兔40只,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安慰剂组。各组动物在阴茎局部涂抹药物前及使用后10、30和60min分别测定电刺激阴茎头诱发SSEP潜伏期(onset,N1)和波幅变化。结果使用Re-SS后30min的SSEP潜伏期(Onest)比用药前和安慰剂显著延迟(P<0.05)。使用Re-SS后各时间点的SSEP潜伏期(N1)比用药前显著延长(P<0.05),用药后30min、60min比安慰剂SSEP潜伏期(N1)延长(P<0.05)。Re-SS组SSPE振幅表现出不同程度降低,但是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Re-SS可降低阴茎头感觉神经兴奋性,可能有利于延迟早泄患者的射精反射,延长射精潜伏期,需要进一步的临床研究。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不同Cobb角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IS)体感诱发电位(SEP)的异常模式,探讨其在AIS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1年9月至2007年9月治疗的489例AIS患者(AIS组)的术前SEP的峰潜伏期及左、右侧峰潜伏期差值,并与45例年龄匹配的健康青少年(对照组)的SEP相比较.SEP波形消失、峰潜伏期延长及峰潜伏期不对称定义为SEP异常的标准.计算AIS组SEP异常发生率,并分析SEP异常与侧凸严重程度的相关性.结果 AIS组峰潜伏期(身高校正)较对照组略高,但无统计学意义.AIS组左右侧峰潜伏期差值显著高于对照组.489例AIS中SEP异常者共有166例,其中波形单侧或双侧消失17例(10.2%),单侧潜伏期延长50例(30.1%),两侧均延长38例(22.9%),两侧不对称120例(72.3%).根据不同侧凸严重程度分组分析,结果提示SEP异常与侧凸严重程度无关.结论 部分AIS患者存在体感传导通路异常,其可能为AIS的原发性因素,可能在AIS的发病机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应用人脱细胞异体真皮(human acellular dermal mantrix,HADM)在阴茎增粗方案中治疗男性原发性早泄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我院2017年3月~2019年8月收治的94例原发性早泄患者,通过阴茎神经电生理结果划分阴茎皮肤高敏感型及混合型早泄患者作为本次课题研究对象,评估内容包括手术前后阴茎体感诱发电位(DNSEP/GPSEP)潜伏期、阴茎交感皮肤反应(PSSR)潜伏期、阴茎中段周径(疲软)、中国早泄指数-5评分(CIPE-5)、阴道内射精潜伏期(IELT)、国际勃起功能评分问卷-5(IIEF-5)以及患者与性伴侣的满意度。结果对比患者术前及术后3月各项指标,除IIEF-5外,术后患者阴茎中段周径(疲软)明显增粗、阴茎体感诱发电位(DNSEP/GPSEP)潜伏期、阴茎交感皮肤反应(PSSR)潜伏期、IELT明显延长、CIPE-5及性伴侣的满意度明显改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应用脱细胞异体真皮阴茎增粗方案中,治疗男性原发性阴茎皮肤高敏感型及混合型早泄效果显著,患者阴道内射精潜伏期时间明显增长,同时,性生活质量显著提升,并发症极少,安全有效。因此,值得在当今临床中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5-羟色胺(5-hydroxytry ptamine,5-RT)受体与吸入麻醉药异氟烷、七氟烷遗忘作用的关系.方法 建立小鼠腹腔注射异氟烷、七氟烷遗忘模型,在跳台、避暗实验中观察和记录不同剂量5-HT受体拮抗剂(WAY100635)侧脑室注射对跳台潜伏期、步入潜伏期、错误次数的影响.结果 侧脑室注射5-HT受体拮抗剂可延长异氟烷、七氟烷所致记忆障碍小鼠的跳台潜伏期(P<0.05)、步入潜伏期(P<0.05),减少错误次数(P<0.05).结论 5-HT受体介导了异氟烷、七氟烷的遗忘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弥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技术定量研究视神经脊髓炎(neuromyelitis optica,NMO)患者脑白质纤维隐匿性病变与视觉诱发电位(visual evoked potential,VEP)P100波潜伏期的相关性。方法将2008年7月-2009年4月收治并符合选择标准的20例NMO患者作为试验组,根据患者VEP检查提示P100波潜伏期是否延长,将其分为VEP异常组(试验组1)和VEP正常组(试验组2);以20例健康成人志愿者作为对照组。各组行头颅DTI,视神经、视束、视放射部位部分各向异性(fractional anisotropy,FA)值(对应为FAn、FAt及FAr)和平均弥散率(mean diffusivity,MD)值(对应为MDn、MDt及MDr)测量。比较各组FA、MD值及P100波潜伏期;对NMO患者FA、MD值与P100波潜伏期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试验组20例NMO患者中,13例VEP检查双侧P100波潜伏期延长或波形未引出,作为试验组1;7例双侧P100波潜伏期正常,作为试验组2。与试验组2及对照组比较,试验组1各部位FA值显著降低,MD值显著升高,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2各部位FA值及MD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NMO患者各部位FA值与P100波潜伏期成负相关(P0.05),各部位MD值与P100波潜伏期成正相关(P0.05)。结论 DTI技术可发现VEP异常的NMO患者在MRI表现正常的视路脑白质纤维的细微病变,NMO患者视觉传导通路DTI参数与VEP存在相关性,提示可通过MRI和VEP的临床指标对病情及预后进行评估。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体感诱发电位技术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下肢感觉功能评定中的临床应用。方法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64例,按照下肢感觉神经功能是否合并下肢麻木,分为疼痛组(A组)和麻木组(B组)。分别采集两组患者的体感诱发电位,分析P40峰潜伏期变化。结果主要表现为P40峰值潜伏期延长,两组患者体感诱发电位检测阳性率分别达91.7%、92.8%,A、B两组患者患侧P40峰潜伏期较健侧均降低(P0.05),组间比较:两组患者健侧P40峰潜伏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较A组患者患侧P40峰潜伏期及两侧间差异值均降低(P0.05)。结论体感诱发电位检测可以作为一种无创检测腰椎间盘突出症及评定下肢感觉神经功能状态的工具。  相似文献   

8.
术中知晓在全麻手术中日益受到重视,研究发现中潜伏期听觉诱发电位(MLAEP)的潜伏期和波幅与麻醉药呈剂量依赖性抑制。本文综述了MLAEP在麻醉深度监测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维医异常黏液质证候与阳痿病证大鼠模型性行为学改变,探讨异常黏液质型阳痿病证发病特点.方法 选用100只性功能正常的雄性SD大鼠,从中随机取10只为正常对照组(N),余90只采用湿寒性饲料+湿寒性环境的干预条件建立异常黏液质证候模型,判定证候模型建立后,以APO勃起实验筛选阳剩女病证模型,并随机分为病证模型组(A1)、病证自然反证组(A 2)和病证药物反证组(A3);证候模型组(B1)、证候自然反证组(B 2)和证候药物反证组(B3),予以反证,时间2周,并分别在造模前、造模第20周与反证后行大鼠性行为学检测.结果 造模前造模组与正常组间各项观测指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造模因素干预第20周,造模组在插入潜伏期与射精潜伏期较正常组显著延长(P<0.05),骑跨次数、插入次数与射精次数较正常组显著减少(P<0.05);反证2周后,A1、A2、B1组骑跨潜伏期、插入潜伏期和射精潜伏期均显著长于正常组(P<0.05),骑跨、插入、射精次数显著少于正常组(P<0.05).A3组较A1、A2组插入潜伏期、射精潜伏期显著缩短(P<0.05),插入次数、射精次数显著增多(P<0.05);B3组较B1组插入潜伏期与射精潜伏期显著缩短,骑跨次数、插入次数、射精次数显著增多(P<0.05).A1与A2组在各项指标上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1)维医异常黏液质型阳痿病证模型大鼠主要从勃起潜伏期、勃起次数、交配能力、射精功能方面发生显著改变,致性功能减退,并最终引发勃起功能障碍(erectile dysfunction,ED).(2)异常黏液质阳痿病证大鼠模型具有良好的科学性、可靠性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10.
观察3组不同剂量静脉麻醉药异丙酚、咪唑安定、依托咪酯对上肢短潜伏期体感诱发电位(SLSEP)影响。方法:90例择期手术患者,随机分成3组,每组再随机分为3个不同剂量组.分别单次静脉注射异丙酚1.5、2、3mg/kg,咪唑安定0.2、0.3、0.4mg/kg,依托咪酯0.15、0.3、0.4mg/kg,观察用药后对SLSEP的影响。结果:异丙酚组均对SLSEP的N_14、N_20潜伏期和CCT无明显影响,但使N_20-P_25波幅显著性抑制,该作用在用药后10分钟恢复。咪唑安定组均使N_20潜伏期和CCT显著延长,且在病人苏醒后仍未恢复,对N_(14)潜伏期无影响,N_(20)-P_(25)波幅出现明显下降。依托咪酯组出现N_(20)-P_(25)波幅明显增大,且在病人苏醒后仍未降至基础值,对潜伏期的影响与咪唑安定类似。结论:依托咪酯较适合术中行诱发电位监护时应用。  相似文献   

11.
作者对28只正常家犬进行了皮层体感诱发电位(CSEP)测定,其正常值为:P_1潜伏期12.0±1.7ms,N_1潜伏期20.7±1.4ms,P_2潜伏期33.8±3.4ms,P_1—N_1波幅1573.85±735.61nV。比较两侧肢体诸波潜伏期及P_1N_1波幅无显著性差异(P>0.9)。为脊髓损伤实验中CSEP检测提供正常数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手部不同部位交感神经皮肤反应(sympathetic skin responses,SSR)的差别和临床意义.方法 以64例健康志愿者为研究对象,采用神经肌电图电刺激方法引出SSR,分别在掌心、示指和小指指腹记录潜伏期和波幅,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60例志愿者中(4例未能入选)掌心、示指和小指指腹均可记录到SSR波形,三者潜伏期分别为(1.37±O.16)s、(1.54±0.24)s和(1.60±0.25)s,三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波幅分别为(3.85±2.55)mV、(2.24±1.63)mV和(2.51±2.00)mV,三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示、小指间SSR潜伏期和波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SR潜伏期稳定,是判定SSR正常与否的可靠检测指标;示、小指指腹亦可作为SSR记录部位,可能分别代表正中神经和尺神经通路上的交感神经皮肤反应.  相似文献   

13.
西地那非联合多沙唑嗪治疗早泄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枸橼酸两地那非联合多沙唑嗪控释片治疗早泄的临床效果.方法 记录30例患者治疗前后阴道内射精潜伏期,同时记录夫妻性生活的满意程度.结果 治疗前,阴道内射精潜伏期为(0.80±0.20)min,治疗后为(3.60±0.56)min,差异有显著性(P<0.01).治疗后夫妻性生活满意度显著提高.结论 枸橼酸西地那非联合多沙唑嗪片可延长阴道内射精潜伏期,治疗早泄有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14.
全麻下经颅电和磁刺激运动诱发电位监测脊髓功能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比较全麻下经颅电刺激(tcEMEPs)和磁刺激(tcMMEPs)运动诱发电化有关参量的变化,为术中监测脊髓功能提供参考.方法 15例择期行脊髓手术的患者,在麻醉开始15 min后随机应用tcEMEPs和tcMMEPs进行刺激,并记录各自的波幅和潜伏期值.结果 tcMMEPs的波幅与tcEMEPs的波幅相比显著降低(P<0.05),tcMMEPs的潜伏期比tcEMEPs的潜伏期显著延长(P<0.01).结论 tcEMEPs监测比tcMMEPs监测更适合应用于手术中对运动通路系统进行监测.  相似文献   

15.
盐酸曲唑酮联合西地那非治疗早泄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盐酸曲唑酮联合西地那非并配合心理行为治疗早泄的临床疗效。方法:68例早泄患者随机均分为实验组(盐酸曲唑酮加西地那非加行为疗法)和对照组(盐酸曲唑酮加行为疗法),记录治疗前后阴道内射精潜伏期并进行组内和组间比较,同时记录夫妻对性生活的满意情况。结果:治疗前,实验组和对照组阴道内射精潜伏期分别为(0.79±0.34)min、(0.85±0.38)min,治疗后分别为(4.32±2.30)min、(2.84±1.45)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实验组阴道内射精潜伏期较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夫妻双方对性生活的情况:满意率实验组(64.5%)明显高于对照组(3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总满意率(满意加基本满意)实验组(84.6%)亦高于对照组(70.6%),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盐酸曲唑酮联合西地那非并配合心理行为疗法在延长射精潜伏期,改善夫妻双方性生活满意度方面明显优于盐酸曲唑酮配合心理行为疗法,两药合用在治疗早泄方面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评价苯二氮(艹卓)受体在小鼠异丙酚、依托咪酯和氯胺酮遗忘效应中的作用.方法 昆明小鼠288只,雌雄各半,体重18~23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9组(n=32):生理盐水+生理盐水组(NN组)、生理盐水+脂肪乳组(NF组)、氟马西尼+生理盐水组(FN组)、生理盐水+异丙酚组(NP组)、氟马西尼+异丙酚组(FP组)、生理盐水+依托咪酯组(NE组)、氟马西尼+依托咪酯组(FE组)、生理盐水+氯胺酮组(NK组)和氟马西尼+氯胺酮组(FK组).NN组、NF组、NP组、NE组和NK组于训练前10 min时腹腔注射生理盐水10 ml/kg,于训练前5 min时分别腹腔注射生理盐水10 ml/kg、脂肪乳10 nl/kg、异丙酚25 mg/kg、依托咪酯3 mg/kg和氯胺酮20 mg/kg;FN组、FP组、FE组和FK组于训练前10 min时腹腔注射氟马西尼1 mg/kg,于训练前5 min时分别腹腔注射生理盐水10ml/kg、异丙酚25 mg/kg、依托咪酯3 mg/kg和氯胺酮20 mg/kg.分别采用避暗实验、跳台实验和Morris水迷宫实验测试认知功能.结果 与NN组比较,NF组和FN组认知功能各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P组跳台实验潜伏期缩短,NE组跳台实验潜伏期缩短,错误次数增多,NK组跳台实验潜伏期缩短,水迷宫实验潜伏期延长(P<0.05);与NP组比较,FP组避暗实验潜伏期延长,水迷宫实验潜伏期缩短(p<0.05);与NE组比较,FE组避暗实验潜伏期延长,避暗实验和跳台实验错误次数减少(P<0.05);与NK组比较,FK组跳台实验潜伏期延长,水迷宫实验潜伏期缩短(P<0.05).结论 小鼠异丙酚、依托咪酯和氯胺酮的遗忘效应与激活苯二氮(艹卓)受体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建立心因性勃起功能障碍(ED)动物模型。方法:获得性交配经验的36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n=12)、模型组(n=12)及去势组(n=12)。模型组大鼠每日悬空倒吊在水面上,并不断激惹。2周后观测与雌性大鼠合笼后的性活动状况,包括雄鼠的骑乘潜伏期和骑乘次数,插入潜伏期和插入次数以及雄鼠的射精潜伏期,并计数发生性活动的大鼠数,同时取大鼠血液作血液流变学指标检测。结果:与正常组大鼠相比,模型组大鼠骑乘潜伏期[(152.5±24.6)svs(42.4±9.6)s]、插入潜伏期[(437.0±67.7)svs(130.8±39.1)s]明显延长(P<0.01),射精潜伏期[(385.3±80.0)svs(547.3±69.4)s]明显缩短(P<0.05),骑乘次数[(38.3±6.1)次vs(38.5±5.4)次]无明显差别,插入次数[(9.2±1.7)次vs(20.3±3.1)次]明显减少(P<0.01),性活动的发生率(骑乘发生率为58.3%,插入发生率为33.3%,射精发生率为16.7%)明显降低(P<0.01);但模型大鼠与去势大鼠间的性活动能力无明显差别。模型组大鼠血液粘度、红细胞比容以及红细胞聚集指数均明显高于正常组及去势组大鼠(P<0.05),而正常组与去势组大鼠间无明显差异。结论:重复悬吊加激惹方法可引起大鼠的性动机和性活动能力明显减弱,显示运用此方法可制作理想的心因性ED大鼠模型。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地氟醚和七氟醚对术中运动诱发电位(motor evoked potentials,MEPs)监测的影响。方法选择ASAⅠ或Ⅱ级,择期神经外科手术术中行MEPs监测的患者36例,随机均分为两组:地氟醚组(F组)和七氟醚组(S组)。术中监测血流动力学、BIS、MEPs的波幅和潜伏期、肌松(TOF值)、体温。术中保证肌松药作用消失,维持血流动力学平稳,BIS 40~60,体温36~37℃,调节吸入麻醉药浓度,使其呼气末浓度达到0.7、0.8、0.9和1.0 MAC,每一浓度维持10min,测每一浓度下四肢的运动诱发电位,记录其潜伏期和波幅,比较两组各肢体在不同浓度下MEPs的潜伏期和波幅的变化。结果与前一MAC比较,随MAC值增加,左上、下肢体和右上、下肢体的两组MEPs潜伏期明显延长,MEPs波幅明显降低(P0.05)。在0.7、0.8 MAC时,左下肢和右下肢F组的MEPs潜伏期明显长于,MEPs波幅明显低于S组(P0.05);在0.9、1.0 MAC时,左上、下肢体和右上、下肢体的F组的MEPs潜伏期明显长于,MEPs波幅明显低于S组(P0.05)。与前一MAC比较,随MAC值增加,左上、下肢体和右上、下肢体的两组MEPs潜伏期与0.7 MAC时MEPs潜伏期的百分率明显升高,MEPs波幅与0.7 MAC时MEPs波幅的百分率明显减低(P0.05)。结论地氟醚和七氟醚对MEPs均有抑制作用,随着药物浓度的增加,抑制作用逐渐增强,且在同一MAC条件下,似乎地氟醚的抑制作用强于七氟醚。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三种全身麻醉方式对脑干三叉神经诱发电位(BTEP)的影响.方法 180例择期三叉神经微血管减压术患者,ASA Ⅰ或Ⅱ级,随机均分为三组:七氟醚吸入麻醉组(A组),丙泊酚复合雷米芬太尼全凭静脉麻醉组(B组)和静-吸复合麻醉组(C组)三组.术中BIS维持在35~45.监测术前(T1)、麻醉后1 h(T2)和微血管减压后(T3)BTEP的W1、W3潜伏期及W3-W1的波间期(IPLD).结果 三组患者T1和T2分别有48例(A组)、53例(B组)、52例(C组)测得BTEP波形及W1、W3潜伏期和IPLD,其余患者BTEP波形不明显,潜伏期未测得.T3时三组患者均可测得BTEP波形及Wi、W3潜伏期和IPLD,且明显短于T1、T2时(P<0.05).T1、T2时未测得BTEP波形的患者T3时可见BTEP融合波,W1潜伏期仍未测得.结论 三叉神经痛患者微血管减压术中采用三种不同全麻方式对BTEP的监测无显著影响,BTEP可以有效地监测微血管减压效果.  相似文献   

20.
环指感觉神经动作电位潜伏期诊断轻度腕管综合征的作用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目的 寻找诊断轻度腕管综合征 (carpaltunnelsydrome ,CTS)电生理的敏感诊断指标。方法 将临床症状、体征符合CTS ,而正中神经末端运动动作电位潜伏期正常的患者 3 8例为CTS组 ,取年龄、性别相匹配的健康人 46名为对照组。采用顺向法分别测定 2组指 4(环指 )正中神经和尺神经感觉动作电位的潜伏期 (Lat) ,并比较其差值。结果 环指正中神经和尺神经感觉动作电位潜伏期差值的异常率为91% (≥ 0 4ms)。刺激环指后 16例患者腕部正中神经处记录到双峰电位 ,对照组则未见。结论 环指正中神经和尺神经感觉动作电位潜伏期之差≥ 0 4ms ,即可诊断为轻度CTS。在怀疑轻度CTS时 ,该法最敏感 ,可作为常规的电生理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