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目的探讨围绝经期妇女偏头痛的经颅多普勒(TCD)特点。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40例围绝经期脑底动脉型偏头痛TCD检测结果进行分析,并与40例普通型偏头痛TCD结果进行对照。结果观察组双侧大脑中动脉(MCA)平均血流速度差值[(29.42±6.13)cm/s]、椎动脉(VA)平均血流速度差值[(25.15±5.32)cm/s],与对照组双侧差值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围绝经期脑底动脉型偏头痛的TCD特点是大脑中动脉或椎动脉的平均血流速度两侧不对称。高流速侧平均血流速度接近正常值上限,低流速侧的平均血流速度接近于正常值下限。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经颅多普勒(TCD)检查对偏头痛发作期和发作间期血流动力学改变的临床意义。方法对偏头痛患者发作期和发作间期经颅多普勒检查结果进行对照研究。结果偏头痛发作期和发作间期脑血流调节复杂,表现各不一致,发作期间多表现为血流速度增快,发作间期血流速度变化不大。结论偏头痛发作期或间歇期经颅多普勒(TCD)均可检测到脑血管的血流动力学特征及反应性同时可推测脑血管的功能状态。经颅多普勒(TCD)检测异常率达83.3%,对偏头痛的诊断及指导临床用药有较大帮助。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偏头痛发作间歇期的脑血流动力学变化。方法:对120例偏头痛患者,在发作间歇期进行了经颅多普勒(TCD)检测,观察各动脉平均血流速度,两侧血流是否对称,是否出现血管杂音,并与60例正常对照组比较。结果:患者组TCD异常率52%,异常改变主要为平均血流速度增高(27%,32/120),两侧血流速度不对称(16%,19/120)及出现血管杂音(40%,48/120),平均血流速度与对照组比较均显著升高(P<0.05),有先兆和无先兆偏头痛两组之间异常改变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TCD检测显示偏头痛发作间歇期患者脑血流异常改变主要表现为血流速度非结段性增高,血流速度明显不对称和出现噪声性血管杂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经颅多普勒(TCD)对糖尿病脑血管病变的诊断价值. 方法:选择87例糖尿病患者(糖尿病组)及同期健康体检者87例(对照组),均行TCD检测,并就脑动脉平均血流速度、血流速度异常分布状况、血流频谱形态、搏动指数进行比较分析. 结果:两组检测动脉均为783支,显示糖尿病组血流速度异常163支(20.8%),血流频谱形态异常73例(83.9%),搏动指数增高41例(47.1%);对照组血流速度异常25支(3.2%),血流频谱形态异常19例(21.8%),搏动指数增高11例(12.6%),两组比较差异具有非常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01).血流速度增快以大脑中动脉多见,较少见于大脑后动脉;血流速度减慢以椎-底动脉为主,少见于大脑前动脉、大脑后动脉. 结论:TCD对无症状糖尿病脑血管病变的诊断和早期干预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5.
赵丽莉  王昊  王晋川 《华西医学》2004,19(1):101-101
目的:探讨TCD在原发性高血压引起的脑血管流动力学改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48例确诊为原发性高血压的患者及48例正常健康成人分组进行TCD检测,并分析结果。结果:48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TCD异常率为89%,其中大脑中动脉(MCA)、大脑前动脉(ACA)的舒张期血流速度降低明显,与对照组差异显著。结论:TCD对评价高血压引起脑血管血流动力学改变方面具有一定优越性。  相似文献   

6.
牵引按摩改善颈源性头痛脑血管机能障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牵引按摩对颈源性头痛(CH)患者脑血管机能障碍改善的机理。方法:用经颅多谱勒超声(TCD)检测125例有颈椎曲度异常或颈椎退行性改变的颈源性头痛患者牵引按摩前后与正常对照组90例的9条颅内血管(双侧大脑前、中、后动脉、椎动脉及基底动脉),并对TCD结果做统计学分析。结果:1.颈源性头痛组(125例)牵引按摩治疗后,大脑中、前动脉的平均血流速度(Vm),较治疗前降低,其值更接近于正常对照组(P〈0.05或P〈0.01)。2.治疗后颅内成对动脉的Vm差异缩小,其代表值-非对称指数(AI)的异常率以及均值显著低于治疗前,与正常对照组更接近(P〈0.01)。结论:牵引按摩治疗可双向调整颅内动脉的异常血流速度增高和减低,从而改善颈源性头痛患者的脑血管机能紊乱。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偏头痛发作期发作间期的经颅多普勒(TCD)所测颅内血液动力学变化。方法对178例偏头痛患者发作期进行TCD检查。结果偏头痛患者发作期大脑中动脉平均血流速度明显加大,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大脑后动脉血流加速,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提示偏头痛发作期大脑中动脉和大脑后动脉血管痉挛,血流增快。结论偏头痛患者发作期存在广泛的颅内血流动力学异常。  相似文献   

8.
经颅多普勒评估偏头痛发作间歇期患者的脑血流状况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偏头痛发作间歇期的脑血流动力学变化。方法:对120例偏头痛患者,在发作间歇期进行了经颅多普勒(TCD)检测,观察各动脉平均血流速度,两侧血流是否对称,是否出现血管杂音,并与60例正常对照组比较。结果:患者组TCD异常率52%,异常改变主要为平均血流速度增高(27%,32/120),两侧血流速度不对称(16%,19/120)及出现血管杂音(40%,48/120),平均血流速度与对照组比较均显著升高(P&;lt;0.05),有先兆和无先兆偏头痛两组之间异常改变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gt;0.05)。结论:TCD检测显示偏头痛发作间歇期患者脑血流异常改变主要表现为血流速度非结段性增高,血流速度明显不对称和出现噪声性血管杂音。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检测探究偏头痛患者发作间期颅内动脉血流速度的变化。方法:偏头痛患者20例纳入研究,对所有患者发作间期的大脑前动脉(ACA)、大脑中动脉(MCA)和大脑后动脉(PCA)的平均血流速度(Vm)进行检测。将检测结果与《中国成人TCD正常范围的统计学研究》中的数据和标准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本组偏头痛患者发作间期双侧PCA的Vm低于正常人群(P0.05);双侧MCA、ACA的Vm与正常人群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偏头痛患者头痛侧与非头痛侧MCA、ACA和PCA的Vm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偏头痛患者发作间期PCA的Vm较正常人减低,而ACA及MCA平均血流速度与正常人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湖北恩施土家族地区偏头痛患者的脑血流动力学特点。方法:选取恩施土家族地区土家族偏头痛患者200例,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并通过经颅多普勒(TCD)检测双侧大脑中动脉(MCA)、大脑前动脉(ACA)、大脑后动脉(PCA)及椎动脉(VA)的血流速度,并与常模进行比较。结果:恩施土家族偏头痛患者以女性患者(男:女=1:2.45)、青壮年(40岁患者占52.5%)发病为多,血流速度增快患者173例(86.5%),MCA、ACA及PCA、VA的血流速度较同年龄段常模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报道的汉族患者情况基本一致。结论:恩施土家族偏头痛患者的血流动力学特点与汉族人群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1.
经颅多普勒(TCD)是一种具有实时性的无创的诊断工具,它可连续同时监测双侧的脑血流速度,用以反映脑血管反应性的动态方式,本文就是利用这一技术,观察偏头痛患者在视觉刺激过程中大脑中动脉(MCA)血流速度的变化,进一步阐明偏头痛的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12.
偏头痛发作间期经颅多普勒超声观察及其意义   总被引:6,自引:4,他引:6  
目的 观察发作间期偏头痛颅内血流动力学及脑血管反应能力。方法 对34例偏头痛发作间期患进行常规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检查和Muller呼吸抑制实验,以同期30例健康志愿的检查结果作为对照。结果 (1)患组双侧大脑中动脉(MCA)平均血流速度呈轻度增高,血管阻力指数明显下降(P<0.05);(2)约1/3患椎基底动脉(VB、BA)有类似改变;(3)患组MCA呼吸抑制指数(BHI)明显增高(P<0.05)。结论 偏头痛患发作间期颅内血液动力学处于广泛、轻度的异常状态,脑血管的二氧化碳反应性存在缺陷,对其适当干预有可能预防偏头痛发作。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大脑中动脉(MCA)重度狭窄的转归与脑血管事件再发的相关性。方法2005年1月至2013年4月在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选择经颅多普勒超声(TCD)筛查并经CT血管成像(CTA)或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证实的单侧MCA重度狭窄的患者133例,均应用TCD随访≥24个月。所有患者根据MCA血流动力学参数变化分为进展组43例,非进展组90例。记录并分析MCA及其毗邻动脉血流动力学参数变化、随访期间脑血管事件再发率及其与MCA狭窄进程的关系。结果 (1)2组患者首诊及随访期6-11个月、12-23个月、24-36个月内MCA狭窄远段血管搏动指数进展组(0.66±0.10、0.65±0.11、0.67±0.10、0.61±0.15)低于非进展组(0.70±0.13、0.71±0.14、0.73±0.13、0.74±0.1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96、-2.089、-2.577、-2.718,P均〈0.05)。(2)24-36个月时患侧大脑前、后动脉的均值流速进展组[(90.69±30.0)cm/s、(62.79±31.31)cm/s]高于非进展组[(79.20±29.48)cm/s、(48.62±17.77)cm/s],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91、3.324,P均〈0.05)。(3)24-36月时脑膜支开放率进展组[72%(31/43)]高于非进展组[41%(37/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178,P=0.001)。(4)随访期间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和卒中再发率进展组高于非进展组[28%(12/43)比7%(6/90),33%(14/43)比2%(2/9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1.218、25.303,P均〈0.01)。(5)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随访过程中脑膜支的开放(比值比:9.649,95%可信区间:2.320-41.248)、脑血管事件再发(比值比:10.648,95%可信区间:2.530-41.261)均与MCA狭窄程度的进展密切相关。结论定期TCD随访检查可用于评价MCA重度狭窄的转归,评估侧支循环的建立,对脑血管事件再发具有预测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在高血压人群体检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2月至2013年3月期间在健康体检中发现的高血压患者200例作为高血压组,另选同期健康体检且除外高血压病的正常人群150例作为对照组。所有受试人员均采用经颅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对颈内动脉系统及椎基底动脉系统的血管情况进行探查。比较分析两组受试者TCD检测结果、双侧大脑中动脉(MCA)及基底动脉(BA)各血液运动参数。结果与对照组健康受试者相比,高血压组患者TCD检测结果脑动脉硬化频谱改变比率、血流速度升高比率以及血流速度降低比率均明显提高,正常比率明显下降,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此同时,与对照组健康受试者相比,高血压组患者双侧MCA及BA血液运动参数平均血流速度、峰值流速及舒张期流速有所降低,而脉动指数和搏动指数有所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颅多普勒超声能够确切地反映脑部血流动力学的状况以及基本的病理改变,有助于高血压病情的评估及诊断,为临床治疗合理方案的选择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5.
曹蓉碧  王晋川 《华西医学》2002,17(2):228-228
偏头痛是一种常见的头痛类型,为发作性神经-血管功能障碍,以反复发生的偏侧或双侧头痛为特征。本文采用德国EMET-2000S型TCD诊断仪对80例偏头痛发作间歇期患者进行检测。TCD血流异常加快61例,占76%,异常血流频率依次为大脑中动脉、椎-基底动脉、大脑前动脉。TCD对偏头痛检测较敏感,能为临床偏头痛诊断、疗效评定提供有效参考。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飞行人员紧张性头痛(tension type headache,TTH)经颅多普勒(transcranial doppler,TCD)检查的血流动力学特点。方法对89例飞行人员TTH患者做TCD检测,观察分析大脑前动脉(ACA)、大脑中动脉(MCA)、大脑后动脉(PCA)收缩峰血流速度(Vs)和舒张峰血流速度(Vd),同时选择90例正常人作为对照组。结果飞行人员TTH患者有先兆偏头痛(MWA)头痛侧和非头痛侧ACA、MCA、PCA的收缩峰血流速度(Vs)和舒张峰血流速度(Vd)与对照组相比,基本上呈现非同步性同向增高或降低,无先兆偏头痛(MWO)亦是如此。发作期痛侧ACA、MCA、PCA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MWA与MWO比较,MWA患者ACA、PCA的Vs和V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发作期与间歇期比较,发作期ACA、MCA、PCA的Vs和V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结论 TCD检测对飞行人员TTH的诊断及治疗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发作间期偏头痛颅内血流动力学及脑血管反应能力。方法对34例偏头痛发作间期患者进行常规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检查和Muller呼吸抑制实验,以同期30例健康志愿者的检查结果作为对照。结果(1)患者组双侧大脑中动脉(MCA)平均血流速度呈轻度增高,血管阻力指数明显下降(P<0.05);(2)约1/3患者椎基底动脉(VA、BA)有类似改变;(3)患者组MCA呼吸抑制指数(BHI)明显增高(P<0.05)。结论偏头痛患者发作间期颅内血液动力学处于广泛、轻度的异常状态,脑血管的二氧化碳反应性存在缺陷,对其适当干预有可能预防偏头痛发作。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比较分析女性典型偏头痛用尼莫地平治疗前后脑血液动力学变化与临床关系。方法 :利用TCD技术检测大脑中动脉 (MCA)血流峰值 ,并观察对 70例女性偏头痛患者口服尼莫地平片 4 0 mg,每日三次 ,持续治疗 2 0天至 2个月前后血流速度差异 ,并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双侧大脑中动脉 (MCA)的流速变化有显著性差异 (P<0 .0 1)。结论 :尼莫地平片对脑血管痉挛性变化有一定的治疗效果 ,对典型的偏头痛有一定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9.
无先兆型偏头痛患者间歇期脑血流检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脑血管血液动力学分析仪(CBA)和磁共振成像(MRI)等多种先进检查手段对无先兆型偏头痛患者头痛间歇期进行检测。40例患者进行了TCD检查,结果示患者组双侧大脑中动脉平均血流速度增高,有9例患者颅内动脉平均流速不对称。44例患者的CBA检查显示,患者组脑血管外周阻力Rv,动态阻力DR和临界压力CP增高。这些结果提示患者间歇期颅内血管紧张性增高,血流状态仍呈现不稳定性,推测其发病机理以血管因素为主。另外,有10例患者进行头颅MRI检查,6例结果异常,其中5例是颅内多发性缺血灶,1例是腔隙性梗塞。这是否由于长期血管功能异常导致的形态学变化,尚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颈内动脉颅外段闭塞(EICAO)后脑动脉Ⅰ级侧支循环开放和远端血流灌注的血流动力学变化。方法选择EICAO患者96例为病例组,其中左侧EICAO 46例(A组)、右侧EICAO 50例(B组)和正常志愿者30名为对照组(C组)。应用彩色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检测大脑中动脉(MCA)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Vs)、舒张末期血流速度(Vd)、平均血流速度(Vm)、搏动指数(PI),动脉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和Ⅰ级侧支循环前交通动脉(ACOA)、后交通动脉(PCOA)开放率。结果A、B、C组左、右侧Vs、Vm、Vd、PI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56.046、31.027、39.283、18.614、49.658、24.992、15.035、22.069,P均〈0.001),且A、B组左、右侧MCA的Vs、Vd、Vm、PI与C组左、右侧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其中A组左侧MCA的Vs、Vd、Vm、PI较C组左侧均明显降低(P均〈0.05),而B组右侧Vs、Vd、Vm、PI均较C组右侧均明显降低(P均〈0.01)。A、B组Ⅰ级侧支循环单纯ACOA开放率分别为26.09%、30.00%,单纯PCOA开放率分别为23.91%、36.00%,ACOA和PCOA同时开放率分别为36.96%、30.00%,A、B组中此三种血管类型的Ⅰ级侧支循环开放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0.223、2.881、0.808,P值分别为0.637、0.090、0.369)。A组的MCA供血区脑梗死发病率,左侧60.87%、右侧8.70%,左侧显著高于右侧(χ2=57.165,P〈0.001);B组的MCA供血区脑梗死发病率,左侧14.00%、右侧60.00%,右侧显著高于左侧(χ2=43.436,P〈0.001)。结论EICAO患者虽然有较高的Ⅰ级侧支循环开放率,但其患侧颈内动脉远端的MCA供血区仍处于明显的低血流灌注状态,并且脑梗死发病率也较高,因此Ⅰ级侧支循环开放并不能完全降低这类患者发生脑梗死的危险,此类患者仍是发生脑梗死的高危人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