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目的:探讨依那普利对老年风湿性心脏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左心室射血分数、血浆脑钠肽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8月~2019年9月收治的老年风湿性心脏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9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8例。对照组采用卡维地洛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依那普利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后左心室射血分数、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左室舒张末期内径、血浆B型脑钠肽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左心室射血分数高于对照组,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左室舒张末期内径、血浆B型脑钠肽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那普利治疗老年风湿性心脏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心功能与血浆脑钠肽水平,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醛固酮受体拮抗剂螺内酯佐治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heartfailure,CHF)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将90例CHF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和螺内酯组,每组45例。两组均予常规抗心力衰竭治疗,螺内酯组同时予螺内酯20mg,每日2次口服。治疗时间均为6个月。观察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超声心动图、生化指标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心功能均较治疗前改善,但螺内酯组总有效率91.1%,与常规治疗组75.6%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螺内酯组血钾水平较治疗前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治疗组血钾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血钾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螺内酯组治疗后心排出量、左室收缩末期内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室射血分数均优于常规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抗心力衰竭治疗基础上使用醛固酮受体拮抗剂螺内酯可改善CHF患者心功能,抑制心室重构,延缓疾病进展。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应用小剂量螺内酯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左心室重塑的影响。方法 AMI患者84例,按梗死部位分为前壁心肌梗死组(43例)和下壁心肌梗死组(41例),两组患者再随机分为螺内酯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于发病后1周、3个月和6个月行二维超声心动图检查,观测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指数(LVEDVI)和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指数(LVESVI)。结果 前壁心肌梗死组:6个月时螺内酯组LVEDD、LVESD、LVEDVI和LVESVI与对照组相比明显下降(P〈0.05),而LVEF升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下壁心肌梗死组:两组在治疗6个月时上述指标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 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应用小剂量螺内酯,可进一步防止前壁AMI患者左心室重塑的发生,对下壁AMI患者未见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应用卡维地洛联合螺内酯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近期疗效。方法慢性心力衰竭患者92例,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对照组)和卡维地洛联合螺内酯治疗组(治疗组)各46例,治疗组在常规治疗药物的基础上加用卡维地洛和螺内酯,疗程12周。观察治疗效果并测定治疗前后左心室射血分数(LVFF)和血浆B型利尿钠肽(BNP)水平。结果治疗12周后,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LVFF、BNP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卡维地洛联合螺内酯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效果显著,可降低血浆中BNP水平,改善心功能。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胸腺五肽联合卡维地洛对扩张型心肌病患者C反应蛋白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7月~2018年7月收治的64例扩张型心肌病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给予卡维地洛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胸腺五肽治疗,比较两组C反应蛋白及心功能(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6分钟步行距离、左室射血分数)。结果:治疗后,两组C反应蛋白水平均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6 分钟步行距离、左室射血分数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胸腺五肽联合卡维地洛治疗可降低扩张型心肌病患者的C反应蛋白水平,改善心功能。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三药联合(依那普利、比索洛尔、螺内酯三药联合)治疗风湿性心脏瓣膜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的效果。方法选择某院2016年1月至2017年5月收治的风湿性心脏瓣膜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患者10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依那普利、比索洛尔、螺内酯三药联合治疗方案,50例)和对照组(依那普利联合螺内酯治疗方案,50例)。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均明显优于对照组,6 min步行距离较对照组明显延长,组间比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0%,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4.0%,观察组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0%,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0%,观察组略高,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药联合治疗风湿性心脏瓣膜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不仅有利于改善心功能,且不会明显增加不良反应,治疗效果确切。  相似文献   

7.
B型利钠肽又称脑钠肽(BNP)是由心肌细胞合成的具有生物学活性的天然激素。BNP是心力衰竭(简称心衰)诊断、治疗具有特异性的检测指标之一。本文旨在探讨血浆BNP浓度与心力衰竭患者的NYHA分级以及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相关性分析,评估BNP浓度在心力衰竭时的临床诊断价值。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心电图QRS波群时限延长在心力衰竭患者中的临床意义,指导判断预后及治疗。方法入选110例心力衰竭患者,根据QRS波群时限分为≥120m s组和〈120m s组,分析两组QRS波时限与NYHA心功能分级,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射血分数(EF),左室短轴缩短分数(LVFS),恶性心律失常发生率、死亡率的关系。结果 QRS波群时限≥120m s组患者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室射血分数,左室短轴缩短分数,恶性心律失常发生率、1年内死亡率与正常QRS波宽度组心力衰竭患者对照明显恶化,统计学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QRS波群时限延长(≥120m s)可作为心力衰竭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不良的评估方法。  相似文献   

9.
彭军  李宇林 《临床荟萃》2014,(8):866-868
目的探讨左卡尼汀治疗缺血性心肌病心力衰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本院诊治的缺血性心肌病心力衰竭患者127例,随机被分为两组,常规治疗患者63例为对照组,常规治疗加用左卡尼汀患者64例为观察组,疗程3个月,比较两组临床病症改善情况、临床指标改变情况、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两组左心室射血分数、左心室短轴缩短率、心输出量、每搏输出量、6分钟步行距离均明显增加,两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血浆B型钠尿肽均明显减小。观察组左心室射血分数、左心室短轴缩短率、心输出量、每搏输出量、6分钟步行距离均明显大于对照组,观察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血浆B型钠尿肽均明显小于对照组,观察组胸闷病症消失率、气短病症消失率、乏力病症消失率、水肿病症消失率、治疗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左卡尼汀可明显改善缺血性心肌病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病症,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指标,临床疗效显著,引发的不良反应较少,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左心室压力变化率评价心力衰竭患者心脏再同步化治疗术后短期疗效的价值。方法 有二尖瓣反流、接受心脏再同步化治疗的心力衰竭患者17例,测量术前、术后1个月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和收缩末期内径、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和收缩末期容积、二尖瓣反流面积,采用双平面Simpsons法测量左室射血分数,在连续多普勒频谱图上测量二尖瓣反流压差速率1~3m/s两点间时间,估测左心室压力变化率。结果 心脏再同步化治疗后1个月,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收缩期末期内径、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收缩末期容积((76.3±8.7)mm、(64.7±9.3mm、(232±54)mL、(168±48)mL)较治疗前((78.3±8.5)mm、(69.2±8.4)mm、(270±59)mL、(207±47)mL)明显降低(P〈0.01);二尖瓣反流面积(6.5±3.9)mm2较治疗前(9.2±4.1)mm2明显缩小(P〈0.05);左室射血分数、左心室压力变化率((27.4±8.6)%、(598±141)mm Hg/s))较治疗前((21.5±5.1)%、(473±132)mm Hg/s)明显升高(P〈0.01)。结论 左心室压力变化率是目前评价心肌再同步化治疗术后短期疗效的有效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加味当归补血汤对慢性心力衰竭伴贫血的治疗效果。 方法:选取 2019 年 1 月 ~2020 年 1 月收治的慢性心衰 伴贫血患者 72 例为研究对象,回顾分析其基本资料,按照不同治疗方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 36 例。 对照组采用西医治 疗,研究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加味当归补血汤。 对比两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血红蛋白水平、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室射血 分数。 结果:研究组的治疗总有效率( 91.67% )显著高于对照组( 66.67%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 )。 治疗前两组血红蛋白水平、 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室射血分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 );治疗后,两组的血红蛋白水平、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室射血 分数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且研究组血红蛋白水平、左室射血分数高于对照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小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 义( P <0.05 )。 结论:加味当归补血汤对慢性心力衰竭伴贫血患者心功能与贫血状况有显著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2.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6,(5):906-907
选取80例糖尿病肾病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依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列入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行血液透析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行血液滤过治疗。结果经治疗,对照组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心室心肌质量指数、左心房内径、室间隔厚度以及左心室后壁厚度等均明显减少,与此同时,其二尖瓣前向血流E峰和其A峰的比值以及左心室射血分数则有一定的增加,但是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此同时,观察组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心房内径、室间隔厚度、左心室后壁厚度、左心室心肌质量指数等均有显著性的减少,但是其二尖瓣前向血流E峰和A峰的比值以及左心室射血分数均显著增加;两组上述指标的改善情况比较,观察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糖尿病肾病患者的治疗中,血液透析与血液滤过的联合疗法的效果显著,可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究酒石酸美托洛尔片联合苯磺酸氨氯地平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并舒张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12月~2020年1月收治的98例原发性高血压并舒张性心力衰竭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9例。观察组采用苯磺酸氨氯地平治疗,对照组采用酒石酸美托洛尔片+苯磺酸氨氯地平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舒张压、收缩压,心功能(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室射血分数、二尖瓣血流频谱峰值速度比值)水平。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收缩压、舒张压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室射血分数、二尖瓣血流频谱峰值速度比值均较治疗前改善,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原发性高血压并舒张性心力衰竭患者采用酒石酸美托洛尔片联合苯磺酸氨氯地平治疗效果显著,可有效降低血压值,提高心功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沙库巴曲缬沙坦联合心脏运动康复治疗射血分数降低心力衰竭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0年3月收治的射血分数降低心力衰竭患者120例,依照治疗方案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两组均予常规干预,对照组采用心脏运动康复治疗,观察组采用沙库巴曲缬沙坦+心脏运动康复治疗。比较治疗前后两组心脏超声指标[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心室舒张期末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期末内径(LVESd)]、血浆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水平、明尼苏达心力衰竭生活质量问卷调查表(MLHFQ)评分,并观察预后[90 d内再住院率、随访期间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s)发生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LVEF高于对照组,LVESV、LVEDd、LVEDV、LVESd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NT-proBNP水平、MLHFQ评分、90 d内再住院率、MACEs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沙库巴曲缬沙坦联合心脏运动康复治疗射血分数降低心力衰竭患者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心脏射血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硝普钠、多巴酚丁胺治疗冠心病(CHD)合并心力衰竭患者的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2月至2018年12月在济源市人民医院治疗的280例CHD合并心力衰竭患者,将其分为两组,每组1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应用硝普钠+多巴酚丁胺治疗。比较两组总有效率、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收缩末期内径、左心室射血分数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0.71%(127/140),对照组为74.29%(104/1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收缩末期内径、左心室射血分数等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CHD合并心力衰竭患者联合使用硝普钠、多巴酚丁胺治疗可显著改善患者心功能,提高治疗效果,且安全性良好,具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尿酸水平的变化及对心功能的影响。方法对106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检测血尿酸水平,并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测定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心室射血分数。结果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着心功能的恶化,高尿酸血症发生率逐渐升高(P〈0.05),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增大(P〈0.05),左心室射血分数降低(P〈0.05)。结论慢性心力衰竭的心功能分级与血尿酸水平相关,血尿酸水平是判断病情的一个有意义的指标,有必要早期对其进行干预。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超声在评价老年性心力衰竭患者左心形态与功能中的作用。方法选择心力衰竭的老年患者共90例,分为收缩性心力衰竭组(51例),舒张性心力衰竭组(39例),并匹配对照组50例。采用心彩超检测左心形态与功能指标并比较。结果舒张性心力衰竭的患者左心房内径、室间隔厚度(IVST)、左心室后壁厚度显著高于对照组,二尖瓣舒张早期流速峰值/二尖瓣舒张晚期流速峰值(E/A)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舒张性心力衰竭的患者IVST、左心室后壁厚度,左心室射血分数、心脏指数显著高于收缩性心力衰竭的患者,左心房内径显著低于收缩性心力衰竭的患者(P0.05)。收缩性心力衰竭的患者左心房内径、左心室内径、左心室后壁厚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左心室射血分数、心脏指数、E/A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超声在评价老年舒张性心力衰竭与收缩性心力衰竭的心脏形态和功能中具有较好的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和运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心脏搭桥合并心脏瓣膜手术患者应用房颤射频消融术加强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12月接受心脏搭桥合并心脏瓣膜手术治疗的86例患者,根据加强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3例。对照组给予药物保守加强治疗,观察组给予房颤射频消融术加强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及其收缩末期内径、左心室射血分数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及其收缩末期内径、左心室射血分数较治疗前改善,且研究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病情改善时间及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2.33%,与研究组的2.3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房颤射频消融术应用于心脏搭桥合并心脏瓣膜手术患者加强治疗,可使心功能改善效果更佳,有利于患者病情恢复,缩短住院时间且不会造成不良反应的增加。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B型钠尿肽(BNP)在心力衰竭(简称心衰)、高血压者患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荧光免疫分析技术,对181例心衰患者、50例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及健康对照人群30例进行血浆BNP水平检测,同时以彩色多普勒超声心电动仪测定心衰患者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并与BNP作相关性分析。结果心衰组患者血浆BNP水平高于高血压组,心衰组和高血压组均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显著性(P〈0.05~0.01)。BNP水平与LVEF、LVESD、LVEDD的数值具有相关性(r分别为-0.57、0.65和0.68,P〈0.01)。结论BNP是反映心室功能的灵敏指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伊伐布雷定治疗老年射血分数降低性心衰的疗效及对血浆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5月~2020年5月收治的90例老年射血分数降低性心衰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抽签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行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伊伐布雷定治疗,均治疗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疗效、心功能指标、血浆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6 min最大步行距离。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左心室射血分数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浆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低于对照组,6 min最大步行距离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增加伊伐布雷定治疗老年射血分数降低性心衰,能提升治疗疗效,改善心功能,促进血浆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降低、6 min最大步行距离提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