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早期低钾血症的变化以及与心力衰竭的关系。方法收集200例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发病时间小于24小时,所有患者均为首次入院。根据血钾浓度分为低钾血症组和正常血钾组,其中低钾血症组又分为重度低钾组(〈2.50mmol/L)、中度低钾组(2.51mmol/L-3.0mmool/L)和轻度低钾组(3.01-3.50mmol/L)。所有患者予以常规积极治疗,观察心力衰竭发生情况。结果AMI患者低钾血症的发生率为73.5%,低钾血症组心力衰竭的发生率为51.7%,明显高于正常组(22.6%),其中重度低钾组心衰的发生率78.2%,中度低钾组为58.3%,轻度低钾组为38.9%。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早期易出现低钾血症,并且随着血钾浓度的降低,心力衰竭的发生率也明显增高。  相似文献   

2.
危重患者高浓度静脉补钾的安全性和疗效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高浓度钾微量泵入治疗危重患者低钾血症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128例合并低钾血症的危重患者[内生肌酐清除率(CCr)>0.5 ml/s且每小时尿量>50 ml]被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4例.治疗组和对照组补钾浓度分别为1 208 mmol/L(相当于质量分数为9%的KCl溶液)、201 mmol/L(相当于1.5%的KCI溶液),补钾速度相同.均进行严密监测与血钾浓度监测,血钾正常时停止补钾.结果 治疗组和对照组补钾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5.55±3.22)h比(14.18±4.93)h,P>0.05];治疗组补钾的液体量明显低于对照组[(124.36±25.79)ml比(680.83±36.70)ml,P<0.01].两组治疗过程中均未发生明显血流动力学变化、高钾血症或急性心功能不全.两组患者肾功能是否正常对补钾时间无明显影响.补钾前血钾浓度与补钾量有一定相关性(相关系数r=-0.259,P<0.01).结论 高浓度钾微量泵入治疗危重患者低钾血症可以在短时间内纠正低钾血症,是安全有效的.肾功能轻度异常但无少尿及无尿的患者也可以在严密监测下高浓度补钾.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不同血钾水平的住院患者临床特点及血钾水平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四川省人民医院2018年1月1日至12月31日所有住院患者中出院明确诊断高钾血症的患者276例。根据最高血钾水平将患者分为轻(5. 30~5. 89 mmol/L)、中(5. 90~6. 49 mmol/L)、重(≥6. 5 mmol/L)度高钾血症。结果三组随着最高血钾水平升高,入院时血钾水平、血尿素氮及血镁浓度逐渐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最高血钾水平≥7. 5 mmol/L(OR=4. 283,P=0. 032)、住院期间未复查血钾(OR=9. 481,P0. 001)患者均可显著增加高钾血症患者的死亡率。重度高钾血症患者采用肾脏替代治疗的比例高,采取的降钾治疗手段多,入住重症监护室的比例高。结论高钾血症是威胁患者生命的重要临床问题。住院期间血钾明显增高、未及时复查血钾都将导致住院高钾血症患者死亡率增高;治疗过程中血钾水平高,采取的治疗措施越多,提示患者病情越重,预后越差。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透析前后血清钾离子浓度,并探讨影响其变化的临床因素。方法57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根据其是否服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将患者分为ACEI组、ARB组及非ACEI/ARB组;记录各组患者残余尿量及有无高钾血症临床表现,并取透析前后静脉血,测定血清钾、尿素氮(BUN)、血肌酐(SCr)、二氧化碳结合力(CO2CP)等指标,分析各组患者血钾浓度变化的差异及血钾浓度与其他临床因素之间的相关性。结果透析前高钾血症发生率36.8%(21/57),其中76.2%(16/21)患者无高钾血症的临床表现;ACEI组、ARB组、非ACEI/ARB组透析前血钾水平分别为(6.0±0.95)mmol/L、(5.60±0.25)mmol/L、(4.72±0.95)mmol/L,其中ACEI组与其他2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ARB组与非ACEI/ARB组患者透析前血钾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透析前血钾离子浓度与SCr、BUN浓度显著正相关(r=0.415、0.522,均P〈0.01),但与患者残余尿量和透析前后CO2CP浓度变化无明显相关(r=0.559、0.411,均P〉0.05)。结论MHD患者透析前高钾血症发病率高,临床表现较隐匿,易被忽视;残余尿量并非判断患者是否易出现透析前高钾血症的可靠指标;增加透析次数,减量或停服ACEI,限制饮食中钾摄入是防治透析前高钾血症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低钾血症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远期预后的影响,建立AMI患者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方法选择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心内科住院的AMI并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患者446例,符合纳入标准者均连续入选。依据患者住院期间最低血清钾离子(K)浓度<3.5 mmol/L,将患者分为低钾血症组(K<3.5 mmol/L)与正常血钾组(3.5≤K<5.5 mmol/L),分别为123例和323例。收集入组患者人口学特征、临床表现和治疗方案等资料,规律随访评估预后。结果低钾血症组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发生率高于正常血钾组[21(17.1%)比32(9.9%)](P<0.05)。低钾血症组比正常血钾组患者全因病死率高[4(3.4%)比4(1.3%)],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显示:低钾血症、临床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无胸痛均是AMI患者远期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低钾血症是AMI患者远期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临床医生应给予高度关注、改善AMI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急性胰腺炎患者与血清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的关系及高血脂性急性胰腺炎的临床治疗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2007年6月共5年间住院的447例急性胰腺炎患者,比较血清TG水平以及相关的临床检查指标.结果:①有24.2%的急性胰腺炎患者在入院时伴有不同程度的血清TG增高,且TG≥11.3 mmol/L的患者占4.25%;②在高TG血症的发生率上SAP组高于MAP组(P值<0.05),但在血清TG水平上两者差异并不明显(P值>0.05);③当血TG<11.3 mmol/L时,血TG轻度增高的患者在入院48小时后APACHE-Ⅱ评分、CT严重指数(CTSI)、平均住院时间上与其他TG正常的患者无明显差异;但当血TG≥11.3 mmol/L后,血TG重度增高组在上述指标上明显高于血TG轻度增高组和血TG正常组.结论:急性胰腺炎患者常伴有血清TG升高.严重的高脂血症能加重疾病的进展,在其他综合治疗的同时应及时进行有效的降血脂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重度低钾血症患者采取高浓度快速补钾治疗和慢速补钾治疗的疗效差异和安全性,为临床补钾方案提供经验积累。方法选取急诊科2011年3月至2013年3月收治的50例重度低钾血症患者,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5例。两组患者均采取静脉补钾治疗,其中对照组采取慢速补钾方案(10mmol/h),研究组则采取快速补钾方案(20mmol/h)。补钾前后两组患者均接受血钾、尿钾浓度检测。结果研究组钾注射时间短于对照组[(0.96±0.20)h vs(2.11±0.17)h,P〈0.01],治疗后血钾浓度高于对照组[(3.95±1.21)mmol/L傩(3.45±0.61)mmol/L,P〈0.01],尿排钾量少于对照组[(3.6±0.7)mmol vs(7.2±1.5)mmol,P〈0.01],净补钾量高于对照组[(15.76±3.63)mmol vs(11.55±2.78)mmol,P〈0.01]。两组均发生心律失常3例,血压异常1例,心电图异常1例,组间不良反应发生率相当(P〉0.05)。结论高浓度快速补钾治疗相较于慢速补钾,不仅能快速提高患者的血钾水平,还具有安全性高、副作用低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8.
低钾血症在临床上很常见,多容易纠正,但重度低钾血症(血钾〈2.5 mmol/L)可出现神经肌肉症状、心律失常等,甚至危及生命。我科近期收治2例重度低钾血症患者,血钾均〈1.5mmol/L,有呼吸肌麻痹症状。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 调查研究导致腹膜透析患者发生低钾血症的主要相关因素,为建立针对性的干预方式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选取2017年2月~2017年7月至长海医院腹膜透析中心规律随访的90例腹膜透析患者,利用两轮三日饮食日记法记录患者饮食情况,在第二轮饮食日记记录后次周采集标本,包括患者血钾、血白蛋白、血红蛋白、血前白蛋白、腹膜转运特性、腹透超滤量和尿量等指标。根据血钾水平分为低钾组(血钾<3.5mmol/L)、非低钾组(血钾≥3.5mmol/L)。结果 腹膜透析患者低钾血症的发生率为25.6%。低钾血症组和非低钾血症组在饮食摄钾量、饮食蛋白质摄入比、饮食热卡摄入比、血前白蛋白、丢钾总量以及性别之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Logistic逐步回归法分析得出腹透患者低钾血症的直接相关因素为饮食摄钾量、饮食蛋白质摄入比、血前白蛋白及性别。饮食热卡摄入比、血白蛋白、血红蛋白、腹膜转运特性等不是低钾血症的直接相关因素。 结论 低钾血症在腹膜透析患者中较常见,饮食(饮食摄钾量、饮食蛋白质摄入比)是腹透患者低钾血症的直接相关因素,所以护士在患者随访管理时在饮食宣教和管理中应强化该项内容的指导和随访,同时在随访监测数据中应重点关注患者血前白蛋白的变化,其次应该尤其跟踪女性腹透患者自我管理的依从性。  相似文献   

10.
《护士进修杂志》2008,23(4):315-315
答:(1)急性轻度高钾血症(血钾浓度5~7mmol/L)时,心肌兴奋性增高;重度高钾血症时(血钾浓度大于7mmol/L)时,心肌兴奋性降低;慢性高钾血症时,心肌兴奋性变化不明显;(2)传导性降低;(3)自律性降低;这三者可引起轻重不一的、包括心室纤维颤动在内的各种心律失常;严重高钾血症时,可因兴奋性消失或严重的传导阻滞而引起心脏停搏;(4)心肌收缩性降低。心电图显示:高钾血症时,心电图常出现P波压低.增宽或消失,P-R期延长,R波降低,QRS综合波增宽,T波狭窄高耸,Q—T时间缩短及各种心律失常的心电图变化。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高血糖在危重症患儿病情发展及预后中的意义.方法 以145例危重症患儿为研究对象,以入院24h内血糖监测的最高值为分组标准,Glu≤6.1 mmol·L-1为血糖正常组38例,6.1 mmol· L-1<Glu≤10.0 mmol· L-1为血糖轻度升高组67例,Glu>10.0 mmol·L-1为重度升高组40例,比较3组入院时的小儿危重病例评分(PCIS)和全身性感染相关性器官功能衰竭评分(SOFA)、实验室指标、ICU住院时间及死亡率.结果 对比PCIS及SOFA评分,重度升高组(81.68±8.16)分、(7.14±2.84)分与轻度升高组(86.57±6.92)分、(5.95±2.68)分及正常组(86.24±6.57)分、(5.52±2.61)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轻度升高组与正常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比较3组实验室指标(感染性指标、肝肾功能及心肌酶),重度升高组与轻度升高组及正常组各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轻度升高组与正常组各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对比3组ICU住院时间,重度升高组(11.7±4.9)d与轻度升高组及正常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轻度升高组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3组死亡率,重度升高组(35%)与轻度升高组及正常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轻度升高组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危重患儿血糖升高与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密切相关,对其行血糖监测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中心静脉-动脉二氧化碳分压差(Pcv-aCO2)在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急性期液体复苏治疗患者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ScvO2)>70%情况下,进一步液体复苏评价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3年2~10月间47例入住 ICU病房经早期液体复苏,ScvO2>70%的 SAP患者。根据患者入组时(T1)的 Pcv-aCO2的值,以6 mmHg为界,分为低Pcv-aCO2组(A组,24例)和高Pcv-aCO2组(B组,23例)。复苏治疗12 h(T2)后再进行一次测量。【结果】T1时 A组患者的乳酸(LA)与 B组患者(3.35±0.49)mmol/L vs(4.46±1.18)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ScvO2值(72.92±2.21)% vs(74.43±3.9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1到T2时段A组的乳酸清除率(LAC)大于B组(P<0.01)。T1、T2时段的Pcv-aCO2值和LA呈直线相关(r=0.523、0.537,均P<0.01),与LAC也存在良好的负相关(r=-0.49、0.54,均P<0.01)。【结论】SAP进行液体复苏的患者,ScvO270%目标值虽已达标,但仍可能存在组织灌注不足。Pcv-aCO2>6 mmHg 可以作为早期液体复苏后 ScvO2达标的 SAP患者进一步液体复苏的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检测血淀粉酶(S-Amy)、胰脂肪酶(LPS)、C反应蛋白(CRP)及尿淀粉酶(U—Amy)、尿胰蛋白酶原激活肽(TAP)5项生化指标,探讨急性胰腺炎(AP)早期诊断及病情评估的有效指标。方法将541例急腹症患者分为AP组和非AP组,其中AP组分为轻症AP(MAP)和重症AP(SAP),同时选取8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正常对照组,于患者人院后6h内采集静脉血并留取新鲜尿液,对各组5项生化指标进行检测和分析。S-Amy,U—Amy、LPS采用速率法,TAP、CRP采用EusA法。结果S-Amy、U—Amy和TAP水平在AP组最高,非AP组次之,正常对照组最低,各组之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AP组LPS水平较非AP组及正常对照组显著增高(P〈0.01)。AP组与非AP组CRP水平均较正常对照组增高(P〈0.01),但AP组CRP水平与非AP组比较无显著差异。SAP组U—Amy、TAP及CRP水平显著高于MAP组(P〈0.01),而S-Amy、LPS水平在这两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LPS用于AP早期诊断的敏感度为92.1%、特异度为91.6oA,显著高于S—Amy、U—Amy、TAP及CRP。结论血、尿淀粉酶、LPS指标对于AP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意义,TAP和CRP有助于评估病变的严重程度、观察疗效及评估预后。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血清胱抑素C(Cys C)检测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肾功能评估中的临床应用。方法HIE组65例,对照组65例,两组均于生后24 h内采集静脉血2 ml,进行血清Cys C、尿素氮(BUN)和肌酐(Scr)检测;HIE组在治疗1周后再次采集静脉血2 ml,进行血清Cys C检测。并将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HIE组的Cys C(2.35±0.28)mg/L,高于对照组的(1.34±0.31)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HIE组BUN和Scr检测结果分别为(5.10±1.36)mmol/L和(51.4±6.3)μmol/L,对照组BUN和Scr检测结果分别为(4.81±1.25)mmol/L和(49.5±5.8)μmol/L,两组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IE组中轻、中、重度三小组入院时血清Cys C分别为(1.92±0.46)mg/L、(2.39±0.67)mg/L和(3.45±0.86)mg/L,治疗一周后血清Cys C分别为(1.36±0.59)mg/L、(1.84±0.58)mg/L和(3.16±0.71)mg/L,其中轻度和中度HIE小组的Cys C下降较明显,较入院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重度HIE小组的血清Cys C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Cys C检测可作为新生儿HIE患儿早期肾功能的评价指标,为早期肾功能损害的诊治提供依据,另外也可用于HIE患儿治疗后肾功能恢复情况的评估。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大量输血与血清钾变化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3月至2010年12月所有非挤压伤病人大量输血(观察组)和非输血患者(对照组)的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分析方法分析输血前后血钾变化规律及影响因素。结果手术和输血前、后两组血清钾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但术后12 h内观察组的高钾血症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5),而12 h后两组高血钾的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前高血钾(P<0.05)和术后低pH值(P<0.05)是导致术后高钾血症的主要原因,而与大量输血治疗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非挤压伤病人大量输血并不是导致高钾血症的发生的直接原因,但同样需要动态监测输血前后的血钾变化。  相似文献   

16.
王佳  陈光远  唐文富 《华西医学》2009,24(3):634-637
目的:探讨早期采用益活清下法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并肾功能不全的疗效。方法:35例符合病例选择标准并接受益活清下法治疗的SAP并发肾功能不全患者,按发病后入院时间分为早期组(3d内入院接受治疗,24例)和晚期组(3~7d内入院接受治疗,11例),比较治疗过程中两组患者各并发症的持续时间、病程、手术中转率及病死率。结果:两组入院48小时Ranson评分、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评价指标Ⅱ(APACHEⅡ)评分及CT评分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早期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肾功能不全的持续时间低于晚期组(P〈0.05);早期组和晚期组中转手术率分别12.5%(3/24例)和18.18%(2/11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死率早期组和晚期组分别为8.33%(2/24例)和9.09%(1/11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组和晚期组住院病程分别为(20.40±18.25)d和(34.92±12.62)d,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使用益活清下法对SAP合并肾功能不全可以取得更好疗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应激性血糖的发生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美国强生公司生产的ONETOUCHⅡ血糖仪及配套试纸对60例HIE患儿进行血糖监测,标本来自桡动脉血。结果:发现入院时治疗前高血糖19例(32%),其中轻度无1例高血糖,中度3例(13%),重度16例(89%),中、重度相比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重度HIE患儿治疗前血糖明显高于轻、中度,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pH值和BE值均明显低于轻、中度(P<0.05,P<0.01)。且19例高血糖HIE患儿治疗前的血糖值与pH值、BE值均呈显著负相关(P<0.05,P<0.01)。治疗前血糖越高,病死率越高。结论:HIE患儿病情越重,应激反应越强烈,血糖升高越明显,脑细胞酸中毒越重,预后越差。因此,治疗前血糖测定可作为HIE患儿判断病情和预后的辅助指标。  相似文献   

18.
赵龙  金涛  邓力珲  杨晓楠  薛平  夏庆 《华西医学》2009,(10):2596-2599
目的:探讨益活清下法早期联用用丙氨酰-谷氨酰胺二肽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的疗效。方法:依据纳入和排除标准,选取我院中西医结合科收治的SAP80例,按1?1随机分成早期组(40例)和晚期组(40例),早期组入院时便应用丙氨酰-谷氨酰胺二肽治疗;晚期组入院5d后加用丙氨酰-谷氨酰胺二肽治疗。结果:两组入院时Ranson评分、CT评分、APACHEⅡ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15d后早期组A-PACHEⅡ评分(4.97±2.39分)明显低于晚期组(8.63±3.57分)(P〈0.01);两组并发ARDS、肾功能衰竭、休克、肝功能不全、心功能衰竭、脑病及肠麻痹的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早期组ARDS、肾功能衰竭、休克、肝功能不全、脑病及肠麻痹持续时间及住院病程短于晚期组(P〈0.05);早期组感染率、手术中转率及病死率低于晚期组(P〈0.05)。结论:益活清下法早期应用丙氨酰-谷氨酰胺二肽治疗SAP,可缩短并发症的持续时间及病程,降低病死率和手术中转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