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观察索拉非尼治疗晚期肾癌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22例晚期转移性肾透明细胞癌患者给予单药口服索拉非尼治疗9~23个月,每8周评定疗效,并登记、处理不良反应。结果部分缓解(PR)1例、疾病稳定(SD)15例、疾病进展(PD)4例、死亡2例,无完全缓解(CR)病例。主要不良反应有手足综合征、胃肠道反应及血压升高等。结论索拉非尼能够稳定病情,延长晚期RCC患者无进展生存时间,且毒副反应轻,耐受性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76例晚期肾癌患者采用索拉非尼治疗,对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及方法,总结经验,指导临床。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9月-2012年9月使用索拉非尼治疗的76例患者的随访资料,以及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结果76例患者均出现不同程度及不同表现可耐受的不良反应。结论索拉非尼对晚期肾癌病情控制疗效显著,而且其毒副作用相对较轻。通过严格随访,积极预防及对症护理,服药后安全性良好,患者多可耐受。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索拉非尼治疗中国人群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06年12月至2009年12月期间沈阳军区总医院收治的经病理确诊的晚期肾细胞癌(aRCC)患者101例,所有患者口服索拉非尼(400 mg,2次/d)直至疾病进展或出现不可耐受的毒性反应。根据 RECIST 1.0实体瘤评价标准联合影像学结果对患者进行疗效评估。应用 NCI-CTC-AE 3.0毒性评价标准进行安全性评估。结果中位随访时间为24个月,疗效评估显示:完全缓解(CR)5例,部分缓解(PR)32例,稳定(SD)50例和无效(PD)14例。总体客观有效率(ORR)、疾病控制率(DCR)和症状缓解率(SAR)分别为36.6%(37/101)、88.1%(89/101)和86.1%(87/101)。影像学分析发现:在早期治疗后,肺脏转移灶直径缩小且 CT 值降低。出现单纯肺脏转移患者的有效率明显高于其他脏器转移或多脏器转移的患者(P=0.001)。生存分析显示:32例患者在随访期间死亡,全组患者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为9个月,1年生存率为76.8%。最常见不良反应为乏力、手足综合征和腹泻。结论索拉非尼能够改善中国 aRCC 患者的 PFS 和1年总生存期(OS),且不良反应可耐受。出现单独肺脏转移或Ⅲ~Ⅳ度不良反应的 aRCC 患者接受索拉非尼治疗的疗效更佳。但上述结论还需大样本研究加以证实。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吉非替尼一线治疗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20例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一线口服吉非替尼治疗,直到病情进展或不能耐受。结果:20例患者中CR 1例(5%),PR 4例(20%),有效率为25%;SD 10例(50%),PD 5例(25%)。疾病控制率75%。主要不良反应为皮疹,腹泻。结论:吉非替尼治疗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疗效较好,不良反应可耐受。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阿帕替尼治疗晚期恶性肿瘤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2015年1月至2017年4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肿瘤中心接受阿帕替尼治疗的41例晚期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口服阿帕替尼单药治疗,直至疾病进展或出现无法耐受的不良反应,观察临床疗效同时记录不良反应。根据在治疗过程中是否出现治疗相关性高血压将患者分为阿帕替尼相关高血压组(13/39)和正常血压组(26/39),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包括完全缓解率、部分缓解率、疾病稳定率、疾病进展率、客观有效率、疾病控制率、无进展生存期、生存时间)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39例可评估疗效患者的客观缓解率为5.2%,疾病控制率为66.7%;中位无疾病进展期为4.4个月,中位总生存时间为11.3个月。其中阿帕替尼相关高血压组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及中位无疾病进展期分别为23.5、6.5个月,正常血压组患者的分别为7.4、3.0个月。常见的不良反应分别为高血压31.7%,手足综合征29.3%,血小板减少14.6%,出血14.6%,白细胞减少12.2%,蛋白尿7.3%,乏力12.2%,恶心12.2%。结论阿帕替尼治疗晚期恶性肿瘤有一定的疗效,耐受性良好,阿帕替尼治疗相关性高血压有可能成为预测阿帕替尼疗效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依维莫司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选取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解放军总医院收治的晚期 NSCLC 患者18例,给予依维莫司口服或者联合化疗,直至疾病进展或不良反应难以耐受,观察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18例患者中完全缓解0例,部分缓解0例,稳定10例,进展2例,疾病控制率为55.5%,主要不良反应为口腔炎、咳嗽、腹泻,发生率分别为27.7%、16.6%、16.6%。结论依维莫司口服或者联合化疗可用于治疗晚期 NSCLC,且不良反应可耐受。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舒尼替尼和索拉非尼一线治疗转移性肾细胞癌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6月至2017年6月149例经舒尼替尼治疗、112例经索拉非尼治疗的转移性肾细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治疗方案:舒尼替尼50 mg,每日1次,口服,治疗4周停2周,6周为1个周期;索拉非尼400 mg,每日2次,口服,1个月为1个周期。每1个周期进行1次安全性评估,每2个周期进行1次疗效评价。索拉非尼治疗患者病情进展而耐受良好时,增加药物剂量。结果:索拉非尼、舒尼替尼治疗后患者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progression free survival, PFS)分别为15.5、20个月,中位总生存时间(overall survival, OS)分别为31.5、36个月,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随访3~96个月,索拉非尼组疾病控制率为63.4%,舒尼替尼组疾病控制率为83.2%。舒尼替尼疾病控制率优于索拉非尼(P<0.001)。两种药物的不良反应均可控且患者可耐受。结论:舒尼替尼和索拉非尼治疗转移性肾细胞癌疗效均较好,舒尼替尼疾病控制率更优,两种药物的不良反应均可控。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索拉非尼联合5-氟尿嘧啶治疗晚期肝癌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研究对象入组标准为Child-Pugh分级为A~B级、美国东部肿瘤协作组(ECOG) 活动状态(PS)评分为0~1分、无肿瘤治疗史且不适合局部治疗的晚期肝癌患者.具体治疗方案为:索拉非尼 400 mg,2次/d,口服,第1~14天;5-氟尿嘧啶 200 mg/m2,1次/d泵入,第1~14天;每3周为1个周期.结果 根据研究对象入组标准,共计39例患者入组,其中ECOG PS评分0分患者29例,1分患者10例;Child-Pugh A级患者36例,B级患者3例.1例患者达到部分缓解;18例患者达到疾病稳定;入组患者中位随访时间为16.2个月;中位疾病进展生存期为8.0个月(95%CI=5.7~10.4);中位总生存期为13.7个月(95 % CI=9.5~17.9).结论索拉非尼联合5-氟尿嘧啶治疗晚期肝癌具有较好的可行性和安全性,并可有效提高患者疾病控制率,显著延长患者疾病进展生存期和总生存期.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舒尼替尼治疗晚期肾细胞癌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晚期肾细胞癌患者19例,男16例,女3例,中位年龄54(35~70)岁,随访时间2008年8月至2010年8月。原发肾脏病灶手术切除17例,穿刺病理证实2例。肾透明细胞癌17例,肾乳头状细胞癌2例。治疗方案:舒尼替尼50mg,每天1次,4/2方案,治疗4周停2周为1个治疗周期;至少每2个周期行影像学检查以确定疗效。结果随访时间3~22个月,可评价疗效18例,1例因患者经济情况停药。11例患者仍在接受舒尼替尼治疗,1例患者因肿瘤进展停药,6例患者因肿瘤进展死亡。中低危患者14例,中位疾病无进展时间(PFS)18个月,尚未测出中位生存时间。高危患者4例,中位PFS6个月,中位生存时间8.5个月。根据实体瘤评价标准(RECIST)进行疗效评价,共16例患者服药超过2个周期,2个周期评价部分缓解(PR)2例(12.5%);疾病稳定(SD)14例(87.5%)。共10例患者服药超过4个周期,4个周期PR1例(10.0%);SD6例(60.0%);疾病进展3例(30.0%)。常见不良反应包括手足皮肤反应、口腔溃疡、高血压、味觉改变、乏力、白细胞降低和血小板下降等,发生的Ⅲ级不良反应为手足反应2例(11.1%)、呕吐1例(5.5%)、白细胞降低1例(5.5%)、血小板降低1例(5.5%)、浮肿1例(5.5%)。通过对症支持及减量,不良反应可以控制并耐受。结论舒尼替尼治疗晚期肾细胞癌的控制率较高,大部分不良反应患者可耐受,部分严重不良反应需要医疗干预。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索拉非尼治疗晚期肝细胞性肝癌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总结2009年10月~2011年6月本科应用索拉非尼治疗的18例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其临床疗效、平均病情进展时间、6个月及1年生存率、生存质量和不良反应。结果服药8周后,18例患者均为稳定(100.00%);服药后16周后,1例患者腹水消失,为部分缓解(5.56%),13例为稳定(72.22%),4例为进展(22.22%)。平均服用索拉非尼时间11.9月,平均病情进展时间5.8个月。6个月生存率94.44%(17/18),1年生存率50.00%(9/18)。生存质量改善6例(33.33%),稳定8例(44.44%),下降4例(22.22%)。大多数患者为1~2级毒副反应。结论索拉非尼可提高晚期肝细胞性肝癌患者的6个月及1年生存率,且耐受性良好。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比索拉菲尼单药与联合应用肝动脉栓塞化疗术( TACE)、经皮局部氩氦刀消融(PLCT)综合治疗失去手术机会的肝癌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64例无法手术切除的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行索拉菲尼单药或索拉菲尼联合 TACE、PLCT 治疗。其中索拉菲尼单药治疗32例,联合介入和氩氦刀消融治疗32例,随访时间6~32个月,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和肿瘤进展时间。结果所有患者顺利完成治疗,无手术相关死亡及严重并发症。64例患者中,完全缓解( CR)11例,部分缓解(PR)31例,稳定(SD)14例,进展(PD)8例,其中单药治疗组 CR 3例,PR 11例,SD 12例,PD 6例;联合介入和氩氦刀消融组 CR 8例,PR 20例,SD 2例,PD 2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028,P=0.003)。中位肿瘤进展时间分别为20周和53周,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773,P=0.000)。结论针对无法手术切除的肝癌,索拉菲尼联合 TACE 和 PLCT 治疗效果较好,可延长肿瘤进展时间。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中晚期肝癌不同血清甲胎蛋白(AFP)亚组应用索拉非尼(多吉美)联合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治疗的疗效.方法 收集2009年4月至2011年10月经病理证实或临床影像诊断,并符合巴塞罗那肝癌分期(Barcelona Clinic Liver Cancer,BCLC)标准的中晚期肝细胞癌患者148例,根据AFP水平分为4个亚组:亚组Ⅰ 0~20μg/L;亚组Ⅱ20 ~400 μg/L;亚组Ⅲ400~20000 μg/L;亚组Ⅳ>20000 μg/L.口服索拉非尼,400 mg/次,2次/d,每4~6周根据RECIST标准进行肿瘤应答的评价,并记录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按NCI-CTC(3.0版)评价中位肿瘤进展情况和药物毒性.结果 148例患者中,亚组Ⅰ(B期22例,C期32例):稳定(SD)39例、疾病进展(PD)11例、部分缓解(PR)3例、完全缓解(CR)1例(肝内病灶消失),疾病控制率(DCR)79%,中位肿瘤进展时间(mTTP)为6个月;亚组Ⅱ(B期13例,C期24例):SD 22例、PD15例、PR 0例、CR 0例,DCR 59%,mTTP为4个月;亚组Ⅲ(B期14例,C期29例):SD 27例、PD 16例、PR 0例、CR 0例,DCR 62%,mTTP为4个月;亚组Ⅳ(B期4例,C期10例):SD 7例、PD 7例、PR 0例、CR 0例,DCR 50%,mTTP为3个月.148例患者总疾病控制率为66%,主要不良反应为手足皮肤反应、腹泻、皮疹、脱发.所有患者的不良反应均经对症处理后缓解,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不同AFP亚组患者对索拉非尼的疗效相似,无统计学意义,但AFP在正常值以下者口服索拉非尼的mTTP优于AFP高于正常值者.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多西他赛联合奥沙利铂和氟尿嘧啶治疗晚期食管癌近期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42例晚期食管癌患者给予多西他赛75mg/m2,静脉滴注1h,第1天;奥沙利铂100mg/m2,静脉滴注,第2天;氟尿嘧啶500mg/m2,静脉滴注,第1~5天;21d为1个周期,每例患者至少应用2个周期。每2个周期评价疗效。结果所有患者共完成163个周期治疗,其中完全缓解2例,部分缓解26例,稳定9例,进展5例,有效率为66.7%;中位进展时间6.7个月,生存期3.4~23.5个月,中位生存时间12.9个月;Ⅲ~Ⅳ度不良反应包括粒细胞计数减少(16.7%)、贫血(4.8%)、恶心、呕吐(2.4%)及血小板计数减少(2.4%);无化疗相关性死亡。结论多西他赛联合奥沙利铂和氟尿嘧啶方案治疗晚期食管癌效果好,不良反应可难受。  相似文献   

14.
王兴远  江波  李程  周伟  应伟 《华西医学》2009,(9):2336-2337
目的:评价多西他赛(D)联合拓扑替康(T)治疗晚期胃癌的临床疗效和毒性反应。方法:用DT方案治疗晚期胃痛患者47例。结果:可评价疗效者47例,完全缓解(CR)4例,占8.5%:部分缓解(PR)28例,占59.6%:稳定(SD)11例.占23.4%:进展(PD)4例,占8.5%。总有效率:(CR+PR)为68.1%,临床获益率(CR+PR+SD)为91.5%。中位肿瘤进展期(TTP)8.4个月,中位生存期(MST)12.8个月。主要不良反应为骨髓抑制、白细胞减少、胃肠道反应、恶心呕吐、腹泻、口腔粘膜炎,无治疗相关性死亡病例。结论:多西他赛联合拓扑替康治疗晚期胃癌临床缓解率颇高,提高了生存质量,不良反应可耐受,患者治疗依从性好,可以作为晚期胃癌一线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5.
索拉非尼联合TACE治疗中晚期肝癌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索拉非尼联合经皮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治疗中晚期肝癌的疗效。方法选取30例中晚期肝癌患者,给予索拉非尼联合TACE治疗(试验组),同时选取30例中晚期肝癌患者作为对照组仅行TACE;于1-2个治疗周期后比较临床疗效及生存质量卡氏评分。结果试验组与对照组,治疗3个月后临床获益率分别为83.3%、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生存质量卡氏评分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个月生存率分别为93.3%、86.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2个月生存率分别为86.4%、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索拉非尼联合TACE治疗中晚期肝癌,可提高患者临床获益率及1年生存率。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旨在观察地西他滨联合改良CAG及单倍体相合外周血淋巴细胞回输免疫治疗新方案,作为初治老年高危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和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的诱导缓解方案的初步疗效及其不良反应。对2012年4月至2012年7月在本院血液科应用地西他滨联合改良CAG及HLA半相合外周血淋巴细胞回输免疫治疗新方案治疗的5例老年高危MDS和AML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观察完全缓解率及副反应。结果表明:5例初治老年患者治疗总有效率100%,4例达到完全缓解,1例患者达到部分缓解。既往无MDS病史患者,中性粒细胞数恢复至0.5×109/L的中位时间为15 d,血小板数恢复至20×109/L的中位时间为16 d。主要副作用为IV度骨髓抑制,全部患者治疗中无新发肺部感染等严重并发症。结论:地西他滨联合改良CAG及外周血淋巴细胞回输免疫治疗新方案,治疗老年MDS和AML患者安全有效,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索拉非尼治疗中晚期肝细胞肝癌的不良反应及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6例中晚期肝细胞肝癌患者服用索拉非尼期间出现的不良反应。结果 26例患者发生的不良反应有手足综合征(57.7%)、腹泻(53.8%)、高血压(50.0%)、皮疹(46.2%)、疲乏(46.2%)等,一般为1~2级,仅1例患者出现3级手足综合征,予减半量治疗,所有患者经护理干预后不良反应均有所好转。结论索拉非尼作为分子靶向治疗新药,服药期间应严密观察患者的不良反应,及时采取有效的护理干预,从而提高治疗疗效和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尹序德  陈萍  卢进  李晓 《华西医学》2009,(6):1408-1409
目的:评价奈达铂联合氟脲嘧啶/四氢叶酸治疗晚期复发耐药食管癌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30例晚期复发耐药食管癌均经病理学或细胞学确诊。奈达铂100 mg/m2,静脉滴注,第1天;氟脲嘧啶500 mg/m2,静脉滴注,维持6~8小时,第1~5天;四氢叶酸200 mg,静脉滴注,第1~5天,21天为一周期,连续用2周期后评价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30例均完成2个周期以上化疗,共接受86周期化疗,全部病例均可评价疗效及不良反应。无CR病例,PR 13例(43.3%),SD 7例(23.3%),PD 10例(33.3%),有效率为43.3%,TTP 4.0月,MST8.3月。不良反应主要是骨髓抑制,恶心、呕吐,全组无IV度不良反应。结论:奈达铂联合氟脲嘧啶/四氢叶酸治疗晚期复发耐药食管癌有确切疗效,不良反应轻,耐受性好,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本研究比较小剂量地西他滨联合CAG方案(阿克拉霉素、阿糖胞苷、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与单用CAG方案治疗中高危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探讨前方案作为中高危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新的治疗方法的可行性及有效性.2011年起小剂量地西他滨联合CAG治疗中高危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RAEB)12例及2005年起既往单纯CAG方案治疗中高危MDS患者10例(治疗1个疗程后评估,至少使用2个疗程)疗效评估.分析接受两种方案的患者1个疗程的完全缓解率、总有效率、无病生存时间及总的生存时间.结果表明:小剂量地西他滨联合CAG方案治疗中高危MDS的12例患者一疗程后有完全缓解9例,2例部分缓解,1例完全无效,缓解率75.0%,总有效率91.7%,中位无病生存时间9(0-27)个月,中位总生存时间16(3-28)个月.治疗后肺部感染发生4例,予以抗感染治疗后均好转.既往2005年起10例中高危MDS患者予以单纯CAG方案治疗,完全缓解5例,部分缓解伴临床症状改善3例,2例无效,骨髓及血液学均无好转.缓解率50%,总有效率80%,中位无病生存时间6(0-18)个月,中位总生存时间13(3-31)个月.治疗后肺部感染3例,肠道感染1例,大肠杆菌败血症1例,予以积极抗感染治疗后均好转.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未发生严重并发症,患者均能耐受,无治疗相关死亡.经统计分析,小剂量地西他滨联合CAG较单用CAG治疗中高危MDS有较长的无病生存时间(P值为0.013),总体生存时间有延长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P值0.087).结论:小剂量地西他滨联合CAG治疗中高危MDS有较高的治疗效果,不增加治疗风险,可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