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小儿睾丸卵黄囊瘤的诊治方法。方法本组11例,年龄2个月~5岁。多以无痛性阴囊肿块就诊。术前常规进行血清AFP检查,胸片和(或)胸部CT检查,阴囊和腹膜后超声检查,睾丸MRI检查。术中冷冻病检了解肿瘤性质,决定手术方式。采用高位精索离断式睾丸切除,术后根据瘤体性质进行相应的化疗,必要时行腹膜后淋巴结清扫术。术后随访3个月~5年,监测血清AFP动态变化,并行阴囊、腹股沟、腹膜后超声检查和胸片检查。结果本组11例,病理结果均为卵黄囊瘤。高位精索离断式睾丸切除10例,睾丸肿瘤剔除术1例。10例获随访,平均随访16个月。卵黄囊瘤Ⅰ期9例,术后化疗一个疗程;Ⅱ期2例,术后1个月复检AFP再次阳性,PET检查提示阴囊残留复发1例(再次手术),腹膜后转移1例,并行腹膜后淋巴结清扫。结论卵黄囊瘤Ⅰ期宜行高位精索离断式睾丸切除术,Ⅱ期以上应考虑行腹膜后淋巴结清扫,术后宜配合化疗和放疗。  相似文献   

2.
小儿原发性睾丸肿瘤34例诊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提高小儿原发性睾丸肿瘤的诊治效果。方法:分析1984年3月-2000年8月手术治疗小儿睾丸肿瘤34例,其中卵黄囊瘤23例,畸胎瘤9例,其他2例。均行高位精索切断睾丸切除术。卵黄囊瘤1例有腹膜后转移瘤而行清扫,另有2例行腹膜后清扫但报告为阴性。卵黄囊瘤化疗1疗程11例,1疗程以上化疗5例,6例未化疗。结果:24例获随访,13例卵黄囊瘤和7例良性畸胎瘤已无瘤存活1-7年,1例横纹肌肉瘤与3例卵黄囊瘤在术后1年内死亡。结论:B超对睾丸肿块的诊断很有价值,应列为常规检查。AFP是睾丸卵黄囊瘤的瘤标,对确定肿块性质、临床分期、监视治疗效果,术后随访都有重要价值。小儿睾丸肿瘤以恶性为多,以行高位精索切断睾丸切除为首选。良性畸胎瘤单纯睾丸切除即可,不需其他治疗。对Ⅰ期卵黄囊瘤患儿不必作腹膜后清扫,也不必长期化疗,但要坚持规范化随访2年以上,尤其是AFP的监测。Ⅱ期以上病例,则需坚持手术后化疗和放疗才有可能提高生存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睾丸卵黄囊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搜集8例睾丸卵黄囊瘤的临床资料进行临床病理学、免疫组化,以及随访情况进行了研究。结果:组织学形态多样,免疫组化AFP、AAT阳性。8例均行患侧睾丸肿瘤切除术。结论:测定血清AFP水平对确定肿瘤性质,监视治疗效果有重要意义。根治术加化疗可以提高睾丸卵黄囊瘤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小儿睾丸卵黄囊瘤的CT表现,提高卵黄囊瘤的CT诊断符合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1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小儿睾丸卵黄囊瘤的临床和CT资料.结果 12例CT平扫均表现为睾丸实性肿块,10例肿块表现为均匀密度,2例表现为不均匀密度.8例CT增强扫描均表现为明显不均匀强化,其周边部强化明显,1例累及到一侧精索及同侧腹股沟淋巴结.结论 CT对小儿睾丸内卵黄囊瘤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结合血清AFP升高有助于术前诊断.  相似文献   

5.
小儿睾丸卵黄囊瘤6例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小儿睾丸卵黄囊瘤的临床病理及预后,方法 对6例小儿睾刃卵黄囊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免疫组化以及随访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瘤组织由多形性瘤细胞排列成网状结构、血管套样或腺样,瘤细胞质内外有透明小体。免疫组化显示瘤细胞AFP、AAT染色( )。结论 病理检查容易明确诊断,测定血清AFP水平对确定肿瘤性质、监控治疗效果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卵黄囊瘤又称内胚窦瘤,临床上少见,组织结构比较复杂,与生殖细胞源性其它恶性肿瘤易混淆或并存,主要发生于儿童和青少年。我院自1986~1996年6月共收治6例,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例1男,2岁。出生后右侧睾丸较左侧大,近2年明显增大。触诊肿物约4.2cm×4.0cm×2cm,表面光滑,质韧无压痛。诊断:右睾丸肿物,左睾丸鞘膜积液。行根治性右侧睾丸切除术。病理诊断:右睾丸卵黄囊瘤,部分浸润白膜纤维组织。术后5天血甲胎球蛋白(AFP)100ng/ml,术后12天<20ng/ml,拒绝化疗,术后5个月,血AFP回升到400ng/ml。例2女,11岁。发现…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妊娠晚期并巨大卵巢卵黄囊瘤的发病特点及治疗原则。方法对1例妊娠晚期并巨大卵巢卵黄囊瘤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例因停经35+3周,右上腹痛2 d入院。行腹部超声检查示妊娠并卵巢肿瘤,急诊行剖宫产及腹腔探查术,术中诊断为妊娠并卵巢卵黄囊瘤,行患侧附件及瘤体切除术,术后患者及家属拒绝进一步治疗出院。3个月后电话随访,患者在某医院行规范化疗,一般状况良好。结论卵巢卵黄囊瘤恶性程度高,预后差,及早手术并尽量保留生育功能为治疗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比分析卵黄囊瘤在超声、CT及MRI中各自的影像表现及其诊断价值,结合血清甲胎蛋白(AFP),以便提高对卵黄囊瘤的诊断准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28例卵黄囊瘤的超声、CT和MR影像表现,其中仅行超声检查3例,仅行CT检查2例,均行CT和MR检查5例,14例均行超声及CT检查,仅4例均行超声及CT、MR检查。结果:肿瘤位于卵巢15例、睾丸9例、附睾3例、纵隔1例,所有病例均行AFP检查。肿瘤影像表现多呈类圆形或分叶状,超声图像显示实性或混合性包块,实性部分彩色血流信号丰富;CT肿瘤呈囊实性包块,实性成分强化,可见丰富肿瘤血管;MR肿瘤亦呈囊实性肿块,信号较混杂,实性部分T1WI以等、稍低信号为主,T2WI呈稍高信号,囊变部分呈明显长T1、长T2信号,部分肿瘤存在较大壁结节,增强扫描实性部分及分隔中度至重度强化。所有病例均有AFP不同程度升高,其范围361~37435ug/L。结论:超声、CT及MRI结合AFP对提高卵黄囊瘤诊断准确率均有较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卵巢卵黄囊瘤的声像图表现与病理学关系.方法:术前7例患儿均经腹部彩超常规探查,术后与手术病理结果对照.结果:卵巢卵黄囊瘤声像图特征,主要以实性为主的混合性结构,内部血供丰富,频谱呈低速低阻型.结论:超声对儿童卵巢卵黄囊瘤的诊断具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诊断小儿睾丸肿瘤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85例经手术或穿刺活检组织病理证实睾丸肿瘤患儿的高频超声声像资料。结果高频超声提示卵黄囊瘤27例,畸胎瘤39例,白血病及淋巴瘤睾丸浸润8例,表皮样囊肿5例,单纯性囊肿6例;与组织病理检查结果进行对照,高频超声术前诊断正确76例,诊断符合率为89.4%,1例卵黄囊瘤及1例表皮样囊肿误诊为畸胎瘤,1例间质细胞瘤误诊为卵黄囊瘤,6例恶性畸胎瘤术前未明确良恶性质。结论高频超声在小儿睾丸肿瘤诊断中具有较高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对儿童卵巢卵黄囊瘤的临床表现、超声及CT特征分析,提高对儿童该病的认识和诊断率。方法:收集我院2014—2021年经病理确诊的13例儿童卵巢卵黄囊瘤患者资料,通过对该13例患儿卵巢卵黄囊瘤的二维超声特点、彩色多普勒及能量多普勒血流半定量分级、CT平扫及增强扫描并结合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结果综合回顾分析。结果:13例患儿年龄最大的14岁,最小的1岁,5例(38%)以腹痛就诊,7例(54%)以腹部肿块就诊,1例(8%)以尿频就诊。超声提示13例患儿的肿块均位于盆腔或下腹部,9例(69%)病灶以实性为主的实性病变,4例(31%)病灶以囊性为主的囊实性病变,Adler血流分级均在Ⅱ~Ⅲ级。CT平扫显示为下腹部或盆腔圆形或类圆形等、低密度的囊实性肿块,CT增强扫描显示为盆、腹腔渐进性不均匀增强的囊实性肿块,部分可见点状或线状血管影。13例患儿甲胎蛋白升高,均>1 210 ng/mL。结论:儿童卵巢卵黄囊瘤常见的临床表现为腹痛和腹部肿块,当超声或CT检查发现女童盆腔或下腹部囊实性占位并伴随甲胎蛋白升高时可优先考虑为卵巢卵黄囊瘤。  相似文献   

12.
小儿睾丸卵黄囊瘤误诊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减少小儿睾丸卵黄囊瘤的误诊。方法 回顾一组 2 8例小儿睾丸卵黄囊瘤病例 ,分析其误诊情况。结果  1 9例曾误诊为睾丸炎、鞘膜积液、腹股沟斜疝、睾丸附睾结核等疾病 ,部分病例行睾丸肿块穿刺及按鞘膜积液行手术治疗。结论 为减少误诊必须提高对小儿睾丸卵黄囊瘤的认识 ,细致的体格检查 ,血清甲胎蛋白 (AFP)测定和超声检查对诊断有重要价值 ,但不可仅依据透光实验和 AFP结果就排除本病 ,必要时可手术探查 ;对睾丸肿块未排除肿瘤者不宜行诊断性穿刺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对睾丸卵黄囊瘤的诊断价值。方法 2005年3月-2011年5月11例经手术及病理检查证实为睾丸卵黄囊瘤患者,将其超声影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1例睾丸卵黄囊瘤声像图表现为:边界清楚9例;形态规则8例;混合回声5例,低回声3例,等回声3例;内部血流信号丰富8例;伴钙化2例,液化5例。结论睾丸卵黄囊瘤的高频超声表现有一定的声像特征,结合临床症状、血清学检查,对其有重要的诊断价值,是诊断睾丸卵黄囊瘤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睾丸肿瘤的诊断、治疗及预后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2年1月至2012年2月收治的152例睾丸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年龄46天~83岁,平均38.i岁,左侧75例,右侧74例,双侧3例。其中年龄〈20岁者24例,〉60岁者29例,20~60岁者99例;临床表现以睾丸肿块为主122例,伴睾丸坠胀疼痛22例,腹部包块者8例,睾丸透光试验阴性者148例,合并隐睾21例。根据睾丸肿瘤临床分期标准:Ⅰ期115例,Ⅱ期26例,Ⅲ期11例。136例行手术治疗,其中行根治性睾丸切除术124例,病理明确为精原细胞瘤接受放疗73例,为非精原细胞瘤再行腹膜后淋巴结清扫术16例;同期行根治性睾丸切除术加腹膜后淋巴结清扫术12例,3例淋巴瘤为病理活检取得,淋巴瘤患者转科行化疗或放疗,病理证实而放弃治疗病例3例。结果病理证实精原细胞瘤97例,睾丸淋巴瘤13例,混合性生殖细胞瘤11例,成熟畸胎瘤9例,非成熟型畸胎瘤5例,卵黄囊瘤5例,睾丸间质细胞瘤5例,胚胎癌3例,睾丸胚胎型横纹肌肉瘤2例,睾丸网状腺癌1例,睾丸黏液腺癌1例。术后随访13~90个月,失访21例,随访的精原细胞瘤患者i、5年生存率分别为95.5%(85/89)和85.4%(76/89);非精原细胞瘤患者42例,1、5年生存率分别为81.0%(34/42)和54.8%(23/42),随访死亡患者均死于肿瘤转移或复发。结论睾丸肿瘤的预后与病理类型、分期和治疗方式均有关,精原细胞瘤预后最佳,混合性生殖细胞瘤预后较好。对精原细胞瘤患者可采用根治性睾丸切除术或手术加放疗;非精原细胞瘤宜行根治性睾丸切除术加腹膜后淋巴结清扫术等综合治疗。早期诊断及治疗对睾丸肿瘤的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儿童睾丸卵黄囊瘤的CT和MRI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儿童睾丸卵黄囊瘤的临床特点和CT、MRI表现,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儿童睾丸卵黄囊瘤的临床表现和CT、MRl征象。12例行CT检查,3例行MRI检查。【结果】15例均表现为睾丸内软组织肿块,无钙化及脂肪成分,10例密度/信号不均匀,5例密度均匀。CT平扫肿瘤密度稍低于肌肉密度,增强扫描肿块表现为明显不均匀强化,以周边部强化明显。MRI平扫肿瘤T1WI呈不均匀或略低信号,T2WI呈不均匀高信号,增强扫描表现为明显不均匀强化。1例腹膜后淋巴结转移。【结论】CT及MRI检查在儿童睾丸卵黄囊瘤的诊断中有重要价值,了解其影像学特点,结合临床资料可以提高术前诊断和分期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经腹膜后集束结扎精索血管(Palomo手术)治疗儿童精索静脉曲张的可行性及疗效进行评价。方法:对采用Palomo术式治疗的36例精索静脉曲张患儿,于手术前、术后6个月、术后12个月采用彩色Doppler检查睾丸,测量患儿双侧睾丸体积。结果:全部治愈,术后随访12~36个月,所有患儿临床症状消失,所有患儿均未发生睾丸萎缩。术后患侧睾丸血供无明显减少,患侧睾丸体积术后增长明显快于对侧。结论:Palomo手术是一种治疗儿童精索静脉曲张简单易行、疗效可靠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手术及化疗在Ⅱ期睾丸精原细胞瘤治疗中的作用。方法1993年2月~2007年8月收治Ⅱ期睾丸精原细胞瘤44例,采用以顺铂为基础的多疗程化疗,4例化疗前行腹膜后淋巴结廓清术,10例在化疗后行腹膜后淋巴结廓清术。结果8例化疗后廓清组织为坏死及纤维化组织,2例为恶性肿瘤。连续随访2~8年,5年生存率Ⅱa期100%(11/11)、Ⅱb期91.67%(22/24)、Ⅱc期77.78%(7/9)。结论Ⅱ期睾丸精原细胞瘤应尽早采用多疗程化疗控制病期进展达到有效治疗,最终提高其生存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腹膜后淋巴结清扫术治疗非精原细胞肿瘤的安全有效性。方法 3例非精原细胞瘤患者临床分期:Ⅰ期2例,Ⅱa期1例。根治性睾丸切除术后2~4周行腹腔镜腹膜后淋巴结清扫术,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肠功能恢复时间、总住院时间和手术并发症等,监测血清肿瘤标志物,并进行随访。结果 3例手术均顺利完成。手术时间(160±40)min,术中出血量(300±50)mL,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30±12)h,总住院时间(8.5±2.5)d。未出现肠管、大血管损伤和淋巴瘘。1例临床分期Ⅰ期患者术后病理分期为Ⅱa期。术后2周复查血AFP和β-HCG均降至正常范围。术后随访6~24个月未见肿瘤复发及转移。结论腹腔镜腹膜后淋巴结清扫术治疗非精原细胞肿瘤安全有效,但手术操作难度较大,熟悉后腹腔解剖和提高腹腔镜精细操作技术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小儿睾丸肿瘤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捷周红  陈照兰 《现代护理》2006,12(18):1717-1718
目的总结小儿睾丸肿瘤的护理方法。方法对55例小儿睾丸肿瘤围手术期的护理过程进行回顾分析。结果卵黄囊瘤17例,畸胎瘤14例,其中有5例行保留睾丸的畸胎瘤摘除术,恶性畸胎瘤1例均无瘤存活。结论小儿睾丸瘤视病理及分期不同、治疗方法不同,积极配合医生,进行合理、有效的护理是患儿治愈的重要保证,对于患儿今后生理、心理发育是否有影响有待于进一步随访、探讨。  相似文献   

20.
临床少见的阴囊淋巴管瘤术前漏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阴囊淋巴管瘤的误诊原因,以提高术前诊断率。方法回顾分析1例阴囊淋巴管瘤的临床资料。结果患者以阴囊肿胀为主要表现,超声和CT检查提示阴囊占位性病变,右侧附睾增大。术前诊断为睾丸鞘膜积液、附睾炎,行右侧阴囊探查术,术中见右侧睾丸鞘膜及精索段积液,右侧睾丸下方阴囊皮下可见多房性囊肿。完整切除精索段睾丸鞘膜,将睾丸下方的囊性组织完整游离并切除。术后病理诊断为右侧阴囊淋巴管瘤。结论少部分淋巴管瘤可发生于阴囊,应注意与睾丸鞘膜积液、附睾炎鉴别,及时手术探查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