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危重病患者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和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提高对危重病患者发生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 (SIRS)和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MODS)的认识。方法 分析 2 89例SIRS患者的临床资料 ,病人至少符合 2个SIRS标准 ,包括发热、体温过低、心动过速、呼吸急促或白细胞计数异常 ;MODS则符合各器官功能标准 ,而且在机体遭受打击 2 4小时后序贯出现两个或两个以上器官功能不全。结果 符合SIRS的危重病患者 2 89例 ,其中符合 2项标准者 75例 (2 5 9% ) ,3项者 10 4例 (36 0 % ) ,4项者 110例 (38 1% )。SIRS发展为MODS者2 0 3例 (70 2 % ) ,其中SIRS 2项者 5 4例 (2 6 6 % ) ,3项者 78例 (38 4% ) ,4项者 71例 (35 0 % )。死亡 15 0例 (73 9% ) ,其中SIRS2项者 38例 (2 5 3% ) ,3项者 5 9例 (39 3% ) ,4项者 5 3例 (35 3% ) ;二脏衰死亡 2 6例 (42 6 % ) ,三脏衰死亡 5 0例 (74 6 % ) ,四脏衰死亡 41例 (95 3% ) ,≥五脏衰死亡 33例 (10 0 0 % )。结论 SIRS可由细菌感染或非感染性疾病引起 ,且均能导致MODS ,阻断前炎症细胞因子和肿瘤坏死因子 -a的效应 ,对SIRS的发生有预防价值 ,可望降低MODS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重度创伤后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和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总被引:17,自引:3,他引:17  
目的:提高对重度创伤后并发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和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的认识。方法:分析了355例SIRS和128例损伤严重度评分(ISS)>16分的MODS患者临床资料。患者应至少符合修订后2项或2项以上SIRS标准(包括发热、体温过低、心动过速、呼吸急促或白细胞计数异常);MODS则符合各器官功能障碍标准,而且符合机体遭受打击24小时后序贯出现2个或2个以上器官功能不全。结果:355例患者中符合修订后SIRS 2项标准者127例(35.8%),3项者136例(38.3%),4项者92例(25.9%)。死亡116例(32.7%),其中死于MODS者83例(71.6%)。符合SIRS2项标准者死亡12例(9.4%),3项者残废3例(16.9%),4项者死亡48例(52.2%),SIRS2、3项与4项比较差异非常显著(P均<0.01)。83例死亡的MODS患者中,死于2个脏器障碍者16例(34.0%),3个者25例(69.4%),4个者30例(90.9%),≥5个者12例全部死亡(100.0%)。死于非MODS者33例(28.4%)。结论:重度创伤后,创伤后休克、感染及创伤后免疫功能障碍均可引发SIRS,严重者可导致MODS,代偿性抗炎反应综合征、混合型对抗反应综合征对维持机体的内环境平衡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多发伤后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和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关系及防治策略。方法 回顾性分析652例多发伤患者入院时、入院3天后的临床资料。结果 多发伤患者入院时SIRS的发生率为39.3%,MODS的发生率为20.3%,病死率为10.9%;其中严重多发伤患者(106例)的SIRS发生率、MODS发生率和病死率是88.7%、34.9%和18.9%;3天后仍伴有SIRS的164例,其MODS的发生率和病死率是32.9%和17.7%,明显高于非SIRS组及入院时SIRS组(P〈0.05);61例(9.4%)发生MODS的病死率为54.1%(33/61)。结论 积极治疗原发性损伤,防止创伤治疗过程中的第二次打击,阻断SIRS或脓毒血症向MODS发展进程,是改善多发伤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5.
长期以来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MODS)是危重病人死亡的主要原因。传统观念认为细菌及其毒素的直接作用是产生MODS的主要原因 ,其治疗也局限于强调障碍器官的功能支持和炎症反应触发因素的治疗 ,而忽视了对炎症反应的早期认识和正确处理 ,使死亡率居高不下。据文献报道[1 ] ,MODS仅 2个器官受累死亡率即达 5 0 % ,如果累及肺脏和肾脏死亡率高达 80 % ,4个以上的脏器受累的死亡率接近10 0 %。正确认识MODS的发病和病理生理过程可全面反映器官的功能变化及可逆性的病变过程 ,有利于临床治疗。1 概念与诊断标准1 1 多器官…  相似文献   

6.
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 (SIRS)和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是全身性感染、创伤、烧伤、重症胰腺炎、心肺脑复苏等疾病中存在的一个共同的难点问题。炎症细胞释放的细胞因子及炎性介质在其发病过程中起着保护机体的作用 ,但过度或失控的炎症反应又能引起组织损伤和器官功能紊乱。SIRS/MODS中致炎因子的过度生成和中性粒细胞、单核 /巨噬细胞的凋亡障碍是导致疾病发生恶化的两个重要因素 ,而这两个方面都与转录因子复合体核因子κB(Nuclearfactor -κB ,NF -κB)的参与和调节有关。1 NF -κB的生物学特…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PR)、肿瘤坏死因子(TNF-a)、白细胞介素-6(IL-6)变化及其与病情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对3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和30名健康体检者进行对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发病后第l、2、3d测定血清CRP、TNF-a、IL-6水平。分析其与缺血性脑卒中病灶大小及与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CNFDS)的相关性。结果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组血清CRP、TNF-a、IL-6含量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不同临床分型组间患者血清CPR、TNF-a、IL-6水平比较,重型患者CRP、TNF-a、IL-6水平明显高于轻、中型患者(P〈0.01);CRP、TNF-a、IL-6的变化且与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呈正相关(分别r=0.65、0.59、0.70,P〈0.01)。结论血清CRP、TNF-a、IL-6水平增高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和严重程度有密切关系,CRP、TNF-a、IL-6在血清中的水平可作为判断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病变严重程度的指标。  相似文献   

8.
IL-6和IL-10在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患者中的预警作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探讨IL-6与IL-10对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患者病情和预后的判断作用。方法 将40例人住急诊ICU的SIRS患者分为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组(MODS组)和非MODS组,存活组和死亡组;选择健康体检者4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血清IL-6和IL-10浓度,并进行APACHEⅡ评分。结果 SIRS患者IL-6和IL-10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MODS组和死亡组IL-6浓度和APACHEⅡ评分分别明显高于非MODS组和存活组(P〈0.01);MODS组和死亡组IL-10浓度分别与非MODS组和存活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IRS患者IL-6浓度与APACHEⅡ评分呈正相关(r=0.8813,P〈0.01),IL-10浓度与APACHEⅡ评分无相关性(r=0.0627,P〉0.05)。结论 在SIRS患者中早期检测血清IL-6浓度对患者病情和预后有判断作用,早期检测IL-10浓度对患者的预后没有判断作用。  相似文献   

9.
随着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ystemic inflammatory response syndrome,SIRS)和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e,MODS)概念的更新和发展,人们对其本质的理解不断加深,这些新认识为进一步探索SIRS和MODS的早期识别与干预途径无疑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本文着重对SIRS和MODS的进一步认识及研究现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王岚 《现代护理》2006,12(12):1103-1104
自1991年美国胸科医师学会/危重病医学会(ACCP/SCCM)首次提出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ystemic inflammatory response syndrome,SIRS)以来,对SIRS及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e,MODS)的病因、病理生理学研究逐步深入,已成为危重病领域中的新课题.SIRS是对炎症--危重病病理生理过程深入研究后对炎症的新认识,SIRS是指机体遭受各种打击后(包括感染和非感染)所产生的失控性全身炎症反应.是基于对炎症认识的加深而提出的新概念,并有实际的临床指导意义.本文就SIRS的病理生理学、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措施等进行概述,以期引起临床医师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Ulinastatin,UTI)对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的治疗作用。方法:40例SIRS患者随机分为Ⅰ组(n=20)、Ⅱ组(n=20)。两组均经一般治疗的同时Ⅰ组加用UTI治疗。在入院时和住院第7d分别测定血浆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作为观察指标,以10例健康人为正常对照组:观察比较两组出现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的发生率。结果:Ⅰ组TNF-α和IL-6治疗前后自身对照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Ⅱ组TNF-α和IL-6治疗前后自身对照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后Ⅱ组和Ⅰ组比较TNF-α和IL-6,差异均有显著性(P均<0.01)。Ⅰ组发生MODS 6例,Ⅱ组发生MODS 8例,两组MODS发生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乌司他丁对SIRS有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PR)、肿瘤坏死因子(TNF-a)、白细胞介素-6(IL-6)变化及其与病情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对3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和30名健康体检者进行对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发病后第1、2、3d测定血清CRP、TNF-a、IL-6水平。分析其与缺血性脑卒中病灶大小及与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CNFDS)的相关性。结果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组血清CRP、TNF-a、IL-6含量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不同临床分型组间患者血清CPR、TNF-a、IL-6水平比较,重型患者CRP、TNF-a、IL-6水平明显高于轻、中型患者(P<0.01);CRP、TNF-a、IL-6的变化且与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呈正相关(分别r=0.65、0.59、0.70,P<0.01)。结论血清CRP、TNF-a、IL-6水平增高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和严重程度有密切关系,CRP、TNF-a、IL-6在血清中的水平可作为判断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病变严重程度的指标。  相似文献   

13.
有研究表明,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可导致心源性休克、内环境失衡、细胞凋亡、免疫抑制等级联反应,可能发生序贯性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对6例由输液引起的SIRS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AOPP)伴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患者血清细胞因子IL-6、IL-10及TNF—α的动态变化,探讨AOPP引发MODS的机制。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双抗体夹心法检测42例AOPP伴MODS患者血清中细胞因子的水平,并与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AOPP患者血清IL-6、IL—10及TNF—α水平均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AOPP可导致细胞因子失调,细胞因子参与了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向MODS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5.
自1991年美国胸科医师学会/危重病医学会(ACCP/SCCM)首次提出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ystemic inflammatory response syndrome,SIRS)以来,对SIRS及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e,MODS)的病因、病理生理学研究逐步深入,已成为危重病领域中的新课题.SIRS是对炎症--危重病病理生理过程深入研究后对炎症的新认识,SIRS是指机体遭受各种打击后(包括感染和非感染)所产生的失控性全身炎症反应.是基于对炎症认识的加深而提出的新概念,并有实际的临床指导意义.本文就SIRS的病理生理学、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措施等进行概述,以期引起临床医师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6.
血小板在危重病患者全身炎症反应监测中的意义   总被引:9,自引:4,他引:9  
目的 :研究血小板在危重病全身炎症反应监测中的意义 ,为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 (SIRS)提供敏感而简易的临床监测指标。方法 :ICU内各种原因所致的 SIRS、脓毒症和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MODS)患者 2 13例 ,按临床结局将患者分为死亡组 (n=6 2 )和存活组 (n=15 1)。入院后当天和第 3d、7d、10 d进行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 (APACHE )、血常规和外周血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检测。结果 :入 ICU时存活组和死亡组 APACHE 评分明显增高 ,但无显著差异 ;治疗 7d和 10 d后 ,存活组下降至 10分以下 ,而死亡组上升至 2 0分以上 (P<0 .0 1)。血小板计数在入院时两组均降低 ,治疗 3d后有明显回升 ,但在治疗后 7d和 10 d时死亡组患者血小板再度进行性下降 ,而存活组上升至正常范围 (P<0 .0 0 1) ;白细胞总数和分类两组间无显著差异。入院时两组患者外周血中 TNFα的浓度无显著差异 ,3d后两组 TNFα均升高 ;治疗 7d和 10 d后存活组 TNFα水平显著下降 ,而死亡组患者仍维持在相对高的水平 ,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 (P均 <0 .0 0 1)。结论 :血小板进行性下降能较正确、敏感地反映全身炎症反应的强弱 ,且其检查快速、简单、易行 ,在临床上有较大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脑梗死患者并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118例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调查急性脑梗死伴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MODS)的相关因素及病死率。方法:调查721例脑梗死患者,应用队列研究方法对MODS的相关危险因素及病死率进行分析。结果:721例脑梗死患者中,118例发生MODS,发生率为16.4%。12个因素参与MODS发生的单因素分析,与MODS发生有显著关系的是糖尿病、冠心病、慢性阻塞性肺病、治疗延迟≥4h、甘露醇、高渗性葡萄糖、肺炎。118例MODS患者衰竭器官分布:最高为肺75例(63.4%),依次为胃肠49例(41.5%),肾功能衰竭45例(38.1%),循环系统34例(28.8%)等。118例MODS患者,死亡39例,病死率为33.0%,无MODS组603例中死亡48例(8.0%),两组病死率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X^2=58.55.P&;lt;0.01);MODS累及器官的个数与病死率有关。年龄小于60岁组的发生MODS数量明显少于60岁以上者(P&;lt;0.05)。结论:MODS的发生与多因素有关,器官损伤数目越多,预后越差。充分认识MODS发生的危险因素,治疗中应早期进行有关器官的功能监测,有利于防止MODS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白细胞(WBC)和白细胞介素(ILs)在重症急性高原病并发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中的作用。方法采用调查表方式回顾性调查西藏军区总医院50年间住院治疗的3184例重症急性高原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WBC和ILs增高与多脏器功能障碍之间的关系进行相关分析。结果WBC计数及其分类在初发性与再发性高原肺水肿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单纯性高原肺水肿与高原脑水肿之间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但高原脑水肿伴高原肺水肿患者较其他3组WBC计数和中性粒细胞显著升高,淋巴细胞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急性高原病伴MODS患者WBC计数及中性粒细胞显著高于不伴MODS患者,淋巴细胞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重症急性高原病患者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IL-1、IL-2、IL-6、IL-8含量均明显高于高原健康人群,而IL-4含量显著低于高原健康人群,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结论急性高原病患者存在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SIRS在高原病致多器官功能损害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是引起高原MODS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还原型谷胱甘肽对全身性炎症反应综合征 (SIRS)的治疗价值。方法 将 4 5例急性胰腺炎伴SIRS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Ⅰ组和Ⅱ组 ,设正常对照组 2 0名。治疗Ⅰ组加用还原型谷胱甘肽 1 2g d静脉点滴 ,其余两组治疗相同。于治疗前和治疗后测定血浆肿瘤坏死因子 (TNF α)和白细胞介素 6、 8(IL 6、IL 8)及检测血糖、血钙、ALT、血 尿Ams等 ,并按SIRS诊断标准观察临床病情。结果 治疗Ⅰ组治疗SIRS有效率达 95 5 % ,明显高于治疗Ⅱ组 ;且血糖、ALT也较治疗Ⅱ组明显恢复 (P <0 0 5 )。两组治疗后TNF α,IL 6 ,IL 8均较治疗前下降 ,而治疗Ⅰ组较Ⅱ组下降更显著 (P <0 0 5 )。结论 还原型谷胱甘肽对SIRS具有较好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患者体内存在脂蛋白代谢紊乱的特点及脂蛋白水平与SIRS病情加剧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2006-06~2007-10入住急诊ICU的SIRS患者45例作为试验组,将同期健康体检者50例作为对照组, 比较两组的脂蛋白水平; 根据SIRS患者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将试验组分为APACHEⅡ评分≥20分和APACHEⅡ评分<20分两组,比较两组的脂蛋白水平和死亡率.结果 SIRS组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脂蛋白(a)[LP(a)]水平降低(P<0.01),甘油三酯(TG)、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水平与对照组相近(P>0.05).APACHEⅡ评分≥20分组TC、HDL水平更低(P<0.05,P<0.01),LDL、LP(a)水平也较低(P>0.05),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评分及死亡率更高(P<0.01),而TG、VLDL水平则较APACHEⅡ评分<20分组高(P<0.05,P<0.01);HDL与APACHEⅡ评分呈负相关(P<0.01),TG、VLDL与APACHEⅡ评分呈正相关(P<0.05,P<0.01),TC、LDL、LP(a) 与APACHEⅡ评分无相关性(P>0.05).结论 SIRS患者血清HDL、TG及VLDL水平与病情加剧相关,脂蛋白代谢紊乱可能是SIRS病情加剧而最终导致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