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心电图编辑功能在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中的初步应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心电图编辑功能对于改善心律失常或心电图信号不明原因故障中冠脉成像质量的作用。方法收集22例在检查前已知心律失常或仅在检查过程中出现心律失常或检查过程中出现同步记录的心电图信号部分缺失的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资料,使用心电图编辑功能,对原始心电图进行编辑,比较编辑前后重建的冠状动脉图像质量。结果22例中,检查前已知的心律失常有:4例为房室传导阻滞,4例为房颤,4例为房性早搏,2例为偶发室性早搏,共14例;检查前未知仅在检查过程中出现心律失常的有:2例房性早搏,4例房颤,1例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共7例;检查过程中未明原因的心电图信号部分缺失1例。心电编辑前,由于心律失常,造成重建的冠脉图像模糊、缺失、显著的阶梯状伪影,可评估的冠脉节段为53%,心电编辑后图像质量改善,可评估的冠脉节段达到96%(χ^2=161.4826,P〈0.001)。结论在检查前或者检查过程中出现的心律失常或者不明原因出现的心电信号的异常,使用心电图编辑功能,能显著提高冠脉成像质量。  相似文献   

2.
慢性心力衰竭是威胁人类健康的重要疾病,是21世纪心血管疾病领域面临的主要挑战。心力衰竭的治疗包括病因及对症治疗,因此明确病因有重要意义。缺血性心肌病与扩张型心肌病虽然病因不同,但最终临床表现相似,常规检查方法难以区别,但治疗有别。传统的冠状动脉造影术由于风险大、费用大难以普遍应用,64排螺旋CT的出现对于明确诊断这两种疾病提供了有力的工具,本研究旨在探讨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对慢性心力衰竭病因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双源CT(DSCT)冠状动脉造影与ECG联合应用于AMI诊断的价值。方法:对62名疑似AMI患者行双源CT冠状动脉造影(DSCTA)及ECG,比较两者及联合应用敏感性、特异性。结果:ECG、DSCT检测AMI灵敏度为47.6%、97.3%,特异度为75%、97.7%。DSCT诊断准确率、阴性、阳性预测值为97.3%、97.7%、88.8%。结论:DSCT与ECG联合应用可以为介入治疗作出筛选。  相似文献   

4.
冠状动脉CTA作为无创性检测冠状动脉病变的方法已经广泛被临床所接受.虽然心率快慢已不再是影响图像质量的重要因素,但心律不齐仍被视为该项榆查的禁忌症[1-2],日前尚无对于心律不齐状况下冠状动脉CTA成像质量方面的报道.本研究收集我院进行冠状动脉CTA检查中出现心律不齐患者共45例,通过对扫描实时心电图的观察及心电编辑方法的分析与总结,以达到使心律不齐患者的图像质量能得到明显改善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使用西门子16层螺旋CT对45例冠心病患者进行冠状动脉增强扫描,其中30例同时行DSA冠状动脉造影对照。结果:45例共显示461个节段,显示冠状动脉狭窄36例(89处)。结论: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安全、易行,可作为检杏冠心病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第3 代双源CT 低剂量扫描方案应用于高心率患者冠状动脉成像的图像质量及辐射剂量.方法:收集102 例接受第3 代双源CT 冠状动脉成像检查的患者,扫描时采用前瞻性心电门控,并且选取CARE kV"on"模式调节管电压.根据心率(Heart Rate,HR)将患者分为3 组:A 组(36 例):HR≤70 次...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Flash CT低管电压结合迭代重建(IRIS)技术对改善超重患者冠状动脉成像图像质量及降低辐射剂量的价值。方法对100例体质量指数(BMI)为25~30kg/m2的患者行Flash CT检查,按扫描管电压随机化分成A(120kV)、B(100kV)两组,对B组图像经IRIS重建获得数据作为C组。测量主动脉根部、左冠状动脉及右冠状动脉起始部血管腔内CT值、噪声(SD),并计算SNR、CNR,记录有效辐射剂量(ED)。结果 3组图像优良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604,P<0.05);3组血管腔强化CT值、噪声、SNR、CNR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两比较,血管腔内CT值B、C两组高于A组;B组噪声最大,CNR最低;C组SNR最高。A、C组ED分别为(8.6±1.3)mSv和(3.5±0.7)mSv,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6.91,P<0.05)。结论对于超重患者运用低管电压结合IRIS技术进行Flash CT冠状动脉检查能够获得较好的图像质量,显著降低辐射剂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全面科学的护理干预对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的效果。方法选择某院2011年3月—2013年3月行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患者14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73例采用一般护理,研究组75例由护理人员提供全面科学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造影效果和满意度。结果对照组患者初次造影即能显现3分以上影像占67.12%,患者满意度为80.8%;研究组患者初次造影即能显现3分以上影像占90.67%,患者满意度为96.0%,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2.74,3.07;P〈0.05)。结论专业全面的护理干预能够改善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检查不确定性因素,保证一次性显现高质量的成像。  相似文献   

9.
评价双源CT(DSCT)冠状动脉成像在心房颤动(房颤)患者冠心病诊断中的价值。对我院就诊的42例临床疑诊冠心病的房颤患者先进行DSCT冠状动脉成像,7天内行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以CAG诊断结果为标准,分析DSCT冠状动脉成像诊断房颤患者冠状动脉中重度狭窄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及一致性。DSCT冠状动脉成像显示房颤患者冠状动脉病变具有较高的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度,为房颤患者的冠心病诊断提供了一个无创而又较为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西门子第二代双源CT(Somatom Definition Flash)双能量成像对肺动脉栓塞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研究42位临床疑诊肺栓塞行双能量肺血管成像(DE-CTPA)扫描的患者的资料,利用工作站双能量软件Lung PBV(肺灌注)、Lung Vessels(肺血管)进行彩色编码成像。2名胸部影像医师结合DE-CTPA与软件提供的信息做出诊断。结果:根据临床及CT结果,其中32例(76.2%,32/42)存在肺动脉栓塞,28例在CTPA上表现为肺动脉充盈缺损, 4例在CTPA上未见异常征象,而双能量成像上表现为亚段或以下水平灌注或充盈缺损。双能量Lung PBV测得32例48个栓塞肺区CT强化值(35.6±12.1) HU,低于非栓塞区域所测得的CT强化值(44.5±10.6) HU,t=-2.336,P=0.027。结论:双能量Lung PBV与Lung Vessels软件能显示肺栓塞所致的灌注及充盈缺损,结合CTPA能提高肺栓塞的检出率,特别是外周性肺动脉栓塞。  相似文献   

11.
64层螺旋CT小儿冠状动脉扫描技术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多层螺旋CT自问世以来,以较高的时间分辨率和空间分辨率为心血管疾病的诊断提供了一种重要的无创检查工具。大量的文献证实其在成人冠状动脉疾患的筛查中具有极高的敏感性及特异性,但其在儿科患者冠状动脉病变中的应用文献国内外甚少,笔者总结我院35例川崎病患儿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扫描结果,以资对多层螺旋CT小儿冠状动脉扫描技术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2.
王岩  唐发宽  张同欣  李红 《临床荟萃》2011,26(22):1933-1935
目的比较320排动态容积CT(DVCT)冠状动脉成像和冠状动脉造影(CAG)对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的准确性。方法对56例患者的672个冠状动脉节段进行320排DVCT冠状动脉成像及CAG,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可用于评估的672个冠状动脉节段中,CAG显示病变140个,320排DVCT显示其中132个,320排DVCT诊断冠状动脉病变的总体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2.3%、99.2%、96.9%和97.9%。冠状动脉管壁严重钙化是图像质量失实的主要原因。结论 320排DVCT在显示冠状动脉病变时,具有较高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并且对于病变程度的评估也比较准确,对于预测及早期诊断冠心病,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陈建玲  熊隽  龚捷  刘琳  裴琴  黄琴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2,12(18):5157-5158
目的总结128层螺旋CT冠状动脉扫描的护理干预经验。方法制定合理有效的检查前、中、后的护理措施,特别是加强心理护理,消除患者紧张情绪,稳定心率。结果198例患者CT冠状动脉扫描,成功196例,成功率为98.98%,2例因扫描时心率突然加快所得图像无法进行判断。结论128层螺旋CT冠状动脉扫描安全,快捷,价廉,准确率高,可作为高危人群冠心病筛查首选方法,合理的护理措施,特别是有效的心理护理,可提高检查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4.
迭代重建在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4,他引:1  
目的与滤过反投影法(FBP)对比,评价迭代重建(IR)在双源CT(DSCT)冠状动脉成像中对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对57例患者进行DS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分别采用常规FBP法和IR法对最佳期相图像进行重建。对图像质量进行主观评价,测量两种重建方法所得冠状动脉图像的CT值、噪声、SNR及CNR。结果 57例患者冠状动脉图像质量评分中,IR图像质量为优的血管段比例为83.18%(628/755),高于FBP重建图像(595/755,78.81%,P=0.030)。FBP重建与IR图像强化水平(CT值)分别为(311.49±63.76)HU、(310.57±64.45)HU(P=0.280),图像噪声分别为(19.58±3.47)HU、(13.11±3.06)HU(P<0.001),SNR分别为16.27±3.89、24.48±5.73(P<0.001),CNR分别为20.63±4.24、30.84±7.24(P<0.001)。结论 DSCT冠状动脉成像中应用IR法可在保证冠状动脉腔内强化程度不变的同时明显降低图像噪声,改善图像质量。  相似文献   

15.
冠状动脉CT成像已成为检测冠状动脉狭窄的一种有效的无创性手段,图像质量是影响其诊断准确性的重要因素。在整个心动周期内,冠状动脉所有节段都有相当大的变化,运动速度也随着心率加快而加快。目前的多排螺旋CT的时间分辨率仍不能满足获取冠状动脉在心动周期内任一瞬间清晰影像的需求。根据心脏电-机械耦联理论,选择不同心率和心律情况下相对低速的心电时相进行数据采集或图像重建,以减少心脏搏动产生的运动伪影。心脏电-机械耦联与冠状动脉成像最佳成像时间窗的选择对于不同心率、心律下冠状动脉CT成像有着重要意义,应用该理论可进一步提高心脏CT图像质量及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随着医疗器械和技术的进步,经导管射频消融已成为心房颤动现代治疗的主要方法之一,国内许多医疗中心相继开展了心房颤动的三维心脏电解剖标测消融治疗,该方法可以将电学标测与解剖标测结合起来,大大提高了心律失常,尤其是复杂心律失常的消融效果和安全性。该方法的不足之处在于解剖标测必需参照X线影像的指导,标测方法粗糙、费时。  相似文献   

17.
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优化方案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研究64层CT冠状动脉CTA成像时合理的对比剂注射时间及自动跟踪结合手动触发扫描技术在CTA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1)对临床拟诊冠心病的338例患者进行CTA检查,其中自动跟踪智能触发组256例,根据触发时间不同分为三组:<15 s组、15~19 s组及>19 s组,探讨触发时间与对比剂注射时间的相关性.自动跟踪手动触发组82例与自动跟踪智能触发15~19 s组106例(最佳组)对照,评价智能触发组与手动触发组对冠状动脉成像质量的影响.(2)对比剂采用优维显(370 mg I/ml),按1 ml/kg体重给药,剂量多在55~85 ml,适当调节剂量与速率保证对比剂持续注射时间为17 s,注射速率按剂量/17计算.(3)自动跟踪智能扫描组阈值设为120 HU;自动跟踪结合手动触发组阈值设为500 HU.结果 (1)256例受检者叶84%降主动脉起始部对比剂达到阈值的时间在13~18 s,平均为15.8 s,加上3.3 s的屏气时间,再减去2 s的盐水排空时间,对比剂的注射时间为17 s最合理,智能触发组中触发时间为15~19 s的图像质量明显优于其他两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37和0.040).(2)手动触发能克服智能触发启动过早或过晚的问题,图像质量明显优于智能触发组,两组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6).结论 (1)CTA检查时最佳的对比剂持续注射时间为17 s.(2)自动跟踪结合手动触发的图像质量明显优于自动触发者,应普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8.
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技术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11  
1资料和方法 1. 1临床资料2004年10月-12月,对临床诊断或可疑为冠心病且满足以下条件的患者进行了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①无明显心律不齐;②无严重心功能不全;③碘过敏实验阴性.共检查患者62例,男46例,女16例,年龄38~76岁,平均54.7岁.其中8例于2周内行插管法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由两位高年资影像诊断医师采用双盲法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19.
心率变化对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质量的影响及其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心率变化对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质量的影响和相应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收集心率变化患者1100例,正常无明显心率变化患者500例,根据心率变化幅度分组,无明显心率变化患者500例为对照组,即A组,心率变化2~6次/min患者500例为试验组B组,心率变化7~12次/min患者500例为试验组C组,心率变化12次/min以上患者100例为试验组D组,均进行64层螺旋CTA检查,将试验组各组结果分别与对照组相比较,判断二者之间有无统计学差异。结果:心电编辑前试验组各组与对照组存在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通过心电编辑功能处理后试验组B组、C组与对照组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而试验组D组与对照组仍存在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运用64层螺旋CT心电编辑功能软件能够有效地提高心率变化患者冠状动脉诊断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低辐射剂量低对比剂浓度冠脉成像的可行性.方法:对临床拟诊为冠心病的200例患者随机分为A、B、C3组,A组(120 kV,270 mgI/mL)65例,B组(120 kV,350 mgI/mL)65例,C组(100 kV,270 mgI/mL) 70例.采用320排CT行前瞻性心电门控扫描,评价试验所得到的3组图像质量以及患者所接受的有效辐射剂量.结果:3组图像冠脉评分无显著差异(P>0.5),图像噪声和增强效果有明显差异(P<0.05),但都可满足诊断.患者所接受的辐射剂量有显著差异(P<0.01),C组是其中的最低值组.结论:低辐射剂量低对比剂浓度可用于CT冠脉成像,并且具有明显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