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宽  尚文俊 《中国临床康复》2014,(18):2909-2914
背景:肾移植后侵袭性真菌感染是肾移植失败的主要原因。卡泊芬净具有独特的抗真菌机制,对氟康唑和伊曲康唑耐药的念珠菌有很强的抗菌作用,并表现出很好的耐受性,且没有与剂量或作用持续时间相关的毒性。 目的:评价卡泊芬净治疗肾移植后肺部侵袭性真菌感染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至12月三门峡市中心医院呼吸科诊断为肺部侵袭性真菌感染的肾移植患者,采用卡泊芬净抗真菌治疗,卡泊芬净首剂为70 mg/d,继以50 mg/d,静脉滴注。用药后每周最少监测2次肝功能,若肝功能损害加重或出现新的肝功能损害,根据肝脏功能调整剂量或者停药,疗程为10-14 d。观察患者的疗效和不良反应。 结果与结论:共收治12例患者,可以找到真菌微生物学证据者占67%,其培养真菌以念珠菌为主,占75%,合并细菌感染比例为58%,合并巨细胞病毒感染的比例为25%。治疗有效率为92%(11/12),死亡率为8%(1/12),不良事件发生率为25%。提示对于肾移植后侵袭性真菌感染患者的经验性抗真菌治疗,卡泊芬净的疗效较好,且不良事件发生率低。卡泊芬净可以作为肾移植后侵袭性真菌感染的首选药物。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卡泊芬净与氟康唑治疗慢阻肺(COPD)急性加重期合并肺部真菌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2月~2020年4月收治的COPD急性加重期合并肺部真菌感染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卡泊芬净组和氟康唑组,各3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卡泊芬净组采用注射用醋酸卡泊芬净治疗,氟康唑组采用氟康唑注射液治疗,两组连续治疗2周。比较两组患者体温恢复正常时间、肺部真菌涂片检查转阴时间、白细胞恢复正常时间、真菌清除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卡泊芬净组患者体温恢复正常时间、肺部真菌涂片检查转阴时间以及白细胞恢复正常时间均短于氟康唑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周后,卡泊芬净组光滑念珠菌清除率及总清除率高于氟康唑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两组均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卡泊芬净治疗COPD急性加重期合并肺部真菌感染患者疗效要优于氟康唑,可以加速肺部真菌转阴和白细胞恢复正常,能更有效地清除真菌,且不良反应少,耐受性较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卡泊芬净和米卡芬净治疗重症侵袭性真菌感染(invasive fungal infections,IFI)患者的临床疗效,评价药物利用。方法随机抽取四川省人民医院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分别经卡泊芬净和米卡芬净治疗的IFI病例各40例,分析评价卡泊芬净和米卡芬净治疗IFI的疗效、不良反应及药物利用情况。结果治疗总有效率卡泊芬净组为57.5%,米卡芬净组为55.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首选治疗有效率均远高于三唑类(如氟康唑、伊曲康唑)、多烯类(如两性霉素B及其脂质体)治疗无效或不能耐受而进行的挽救治疗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卡泊芬净组高于米卡芬净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药物利用指数(DUI)卡泊芬净为0.985,米卡芬净为1.000,使用基本合理;日用药金额卡泊芬净为1942.04元/天,米卡芬净为1260.00元/天。结论卡泊芬净和米卡芬净治疗重症IFI的疗效相当,首选二者治疗的有效率均高于挽救治疗;二者不良反应发生率相近;DUI≤1.0,为合理用药。二者在疗效和不良反应相当的情况下,从经济学角度考虑米卡芬净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卡泊芬净治疗恶性血液病化疗后中性粒细胞缺乏合并深部真菌感染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09年3月至2012年5月收治恶性血液病化疗后中性粒细胞缺乏合并深部真菌感染患者5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性霉素B组和卡泊芬净组,分别采用两性霉素B和卡泊芬净静脉滴注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等。结果两性霉素B组总有效率(72.0%)与卡泊芬净组患者(76.0%)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两性霉素B组不良反应发生率(36.0%)明显高于卡泊芬净组(P<0.05)。结论卡泊芬净早期治疗恶性血液病化疗后中性粒细胞缺乏合并深部真菌感染临床效果满意,且无严重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醋酸卡泊芬净联合伊曲康唑治疗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患者35例,应用计算机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18例,给予醋酸卡泊芬净静脉滴注,首日70mg,次日起50mg/d,患者临床症状基本消失且体温正常5d、或连续痰标本涂片阴性后3d改为口服伊曲康唑胶囊200mg/d;对照组17例,静脉滴注伊曲康唑注射液,第1、2天每日2次,每次200mg,以后每日1次,每次200mg,连续12d;14d后改为口服伊曲康唑胶囊200mg/d。两组均以患者的临床症状、影像学和痰及肺泡灌洗液真菌连续培养均正常1周以上等作为停药指标。观察两组患者的疗效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治愈8例,显效6例,总有效率为77.78%(14/18);对照组治愈5例,显效6例,总有效率为64.30%(11/17),两组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7.41,P=0.03);治疗组与对照组不良反应各有2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方案对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均有效,卡泊芬净静脉滴注后2—4周口服伊曲康唑有较好的疗效,且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评价卡泊芬净联合其他抗真菌药物治疗恶性血液病患者中性粒细胞缺乏时合并侵袭性真菌感染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2005年6月至2007年6月应用卡泊芬净联合其他抗真菌药物治疗恶性血液病患者嗜中性粒细胞缺乏时合并侵袭性真菌感染16例(20例次)患者.16例患者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3例,多发性骨髓瘤3例,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5例,淋巴瘤5例.其中确诊侵袭性真菌感染3例,临床诊断8例,拟诊5例.患者第1天用负荷剂量卡泊芬净70 mg静脉滴注,第2天开始用50mg,每日1次,直至血象上升或症状好转后改口服其他抗真菌药,在用卡泊芬净同时联合应用其他抗真菌药(两性霉素B,或伏立康唑,或伊曲康唑),连用7~10 d停用其他抗真菌药,卡泊芬净至少应用7 d,最长应用57 d.平均应用14 d.所有患者在发热时均行真菌抗原检测及其血培养、痰培养,均行胸部CT检查,治疗结束进行疗效评估.治疗成功包括完全反应和部分反应.结果 16例(20例次)患者有17次出现血氧饱和度下降.经联合用药后1~6 d血氧饱和度恢复正常,3次为临床诊断患者大剂量化疗或造血干细胞移植期间治疗用药.16例患者抢救治疗成功率100%,应用卡泊芬净治疗期间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对于危重血液病患者粒细胞缺乏期卡泊芬净联合其他抗真菌药物治疗重度侵袭性真菌感染,疗效可靠,副作用小,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卡泊芬净治疗儿童血液病侵袭性真菌感染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35例真菌感染的血液病患儿,给予静脉滴注卡泊芬净,第1天单次70mg/m2负荷剂量(日实际剂量不超过70mg),之后给予每天50mg/m2(日实际剂量不超过70mg),疗程4~36d,根据患儿临床表现和肺影像学变化判断疗效。结果确诊3例为血源感染,临床诊断25例、拟诊7例均为肺部感染,治疗总有效率71.43%;有效组疗程为(17.80±6.97)d,无效组疗程(10.40±5.54)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抢先/经验治疗组有效率为84%,高于目标/挽救治疗组的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粒细胞缺乏≥10d是治疗失败的危险因素。结论卡泊芬净治疗儿童血液病侵袭性真菌感染是安全有效的治疗选择;抢先治疗能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卡泊芬净注射剂治疗中国成年人侵袭性念珠菌病和食管念珠菌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本研究为非对照、多中心、开放性临床研究,入选对象为年龄≥18岁,确诊为侵袭性念珠菌病或食管念珠菌病需要进行抗真菌治疗的中国成人患者。采用卡泊芬净静脉给药,每日50 mg,首日采用70 mg负荷剂量。在最后一次血液或其他正常无菌部位培养阳性后继续治疗至少14 d。食管念珠菌病患者每日50 mg,疗程至少7 d,症状缓解后继续治疗72 h。结果共入选63例患者,包括侵袭性念珠菌病60例,食管念珠菌病3例,其中安全性分析集(SS)63例,全分析集(FAS)63例,符合方案集(PPS)50例。SS 63例患者中,14例发生19例次严重不良事件,均与研究药物无关;发生与药物有关的非严重不良事件31例73例次,其中4例同时发生临床不良事件和实验室指标异常;8例发生12例次临床不良事件,主要为皮疹等,其中91.7%(11/12)属轻、中度。27例发生实验室指标异常,主要为ALT等肝酶升高、血钾降低等。与研究药物相关的不良事件总发生率为49.2%(31/63),其中临床不良事件发生率为12.7%(8/63),实验室指标异常发生率为42.9%(27/63)。1例因不良事件终止治疗,占1.6%(1/63)。FAS和PPS中的总有效率分别为58.1%(36/62)和70.0%(35/50)。FAS中,侵袭性念珠菌病的有效率为57.6%(34/59),食管念珠菌病为2/3。PPS中,侵袭性念珠菌病的有效率为68.8%(33/48),食管念珠菌病为3/3。结论卡泊芬净治疗中国成年人侵袭性念珠菌病和食管念珠菌病临床不良反应大多为轻、中度,患者可耐受。卡泊芬净可有效治疗中国成年人侵袭性念珠菌病和食管念珠菌病。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卡泊芬净在血液病患者经验性抗真菌治疗中的疗效.方法 将2008年10月至2010年10月收治的40例抗生素治疗无效且怀疑真菌感染的血液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20例,A组给予卡泊芬净治疗,第1天70 mg静脉滴注,第2天起50 mg静脉滴注;B组患者给予脂质体两性霉素B治疗,3 mg/(kg·d)静脉滴注.两组均治疗10 d,观察两组患者的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总有效率比较(66.7% vs.61.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17,P>0.05),但A组肾毒性、输液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B组(χ2=4.37,4.37,P<0.05).结论 卡泊芬净用于血液病患者经验性抗真菌治疗,效果较好,患者耐受性较好,是侵袭性真菌感染的一个较好选择.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卡泊芬净治疗白血病患儿中性粒细胞减少症伴发热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9例白血病合并中性粒细胞减少症,伴发热,疑为侵袭性真菌感染,使用卡泊芬净首次剂量70mg·m^-2·d^-1,维持剂量50mg·m^-2·d^-1。其中4例合用脂质体两性霉素B2mg·m^-1·d^-1;持续治疗15~40d;观察用药前后不同时间患儿临床症状、体征,肝。肾功能、电解质和胸部CT的变化。结果卡泊芬净治疗I临床总有效率为88.8%,各种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11.1%,联合用药的起效快,疗程短。结论卡泊芬净治疗9例患儿有效率高,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是治疗白血病患儿发热伴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的一种选择。  相似文献   

11.
卡泊芬净治疗重症监护病房侵袭性真菌感染13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卡泊芬净治疗ICU侵袭性真菌感染(IFI)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我院呼吸、急诊和外科ICU接受过卡泊芬净治疗的IFI患者临床资料。结果2005年5月—2006年11月共有13例接受了卡泊芬净治疗。13例中确诊IFI6例,包括念珠菌菌血症4例(白念珠菌2例,光滑念珠菌和近平滑念珠各1例)、肺IFI2例(光滑念珠菌和曲霉各1例);拟诊肺IFI3例(白念珠菌1例,曲霉2例);疑似肺IFI4例,病原真菌不明。基础疾病为心血管外科术后8例,骨科与普外科术后各1例,肺癌术后复发化疗、间质性肺疾病和成人Still′s病各1例。卡泊芬净中位疗程14(1~55d)d。1例于用药当天死于心脏骤停疗效无法判断,12例可评估患者中,痊愈4例(4/12,33.3%),显效4例(4/12,33.3%),总有效率(8/12,66.7%),进步和无效各2例。死亡6例(6/13,病死率46.2%)。治疗过程中未发现与卡泊芬净有关的不良反应。结论卡泊芬净是治疗IFI有效、安全的药物,值得进一步临床验证。  相似文献   

12.
章德峰 《临床医学》2012,32(9):21-23
目的 探讨米卡芬净治疗儿童恶性血液病并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柘城县人民医院血液/肿瘤病区治疗恶性血液病合并肺部真菌感染患儿51例,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给予米卡芬净与伏立康唑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有效率、痊愈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两组患儿在有效率和痊愈率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米卡芬净组患儿低于伏立康唑组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米卡芬净与伏立康唑对儿童恶性血液病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均具有良好的疗效,但米卡芬净具有更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3.
卡泊芬净治疗曲霉菌肺炎22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卡泊芬净治疗曲霉菌肺炎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收集医院2005-01-2009-12使用卡泊芬净治疗曲霉菌肺炎住院患者22例,进行治疗前与治疗后的临床症状与体征,不良反应的观察及临床疗效、细菌清除率的分析。结果临床总有效率86.4%,细菌清除率为77.2%;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结论卡泊芬净治疗曲霉菌肺炎疗效好,不良反应相对较低,使用较为安全。  相似文献   

14.
高蕾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0,16(29):3553-3554
目的总结应用卡泊芬净治疗白血病合并侵袭性真菌感染患儿后出现的不良反应及护理对策。方法对我院收治的6例白血病合并侵袭性真菌感染患儿,在使用静脉用卡泊芬净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进行总结,并给予有针对性的护理和预防。结果通过应用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患儿的不良反应得到了有效控制,症状明显改善。结论在应用卡泊芬净治疗白血病合并侵袭性真菌感染患儿时,进行有针对性的护理,可以降低和改善患儿的用药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5.
卡泊芬净治疗急性白血病并发真菌感染1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晓霞  王智明  罗贤生  孟娟 《临床荟萃》2008,23(19):1423-1423
我们选择因心脏、肾脏功能有损害或年龄≥70岁或因其他抗真菌药物治疗失败的急性白血病患者合并真菌感染的使用卡泊芬净治疗观察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1资料与方法1.1病例选择按照中国侵袭性真菌感染工作组制定的血液病/恶性肿瘤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的诊断标准[1],10例中确诊5例,  相似文献   

16.
卡泊芬净治疗侵袭性真菌感染27例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卡泊芬净是第一个上市的棘白菌素类广谱抗真菌药物,对难治性侵袭性念珠菌和曲霉菌感染治疗有效,且有较好的耐受性.我们对2005年1月至2006年9月收治的34例侵袭性真菌感染(IFI)患者应用了卡泊芬净治疗,现将疗程≥3d并资料完整的27例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卡泊芬净治疗侵袭性真菌病(IFD)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回顾分析北京安贞医院呼吸科、急诊科和外科ICU接受卡泊芬净治疗的IFD患者临床资料.结果 2005年5月-2009年12月共35例接受卡泊芬净治疗患者.其中,确诊20例,包括念珠菌血症18例(白念珠菌10例,近平滑念珠菌3例,光滑念珠菌和热带念珠菌各2...  相似文献   

18.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4):925-926
选取我院2012年3月~2014年3月收治的严重烧伤并发侵袭性真菌感染患者46例,回顾性分析其资料,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3例,观察组采用卡泊芬净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伊曲康唑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86.96%(20/23),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8.26%(18/23),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0,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6.08%(6/23),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卡泊芬净对严重烧伤并发真菌感染患者进行治疗,其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治疗方法,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米卡芬净静脉注射后口服伏立康唑治疗ICU侵袭性真菌感染(IFI)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侵袭性真菌感染患者,根据不同抗真菌治疗方法分成两组,A组(16例)采用米卡芬净静注后伏立康唑口服联合疗法;B组(16例),米卡芬净组静脉滴注米卡芬净(100mg/d),观察两组患者的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A组的总有效率为87.5%(14/16),药物相关的不良反应发生率6.3%(1/16);B组的总有效率56.3%(9/16),药物相关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5%(4/16)。两组总有效率较高,但有显著性差异(P〈0.05),A组不良反应率显著低于B组。结论两种方案对侵袭性真菌感染的患者均有效,米卡芬净联合伏立康唑疗法比单独应用米卡芬净更具有疗效优势,且安全性好,不良反应少,有显著性差异(P〈0.05)。  相似文献   

20.
目的提高对侵袭性真菌感染序贯治疗的认识方法。方法与结果3例侵袭性真菌感染以卡泊芬净控制后,换用伏立康唑序贯巩固,出现感染复发,复习真菌治疗药物机理,并分析复发原因。结论在侵袭性真菌感染的高危因素持续存在时,由杀菌性药物换用抑菌性药物需慎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