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目的 探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前早期、强化给予阿托伐他汀对对比剂肾病(CIN)的预防作用.方法 选择行急诊PCI的STEMI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常规他汀治疗组(对照组,n=60)和强化他汀治疗组(研究组,n=60).两组患者分别于急诊PCI术前开始口服阿托伐他汀20 mg/d或60 mg/d,连续使用7d,之后以20 mg/d维持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术前、术后1、2、3、5、7d血清肌酐(Scr)、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变化情况.CIN定义为:使用对比剂后3d内SCr较基础水平升高≥25%,或绝对值升高≥0.5 mg/dl.结果 (1)对照组与研究组Scr、eGFR水平在术前、术后各时间点之间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Scr均在PCI术后第2天较术前升高(P<0.05),第3天达峰值,第7天降至正常.两组eGFR在PCI术后第1天均较术前降低(P<0.05),第2天达谷值;研究组eGFR在第5天恢复至正常,而对照组在第7天恢复至正常.(2)对照组和研究组CIN发生率之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6.7%vs.3.3%,P=0.675).亚组分析显示,基础肾功能正常的患者无CIN发生;对照组和研究组基础肾功能不全的患者CIN发病率分别为23.5%和10%,但二者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383).结论 对于STEMI患者,在标准水化治疗的基础上,急诊PCI术前短期、强化给予阿托伐他汀可能不能降低CIN的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强化阿托伐他汀联合水化对冠心病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造影剂肾病(CIN)的预防作用及护理方法。方法选择我院心内科于2016年1-12月行PCI术的冠心病患者320例,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160例)和观察组(160例),对照组采用水化治疗,观察组采用强化阿托伐他汀联合水化治疗,观察两组CIN的发病情况及不良反应,总结相应护理、预防方法。结果观察组的160例患者中有4例发生CIN,CIN发病率为2.5%;对照组的160例患者中有13例发生CIN,CIN发病率为8.1%,两组之间CIN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91,P0.05),两组患者均未见肝功能异常、横纹肌溶解、肌痛等不良事件。结论围手术期应用强化阿托伐他汀联合水化,术后加强护理,密切关注患者病情变化,对减少CIN的发生具有一定作用,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和辛伐他汀用于预防对比剂肾病的效果。方法 550例冠状动脉造影患者和350例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患者,分为空白对照组、阿托伐他汀和辛伐他汀组,其中阿托伐他汀和辛伐他汀组均细分为:小剂量组、中剂量组和大剂量组,并分别给予不同剂量药物口服。观察2组术后血清肌酐(Scr)、内生肌酐清除率(Ccr)变化,以及对比剂肾病发生情况。结果 1术后1、3、5 d,阿托伐他汀不同剂量组患者的Scr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术后1、3、5 d,辛伐他汀不同剂量组Scr水平与术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剂量组患者Scr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3阿托伐他汀和辛伐他汀中、大剂量组对比剂肾病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阿托伐他汀和辛伐他汀均有助于预防对比剂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强化他汀药物治疗对于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造影剂肾病的预防。方法选取行PCI治疗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中老年患者73例,采用随机数字表的方法将患者分入阿托伐他汀钙40mg组(常规组)和阿托伐他汀80mg组(强化组),观察患者血肌酐(Scr)及胱抑素C(CysC)的变化情况,并记录造影剂肾病的发生例数。结果两组患者造影剂肾病的发生率分别为21.1%和2.9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1天,两组Scr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ysC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3天,两组Scr和CysC变化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强化他汀药物能有效预防PCI后造影剂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术前应用大剂量阿托伐他汀对冠状动脉介入术后肾功能的影响,探讨预防或减轻对比剂肾病(CIN)的新方法.方法 选择我院2008年10月至2009年3月住院应用优维显370对比剂行冠状动脉介入的病例200例.记录患者性别、年龄等临床资料,肌酐、β2-微球蛋白等实验室检查,发生CIN情况等临床指标.随机分为强化治疗组120例,常规治疗组80例.比较两组间上述临床指标的差别.强化治疗组又分为标准水化治疗组(65例)及强化阿托伐他汀组(55例).分析各组对冠状动脉介入术后肾功能的影响.结果 (1)3组患者血浆肌酐浓度造影后第3天比较:标准水化治疗组[ (74.6±14.5)μmol/L]、强化阿托伐他汀组[(83.4±16.2) μmol/L]低于常规治疗组[(95.2±17.4)μmol/L](P均<0.05);造影后第7天比较,标准水化治疗[(73.3±14.1)μmol/L]、强化阿托伐他汀组[ (79.5 ±14.3)μmol/L]低于常规治疗组[(87.4±14.5)μmol/L](P均<0.05),标准水化治疗组低于强化阿托伐他汀组(P<0.05).(2)造影后第3天血浆p2-微球蛋白比较,标准水化治疗组[(0.55±0.11)μmol/L]、强化阿托伐他汀组[(0.59 ±0.10) μmol/L]低于常规治疗组[(0.77±0.12) μmol/L](P均<0.05);造影后第7天比较,标准水化治疗组[(0.54±0.09)μmol/L]、强化阿托伐他汀组[(0.59±0.12)μmol/L]低于常规治疗组[(0.65±0.10)μmol/L](P均<0.05),标准水化治疗组低于强化阿托伐他汀组(P<0.05).(3)常规治疗组的CIN发病率(12.5%)高于标准水化治疗组(3.1%)、强化阿托伐他汀组(3.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强化阿托伐他汀组的CIN发病率高于标准水化治疗组,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1)标准水化治疗、强化阿托伐他汀治疗方案均能预防PCI术后CIN的发生,而标准水化治疗似能更好地改善患者PCI术后的肾脏功能.(2)强化阿托伐他汀在保护PCI术后肾脏损伤的疗效与标准水化治疗相似,冠心病患者PCI围手术期给予大剂量阿托伐他汀是临床预防CIN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前列地尔联合阿托伐他汀对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合并轻中度肾病患者冠状动脉造影术后造影剂肾病(CIN)的影响。方法将200例择期行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的老年ACS合并轻中度肾病(30%肾小球滤过率90%)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各100例,术后均给予水化治疗。对照组给予阿托伐他汀(20 mg/d)治疗,治疗组在给予他汀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前列地尔(20μg/d)治疗,观察两组患者CAG术前、术后第2天、第7天的血肌酐(Scr)、尿素氮(BUN)、肾小球滤过率(e GFR)水平,并对比两组术后院内不良事件的发生率。结果术后第2天与术前对比,两组Scr、BUN显著升高,e GFR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Scr、BUN显著降低,e GFR显著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7天,两组与术前对比,Scr、BUN、e GF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对比,Scr、BUN、e GF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院内不良事件发生率对比,治疗组造影剂肾病发生率低于对照组(11%比16%)、需要肾脏替代治疗(0%比5%)、死亡率(5%比6%)、急性心力衰竭(1%比3%)、再发心绞痛(7%比12%)、快速心律失常(7%比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列地尔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老年ACS合并轻度肾病患者CAG术后造影剂肾病的发生有预防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强化治疗对冠心病患者PCI术后血小板活化及心肌损伤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8月~2017年2月于我院行PCI手术的冠心病患者80例,根据入院顺序分为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40例。观察组在术前给予患者口服80mg阿托伐他汀,术后维持20mg/d用药剂量,连用4w;对照组仅在术后连服4w阿托伐他汀,20mg/d。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对照组术后4w P-选择素及血小板膜糖蛋白Ⅱb/Ⅲa水平、术后24h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及肌钙蛋白水平均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行PCI术的冠心病患者中应用阿托伐他汀进行强化治疗效果显著,可有效抑制术后血小板活化,减轻心肌损伤。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对2型糖尿病肾病慢性肾脏疾病3型(CKD-3)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58例2型糖尿病肾病CKD-3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阿托伐他汀治疗组,两组均行常规治疗,阿托伐他汀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服阿托伐他汀20mg/d,共8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的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血肌酐(SCr)、尿素氮(BUN)和C-反应蛋白(CRP)等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组的TC、TG、LDL-C、HDL-C、UAER、SCr、CRP、BUN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显著改善并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对照组治疗前后指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在治疗前后变化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治疗CKD-3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能调节血脂,减少尿蛋白排泄、改善肾功能,并且肝脏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比分析不同剂量的他汀治疗在非 ST 段抬高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中的安全性。方法入选欲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非 ST 段抬高的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15例,随机分为强化治疗组(7例)和常规治疗组(8例)。强化治疗组:PCI 术前给予阿托伐他汀80 mg/ d,连用2 d,术后阿托伐他汀40 mg/ d,直至术后30 d,此后阿托伐他汀20 mg/ d 维持治疗;常规治疗组一开始即给予阿托伐他汀10~20 mg,每晚睡前口服,分别于 PCI 术前、术后第2天、术后(30±3)d、术后(90±7)d、术后(180±7)d 等时间点采血查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总胆红素(TBiL)、肌酐(Cr)(术后90、180 d 未查)、肌酸激酶(CK)。结果强化治疗组只有术后30 d 的 TBiL 值较常规治疗组明显增高,但是呈一过性。其余指标在各个时间点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介入治疗术前强化他汀治疗在非 ST 段抬高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中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10.
目的针对急性冠脉综合症患者在PCI围术期应用阿托伐他汀强化治疗,并探究分析其对治疗效果的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5月~2017年1月经由本院治疗的136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8例,对照组PCI围术期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围术期采用阿托伐他汀强化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各项血清生化指标及术后随访期间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hs-CRP、LDL-C与TC指标均有所降低,但观察组的降低幅度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Cr与ALT指标均有所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随访12月,观察组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3例(4.41%),对照组发生21例(30.8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CI围术期应用阿托伐他汀加强治疗可显著改善各血清指标,减少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建议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1.
石金虎  方庆 《临床荟萃》2012,27(17):1473-1475
目的 研究普罗布考和阿托伐他汀联合用药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再狭窄的预防作用及其对炎症因子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影响.方法 将100例准备行PCI治疗的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联合组50例,予以普罗布考(1 000 mg/d)和阿托伐他汀(40 mg/d)联合治疗;单药组50例,予以阿托伐他汀40 mg/d)治疗.两组患者手术前4周开始服用,4周后行金属裸支架植入术.术后继续服用至24周.测定术前(0小时)、术后24小时、72小时、2周、4周、8周时hsCRP水平;24周复查冠状动脉造影.结果 两组PCI后24小时、72小时、2周、4周、8周时hsCRP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增高,分别为联合组(8.2±1.4) mg/L、(17.9±2.6) mg/L、(19.3±3.1) mg/L、(13.5±1.9) mg/L、(9.1±1.6) mg/L、(7.9±1.4) mg/L vs单药组(8.1±1.2) mg/L、(19.2±2.7) mg/L、(22.4±3.8) mg/L、(18.3±2.8) mg/L、(15.7±2.1) mg/L、(8.3±2.0) mg/L,与术前0小时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2~4周hsCRP水平逐渐下降并趋于稳定;联合组术后2周、4周的hsCRP水平显著低于单药组(P<0.05);两组术后8周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复查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显示24周时联合组再狭窄率(19.4%)低于单药组(32.3%)(P<0.01).结论 PCI患者联合服用普罗布考、阿托伐他汀比单纯服用阿托伐他汀效果更优.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微脂球前列地尔(Lipo-PGEI)对冠心病患者造影剂肾病及血液流变性的影响。方法58例行冠脉介入(PCI)治疗的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29)和实验组(n=29),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实验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Lipo-PGEl注射液10μg静脉滴注.每天2次.疗程7d;观察两组肾功能及血液流变性变化。结果PCI术后对照组肾功能各指标明显高于实验组(P〈0.05),对照组和实验组造影剂肾病的发生率分别为44.8%和13.8%(P〈0.01);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经Ljp0.PGEl治疗后血液流变学指标明显降低(P〈0.05)。结论微脂球前列地尔可以改善冠心病患者PCI术后血液流变学指标,减少造影剂对肾功能的损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瑞舒伐他汀在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中对心肌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94例经PCI治疗的UAP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47)与对照组(n=47),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瑞舒伐他汀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阿托伐他汀治疗,对比2组患者心肌损伤情况。结果2组患者术前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心肌肌钙蛋白I(cTnI)、人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以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氧化亚氮(N0)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个月时,观察组上述5项指标均无显著改变(P〉0.05);对照组CK-MB、cTnI、h-FABP及hs-cRP均显著高于术前(P〈0.01),术后NO显著低于术前(P〈0.01)。结论瑞舒伐他汀对UAP患者PCI术后心肌损伤具有有效的保护作用,安全可靠,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合并2型糖尿病的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CI)患者术后高敏 C 反应蛋白(hsCRP)水平及其与术后心血管事件发生的相关性。方法选择38例糖尿病 PCI 患者,及38例非糖尿病 PCI 患者,收集患者一般情况,PCI 手术前后 hsCRP 情况,手术后6个月内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发生情况,分析术后72小时 hsCRP 水平与 MACE 的相关性。结果两组一般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手术后 hsCRP 水平[(15.94±3.49)μg/L,(11.67±3.28)μg/L]明显高于手术前[(7.64±3.64)μg/L,(7.59±3.38)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术前 hsCRP 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7.64±3.64)μg/L vs (7.59±3.38)μg/L,P >0.05],术后糖尿病 PCI 组 hsCRP 水平明显高于非糖尿病 PCI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5.94±3.49)μg/L vs (11.67±3.28)μg/L,P <0.05]。术后6个月内糖尿病 PCI 组 MACE 发生率明显高于非糖尿病 PCI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1.6%(12/38)vs 13.2%(5/38),P <0.05],糖尿病 PCI 组 MACE 中以心绞痛及非 Q 波心肌梗死发生比例高(均为13.2%),非糖尿病 PCI 组中以心绞痛发生比例最高(7.9%)。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血 hsCRP 水平与 MACE 发生呈正相关(r =0.467,P <0.05)。结论合并糖尿病的患者 PCI 术后早期炎症反应更为严重,可促进血管再狭窄的出现和 MACE 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阿托伐他汀强化治疗对不稳定型心绞痛合并糖尿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术后冠状动脉血流灌注及安全性的影响.方法 对我院2011年7月至2013年7月收治的合并糖尿病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137例行PCI治疗,随机分为强化组78例和常规组59例;两组患者入院后常规给予阿托伐他汀20 mg/d口服,强化组术前2h口服阿托伐他汀80 mg,常规组术前未用阿托伐他汀预处理.观察主要终点即术后即刻冠状动脉血流灌注及围手术期心肌梗死情况;安全终点即出院前肝功能、肌酸激酶及肾功能变化.结果 强化组患者术后无复流、慢血流及围手术期心肌梗死总体发生率5.1% (4/78)较常规组17.0% (10/59)相比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44,P=0.02);而出院前,两组患者的肝功能、肌酸激酶及肾功能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在多因素相关分析后发现,校正性别、年龄、吸烟、高脂血症、病变累及重要分支及后扩张等因素后,强化阿托伐他汀治疗仍是避免发生无复流、慢血流及围手术期心肌梗死的独立预测因子(OR =0.21,95% CI为0.07 ~0.91,P=0.04).结论 阿托伐他汀强化治疗可以改善合并糖尿病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PCI后冠状动脉血流灌注情况,且不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血栓抽吸导管联合山莨菪碱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介入治疗的可行性及临床疗效。方法邯郸市中心医院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血栓抽吸导管联合山莨菪碱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观察术后校正的心肌梗死溶栓试验(TIMI)血流计帧数(CTFC)、TIMI心肌灌注分级(TMPG),术后1个月左心室舒张末内径(LVEDD)和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住院期间及术后1个月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术后CTFC明显减少(31.4±5.8)帧vs(22.9±7.3)帧(P0.05),术后TMPG 3级比例增高(87.5%vs 62.5%,P0.05);观察组LVEF和LVEDD均好于对照组(58.62±7.13)%vs(45.38±5.28)%;(47.52±3.12)mm vs(57.56±2.68)mm(均P0.05);术后1个月观察组MACE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血栓抽吸导管联合山莨菪碱可显著增加老年AMI术后心肌组织灌注,改善心功能,减少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刘佳  沈杨  罗平 《医学临床研究》2012,(10):1956-1958
【目的】探讨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对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右心功能的影响。【方法】在本院治疗的首次急性下壁心梗患者33例,其中17例12h内接受PCI治疗(观察组),16例择期接受PCI治疗(对照组)。两组患者分别于心梗后d1、d3、d7、d15、d30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测量右房室环收缩期峰值运动速度(Sin)以及舒张早期峰值运动速度/心房收缩期峰值运动速度的比值(Em/Am),对右心室收缩和舒张功能进行评估。【结果】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后右室收缩功能和舒张功能分别于d1、d3最差,d30观察期结束时最佳。观察组Sm最小值和最大值以及Em/Am比值的最大值均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Sm值在d7显著增高,对照组则在d15显著增高(P〈0.05);观察组Em/Am值在d15显著增高,对照组则在d30方显著增高(P〈0.05)。【结论】急诊PCI较择期PCI治疗有利于改善急性下壁心梗右室功能。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后腹腔镜肾囊肿去顶减压术治疗成人型多囊肾中对术后肾功能的影响。方法 73例成人型多囊肾患者根据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27例和对照组46例,观察组行后腹腔镜肾囊肿去顶减压术,对照组行常规开放性手术。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肠蠕动恢复时间、止痛药用量和住院时间及肾功能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51.01±12.85)min)、术中出血量((57.05±24.05)mL)、术后肠蠕动恢复时间((1.25±0.58)d)、止痛药用量((54.21±15.87)mg)、住院时间((5.04±1.25)d)均低于对照组((78.08±16.89)min、(121.85±45.87)mL、(2.69±0.69)d、(124.65±34.40)mg、(7.39±2.14)d)(P〈0.01);2组术后血肌酐、血尿素氮水平均较术前下降(P〈0.05),但观察组术后1、3个月血肌酐((214.03±42.25)、(191.01±21.85)μmol/L)、血尿素氮((21.01±1.85)、(17.85±1.65)mmol/L)水平较对照组(血肌酐(239.39±41.02)、(214.07±23.09)μmol/L,血尿素(23.45±2.05)、(19.08±2.04)mmol/L)降低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后腹腔镜肾囊肿去顶减压术治疗成人型多囊肾有助于提高术后肾功能恢复速度。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红花黄色素对肾移植受者移植肾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肾移植受者38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231例和对照组15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红花黄色素氯化钠注射液100mL/次,2次/d,静脉滴注,连续7d。比较2组术后第1~7天24h尿量、血肌酐水平,术后第5、10天移植肾段动脉、叶间动脉血流阻力指数及肾功能延迟恢复与术后3个月内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术后肾功能延迟恢复发生率(5.63%)低于对照组(11.26%)(P〈0.05),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6.49%)与对照组(8.6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第1~6天24h尿量较对照组明显增多(P〈0.05),术后第1~5天血肌酐水平较对照组低(P〈0.05);观察组术后第5、10天移植肾段动脉、叶间动脉血流阻力指数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肾移植术后应用红花黄色素可降低肾功能延迟恢复发生率,促进移植肾功能的早期恢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