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 探讨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值在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确诊为2型糖尿病患者293例和体检健康体检者70例,对其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值(晨起空腹及随机)、24小时尿微量白蛋白定量、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尿素氮、血肌酐、尿常规等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上述不同检测方法对糖尿病早期诊断灵敏度.结果 晨起、随机尿微量白蛋白/肌酐值与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urine albumin excretion rateUAER)、24 h尿微量白蛋白定量成显著正相关,晨起空腹尿ACR与UAER、24小时尿微量白蛋白定量的相关系数分别为r=0.936(P<0 01),r=0.906,(P<0.01);随机尿ACR与UAER和24h尿微量白蛋白相关系数分别为r=0.756(P<0.01),r=0.738,(P<0.01).2型糖尿病组尿ACR阳性组和阴性组之间比较尿蛋白、血肌酐、尿素氮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将血肌酐、尿素氮、尿ACR诊断糖尿病肾病敏感性比较,尿ACR阳性率显著高于前两者,P<0.01.结论 晨起空腹及随机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值两者均可以作为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的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肾病(T2DN)检测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与胱抑素C(CysC)的临床价值。方法根据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将129例2型糖尿病(T2DM)患者分为大量白蛋白尿组(33例)、微量白蛋白尿组(39例)、正常白蛋白尿组(57例),检测所有患者的血清肌酐(Cr)、SOD、CysC。结果三组患者血清Cr、SOD、CysC不全相等(P〈0.05);大量白蛋白尿组血清Cr、CysC显著高于微量白蛋白尿组,血清SOD显著低于微量白蛋白尿组(P〈0.05);微量白蛋白尿组与正常白蛋白尿组之间血清Cr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微量白蛋白尿组血清SOD显著低于正常白蛋白尿组,血清CysC显著高于正常白蛋白尿组(P〈0.05)。结论在反映T2DN早期肾功能损伤方面,血清SOD、CysC的灵敏度优于血清Cr。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尿微量白蛋白/尿肌酐(ACR)在糖尿病肾病早期肾脏损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3月~2020年6月收治的124例糖尿病肾病早期肾脏损伤患者作为观察组,再选取同期116例糖尿病无肾病患者作为对照组,均检测尿微量白蛋白、尿肌酐水平,并计算ACR值。比较两组尿微量白蛋白、ACR水平,比较观察组不同分期尿微量白蛋白、ACR水平,分析尿微量白蛋白、ACR水平与糖尿病肾病分期的相关性,分析ACR与尿微量白蛋白相关性。结果:观察组尿微量白蛋白、ACR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随着分期增加,尿微量白蛋白、ACR水平逐渐增加(P<0.05);经Spearman相关分析,尿微量白蛋白、ACR水平与糖尿病肾病分期呈正相关(P<0.05);经Pearson相关分析,ACR与尿微量白蛋白呈正相关(P<0.05)。结论:糖尿病肾病患者ACR会发生明显变化,其与肾脏损伤程度具有一定相关性,肾脏损伤越重,ACR水平越高,通过检测其水平可反映糖尿病患者肾损伤,为临床实施针对性治疗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2型糖尿病中高脂蛋白(a)水平是否为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方法 将患者分为糖尿病组和糖尿病肾病组,后者包括微量蛋白尿组和临床蛋白尿组,均采用辛伐他丁分组治疗,对治疗前后糖尿病肾病患者脂蛋白(a)水平、尿微白蛋白排汇率和肌酐清除率的变化进行对比。结果 ①三组患者血浆脂蛋白(a)水平与尿微白蛋白排泄率成正相关,与肌酐清除率成负相关。②辛伐他丁干预14周后,三组患者血浆脂蛋白(a)水平均显著下降(P<0.05),但尿微白蛋白排泄率、肌酐清除率无变化。结论 糖尿病患者高脂蛋白(a)水平可能不是并发早期糖尿病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而是肾病所致的结果。  相似文献   

5.
氯沙坦对糖尿病肾病患者氧化应激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氯沙坦对糖尿病肾病(DN)氧化应激的影响。方法:DN 64例,常规降糖并服氯沙坦100mg/d,健康自愿者20例为对照。测定血糖、血脂、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晚期氧化蛋白产物(AOPPs);血及尿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尿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及白蛋白排泄率(UAER)。结果:与对照组比较,DN患者SOD活性降低,血清MDA、ox-LDL和AOPPs升高,尿MCP-1降低。氯沙坦治疗后,SOD活性升高,MDA、ox-LDL和AOPP降低,尿MCP-1升高,MDA和UAER降低。血清MDA、ox-LDL、AOPPs、尿MCP-1与UAER呈正相关(P〈0.05),SOD与UAER呈负相关(P〈0.05)。结论:氯沙坦可抑制DN患者氧化应激,从而减少尿蛋白排泄。  相似文献   

6.
王瑞雪  魏剑芬  蔡庆燕  程燕  陈冬 《新医学》2011,42(10):645-647
目的:观察不同阶段糖尿病肾病(DN)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与血浆血小板颗粒膜蛋白140(GMP-140)的变化及相关性。方法:150例2型糖尿病患者按照尿白蛋白水平分为正常蛋白尿组、微量白蛋白尿组及临床蛋白尿组各50例,另设50名健康对照者。检测各组血清Hcy、血浆GMP-140水平。结果:糖尿病患者血清Hcy、血浆GMP-140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均〈0.01);微量白蛋白尿组及临床白蛋白尿组均高于正常白蛋白尿组(P均〈0.01);血清Hcy水平与血浆GMP-140水平呈正相关(r=0.78,P〈0.05)。结论:DN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与血浆血小板颗粒膜蛋白140水平均升高,两者具相关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诺和锐30对不同分期2型糖尿病肾病的治疗效果.方法 63例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按尿蛋白定性,分为尿蛋白阴性而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20μg/min的微量白蛋白尿组(A组)41例和尿蛋白阳性的蛋白尿组(P组)22例,根据血糖每日早晚2次餐前15分钟皮下注射诺和锐30.治疗16周后观察诺和锐30影响糖尿病肾病患者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情况.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A组和P组的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降低分别为(44.5±16.2)%和(28.9±23.6)%,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0.05).结论 诺和锐30对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的尿微量白蛋白有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妊娠期血糖异常患者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方法依据相关诊断标准将474例妊娠期血糖异常患者分为妊娠期糖耐量受损患者(妊娠期糖耐量受损组,n=264)、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妊娠期糖尿病组,n=170)和妊娠期糖尿病肾病患者(妊娠期糖尿病肾病组,n=40)。采用邻苯三酚法测定以上各组血清SOD水平,比较以上各组和120名正常孕妇(正常对照组)之间的差异。结果正常对照组与妊娠期糖耐量受损组血清SOD值无显著差异( P>0.05);妊娠期糖尿病组血清SOD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显著上升(P<0.05);妊娠期糖尿病肾病组的血清SOD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显著下降(P<0.05)。结论血清SOD水平可以间接反映机体内自由基的活跃程度,动态监测可为妊娠糖尿病并发症的预防、发生和抗氧化治疗提供实验数据。  相似文献   

9.
胱抑素C在2型糖尿病不同肾损害期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血清胱抑素C(Cysc)在2型糖尿病不同肾损害期的变化,评价Cys—C在2型糖尿病肾病早期的诊断价值。方法用颗粒增强免疫比浊法检测135例2型糖尿病患者(其中合并糖尿病肾病不同损害期77例)血清CysC,同时检测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UAER),血Alb、Cr、BUN,根据MDRD公式计算肾小球滤过率。结果2型糖尿病正常向蛋白尿组与2型糖尿病微量白蛋白尿组间Cys—C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型椿尿病微量白蛋白尿组与2型槠尿病人量白蛋白尿组间Cys—C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血清CysC可作为辅助2型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的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尿酸(UA)与血脂水平变化的相关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将该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76例作为糖尿病肾病组,根据患者24 h尿微量清蛋白排泄率水平,将其分为微量清蛋白组(n=36)及临床清蛋白组(n=40),选择同期接受健康体检的成年人作为对照组(n=30).检测其血清UA、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等血脂指标并对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糖尿病肾病组患者血清UA、TC、TG及LDL-C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HDL-C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相关性回归分析显示,糖尿病肾病组患者血清UA与TG、TC、LDL-C均呈显著正相关(P〈0.05),而与HDL-C呈显著负相关(P〈0.05).结论 糖尿病肾病患者的血清UA与血脂水平的检测对疾病诊治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1.
1型糖尿病肾病与血脂异常及血小板参数变化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血脂异常及血小板参数变化与1型糖尿病肾病(DN)的关系。方法根据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糖尿病诊断标准和尿清蛋白排泄率(UAER),将46例1型糖尿病患者分为3组,即糖尿病无肾病组(单纯DM)22例、早期糖尿病肾病组(早期DN)16例和临床糖尿病肾病组(临床DN)8例。另选35例健康体检人员作为对照组。观测患者血糖、血脂及脂蛋白、血小板(PLT)、血小板平均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和糖化血红蛋白(HbAlc)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DN患者的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均升高(P〈0.05或P〈0.01),而单纯DM组TG升高,LDL—C正常;早期DN组和临床DN组TC、载脂蛋白B(ApoB)均升高(P〈0.05或P〈0.01),HDL、载脂蛋白A1(ApoAl)均下降(P〈0.05或P〈0.01)。单纯DM与DN组,随着DN程度的加重,TC、ApoB升高(P〈0.05或P〈0.01),HDL、ApoAl均下降(P〈0.05或P〈0.01)。TG、LDL—C、ApoB水平与HbAlc呈正相关(P〈0.01)。DN组PLT水平较健康对照组均明显下降(P〈0.05),MPV、PDW均明显增大(P〈0.05)。结论DN早期即存在脂质代谢紊乱与血小板参数的变化,血脂及血小板因素可能参与了1型糖尿病肾病的发生与进展。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同型半胱氨酸(HCY)和血流变学指标在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中的变化,探讨其与糖尿病肾病的关系。方法根据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将107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单纯糖尿病(SDM)组和糖尿病肾病(DN)组,48名体检健康者作为正常对照组,分别测定HCY及血流变学指标。结果正常对照组HCY、全血粘度、血浆粘度及红细胞压积显著低于SDM组和DN组(P〈0.05)DN组HCY、全血粘度、血浆粘度及红细胞压积显著高于SDM组(P〈0.05)。HCY、全血粘度、血浆粘度及红细胞压积与UAER呈正相关(P〈0.05)。结论糖尿病患者普遍存在HCY、血液流变性异常,并随着UAER的增高而增高。检测糖尿病患者HCY、血流变学指标的变化,有助于预防2型糖尿病患者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联合检测血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FIB)、C反应蛋白(CRP)水平对2型糖尿病肾病(DN)并发症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已确诊的180例2型糖尿病患者同时检测其清晨空腹血DD、FIB、CRP水平,并同时收集24h尿液进行尿微量白蛋白(MA)测定,按24h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将糖尿病组分3组:单纯糖尿病组(SDM组,UAER<30mg/24h);早期糖尿病肾病组(EDN组,UAER 30~300mg/24h);临床糖尿病肾病组(CDN组,UAER>300mg/24h).结果 2型糖尿病组患者DD、FIB和CRP水平在单纯糖尿病组已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随UAER增加而增高,呈正相关.三组之间各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联合检查DD、FIB和CRP水平,可明显提高糖尿病早期肾脏损伤检出率,同时还发现其与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发展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检测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visfatin、Apelin水平,探讨其在2型糖尿病肾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根据24 h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UAER)将105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正常白蛋白尿组(NA组,39例)、微量白蛋白尿组(MA组,36例)、临床白蛋白尿组(CP组,30例),选取健康者作为对照组(NC组,35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血清visfatin、Apelin水平,同时测定患者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脂、血尿素氮、血肌酐(Scr)、BMI,计算UAER,比较各组间的差异。结果与NC组比较,3组糖尿病患者血清visfatin、Apelin水平显著升高(P<0.01),3组糖尿病患者之间血清visfatin、Apelin逐渐升高(P<0.05或P<0.01)。相关分析显示,visfatin与BMI、FPG、HbA1c、HOMA-IR、TG、LDL-C、Scr、UAER、Apelin呈正相关(P<0.05);Apelin与BMI、收缩压、FPG、HbA1c、HOMA-IR、LDL-C、Scr、UAER、visfatin呈正相关(P<0.05);visfatin、Apelin均与HDL-C呈负相关(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Scr、UAER是糖尿病组患者血清visfatin的独立相关因素(r2分别为0.325、0.267,P<0.05)。HOMA-IR、UAER是糖尿病组患者血清Apelin的独立相关因素(r2分别为0.256、0.487,P<0.05)。结论血清visfatin、Apelin随UAER升高而逐渐升高,其可能参与了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短期胰岛素泵强化治疗对早期糖尿病肾病(DN)尿蛋白的影响。方法将60例早期DN患者随机分为常规2次皮下注射诺和灵30R(DNl)组和胰岛素泵持续皮下输注门冬胰岛素(DN2)组,2周后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BG)、餐后血糖(2hPG)、血糖变异系数、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UAER)、尿β2微球蛋白(β2-MG)及糖化血红蛋白(HbAIC)的变化。结果与常规2次皮下注射相比,短期胰岛素泵强化治疗改善了血糖控制,显著减少低血糖发生率,减小血糖变异系数(均P〈0.01)。同时UAER、β2-MG、C反应蛋白(CRP)等也均较DNI组明显下降(均P〈0,05)。结论胰岛素泵强化治疗能进一步降低早期DN患者UAER,延缓糖尿病肾病的进展,其机制可能与控制血糖的波动与抑制炎症因子释放有关。  相似文献   

16.
邹文武 《医学临床研究》2011,28(10):1939-1940
[目的]探讨血清胱抑素C(Cys-C)对糖尿病肾病(DN)早期的诊断价值.[方法]随机选择86例住院2型糖尿病(T2DM)患者和35例健康体检者作为研究对象,并根据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UAER)将86例患者分成三组.A组:UAER<20 μg/min,共38例;B组:UAER 20~200 μg/min,共28例;C组...  相似文献   

17.
目的:明确尿液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NGAL)的定性及定量检测在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中的意义。方法将74例糖尿病患者按其24 h 尿微量清蛋白排泄率(UAER)分为正常蛋白尿组26例(DN1组,UAER<30 mg/24 h),微量蛋白尿组24例(DN2组,UAER 介于30~300 mg/24 h)及大量蛋白尿组24例(DN3组,UAER>300 mg/24 h),同时建立对照组25例。同时测定各组尿 NGAL 蛋白的活性及水平并比较两种检测结果。结果各组患者尿 NGAL 活性条带均较对照组明显清晰(P =0.000),大量蛋白尿组 NGAL 活性较正常蛋白尿组高(P <0.05),微量蛋白尿组与正常蛋白尿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定量检测则提示大量蛋白尿组 NGAL 水平与其他3组存在区别,大量蛋白尿组 NGAL 排出量高于微量蛋白尿组、正常蛋白尿组及对照组(P =0.000),对照组与正常蛋白尿组、微量蛋白尿组三者间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糖尿病肾病患者而言,尿 NGAL 蛋白活性检测比尿微量蛋白排泄率检测及 NGAL 定量检测敏感,有可能成为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的新型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内脂素、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vaspin)水平与糖尿病肾病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98例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尿白蛋白排泄率分为3组:正常蛋白尿组(UAER< 20 μg/min)35例,微量蛋白尿组(UAER 20~200 μg/min)33例,大量蛋白尿组(UAER> 200 μg/min)30例;另选健康体检正常者35例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受检者血清内脂素、vaspin水平,同时测定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空腹胰岛素(FIns),并测量体质量指数(BMI)、收缩压(SBP)和舒张压(DBP),比较各组间差异.结果 3组患者血清内脂素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清vaspin在正常蛋白尿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微量蛋白尿组和大量蛋白尿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内脂素和vaspin分别与BMI、SBP、FPG、HbA1c、LDL-C和FIns呈正相关(P<0.01),与HDL-C呈负相关(P<0.01).结论 血清内脂素水平随着2型糖尿病肾病的发展而逐渐升高,可能参与了2型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发展,而vaspin与肥胖、体脂分布以及脂代谢关系密切,可以作为早期2型糖尿病监测指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检测尿肝型脂肪酸结合蛋白(L-FABP)水平对2型糖尿病肾病的临床意义。方法根据24 h尿蛋白排泄率(UAER)将89例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分成三组:单纯2型糖尿病组(Ⅰ组)30例(UAER<30 mg/24 h)、早期2型糖尿病肾病组(Ⅱ组)29例(UAER 30~300 mg/24 h)和临床2型糖尿病肾病组(Ⅲ组)30例(UAER>300 mg/24h)。并选择30例体检者作对照组(NC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测定其尿L-FABP水平,并检测血肌酐(Scr)、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等指标,及估测肾小球滤过率估算值(eGFR),同时分析尿L-FABP与脂蛋白的相关性。结果Ⅰ组、Ⅱ组和Ⅲ组的尿LFABP和UAER(24 h)水平均明显高于N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1.94、2.32、2.77、2.04、2.89、3.41,P均<0.05),Ⅱ组及Ⅲ组尿L-FABP和UAER(24 h)水平均高于Ⅰ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2.22、3.65、2.88、4.12,P均<0.05);Ⅲ组尿L-FABP和UAER(24 h)水平均高于Ⅱ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3.11、3.48,P均<0.05)。Ⅰ组、Ⅱ组和Ⅲ组的Scr、TC、TG、HDL-C水平均明显高于NC组,eGFR水平均低于N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2.48、2.89、3.18、2.55、2.92、3.67、2.62、2.78、3.24、2.39、2.68、2.99、2.64、3.58、4.67,P均<0.05)。尿L-FABP水平与Scr和尿白蛋白呈明显性正相关(r=0.39、0.54,P均<0.05),与eGFR呈明显负相关(r=-0.66,P<0.05)。结论尿L-FABP对2型糖尿病肾病有较高的敏感性,提示其是较好的诊断标记物之一。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血浆致动脉粥样硬化指数与早期2型糖尿病肾病的相关性。方法 2型糖尿病患者1 139例以血浆致动脉粥样硬化指数0.06为切点分为非致动脉硬化表型组(N组)和致动脉硬化表型组,进而按照血浆致动脉粥样硬化指数四分位数将后一组再分为四组,比较5组患者一般情况和生化指标。结果合并早期肾病者的血浆致动脉粥样硬化指数值明显高于不合并肾病者(P<0.01),随血浆致动脉粥样硬化指数的逐渐升高,男性患者的比例、患者的BMI、腰臀比、舒张压、总胆固醇、甘油三酯、LDL-C、尿酸、空腹血糖、纤维蛋白原以及早期肾病的患病率逐渐升高,患者的年龄、病程、HDL-C逐渐下降,5组间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血浆致动脉粥样硬化指数是早期2型糖尿病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OR=2.854,95%CI 1.0947.442)。结论血浆致动脉粥样硬化指数升高是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早期2型糖尿病肾病独立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